雷量:奔跑在路上



喜欢在网上看视频的人,大抵没有几个人不知道PPStream(以下简称PPS),这是一款在网民间流传甚广的软件。然而,知道PPS的人,却未必知道其CEO雷量。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聊天时我说起用PPS看电视。朋友指着一个男生说,这就是开发这个软件的人之一。那时的雷量,中等个子、沉默、腼腆,看起来很普通。现在熟悉他的人说,他是个很有内涵的人,轻易不说话,一旦说起来,就极有逻辑。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雷量长于“蜀北重镇”——广元。这里是女皇武则天的诞生地,这里的市树是柏树。荀子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雷量个性中的坚韧也许不是偶然。

  雷量出身自动化专业,接触计算机,最开始只是喜欢,但喜欢上了竟一发不可收拾。他凑钱买了台电脑,并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上面,结果由学习委员变成了老师眼中的差等生。

  1999年大学毕业后,雷量到一家单片机公司工作,一年后辞职,开始专心写软件。他说,“辞职后做了不少东西,但不是很成功。有次花半年时间,做了一个网吧管理软件,拿出去卖,只卖掉了一套,200块钱。”而那时他所有的积蓄已经花光,就又找了家软件公司去上班。也就在那时,他开始接触P2P技术,做了很多相关软件程序。“当时工作中有些想法,想跟别人交流,但大家都比较忙,不能一起去做。”他说,“那个时候最大的感触是,个人软件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依靠团队。”彼时的他,内心隐隐觉得创业的念头越来越难实现,于是给自己定了目标:要是27岁前不能创业就读研。结果26岁时发现确实扛不住了,就去西南交大考研了。

  时光走到2004年,那一年雷量遇见了他现在的创业伙伴张洪禹。回忆起与张洪禹的相识,雷量仍是感慨:“我跟他很投缘。两个人一起做东西,经常有火花。我庆幸找到了一个好伙伴,好伙伴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不光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双方还可以互相支持。”

  认识张洪禹以后,两人一起做了一些软件,但未能很成功。PPS的开发也是出于偶然,有段时间雷量在做一个BT下载边下边看的软件时,在一个论坛里认识了熊华锋,熊华锋给他看了一个P2P流媒体直播软件,看了后雷量跟张洪禹都觉得好,在市面上很新,应该会受欢迎。他们三个人决定合作,但两周后因没找到创业资金而流产。雷量笑着说:“后来大家都意识到找钱是最困难的。”

  但是雷量和张洪禹并没有就此放弃。两人觉得初期已经做了很多东西,加上之前做的相关产品,积累了些经验,应该继续做下去。从2005年3月15日开始写程序到2005年6月12日上线,PPS最初版本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推出来了。

  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雷量依然记忆犹新。PPS是头天晚上上线,第二天一早,张洪禹叫雷量,“快看,现在有很多人。”雷量一看,已经有97个人同时在线。雷量说:“那一刻很振奋,辛勤投入做的东西有那么多人认可你,说明努力没白费,也是前进的动力。”

  接下来的顺利众所周知,PPS刚好赶上了一系列直播事件。如德国世界杯、神州六号火箭发射、超级女声、嫦娥奔月卫星发射等重大事件。这些直播事件让PPS迅速发展壮大。

  “没有人比你更蠢”

  “没有人比你更蠢,你能想到的别人一定能想到。”采访中雷量不止一次说到这句话,这话展现了他的趋前意识。“现在发现,以前的一些火花,自己认为很聪明,很了不起,别人却已经做过了。”他说,“能体现差别的有两点:一是大家想的事很多,重要的是先做哪件事;二是把握住战略机遇点。”

  谈起选择,他说,“自己当时也不知道哪个对,但是如果你真的在关心用户,了解用户,用户会告诉你他需要什么。”2005年的时候,P2P和视频分享并存,2006年差别还不大,2007年视频分享一下就起来了。通过观察,雷量发现有很多因素。首先是美国有YouTube,我国对视频分享网站相对来说较了解,风投也更青睐他们;二是视频分享网站的观看方式比较简单。打开就可以看,不用下载,同时内容海量化。雷量还发现了一个细节:2006年视频分享网站就获得了很多风险投资,但并没有立刻火起来,而是网站上影视剧多了后,才开始火。分析后,他觉得对用户来说,内容和观看方式很重要,观看方式必须简单,让大家想看哪里就看哪里。

