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缔造微软神话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的眼光,而长大后却始终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秩序。

  张亚勤的人生轨迹似乎超越了“神童”的宿命:12岁成为当年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

  财经作家凌志军如此描绘在微软的张亚勤:他的外表浑圆忠厚,憨态可掬,开口的时候轻声慢语,举大体不论细节,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是能够一语中的。他从来不在乎公众对他的看法,虽然获奖无数,但却从不肯把他的奖状奖杯放在办公室里。有一次同事把他接受“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的照片挂在走廊上,他看了,当场摘下。

 张亚勤:缔造微软神话

  “神童”悖论

  1978年,只有12岁的太原少年张亚勤成了大学生。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在国人的记忆里,除了高考恢复这个大事件之外,最冲击人眼球的事件就是“神童”,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班。当年的少年班里有30多个学生,从12岁到15岁,来自全国各地。

  张亚勤加入“神童班”,起初是因为他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一个故事,一个“神童”的故事。看完之后他激动了整整一天,然后又整晚没有睡觉。

  这个“神童”叫宁铂,两岁半时就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

  1978年3月,宁铂来到中国科技大学。随后的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

  这两个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事件之间充满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文革结束,百业待举。人们对科学的热忱,使得对宁铂的赞美到达了最高峰。中科大少年班的这些孩子,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

  有一天,一个作家要采访这群“神童”,看到张亚勤沉默寡言,便叫他一起去散步。作家说:“知道吗?比起你的同伴,你的基础还很差。”张亚勤争辩道,“我是凭自己的本事考进来的。”随后作家说,“可是,你才刚刚开始,究竟能不能成功,还要看你以后的路怎么走。”这促使张亚勤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面临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张亚勤,整个科大少年班的同学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仅仅只是这个特殊群体遇到的问题之一:自科大少年班创立之后,一直就争议不断,这群孩子也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

  宁铂自进入少年班后,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后来的发展也不顺利。2005年,他终于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在此之前,他用高尔基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来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6696.html

更多阅读

张亚勤陆奇职位谁更高 张亚勤 从“神童”到神话

从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到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凭借超出常人的天赋,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的眼

张亚勤:三大屏幕“框住”现代人

“我基本上不接电话。但是我们现代人基本上都被三大屏幕给统治了,我也不例外。”当记者在达沃斯论坛会场走道上截住步履匆匆的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时,他语出惊人。  “我觉得现代人60%至70%的时间都是被三大屏幕所统治,包括PC、互联

张亚勤:中国已成微软第二总部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跨国公司开始对中国市场重新定位,而微软对中国市场的定位是“第二总部”,其地位仅次于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总部。 “微软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外企的分支机构,而是一家完整的公司,虽然微软在中国的收入还不足够大,但我们的定

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从“神童”到神话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的眼光,而长大后却始终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秩序。  张亚勤的人生轨迹似乎超越了“神童”的宿命:12岁成为当年

张亚勤:企业决策者一定要有一种“韧”劲

从神童,到科学家,再到商业领袖,42岁的张亚勤正经历着人生的转变。在中国这个市场上,微软近几年来发展良好,但同样机遇与危机并存。   如何管理好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厂商的中国分公司,张亚勤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韧”的精神:对公

声明:《张亚勤:缔造微软神话》为网友空袭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