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水木清华总经理张平石:为地产立“心”



编 者 按:他不是武汉最有钱的地产商人,依资产规模,他治下的“水木清华”在武汉的房地产企业中连前100名都排不上。

  他也不是武汉最有名的地产商人,当“欧美风”、“概念热”席卷江城南北众多地产大佬纷纷“出口成章”时,他只是埋头走路,低头做产品;甚至有人怀疑他还是不是一个商人——当无数商人热衷于出入名流用心于编织政经圈子时,他只是躲在办公室里默默地看书,抑或坐在武大的校园里攻读自己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当无数商人一掷千金豪气冲天时,面容清瘦一副眼镜一身夹克的他常被误认为一个寒酸的“教书匠”…… 

  这一切就像他的名字——张平石,一颗平凡的石子,抑或:平平实实。但这颗平凡的石子在武汉的地产深潭沉默了10余年之后,终于激发起不平凡的浪花——他凭一个叫“水木清华”的项目,吹响了“做中国文化物业第一品牌”的号角,让江城百姓在青瓦白墙、小桥流水间,触摸到久违的中国民居风,并开始了热烈的追捧;他继2003年摘下华中地区唯一一家“中国住宅经典示范楼盘”大奖后,又在2005年拿下“中国节能住宅示范楼盘”称号,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走到了武汉节能住宅普及的前列! 

  现在,“水木清华”项目的运作已进入第三期,也即最后一期。这注定是一个高潮,也即将是一个尾声。但张平石,这个站在“水木清华”背后的“第一推手”,其职业的高潮似乎才刚刚开始。他的四周,“地产暴利有理”、“就该为富人造房”的喧嚣正风起云涌,但这与他无关,他依旧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一个中小企业的地产突围路,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造房苦心路…… 

  当不了“好官”就造好房去 

  1993年深秋,江城落叶萧萧。站在长江大桥的桥头,39岁的张平石心如逝水,滚滚难平。望着两岸万家灯火,阑珊高楼,他突然握紧拳头,朝天空抛下响亮誓言:我一定要在武汉造出最经典的住房!但他的声音很快淹没在车流的喧嚣中,没有人听到,也没有人相信。他的家里,亲朋们正在为他辞去柏泉农场党委书记这一好端端的正处级“乌纱帽”而选择“下海造房”万般不解,外界更是纷纷叹息:张平石看来真的疯了,像个神经病! 

  只有张平石自己心如明镜:他没有疯,他只是在寻求一种解脱和一个新的开始! 

  张平石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但安分守己的“武汉市井文化”似乎并没有注入他的血液,倒是不远万里的一个叫二劈山的地方,则常常在他的梦里澎湃,并深刻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走向和行事风格。1969年,因为“文革”,仅读完小学六年级的张平石被迫放弃学业,下放到湖北公安县,一年后又被招工到光化水泥厂。水泥厂虽然地处湖北境内,但矿山却远在河南邓县地界的二劈山上——那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方圆数里没有人烟。张平石和100多号“工人兄弟”搭起一个大棚,铺下几床席子,就开始了艰辛而快乐的矿工生涯。那一年,张平石16岁,他的具体工作是操作空气压缩机。 

  张平石决定做个好工人,他早起晚睡,从不喊累。但他很快意识到,光苦干还不足以成就一个好的机械管理工人,必须还要有知识,懂技术。他选择了自学——回武汉借来了从小学四年级算术课本到华工机械制造专业(工农兵学员)教材的全套书籍,足足装了一麻袋。从此,张平石一下班就与书为伴。为节约时间,他往往连工作服都来不及换,钓鱼、打牌这些他原本最喜欢的“玩意儿”也一律戒了;他用几块木头钉成两条板凳,作为自己的书桌书椅。寒来暑往,这一晃就是8年。8年间,张平石不但“啃”完了他借来的几乎所有书籍,赶上了一个机械技术员的水平,而且把那两条板凳磨得溜光。2005年9月,已成为一名优秀地产商人的张平石故地重游,找到了一条他当年用过的板凳,禁不住热泪盈眶,当即决定把它带回武汉做“永久的纪念”。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凭着8年自学练就的一身本领,张平石以超过录取分数线33分的优异成绩一举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学的是淡水养殖。4年后,完成大学学业的张平石被分配至武汉东西湖区水产养殖场,成了名水产试验站的技术员。因为“吃苦耐劳”和“卖命工作”,很快,“技术张”被提升为东西湖区农委水产科副科长,正科长位置空缺。 

