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学斌:一个农民富豪的三十年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山东省一所成立于1972年的镇办砖瓦场,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1975年,38岁的宫学斌临危受命,当上了砖瓦场党委书记。一年后,砖瓦场盈利52.5万元——在一个工分几分钱、人们还根本没有“万元户”概念的当年,这个数字恐怕也可以用“富豪”来形容了。在“越穷越光荣”的时代,人们只称他为“宫书记”。那年正赶上天灾,砖瓦场的利润被调拨27万元,给全公社每人7元过年费,那已是当时足以令人难忘的“福利”。如今,宫学斌的名字也会时时出现在形形色色的“富豪榜”上了。

  这就是一个中国农民——宫学斌在这片土地上谱写的传奇。《乡间大道中国农村社会改革探索者宫学斌传》洋洋40万字,记述了这个传奇。作者夏仁胜是宫学斌的老乡,相通相融的生活经验不仅使他能更准确地把握传主的精髓,而且书中自如地运用了大量胶东地方语言,使作品又增添了几分独到的“原生态”气息。

  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亿万富豪的“发家史”本身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宫学斌几十年的岁月,可以说恰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剧烈的一段——无论是大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还是技术变革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转变。社会环境、大事件与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联、在“大与小”的碰撞中留下一条曲折但始终前行的轨迹,一部个人史同时也描摹出历史多棱镜的一角,而且比“正史”更鲜活生动,这种记录弥足珍贵。

  成功者总有些异于常人的特质。宫学斌身上仿佛有一种“先知先觉”的秉赋,还在人们吃大锅饭的年代,他就无师自通、实施了责任承包、质量为先等诸多管理举措;当砖瓦场遍地开花时他率先考虑到资源枯竭的问题,及时转产;别人还在土里刨食时他已想到做出口生意……这样的例子在宫学斌前行的脚步中不胜枚举。当然书中也未回避他曾经的失败。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他既有企业家、商人的精明、练达与智慧,也不乏在复杂胶着的乡土人际架构中与传统观念的对撞、妥协、无奈与转圜……

 宫学斌:一个农民富豪的三十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宫学斌贯彻始终的朴素信念就是要挣钱、要努力过上好日子。他成功的基本支柱一是坚守诚实与道义的底线,二是擅长发掘身边人的潜力。他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他始终以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为根基,无论环境如何风雨飘摇,他都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持续成长壮大。宫学斌坚守“农民身份”并获得成功的经历,无疑为中国农村如何持续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提供了宝贵样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6595.html

更多阅读

《村支书销魂的三十年》 作者:剑之晶 村支书销魂三十年小说

村支书销魂的三十年(全文)都市生活作者:剑之晶关键词:都市,官场,乡村,商战,校园,职场,重生,黑道,热血,青春内容简介世间的事,归根结底是要在床上解决的!这是李朝正当村支书第二天就得出的结论。那天,二队新婚没几日的小媳妇因为土地补偿的

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 谢宁微博

此文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作者谢宁,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珍的秘书。文中记述了他对八十年代以来历任校领导的印象,此处仅截取有关丁石孙的一段。照片来自网络,与谢宁原

《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十九 作者:谢宁

【转载】@邹恒甫(新浪博客)(又名《污秽的北大和丑陋的北大权贵们》)此文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作者谢宁,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珍的秘书。文中记述了他对八十年代以来历任

郑大清创业故事:一个农民打工仔的惊天创业史

在18年前,他只是一个从贫穷农村出来的打工仔。“20亿?”一个农民出身的打工仔能赚到这么多钱吗?    成长故事从农村打工仔到70万元的小老板记者的采访单刀直入:“听说你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20亿元?”郑大清十分爽朗地笑了笑:“哪里

他们的三十年:刘永好柳传志等企业家创业历程(2)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柳传志: 坚决要求“下海”   柳传志:1984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明显的分水岭。那年我40岁。1978年以后,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待遇也好了,但是有限的好,工资涨过两次。我所在的研究所是技术性研究所,出的成果是机器。每

声明:《宫学斌:一个农民富豪的三十年》为网友独留清风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