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工厂”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在于其非常合乎市场规则。自由竞争也需要用道德情操加以修正。
在完全的自由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才有竞争力,而越能残酷压低工人工资的企业越有竞争优势,这必将导致“血汗工厂”的产生。可以说,“血汗工厂”在现代经济中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在于其非常合乎市场规则。然而,这是否符合我们的道德情操呢?是否需要根据我们的价值观念加以修正呢?
我们来看那些福利国家。几十年来自由市场的信徒对福利国家要求大量的公共开支、鼓励人们呆在家里享受救济而不是出去劳动、高税收降低了经济的竞争力、对劳工过分的保护让企业不敢轻易雇佣员工从而造成了高失业率等说法深信不疑,但数据却让我们有所启迪。
从以美元为单位的人均GDP来看,挪威是10万以上,丹麦、瑞士6.7万,瑞典、芬兰、荷兰在5.5万上下,加拿大和美国都在4.7万的水平,德国是4.6万,日本3.8万,可见福利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多比美国高或至少相当。从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每十万人口中的囚犯数量来看,美国为738人,荷兰128人,瑞典82人,丹麦77人,芬兰75人,挪威66人。再从每十万人口中的凶杀数字来看,美国为5.6,瑞士为2.94,英国2.03,加拿大1.85,法国1.64,德国0.98,奥地利0.81,丹麦0.79,挪威0.78。也就是说,如果你生活在美国的话,大致比生活在福利国家有将近十倍的机会被关进监狱,有三到七倍的机会被凶杀。另外,福利国家的平均寿命普遍比美国长,婴儿死亡率也比美国低。
如果我们把美国视为自由经济的代表、把欧洲特别是北欧视为福利国家的话,那么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那些“违背市场原则”的福利国家似乎都是更健康的社会。我不想否认自由经济的价值。事实上,所有上述福利国家都是自由经济的国家,但是,自由经济可以有两种基础:一种是亚当?斯密所谓的“道德情操”。当市场手段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时,社会就通过其他的手段来修正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市场经济和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保持一致;另一种则是狭隘的经济效率。在这种经济中,“市场永远都灵,而且只有市场才灵”,这最终使市场偏离了人类的道德目标。
显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以前一种有道德目标的市场经济为范本。那么,有道德目标的市场经济究竟应该秉承什么样的原则和理想呢?这可以用希拉里?克林顿在竞选参议员时的一段讲话来界定:“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如果一个人勤奋工作,那么他和他的家庭就应该看得起病,有房子住,有基本的温饱,能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之所以用“应该”二字,显然是因为美国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欧洲的福利国家至少是非常接近这样的目标。
事实上,单靠市场的运作,即使在高度富裕的社会也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因为市场讲究的是效率,要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这就使雇主千方百计地压低雇员的工资。按照市场规律,越能残酷压低工人工资的企业就越有竞争优势。
然而,当一个社会容忍市场竞争导致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无法为其家庭提供基本的温饱时,这个社会就开始了对这个人的奴役。如果对此不加以修正,那么市场经济就可能变为“通向奴役之路”。历史不断地证明,市场竞争完全有能力把劳工的工资降到生存线以下,和奴隶没有本质区别。也正因为如此,在当今的发达国家中,没有一个是完全靠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
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高度不均衡的架构中展开的,当“自由”竞争背离我们的价值观时,我们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正。中国的发展目标,应该是让所有努力工作的人能住上带卫生间的房子、有温饱、有医疗服务、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当市场竞争达不到这样的目标时,政府就必须承担起责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