  张平石初到水产科上班时,全区有二三万亩的水面需要管理,但如何管理好这些水面,每年能管出什么具体效果,大家基本凭感觉,靠经验,因为“鱼在水里,看不见,摸不着”。张平石决定用科学数据取代经验决策。他与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钻研出一套系统的“养鱼工艺设计”法,根据该方法,多少水面适合放多少鱼苗需要多少饲料能达到多少产量,什么鱼苗估计有什么疾病需要如何防治……均可以通过具体数据进行科学推算。此方法一出台,立即在区里掀起“革命性风暴”——不仅全区的渔业产量由此“大翻跟头”,而且武汉市也将此作为第一个农业生产标准在全市推广,农业部还为其颁了个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平石也随之“一炮走红”——1985年底,他被破格提升为东西湖区农委副主任,1988年,又被提拔为科委主任,成为了东西湖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张平石当然是想在仕途上混出个名堂的,这与他当年“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的信念如出一辙。为做个理想中的好官,他早出晚归,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从没向单位请过一天假;他为单位不少普通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自己却一直住着父母的一套18平米的老房子,几乎年年被水淹;他还报考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准备利用业余时间一边读研一边写一本《渔业经济学》的书,以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学决策”。然而,“一心想做个好官”的张平石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好官标准和上级领导的好官标准根本不是一码事。1990年,区领导换届,新上任的主要领导认为张“不是自己的人”,一纸调令将他调到偏远的柏泉农场当场长,对其要求在职读研的申请也予以了彻底否决。从区里一个一级单位的一把手到一个二级单位的二把手,谁都明白这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 

  从武汉去柏泉农场上任的路途遥远而不平,张平石坐在小车上,一言不发,只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就像煎熬。煎熬中,张平石默默为自己总结出两点:1。自己骨子里其实是个只晓得做事且满怀理想主义的“书生”,和当前官场的“潜规则”根本不符,呆下去,痛苦将会更大;2。等他们(新的上级领导)认识到我的那天,我就再也不干了!3年后,张平石在农场赌气似的“扎实工作”终于赢来上级领导的称赞,他被任命为区委候补委员、柏泉农场党委书记,并作为“武汉市第一届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被分给一套煤气指标。可就在上面通知他去拿煤气证时,张平石把一纸辞职报告送到了区委领导的办公室。他几乎用了斩钉截铁的语气:“这是我第一次向组织提要求,希望组织上不要让我把20多年的工龄也丢了!” 

  后来,当张平石找到他的“下家”武汉君安房地产公司时,他才明白,自他踏出区领导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工龄于他已失去了任何意义。这让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的张平石,多了份“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他的“造房誓言”,也由此更加深入骨髓,爬上牙尖,并开始了艰难而又顽强的生长……

 九年一剑意难平 

  尽管,10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张平石的背影是那样的孤单而又凄凉,但张平石对地产的选择,却绝对是充满热情和力量的,也饱含了智慧和眼光。在他看来,自己既然弃官而去,就应该像华罗庚说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而当时房地业产就是他认定的这样的地方。因为这个行业刚刚起步,门槛不高,前景却异常广阔;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基本都是“从头开始”,职业的可搏杀空间巨大。当然,还有个更深层的原因——“造房”可继续沿袭他骨子里“达则兼济天下”的读书人的理想。杜甫不是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武汉君安房地产公司是上市公司深圳君安证券的分公司,也是最早进入武汉市场的地产商之一。张平石在君安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算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司高管了,但张平石要求自己做的,却“几乎是一个实习生做的活儿”。市场调查,信息汇集,文件处理,决策传达……甚至连建筑工地一块砖的价格一棵树的摆放一个窗台的设计,他都要一一研究,亲自历练。在君安的两年,张平石不仅熟悉了房地产操盘的整个流程,而且对武汉的楼盘市场行情有了最直接的触摸。虽然从当初一个生活在“包围”之中的“单位领导”到一个四处去“包围”别人的打工者,张平石也曾有过巨大的心理落差,但他很快适应了下来。 

