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所以成为在中国的大地上几乎被所有人称赞,且收视率极高的作品,其核心原因在于影片塑造了一种文化,“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典型案例。
人们可以对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挑战,可以不苟同于目前社会流行的价值观、道德观、纪律与法律的认知,但有一个坚实的信念,最终的战争或者说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能抓住耗子的才是好猫,改革的核心是对传统观念与规则的突破。
此后的文艺作品中还有《狼毒花》《杀虎口》《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类似的影片,大多都有极高的收视率和普遍的好评。不管是否有不同的批评,但却被大多数民众从心底真正的接受,这恰恰也是一种价值认同的反映。
为什么会有“猫论”的共鸣?也许是因为当前的政治、社会、舆论、法规环境都在破坏或约束“猫论”的生存,也许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的“试”已经变成了对法律、政策、道德观念的一种挑战和对抗,也许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已在政治改革的利益大墙面前被撞得回头了,也许仇富的敌视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被架空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文艺作品重新唤醒了社会对“实事求是”的怀念,重新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认识社会、检验政策,正是由于社会精神的压抑让人们不能从生活与工作中找回现实,就从精神上借文艺作品来发挥自己的真实情感,借虚拟人物的事、物、语言来发泄心中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改革的怀念。
近几年的国进民退和宏观调控限制性手段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让更多的人从生存与经营环境的变化中更多的感受到强大的政府和看得见的手已不再承认“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而是认为政府的指令才是“真理”,而不是服从于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也许政府错误的理解了管制、管制与监管的差别,更忽略了法律的权威性,更多的在用红头文件来代替和解释法律,形成公权力扩大化对私权的侵害。如两限商品房的政策就是执法者违法立规则的典型案例。投资者用脚投票让证券交易的税费调整成了败笔,二手房交易量的下滑也使交易税费不得不做回调。大量自2003年起出台的各种调控政策都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代价而不得不多次修正,但大量类似的红头文件还在继续出台:如地方政府限制必须和只能采购当地的产品;如北京汽车限行规定形成了巨额的资产浪费;如十大产业政策向国有大型企业的倾斜,让民营经济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平台……
今天“开放”成了个坏名词,“发展是硬道理”也被批判和抛弃,以调控为名的管制占据了重要位置,以民生求平均的思路回潮,严格遵守红头文件的纪律主导着市场。正因为如此,像李云龙之流不按游戏规则打仗的英雄都将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市场经济随机应变以规避风险的能力被限制和削弱了,人们就只好用文艺作品来表达一种希望了。
希望中国的改革不要再走历史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