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中加实业集团董事长梁晓华
2009年“首都十大道德模范”风采录之七
本报记者张军
在密云,有这样一位民营企业家,他叫梁晓华,事业做得很大,有11家子公司及参股、控股企业,净资产8亿元人民币;社会贡献也很大,8年累计纳税达到2.3亿元。
不仅如此,梁晓华还向社会交出了这样一份“道德”答卷:治理白河等市政工程捐款1140万元、捐助县环境保护宣传事业100万元、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捐款100万元、捐资为农村修桥、捐资保护文物、向教育单位捐款……
密云县文明办统计,梁晓华已累计为公益项目捐款2370多万元,这还不算他去年整治奥运火炬传递道路两侧环境出资的3000多万元。
能力多大社会责任就有多大
“汶川地震你捐款100元,我捐款100万元,这不意味着我的社会责任心就一定比你强,作为企业家,我觉得自己奉献社会的还不够。”在梁晓华看来,回报社会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做企业赢利了理所应当多向社会尽职尽责。
53岁的梁晓华,12年前独立创办了北京中加实业总公司,当时,中加公司的全部经费仅是梁晓华多年积蓄下的2万元人民币。在创业过程中,梁晓华一直秉承朴实、诚信的行事风格。作为一名房地产商,从建筑设计师的选择,到施工企业资质水平的考察,梁晓华都严格把关,他经常到建筑工地“微服私访”,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
梁晓华诚信为本、精诚合作的态度感动了合作方,对方说:“在梁总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加集团的实力、诚信和辉煌的未来。”梁晓华的事业迅速发展,先后开发了大兴、丰台、宣武等多个房地产项目,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
作为民营企业,梁晓华收购和参股改造国有集体企业6家,盘活了大量的国有集体资产。他没有把职工推向社会,他的第一出发点是多“养人”,他认为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首先想的就是尽量多安排人员就业,让大家都吃上饭。
为此,他先后创办了多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非高、尖端产品的行业。中加物业管理公司、天道酬勤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加茶园科技公司等一个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起来了,1800多名原国有企业职工和187名占地转工人员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就业。
造福一方是人生的极大值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个函数公式,人生态度和人生方法是其变量,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才能追求人生的极大值?
在梁晓华看来,个人的物质追求不是人生的最大满足,企业做大了,为家乡做点事,造福一方才应当是民营企业家爱国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人生极大值的途径。
梁晓华是密云县东智村人,感恩、回报社会,源自于对家乡一山一水深厚的情感。
他为东智村修了桥,每年给东智村近百位6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600元的敬老费。在企业运转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梁晓华依然连续两年为密云县二中宏志班的贫困学生捐款资助,使这些学生没有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如今,已经有百余名贫困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完成了中学学业,圆了大学梦。
2001年起,梁晓华的事业快速发展,他开始集中企业的精锐力量,为家乡密云投资。他收购了密云渔阳商务馆,中加集团动用2亿多元资金,兴建四星级饭店。与此同时,梁晓华还取得了国营密云印刷厂51%的股份,创建了中加印刷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改善密云的生态环境,他又出资几百万元,对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股经营,大大推进了密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步伐。为配合密云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梁晓华投资6300万元兴建了具有鲜明京东旅游特色的白河涧度假村别墅区。为带领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近期梁晓华又在密云多旱少雨的贫困山区锁定了3000亩的综合开发项目,进行房地产、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多元化开发建设。投资家乡建设使得梁晓华的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几年他每年纳税额已增长到4000多万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是梁晓华最欣赏的两句话。他说,做善事不是为了增加知名度,即便做了善事也要少说,而是实实在在办出几件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