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日前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称,当华文传媒真正担当起自己的新角色,从而建立起世界传媒新秩序的时候,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华人,将以强者和友善的形象屹立于人类的视野。
全球华人现在大都知晓凤凰卫视的名字,因为它已是覆盖亚太、欧美9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国际传媒品牌。为此,刘长乐特别介绍了“风凰神话”——凤凰的资讯台如何成为第一家覆盖全世界(只欠非洲中部)的华人卫星新闻频道。
华文不能被代替
刘长乐说,“凤凰要做大做强,首先,我们做强了。”要在英文垄断的媒体市场中,让华文媒体打出生路,必须走“做强之路”。
他说,目前全球五个人之中至少有一名是华人,但全球信息量只有4%来自华文媒体,远不及四大英文通讯社所占的八成,“我不追求华文也做到垄断,但起码也要符合比例的20%。”
刘长乐说,作为华文媒体,凤凰为了使自己迅速进入世界传媒的主流,提出了三个必须实现的目标:大事发生时我在场;大事发生时看凤凰;给我半小时,给你全世界。
他认为,当华文传媒真正担当起自己的新角色,从而建立起世界传媒新秩序的时候,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华人,将以强者和友善的形象屹立于人类的视野。
他强调,凤凰卫视一直把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当作办台宗旨,凤凰将为此不懈地努力。
原来,激发起刘长乐建立凤凰卫视,并以成为“华文CNN(美国有线新闻网络)”为目标,是十多年前他与妻女在新加坡生活时,因为一个发现而决心去做。
他说,当时新加坡人大多讲英文,华人占全国人口74%,但电视的英文频道所播的广告,竟远比中文频道少,很不正常。“新加坡华人选择了华文的文化娱乐”。
“这说明在文化产品上,华文作为华人母语,其他语言是不能代替的。”刘长乐说,后来在香港,发现无线电视台(TVB)的中文频道赚大钱,而英文频道亏本,就加强了自己的信念。
需要有使命感
刘长乐强调,在看准华文媒体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需要有使命感,才可平衡商业利益和新闻价值。凤凰的两大使命是:为全体华人“扫盲”,及向全世界推荐中华文化。
他说,当中国经济急速发展时,周边地区对中国带有警惕性,因为一小撮中国人的劣根性,确是有损中国形象。
“中华文化曾经断层,也受到破坏,凤凰就应带头拒绝‘媚俗’,关注重建道德和文化。”他认为,华文媒体可尽本身的努力,不为收视率而去推动文明的发展。
事实上,凤凰就敢于将每晚八时这个“黄金档”,由原来的播剧集,改播《凤凰大视野》,最初广告收益减少了,但形势很快就转变。
“播剧集时,每年广告收益约3000万港元,后来跳至6000万,现在是9000万。”刘长乐说,中国有13亿人,当中只需数千万人是“不要媚俗”,而且他们手里有钱,大视野这类节目就可叫好叫座。
不过,他也承认,做非流行性的节目,还需注重包装。于是,凤凰一开始就注重发展“名主持”、“名评论员”及“名记者”。
“要有名气的人去讲,才会有人去听,这是包装手法。”刘长乐还表示,当年选择在香港建立凤凰,也是考虑到香港靠近中国大陆,拥有最多华人观众这个地缘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