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一天,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李诚志碰到了一个在华人圈子里以算命看相精准而闻名的华裔朋友,此人告诉他,“你的人生将有三大经历,从事三种不同的职业”。当年的李诚志并不以为然,只当玩笑。回国后,李诚志很快从学者转换为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的一名官员,后来调到北京体委。
但这位朋友的预言似乎神奇应验,眼下刚过完71岁生日的李诚志正在追求自己的第三个事业目标,“我正在学习做商人”。他现在的身份是世纪明星体育公司(下称“世纪明星”)的创始人,在中国新兴的体育经纪行业开始了又一段旅程。
退休官员要创业
2000年,李诚志从北京体委副主任的职务上退休,退休综合症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影响他。从政府部门的高官职位退下来的人,大部分在最初仍习惯于指手划脚,要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适应阶段,才能慢慢习惯于一个普通人的身份。
李诚志有些茫然,因为性格上不喜欢独处,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他想不出有什么方式可以打发这段适应期。“我只知道一个事儿,人的生理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年龄,如果心理年龄衰老的话,这人就真的没戏了。”
开始的一、两年里,李诚志受一些公司的邀请,担任顾问之类的职务,或者参加商业活动获得出场费。但他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状态,“这不是我的目标,我要做些自己的事情”。在体育领域工作了30多年以后,他认为自己惟一的特长就是体育,所以“我要做也只能在体育当中做一些事儿”。
曾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的经历,给了李诚志“做一些事儿”的启发。1980年代,NBA在美国进入全民追捧的火热阶段,以篮球运动员为代表的明星代言活动开始出现,美国体育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李诚志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回国后的二十来年里,他也一直关注着这个产业。当年美国整个体育产业规模才数十亿美元,到2002年就突破了2,000亿美元。而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多年来在体育行业积累的资源也给了李诚志信心。早年在国外做研究时,他就认识了美国体育产业领域的很多朋友,后来在体委系统任职时,又建立起了广泛的人脉,熟知与政府部门合作的路数。“有的人即使拿着钱也不知道该找谁办事,我知道什么事儿该找谁,用合适的方式找到合适的人。”李诚志相信自己在体育赛事、体育活动、运动员营销方面都有市场机会,遂于2002年和朋友一起成立了世纪明星。
扭转局面
不过,退休后的“下海”过程并不轻松。在扮演自己人生的第三个角色——“创业者”时,李诚志首先面临的是观念的巨大转变,“最大的感触是从手心向上变为手心向下”。他坦承,做学者或官员时,手心都是向上的,由上面(政府部门)提供好条件,只要完成应该完成的事,别的一切都用不着操心,“只要对得起组织,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但成立公司以后,所有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支持都不再有了,“没有人给你钱,你要对员工负责,要对自己负责。”李诚志记忆犹新,在2004年~2005年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世纪明星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但李诚志从没欠过员工的工资,依靠自己的积蓄、家里帮忙、朋友的资助以及其他股东不断追加投资,甚至是去借贷,度过了那段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2005年以后的三年里,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都翻番增长。
业绩的根本性转变,源于李诚志对中国体育产业商业化的全新认识。最初创立公司时,李诚志的动机是促进体育产业本身的发展。但一直以来,体育在中国很多时候体现为一种国家的工具。在我国的体育制度下,运动队和运动员是属于国家的,不属于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想以创业者的身份来推广体育产业本身无疑困难巨大。
李诚志就把精力集中在国外赛事的中国市场推广方面,他选择了在中国广受欢迎的NBA篮球比赛,但是接连几次运作,包括先后两次运作中国篮球明星姚明所在的休斯顿火箭队来华参加季前赛,最后都因为某些原因而失败。