  1995年初,有好长的一段时间,张平石晚上一睡觉就做梦,梦里的他,不是在矿山上伏凳苦读,就是在那有着1.3万名职工的农场做场长——因为秉事公平,他可是职工私下里称呼的“张青天”!开始,张平石怀疑自己潜意识里是不是后悔当初的选择了,后来他才明白——不是后悔,而是不甘。在君安尽管条件不错,但对于胸有块垒的张平石,总感觉无法尽情发挥,难以大展拳脚。这时,武汉隆源房地产公司因种种原因出现亏损,搞不下去了。对方通过熟人找到他,问愿不愿意去做总经理帮助挺一把,不过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元。当时,君安的状态已非常好了,员工的工资已达到2000多元。没想,张平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在他看来,隆源平台虽小,但可作为的空间甚大,尤其拥有决策“话语权”——这对于一心想做事的张平石来说,显然比什么都重要。张平石也果然牛刀小试,顺利开发出面积达5000平米的“北湖公寓”,不但把公司300万的亏损一把抹平,而且最后还分到了10.5万元的“红利”。 

  隆源的扭亏为盈让张平石坚定了信心,他决定自主创业。1998年,他与人合资组建了祥和房地产公司,在汉口西北湖旁开始着力“祥和家园”的开发,并亲任总经理。由于自有资金不多,公司和当时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一样——虚拟资本,负债经营;不同的是,当时的诸多地产商纷纷在“欧美风潮”下你追我赶,所开发的楼盘习惯戴上“花园”、“华庭”、“名居”之类的“帽子”,张平石则独具一帜地亮出“家园”概念,试图以中式园林的风格,为购房者营造真正祥和的“家”。然而,就在张平石甩开膀子准备放手大干一场时,没想公司“后院”突然“失火”了。因为经常要在外忙项目,张平石便把公司的财务交给合伙人打理,合伙人看到银行的贷款要到期,便独作主张把公司的600万现金流全部还了银行贷款。“祥和家园”像被抽干了血的躯体,立即瘫痪下来。张平石原本计划利用公司现金流和银行打“时间差”以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如意算盘”也顿成泡影。项目就这样一拖再拖,最后,张平石不得不高息借贷,低价卖房,才勉强把“祥和家园”做完。这样一来,公司几年辛苦最后只赚得不到100万元钱——在那段众多房地产企业“突飞猛进”的岁月里,这无异于只赚了几个“零花钱”。张平石几乎不敢回首,“至少有800万的利润被打了水漂”! 

  张平石内心的不甘再次躁动并愈发剧烈了!这不甘已不仅仅是对平台大小的自我咏叹,更是对机会“时不我予”、内心“壮志未酬”的现实忧患。做完“祥和家园”,张平石敏锐地意识到,房地产业洗牌的“风暴”很快就要来临,那些“划块地皮就赚钱”的“大好时光”将一去不返,小地产企业将越来越难以生存。他那错过良机的祥和公司,其实已彻底地被抛入到“生存还是死亡”的边缘,未来不容乐观。而张平石本人,则在多年的摸爬滚打、得失成败中,对武汉地产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和可作为空间早已洞若观火——那些在欧美概念下“克隆”出的一座座所谓的“花园”、“华庭”尽管不失异域风情,但与中国居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段无法拉近的距离,因为那不是中国人的文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国外文化。如果有人逆风而上,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根植于住房开发中,造出真正让消费者可居、可游、可栖、可赏的“心灵家园”,必将掀起江城地产的新一轮革命! 

  可谁将引领这场革命呢?会是他——那个小小的祥和公司的总经理张平石吗? 

  好在机遇的大门并没有向他关闭。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张平石得知沌口经济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欲寻找合作商——作为国有企业的他们,想引进一家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0R2地块。直觉告诉他,这是个天赐良机——祥和要想在小地产企业突出重围,必须寻找战略合作者,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已成为武汉进驻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区域,地段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平石立马主动“抛绣球”上门,并把对方请到“祥和家园”,现场推销自己的开发理念。没想到初露中式园林风味的“祥和家园”让对方眼睛猛然一亮,合作就这样敲定——由“祥和”和“发总”以50%对50%的股比投资成立“新城置业(后更名‘水木清华’)”,着手这块土地的开发,张平石出任新公司总经理。 

  2002年6月的一个夜晚,天气异常闷热。张平石伏案疾书,挥汗如雨。一份洋洋上万字的《10号住宅地项目开发计划书(第一期)》开始成形。张平石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开发理念:1。打造“中国文化物业第一品牌”;2。差异化竞争;3。引导市场消费;4。专业人做专业事。写完已是凌晨5点,窗外大白。张平石起身走向阳台,走向清新的晨曦,写好的计划书依旧捏在手里舍不得放下,仿佛他握着的不是一纸计划书,而是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剑!从当年在长江大桥上抛下誓言,这把剑,他足足磨了 9年;从当年在矿山上支起板凳,这把剑,他足足等了33年!

