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当一个名人挺好的,最起码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知道我,对我发展事业是有帮助的。”
1998年,李培栋被作为“自谋创业的典型”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之后他名声大噪,这也让他的修鞋事业风风火火,一时间“大学生李培栋修鞋店”在全国开了100多家。
2008年,河南商报创富栏目走进了“大学生李培栋修鞋店”总店,了解李培栋这位当年“修鞋状元”现在的情况。 生意 多了帮不离不弃的顾客 一夜之间,李培栋成了名人。 在他的“大学生李培栋修鞋总店”门头上,醒目地写着: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特邀嘉宾。而印在他名片上的媒体名字也越来越多…… 在与李培栋交谈的过程中,让人感觉到他是个早已习惯采访的鞋店老板:谈吐流畅,语速很快。他对自己目前“生活好了,事业正在进展”的现状表示满意。李培栋说,这些年来,他的修鞋店门庭若市,生意很火爆,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教学徒、修鞋、钻研新技术……” “十几年来,我在南阳路搬了好几次家,但是顾客对我是不离不弃,”对于这一点,李培栋说这完全依靠他的技术,“如果本事不到家,名气再大也没用。”靠着过硬的技术、诚信经营,李培栋的修鞋连锁店已发展到全国120多家。 资产知名度就是无形资产 现在李培栋走在街头上感受到路人不一样的眼光时,李培栋才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名人”。收到的信件越来越多,电话也突然热起来,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更多的人是想跟他学艺。有的顾客拎着上千元一双的皮鞋,开车几经周折找到了李培栋的修鞋店;有的顾客不远万里给李培栋寄来皮鞋:“我就是冲着李培栋的名气来的!” 李培栋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名气就是修鞋店的无形资产。 李培栋说,成名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并不大。但是,李培栋的“名人效应”对他的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交换名片时,对方会惊讶:原来你就是李培栋! 憾事 行业先行者的连锁缺角 修鞋从来都是路边生意,李培栋是中国第一个开修鞋连锁店的人。1998年,连锁加盟还是个新鲜词。除了麦当劳、肯德基之外,李培栋对连锁其实也并不了解。他招收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弟,这些人学成后都自己开了修鞋店。徒弟们也都想用“大学生修鞋店”的牌子……李培栋说:“没关系,你们用吧。” “反正就是一个牌子,开得越多越好,也算是一个宣传。”李培栋这样考虑,于是只花4000元左右,徒弟们就可以学习修鞋技术,并打着“大学生修鞋店”的金字招牌在全国各地开店,甚至一开始不但免费,还管吃管住。 李培栋说,自己当初的想法是:扩大经营规模,建立连锁店,打造自己的修鞋品牌形象。但是现在李培栋自己也认识到,尽管自己在南阳路的修鞋店生意一直很好,尽管全国有120家打着“大学生修鞋店”招牌的修鞋店,但是从商业连锁的角度来看,并不成功。 “翰皇擦鞋店在这一方面做得就比我好。”李培栋说,自己没有做好招商定位,如果纯粹从商业角度考虑,没有用好自己的名气,把连锁经营做成功,这也是李培栋的一个遗憾。
回放
李培栋:崔永元口中的那位“修鞋状元”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大学生,李培栋的人生充满传奇。 1990年9月,从兰州大学生物化工系毕业的本科生李培栋,被分配到郑州市一家生化制药厂,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1998年,已经担任工厂助理工程师的李培栋看到企业经营不善,便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辞职修鞋。他和妻子一起练起了地摊,开始了他另一个全新的人生。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物化学的大学本科生会对修鞋这一行如此痴迷,而且越干越好,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从街头地摊开始,慢慢地发展到门市经营,从几平方米的门面,发展到了有30多平方米的经营场地。 这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998年7月,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策划推出了一期谈话节目:大学生如何择业。李培栋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被邀请作为嘉宾,当时的主持人崔永元说,李培栋是修鞋状元。之后他的生意日好,各地不断有人上门学技术。而修鞋店在国内渐呈“连锁状态”。 记者手记 代价与价值 李培栋说,自己是中国第一个把修鞋这样的路边生意做进店里。 在大学生还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上世纪90年代,李培栋却放下“铁饭碗”去做了一个修鞋匠,这一行为让他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了名人。如果不是李培栋,修鞋这一行当也许不会受到人们如此多的关注。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学徒,纷纷学着他开起了修鞋店:“人家大学生都去修鞋了,还有什么生意不能干的。” 实事上,李培栋在人们还不熟悉连锁加盟是怎么回事时,已经摸索着做修鞋连锁店了。从这一方面来说,李培栋是行业先行者,这就是他的价值。 当然,李培栋也有遗憾,因为他的“大学生修鞋店”并没有成功做成连锁品牌。它有着现在看来根本不该存在的缺陷:比如他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也没有系统的形象设计,徒弟们谁想开就开。但在当时,李培栋是自己在摸索,缺少借鉴学习的对象。 只能摸石头过河,留下遗憾也就成了必然,也许这正是作为行业先行者所要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