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李开复辞职了。
这一次,他挥手作别的,是用四年心血胼手胝足打造出来的谷歌中国。
9月4日,李开复在博客上发表告别文《再见,谷歌》。9月7日,他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离职是为创业。据说,这短短三天内,李开复几乎没睡觉:接受专访,披露独家离职信息,在博客上高频率发文辟谣坊间传言……
辞职走人,在芸芸众生中看来,似乎应该“此时无声胜有声”,似乎低调才符合职场“潜规则”,才尽到一个上班族的本分。可李开复却给年轻人上了新的一课:走人,要高调。这其中,玄机何在?
少年聪慧,青年因对语音识别技术的创新研发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壮年历经苹果、微软、GOOGLE等名声显赫的大公司高管职位。9月4日,他辞去的最后一个“打工”职位是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尽管集众多光环于一身,他为人,却颇谦逊亲和。采访过李开复的媒体同行,几乎无一例外地同声称赞,说其人温和儒雅,有翩翩君子风,且“有问必答、有招必接”。即使是尖锐的问题,他也会聪明地回复,不至于媒体无料可写。
在这看似低调做人的同时,李开复的这一次转身,却足够的华丽和高调。
9月4日早晨8时,他辞职的消息同时登上四大门户网站的科技首页。
当日10时半,他在个人博客上发表颇为煽情的告别文《再见,谷歌》,其中引用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名言:“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当日中午,几乎全国的媒体都忙乎起来了,没业缘的给谷歌公关部打电话,有资本的直接打李开复手机。
几乎就在当日傍晚,关于这位“青年导师”将何去何从,辞职时谷歌全球CEO施密特的英文密函,美国总部许诺的续约筹码,新公司的投资方向,这些本应属商业机密的消息,都以“独家”的方式在好几家网站上出现。
也许,聪明如李开复,高调的走人,正是他再战江湖前,有意为之的华丽前奏。
高调走人的中西文化“潜台词”
说出来,是让别人不乱猜
受访人:唐骏
受访时间:9月7日晚18时
作为商界风云人物,经历过同样高调的离职,曾因10亿元“转会费”从盛大跳槽到新华都,被冠以“打工皇帝”的名号。前微软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的前同事。
◎功成身退,是离开的正确时机
我觉得开复在这个时间点选择离开,恰恰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时间点。
第一,他到谷歌中国是带着几个使命来的。其一是扩大谷歌在中国的影响力,他从微软过来,引发了一场颇具轰动性的官司,一下子就让中国人知道了谷歌。其二,在中国创建一个新的谷歌,需要一批人才。开复在年轻人中,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他们也吸引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开发人员,以此搭建起了谷歌在中国的一个基本框架。所以说开复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任务非常好。
但谷歌往下一步走,可能有些开复想做的事情,他做不了。因为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理念和市场模式,不会因为在中国特别做一套适合中国的商业模式。所以,我相信,开复的感觉,可能像是手被捆住了,可能还是碰到了一些瓶颈。
◎与其让人猜测,不如自己坦诚
在东方文化里,你要辞职,就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就是中国人职场的离职法则。
因为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观中,从原单位离开,似乎不是特别正面的事情。而东方人的观念是:只要某一件事情,有一点点负面的东西,或不够正面的东西,就尽量不要把它公开出来。所以,在大多数辞职案例中,辞职者都是悄悄地离开。因为离开肯定是有各种原因在里面,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离开。所以中国人不太主张说:你要走人了,还很高调地到处去宣扬。
但是西方人的文化就不同,他们就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必须秘而不宣。如果藏着掖着,反而觉得有些不敢说出来的东西在里面。如果决定走人,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来。甚至连哪有问题,都可以坦诚地说出来。
我想,我和开复,都多少受到了这样一种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且我们当时之所以通过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大方地承认离职,其实是想把一些负面的、不够正面的东西通过媒体发布会的方式,尽可能地变得正面了。
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但很多人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与其让大众去猜测,还不如公布出来。
◎好好“走人”,才是会“做人”
“80后”也可从中学到些东西。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也有领导、同事和客户。辞职时,对任何曾经帮助过你的人,都应该以电邮或电话的方式告知,这一点,我们叫作“做人”。
有些年轻人走的时候,悄无声息,连周围同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别人也会猜测,是不是跟领导关系不好,是不是犯错误被炒鱿鱼了,或者有其他隐秘的原因。还是应该一一告知。做事情,要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