 “水木清华”的“中国制造” 

  张平石站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0R2地块上,脚下完全是一片不毛之地,荆棘丛生,泥沼纵横,前面根本没有路。但张平石放眼望去,却仿佛看到一座座经典住房拔地而起……他不禁想起古典经济学家之父亚当·斯密的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决定首先给未来的楼盘取个好的名字,以开始这块土地的新生。既然要打造“中国文化物业第一品牌”,当然得有个文化含量高的案名——正所谓“名正才言顺”!何况,该地四周学校林立,书香浓郁,没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喊不出它的地理价值! 

  取什么名好呢?翰林院,书香门题,学府家园……张平石一一摇头。直到“水木清华”四个字的出现,他激动地把桌子一拍,连声叫好:“这个!我要的就是这个!” 

  “水木清华”出自西晋诗人谢琨《游西池》中的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意即园林的花木池水十分幽美,是一个非常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这无疑与张平石理想中的“经典住房”相吻合,而“水木清华”与清华大学的直接渊源,既能体现该地周围的教育特色,又可借名出名,便于传播。当然,张平石又比谁都清楚,“水木清华”的名字再好,也只是一个“概念”。概念是重要的,概念也是危险的——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就会搬起概念砸了自己的脚! 

  张平石几下江南,或在苏州的园林里低吟,或在乌镇的小桥上沉思,然后又北上京城,在一座座老式“四合院”里观摩张望,流连忘返……当那些中国式经典民居风格被了然于胸后,他请来了国内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大师,还专门找到精通易经的南京大学国学研究员、广州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赵向阳教授,由他,赵先生,设计师——三方面着手“水木清华”的蓝图起草。一般的地产商,往往只提个大致要求,一切规划都交给设计师了事,可张平石具体到每一个细节都对设计师有着这样那样的“想法”。那家著名公司的设计师对此很不以为然,双方难以沟通,最后,设计师花了半年弄出的方案被张平石硬是“一票否决”了。张平石再次请的,是一家并不出名的设计院,沟通虽然方便多了,但对方对张平石的“想法”开始还是很不情愿,直到有一天的凌晨3点,总设计师突然给张平石打来电话,激动地说:“我发现按你们的要求做出来的图纸真的好多了!真的!”张平石终于笑了:我本来就不是瞎整的嘛! 

  2003年2月,“水木清华”一期正式开工。没有盛大的剪彩仪式,没有喧嚣的广告轰炸,一切都是默默的,但一切又都是激情的——通过体现“中式的建筑符号,中式的园林风景,中式的文化内涵”的“造房布景”,一场江城地产的“中国文化物业风暴”开始萌动。 

  造房。白墙青瓦、屋梁楼阁间,张平石于传统中式住宅符号中致力构筑“水木清华”的雅致之美、古朴之美。但在吸纳的基础上,他更融进了现代的创新!譬如摈弃“四合院”里不适宜居住的“厢房”结构,摈弃传统建筑窗户太小不透气的毛病,摈弃武汉传统住宅朝向偏差15度的“铁律”,将朝向定在南偏东30度或南偏西30度,以充分利用冬日阳光和夏日清风。为借“地气”,他没有为了利润把房子做得老高,而是选择了做低层(3—6层);为顺其自然,他没有用推土机把地盘推得掌平,而是依托其“山环”状让房子错落有致;为狠抓质量,他硬是把端桩沉降量10cm的标准提高到2cm,并亲自上工地,天天督察…… 

  布景。为依水而居,张平石凿出长长的“神龙溪”,溪上架桥,溪边建亭,溪内种荷放蛙,溪水婉转曲折,宁静悠长;为回归自然,张平石用青一色的石板铺路,直铺到每家每户的楼梯间,用正宗的乡村茅草构筑茅亭,并不惜成本“三移茅亭”——茅亭始建路边,感觉扎眼,便移到一栋住宅前,感觉还是不协调,又移到了小溪边,他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为制造意境,他大面积栽种“岁寒三友”——竹、松、梅,以真石、木头围成栅栏,让小区里有小区,人家外有人家…… 

