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那场世纪赌局?
![变卦怎么看 巨头变卦](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28343700124.jpeg)
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王健林豪掷1亿与马云对赌,未来10年,如果电商能占据整个大零售市场份额的50%,王健林将给马云1个亿,如果没到,则马云给王健林1个亿。王健林当时说:“电商再厉害,但像洗澡、捏脚、掏耳朵这些业务,电商是取代不了的。”
一年过去,同样在央视的财经论坛,王健林公开表示,赌约就此作罢。
且不说赌约的真真假假,王健林的改口至少证明了一点,他肯定是多少想明白了要怎么做电商,明白了传统行业到了变革的时候。所以王健林才会说“适者生存”,“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是融合态势”,不融合早晚会遭遇瓶颈。
咱不是专家,也无法获知万达策略的前因后果,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析一下这些巨头的思路,也可以让我们不至于掉队太远,被时代所淹没。
让我们回顾一下万达准备如何做电商?按王健林的解释,万达电商“是建立大会员、大数据体系,用现代的移动终端的先进技术,把会员消费的次数、额度、喜好等信息建立起来,然后做出分析。根据这些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招商和调整商家布局”。
那么,有两个问题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万达为何不做B2C做O2O?
可以看出,万达电商选择的是O2O模式,并且其功能与目的依然是为实体商业服务。
首先,选择O2O比选择B2C更符合万达的定位。我认为,万达的核心价值是:为零售商和消费者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随消费习惯的变化,交易环境也不仅仅局限于钢筋水泥硬件设备,而是涵盖一切利于交易的软服务的搭建,比如说地点、身份的自动识别、用户喜好的自动收集等科技服务。
其次,目前做B2C还太难。虽然欧美的前十B2C公司都是线下的实体公司开办而成,但在国内,由于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期望更在于价格而非服务,加上国内本身的物流环节不成熟,所以现在中国电子商务的B2C市场壁垒还是比较强的。做细分品类或者局部地区,又对万达整体业务无帮助,所以,万达一定不会选择B2C。
而且,目前国内的B2C是平台商与品牌商和代理商争利,如果万达做B2C,很有可能造成线下动荡。天猫双11家居品类的活动与线下传统卖场之间爆发的冲突可见一斑。
但是,O2O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如果只是通过线上为线下导流,叫广告推广。只有打通线上线下生活决策,并在商户交易过程中实现盈利模式才能叫做O2O。万达能否成为真正意义的O2O,还要看是否能在线上下单,否则只是用线上手段实现推广而已。而目前的万汇网,似乎还只能被称为万达积分兑换商城。
2.万达想要什么?
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本质就是信息没有区域时间的限制,今天传统商户感受到的电商对其带来的危机,是因为通过网络可以找到更便宜优惠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技术的上升,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商业模式肯定是回归到垂直、精细、区域化。比如:今天在网上能够获得的优惠,以后在周边地区商户的网络平台也能获取,并且更快捷,售后服务更好。所以,商业的本质不会变,只是多了一个渠道而已。电子商务目前的高速成长在于成本优势,但不会永远有成本优势。
那电子商务跟线下传统渠道相比,可以建立的最大壁垒是什么?我认为是消费者黏性。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了,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更加齐全,分析方法也更加快捷准确,线上公司更容易了解消费者的U&A(usage & attitude,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也就更加贴近消费者。
商业的核心还是抓住消费者,万达的这一盘大棋落子很高,但能否更有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