  正是因为细心的观察和对用户的体贴,2007年PPS率先推出点播节目。这一步使得他们不但赶上了对手,甚至把对手甩在了后面。

  雷量把市场上的竞争机会比作赛车,他说:“有的时候一圈两圈还好,但一两个弯下来就掉队了。走直道的时候大家肯定都是很快的,关键是转弯道。这个弯道就是战略机遇点。”PPS出来时,已有企业在市场上领先了,他们追了将近两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但是2007年3月,点播产品的出现让他们反败为胜。2007年PPS总安装量已达2.2亿,月活跃用户近6200万,并被美国《红鲱鱼》杂志评为2007亚洲最具潜力科技创新公司。此后,PPS更是频频获奖。精准的分析能力让雷量获得了成功。

  管理,谋定而后动

  钱、投资人、产品、市场都有了,接下来便是管理的问题。雷量没有专门学过管理,主要靠看书和摸索。

  公司成立初期,管理问题是个挑战。因为雷量和张洪禹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多头管理、越级管理是经常发生的事,这让员工很困惑,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雷量说:“一方面是自查,另一方面是积极和员工互动,听取反馈。因为我们有个优秀的团队,正是他们对这个事业的热爱,才能够开放地讨论问题,快速解决问题。”PPS的员工早期时基本上是他们的用户,走到一起是对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大家常常一起讨论,再改进。很快管理方法和产品定位、策略都得到了及时的调整。

  如果说前几年的雷量是个充满激情的腼腆小青年,如今的他,已收放自如,对于技术和管理都能娓娓道来,浑身上下充满自信。“PPS刚成立起来时,有了团队,却总是放心不下,担心他们做不好,效率低,会手把手地教。当时自己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基本上做的是程序员的工作。”雷量说,“后来逐步发现,人员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复杂,自己做不下了,就牺牲时间和效率跟团队讲理念,慢慢地他们的想法就会跟我的越来越接近。现在我只要讲讲目标、计划,他们就可以行动。”

  现在的雷量不会轻易地对员工发出指令。他明白领导每天一个想法不行,“有时候你的想法很简单,但员工操作后,万一错了,可能就错过了发展机遇。谋定而后动,考虑清楚,才能指导企业”。

  坚持“没有人比你更蠢”的雷量,眼光总是放在将来。他能理性地越过现实的成功和繁华看到未来的危机与挑战。他说:“今天为止我还在跑道上,跑了一半还不到,不知道还要拐多少个弯,还要面临多少次挑战,这个只有坚持,没有别的选择。”

 雷量:奔跑在路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6090.html

更多阅读

转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我们依然奔跑在路上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byTom)很久以前(具体说应该是去年暑假,但不懂为甚总觉得好久了)弄到的一篇文章,现在再挖出来与大家共享。——全文也就这句话是我的,呵呵 bingo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2008年10月10日 14:58 浏览:[167]生活:依然奔

俞敏洪:走在路上

[来源:新东方作者:俞敏洪]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  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

宇视科技:奔跑在路上

      就这一两年来,安防行业突然出现一家让人侧目的企业——宇视科技。  宇视科技与赫赫有名的华为和华三一脉相承,其前身即是华三四大产品线之一的存储及多媒体事业部(华三最初由华为与3COM公司合资创立),2011年12月整体剥离、独

哎呀呀:奔跑在“快时尚”之巅

     ——专访哎呀呀董事长叶国富  哎呀呀是谁?  简单的回答是:一家为广大女孩提供优质潮流时尚饰品的连锁企业。  “哎呀呀的模式很简单,快时尚+平价连锁。”哎呀呀董事长叶国富在谈到哎呀呀的商业模式时轻描淡写地说道。

深圳医改:还在路上

   江捍平的忽然落马,让正在进行的深圳医改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2010年深圳被确定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在深圳医药卫生系统侵淫了十几年,并长期担任该系统主要领导职务的江捍平就成为了深圳医改政策的具

声明:《雷量:奔跑在路上》为网友沽酒问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