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讲,人生有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当老板不当“家长”
记:从名片上看,您目前的正式职务是“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首席架构师”。这是不是意味着,引入职业经理人担任CEO之后,您已经从金蝶的一线管理上退下来了? 徐:我是从去年底开始卸任CEO的,现在有时间就会考虑公司的长远战略和资本运作。金蝶有3000多名知识工作者,他们脑子里都装着丰富的企业管理或技术知识;如果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公司一定会取得高速发展。 前段时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我向大家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司文化——“没有家长的大家文化”。我想,我们必须彻底消除中国民营企业中常见的“家长式管理”和“公司政治”,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化的和充满人情味的金蝶文化。 三种人生境界和成功之道 记:创业至今,您觉得做企业必须把握的成功准则是什么? 徐:我常常讲,人生有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作为一个企业家,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对很多的事情和很多的人,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客观存在,要认识到凡事都不是完美的。这样就可以把各方的优势、各方的人才、资源充分地整合起来,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达到这种境界,这个企业就会发展得很好。 从我自己10多年的创业历程来看,确实经历了很多曲折和坎坷,早期的时候很缺资金,后来跟别人合作,又拿到了国际风险投资,才慢慢好转。这其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企业尤其是做软件企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湖南人的个性帮了我” 记:金蝶为中国赢得了许多荣誉,您个人也广受行业内外关注,但在公众视野里,您的“湘籍背景”过去似乎鲜有人知? 徐:以前我对湖南人的概念认识并不那么深,这些年跟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湖南商人接触多了以后,确实感受到湖南人是有些共同特点的。 一是湖南人胆大。过去有句话说“洞庭湖的麻雀见过风浪”,湖南人非常敢闯敢干。二是湖南人还有种遇到困难挫折不低头,一杆子捅到底,一条路走到头的“霸蛮精神”。另外,我觉得湖南人很能顾全大局。 “湘商”应有全球化视野 记: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在长沙召开首届湘商大会。对“湘商”这个概念您是怎么看的? 徐:我们今天讲的“湘商”,跟过去讲的“湘商”概念不一样。现在是全球化国际化,湖南的商人可以在全世界各地投资,全世界各地的人也可以在湖南投资。 “湘商”到底是种什么概念呢?这个概念的内涵应该能够与时俱进,有全球化的概念。我个人认为,不要简单地把“湘商”定义为在湘投资或在外投资的湖南籍商人。我建议,只要是在湖南的企业和企业家,不管来自哪个地方都可以叫湘商,比如湖南的某个企业在深圳投资可以叫湘商,从深圳来湖南投资创业的也同样是湘商。 举办湘商大会是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加强企业间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以前我们每个企业都习惯单打独斗,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上升到了共赢面的竞争。今后,“湘商”群体也应该思索,怎么样才能走出去、放眼看,跟全球化国际化结合起来。 【人物印象】 1991年,徐少春毅然砸碎自己的铁饭碗,向岳父借了5000元买来一台286电脑编写程序,这就是他最初的创业资本。 1993年创立金蝶之初,用友、万能、安易等公司已在国内财务软件行业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徐暗中蓄势,奋力直追,实现金蝶连续高速成长,年增长率最高达300%%-400%%以上。 1996年,金蝶发布中国第一个Windows平台的财务软件;3年后,金蝶引进国际数据集团(美国)IDG公司2000万元风险投资,后着手开发ERP系统,在业内率先实施从财务软件向企业管理软件的转型。 2001年2月5日,金蝶成为中国第一个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软件企业,4年后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短短10余年间,徐少春带领金蝶从不知名的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国际知名的软件开发商,创造出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他本人也先后获评“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联合国“世界本土企业家(2003年)”等殊荣。 在记者赴深圳访问徐少春的前两个月,金蝶成为了IBM全球战略伙伴——IBM与雷曼兄弟的“中国投资基金”投资1.32亿港元,购入金蝶国际7.7%%的股份,同时该基金派一名董事加入金蝶董事会。 “互联网已经对软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金蝶必须要有所动作”。站上巨人肩膀之后,金蝶即将跃入下一个技术浪潮。对这一次的“冒险”,徐少春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