困境之下,李诚志开始对美国的体育产业的兴盛进行深入研究。在美国,体育产业细分成了六大类:包括职业体育、大众健身、休闲娱乐、体育产品和纪念品、体育中介经纪公司。他发现,之所以体育产业在美国能得到充分发展,是因为体育产业被当作一种服务的舞台,运动员和赛事都为其他各行各业的企业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服务,“我原来就是从发展体育本身的角度出发,但体育产业其实不是为自身服务的。”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只有做体育营销,这个行业才能发展。
2004年,依靠原来在美国的资源关系,经朋友介绍,李诚志认识了美国SFX体育集团(后被WMG收购)的高管。当时,SFX体育集团是美国最大的体育营销与经纪公司,旗下签约的体育明星包括传奇人物乔丹、网球巨星阿加西及罗迪克、NBA巨星布莱恩特及麦克格雷迪、足球巨星欧文等近700名。
经过多番的谈判和努力,世纪明星与SFX体育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负责后者旗下知名运动员在华商业推广代理权,获得了国外体育明星成批量进入中国的渠道优势。2006年初,通过李诚志的运作,前NBA传奇巨星德雷克斯勒开始为晋江一家企业代言,当时曾引起热烈讨论。
反思找短板
六年以后,重新梳理和审视当年的历程,已年过七十、两鬓斑白的李诚志认为自己最初的心理定位是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曾经在大学毕业后有机会成为运动员的李诚志把创业当作登山,他认为自己现在登的山充其量就是30多米高的八宝山,还达不到颐和园中山的高度,更达不到香山630米的海拔,就不要说东岳泰山乃至珠穆朗玛峰了。
当然,每一个人的登山目的都不一样,有人是欣赏风光,有人是显示自己的实力,有人是为了各种各样的欲望而去。李诚志的登山目的很简单,没有更多的经济诉求,小富即安,“我无论成功、失败都可以视为成功。”他认为,自己成功了就可以总结一下在中国做体育产业的经验,失败了也可以给后人一些教训,“如果我体力和智力都允许,能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自己就满意了”。
北京奥运会过后,李诚志开始对中国体育经济产业的出路和自己的创业之路进行反思,“想做强、做大就得认真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虽然具有很好的资源关系,但是李诚志认为这只好比是在登山时挑选了一双更好的鞋子,或者把地图研究得很好,知道怎么爬省力一点儿。
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后,李诚志更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短板。他认为自己的下游客户开发能力不足,没有更好的策划能力、缺乏有效的客户公关和沟通能力,没能充分开发手中的资源。他举例称,“按照我现在掌握的原始材料,能写出一部优秀的小说,但我现在办不到”。
联手往前走
从北京奥运会上的飞人博尔特的表现中,李诚志受到了启发。博尔特在百米短跑夺金以后,又在4×100米接力比赛中获得了金牌。他认为牙买加的接力跑是一个很好的组合策略:起跑好的选手跑第一棒,弯道跑强的人跑第二棒,冲刺跑厉害的选手跑最后一棒,而爆发力极强的博尔特被安排在第三棒。
李诚志认为,在4×100接力占尽优势的博尔特如果去跑4×400接力,肯定跑不过耐力更强的美国队。“从发展这个新兴产业出发,我萌生了一个共同创业的念头,我们应该跑接力。”他的意思是,既然自己的公司存在短板,那就找具有相应能力的公司来合作,如此一来大家就能蓄更多的“水”。在相关的研讨会或论坛上,李诚志也多次表示,体育经纪行业的勃发需要同行们一起联手推动,“一家独大不可能,小企业就更不可能了,小企业同行竞争不如联手”。
在不断思考行业发展问题的同时,李诚志也在不断学习企业经营,“我现在没有什么闲暇时间,一个要为公司负责,再闲暇下来就要补课”。除了多读书外,他还会经常请一些同行朋友喝茶聊天,“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随便谈谈,就可能受到启发。”李诚志也会跟员工们交流,看看他们在实践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吸纳。
退休后选择创业,李诚志的付出获得了许多新收获,但也不免有遗憾之处。“你要牺牲个人爱好,牺牲更多的家庭生活。”他一直觉得愧对家人,特别是很对不起自己的老伴。夫妻俩都很喜欢旅游,本来期待退休以后腿脚利索时能到处走走,不过现在却很难享受这种安逸的日子。
2004年时,李诚志的老伴因腿脚摔伤在医院躺了100天,在此期间,他一边照顾老伴,一边处理公司事务。“没有更多的时间,你究竟要把时间给家庭还是给企业?这需要很艰难的取舍。”在学者、官员、创业者的三种事业历程中,李诚志都十分感念家庭的支持,“虽然谈不上成功,但是老伴都默默无闻地做好后勤,给我足够的支撑力,让我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