 武汉水木清华总经理张平石:为地产立“心”
  张平石一开始曾买回过一大堆“蒙学”书籍,打算用“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之类的雕塑来实现“水木清华”的“中国文化制造”,但张平石最后毅然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他发现,中国住宅文化的真正内核应该是“和”,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嘛,而且,“和不光是家庭和睦,还包括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而人为地贴一些旧式文化标签、简单地对传统建筑符号复古和叠加反而并不和谐。基于此,他不建“花坛”,不铺瓷砖,不种洋树,甚至连锋利的石头也不用,而是把和谐寄于简单质朴的一砖一石间,寄于来自武汉本土的一草一木中。“让每一个走进水木清华的人,感觉回归到乡土,回归到自然,回归到心灵最贴近、最舒适、最安全的地方——这才是我追求的文化物业的精髓。”张平石随后将这一理念概括成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水木清华,住在你心里! 

  一个“心”字,喊出了张平石10年地产开发的最强音,也引爆了消费者对“文化物业”的最真诉求!上午在报纸上登出广告,下午售楼部的电话就开始响过不停。尽管楼盘还在建设中,但闻“心”而来的消费者已络绎不绝。此时,深谙“叫好还得要叫座”之理的张平石不忘出奇制胜,在营销上再来“临门一脚”。他先是封锁消息,把“水木清华”的价位弄得高深莫测,然后在真正开盘时,大胆把价位定至整个开发区的最低价——1460元/平米。公司的售楼人员几乎惊呆了:怎么这么低,不怕血亏啊?张平石笑着说:“我要的就是你们这种惊呼!”果然,“开发区最低价水木清华”像一颗炸弹,把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炸得稀烂,大家争先恐后而来。随着售楼部的门庭若市,房价自然“芝麻开花”,一路“开”到3000多元/平米,稳居开发区之首! 

  张平石和他的“水木清华”,就这样一炮走红,惊艳了整个武汉楼市!

 向左走?向右走? 

  张平石在“中国文化物业”的路上渐行渐远了——自“水木清华”第一期热销、脱销后,张平石迅速投入第二期的开发,并发起了向节能型住宅的大踏步挺进。在他看来,“水木清华”要真正“住进消费者心里”,中式的建筑符号、景观和文化其实都只是路径,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居住“舒适度”才是终极目的地,才是“中国文化物业”的最高境界。而武汉冬天阴冷夏天酷热的特殊气候,以及随着油荒、电荒等“城市病”的越发明显,发展节能住宅无疑是提高“舒适度”的当务之急。为此,二期的“水木清华”在继承一期中式风格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美国专威特外墙外保温系统等系列措施,使住宅的节能率达到了55.8%,而国家提出的节能标准是50%。第三期,张平石在此基础上,将通过更多、更新节能材料的应用,把节能率提高到65%——这是国家准备2010年才实施的住宅节能标准! 

  张平石在“中国文化物业”的路上也越来越火了——自2003年“水木清华”被建设部授予“2003年中国住宅经典示范楼盘”后,张平石领奖无数,获誉不断。“2004年国家2A级舒适性住宅”、“2005年中国节能住宅示范楼盘”……一个又一个荣誉,不仅奠定了“水木清华”在行业的品牌地位,也把张平石推到了闪亮的镁光灯下。2005年11月29日,湖北省建设厅副厅长武孟灵带领200多人的代表团来到“水木清华”,进行房地产开发模式的现场交流。作为武汉“文化物业”和“节能住宅”的示范之作,张平石和“水木清华”的风向标意义,也由此愈发突显。 

  然而,就在人们纷纷把鲜花和掌声向张平石聚拢的时候,却鲜有人知道,这个一手缔造了“水木清华”辉煌的汉子,此刻却承受着“水木清华”内部最大的危机和责难——见“水木清华”操作成功和张平石声名大震,资本开始不满足于幕后分利。2005年下半年始,一些董事公开发难,“水木清华是我们大家的,为什么出名的是张平石一个人?”欲取张平石而代之。张平石再次走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是愤然摔冠而去?还是坚决抗衡?要是时光倒回到“做官”那阵,年轻气盛的张平石肯定甩手不干了,可此刻,他却忧虑了——这毕竟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水木清华”啊! 

