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迥异于大多数企业家维护媒体形象的温良方式,郭台铭的招牌风格是硬气,甚至不惜兴讼。大陆和台湾的数家媒体和记者,也曾因发布在鸿海系看来是“不实的报道”而被他推上过被告席,臧家宜就是其中之一。
三年前被郭台铭推上法庭、并获一年多徒刑的台湾《壹周刊》前记者臧家宜,不久前曝光称,郭台铭被举报在美国涉嫌逃税总金额高达38亿美元,其上市公司在美亦有33项重大诉讼未按照相关法规予以披露,且已经被美国国税局及台北地检署立案。一旦这些嫌疑坐实,郭台铭及其鸿海系无疑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真相扑朔迷离。先遑论郭台铭是否真有七寸暴露于外,仅这次纠葛的发端,也不能不说是郭对外一贯“硬气”、结怨太多所酿的“苦果”。
在鸿海系,公司经理往往被要求阅读并背诵一本名为《郭台铭语录》的小册子,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对任何组织而言,最重要的是领导层,而非管理层;领导者必须具备为了大众利益而充当独裁者的决断力。”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个细节是,郭台铭的右手腕上,时常戴着一串从成吉思汗庙中请来的念珠,他奉这位13世纪的蒙古征服者为偶像。
这种“铁腕统治”的正面影响是,高度的集权和强硬的领导作风,锻造了鸿海系内部“咬牙打硬仗”的强大执行力。事实上,在郭台铭的逻辑里,金主——客户才是第一位的,而管理和人才,并非重中之重。郭曾如是描述其治理鸿海的思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而这种扎实强硬的领导风格,造就了业界闻名的“鸿海速度”和“鸿海成本”。以高效来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这也正是郭打造鸿海帝国的法宝。
据说,鸿海系内部决策极少开会讨论,决策能在最短时间完成并付诸执行,非常高效和节约成本。 但是,郭氏独裁在高效的同时,弱点也显而易见。譬如,内部森严的等级观以及管理中对“嫡系”的过分倚重。
据曾拜访过郭台铭的王传福对媒体回忆,他当年在台湾跟郭台铭在房间里对话时,富士康的部门经理都站成一排守在门后,涉及到某个具体问题时,郭台铭叫一个名字,此人就低着头进来,汇报完工作后还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在鸿海系,大小决策都由郭一手拍板,任何级别的主管犯错都会被叫去罚站。
鸿海的管理层与郭之间的等级如是,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等级区分也如是。据报道,在富士康,员工报销差旅费,必须把每笔支出交代得一清二楚,而公司高层则极少受约束,高层领导的包机出行更是司空见惯。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内部员工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帮派气息的用人方式,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难免产生负面影响。譬如,员工很难建立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才的流失也就在所难免,富士康与比亚迪之间的讼争,导火索之一便是富士康有400多名掌握技术的员工转投比亚迪;而绝对威权之下的企业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缺乏变化,尤其是缺乏重大、根本性变化的可能,看起来似乎企业永远是平和的,团队永远是团结的,但这最终会扼制企业的自由创新力。
此外,郭氏独裁的强硬和霸气所造就的鸿海系企业性格,也因其行事风格过“硬”,而在江湖上树敌甚多,不久前,郭台铭就曾气势逼人地与巴菲特就入股比亚迪事宜隔空过招。且不论这次郭台铭及其家族在美国被举报,“积怨报复”是否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之前“富比讼争”爆发时,许多手机厂商也多倾向支持比亚迪,意图通过比亚迪来平衡和挟制富士康。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鸿海系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就已经开始显现,从去年初至今,其股价已经多次下挫,除却宏观经济的影响,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发力也不容忽视。不仅比亚迪如影随形,贴身紧逼;而且其一个PC代工大单也被华硕在墨西哥的子公司抢入了囊中;而最近富士康员工丢失样机后自杀的事件,也使其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受到了挑战。
多事之秋,郭台铭也在酝酿变化。根据台湾媒体报道,郭台铭去年开始聘请了台湾大学管理大师李吉仁,来帮助鸿海系建立一支中高层管理队伍;今年初,又延请台湾软件产业教父级人物赵家安来帮助鸿海系酝酿从“硬”(硬件代工)向“软”(软件商)的变化。
或许,在这些之外,郭台铭还需要一场让鸿海系的管理文化和企业风格由“硬”向“软”的变革,以从纠纷泥沼中尽早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