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吴建新
年龄:45岁
籍贯:黄陂
职务:武汉曙光兴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真是快啊,没想到我也遇上了农业机械化。”昨日,64岁的黄陂六指街骆塘村村民骆高松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四亩水田,一个小时完成了耕、耙整个流程,只花了200元。“过去,我整这4亩田至少一周时间,牛累人更累。”
帮骆高松实现心愿的是武汉曙光兴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新。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身家近千万的吴建新依然是一副农民打扮——黑而瘦的脸庞,裹一件几十元的夹克,上面还有泥星子。唯一与其他农民不同的是办公桌上堆起了一摞厚厚的书籍——《再苦也要笑一笑》、《给大忙人读的哲理书》、《细节决定成败》等。
从130元到1000万,吴建新用了15年,“现在不看书不行,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人到中年的吴建新对时间格外敏感。
追求利润最大化
130元变出数百万
1995年,30岁的吴建新手上只有130元钱。他将目光瞄准了人流量大的黄陂四中校门口。很快,吴建新借来旧桌子、旧椅子,一家名为“建新”的早点摊子开张了,没想到当年便赚了8000元。
稍有积蓄,吴建新便将目光瞄准了更大的买卖,以1万元承包了六指街附近的“人造湖”。承包第一年,因经营不善,吴建新亏了5万元,但承包费还是如数上交了。这一点让六指镇时任党委书记胡述智颇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承包。
第二年,吴建新改变经营策略,从在湖边坐等买家变为直销。“又养又卖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利润大幅提升,当年便赚了3万元。”吴建新称。
为了减少中间环节,他还自购了一台小货车,在水产品集中上市的时候,他一天跑几趟汉口,他还在车上放一挂干辣椒,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吃一个,最忙的时候1个月吃睡都在车上。
在养鱼和卖鱼的忙碌中,吴建新盘算着如何将利润最大化。2003年,当农家乐还只是一个新鲜名词时,一家名为“渔香”的养殖餐饮中心诞生在人造湖旁边,吴建新将自创的“干锅鱼”作为当家菜进行推广,短短三年里,4张桌子的小餐馆变身20张桌子的大餐馆,高峰时每天营业额都是上万元。
干农活一样赚钱
自己养鱼丰收了,但人造湖下面万亩良田经常被抛荒,让吴建新忧心不已——“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都是老人和小孩,田根本没办法种。”
去年,吴建新执意砸下400万元成立了武汉曙光兴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购进了8台套大型农业机械,并在六指街建起了800平米的农业超市。吴建新的设想是帮农民种田、种菜,然后将农产品 (000061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直接引入超市,与市场对接。
吴建新的盘算让妻子杨光萍很不开心,认为风险太大也太累,“资产吃喝不愁,何必再板命呢?”
“农民种田不用牛,农机合作好帮手,没有劳力不用怕,农业已经工业化。”吴建新自编了顺口溜,他称,过去农户耕作一亩田费用是100元,现在用他的设备只需50元,而且速度很快,最主要是解放了农民的手和脚。
据悉,六指街共有良田5万亩,今年吴建新的目标是耕作其中2万亩,实现产值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