  那段时间,张平石常一个人徘徊在“水木清华”小区里,深夜不归。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是那样的熟悉,那样地侵透着自己的心智与心血。其实,当初张平石准备在这里“亮剑”的时候,周围“金色港湾”、“奥林花园”等楼盘不但位置比这里优越,拿地价格也更低,“水木清华”不但先天不足,后天也乏力——2000万注册资金光拿地就需要2300万。为“以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房子”,张平石一开始就给自己写下八字训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其中一种做墙砖用的青石板,供应商从80元/平米的标价降到26/平米后,张平石仍不满足,他带着工程部杀进“深山老林”,深入供应商的上游,最后,供应商没辙了,咬牙把价格拉至13—19元/平米。而当时武汉其他的地产商,同样石板的进价则达40元/平米以上。 

  那段时间,张平石常一个人独坐办公室,下班后久久不愿离去。因为租不起像样的办公楼,他便在“水木清华”的售楼大厅搭起“空中楼阁”,下面售楼,上面办公。狭窄拥挤的办公室,记下了“水木清华”的点点滴滴,也培育出了一支成熟的地产团队。这支团队的成员尽管待遇不是很高,但他们团结、和谐、向上——他们在这里享有医保、社保等各种保险,他们每天有碰头会,每周有学习会,他们讲究竞争,更讲究“1加1大于2”的合力;这支团队的成员尽管不是个个能说会道,但他们诚信、实干——100分的东西,只要求讲到99分,绝不允许说成101分,今天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业界,都说这是一个又一个张平石的“复制品”。 

  在张平石的计划里,“水木清华”完成三期开发后,立马就得增资扩股,引进战略同盟继续做强做大。“至少把经营规模扩大10倍,达到3—5个亿的规模,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有可能杀进武汉地产50强,并真正为业界留下些经典的东西!”张平石无疑已洞若观火——在整个地产业已开始大洗牌、产品已逐渐同质化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好的品牌、团队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难以在下一步的大整合中杀出重围、屹立潮头的,更难以实现他“中国文化物业”的长远战略。可张平石在奋力推进“水木清华”的过程中,却似乎忘了——他并不是“水木清华”的唯一主人。“强势”张平石与同样渴望“强势”的资本慢慢隔阂日深! 

  不过,除了感叹资本无情外,张平石对“水木清华”今日之局面,似乎并无过多担忧。在他看来,他和董事会的矛盾几乎是中国所有中小企业在成长路上都会遇到的“坎”。那就是企业在初创时期,董事会和总经理责权利不明,而待企业做大,对个人利益的争夺常会动摇公司的整体战略。基于此,张平石决定奋勇一搏——把“水木清华”坚决推入法人治理结构,用健全的机制来明确权力,并确保“水木清华”的可持续发展。“那时,哪怕我被下课走人,我也是微笑的,因为我没有看到水木清华的悲剧产生!”张平石强调。 

  “不管在还是不在这个平台,我都要继续自己的地产事业的。我觉得为老百姓盖房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下一步我要弄的是节能型经济实用房。现在很多开发商认为,经济实用房就是低档房,我要证明经济实用房不但价廉,而且物美——同样要达到国家节能标准,同样要做到与’水木清华‘一样达2A标准的舒适性住宅!”“不过,我最终极的追求还是一个立足于实践的地产学者,为中国地产的未来发出积极而又健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国家这些年建了那么多房子,却少有经典?就是因为我们的许多地产无‘心’,许多地产商没文化啊!” 

  张平石2003年进入武汉大学读EMBA,获硕士学位后,又考上了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即使在公司最忙碌的情况下,他都从没缺席过学校的一节课程。他的听课笔记里,最醒目地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8519.html

更多阅读

“水木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文艺晚会 清华百年校庆晚会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logo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采用“校庆年”的方式,将整个校庆系列活动分散在一年多的时间中陆续举行。校庆年自2010年4月25日上午9时启动,至2011年7月31日结束。在此期间,清华将主办系列学术讲演、百年校庆

BBS水木清华站 newsmth.net

首页导读推荐版面推荐文章人气排名新开讨论区休闲娱乐水木博客清华大学美丽的伤 Love•谈情说爱直到现在才遇到自己唯一一个如此心动的女孩,但...... 直到现在才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失败,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

高考作文素材八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事迹介绍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事迹介绍“希望之翼” 张平宜“2012年,我希望在大陆成立基金会,结合两岸更多人力与物力,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张平宜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这样评价张平宜:推选委员王晓晖说: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

声明:《武汉水木清华总经理张平石:为地产立“心”》为网友懒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