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汾阳,记者见到了赵宏和他的酒楼。刚见到他的时候,老赵正在厨房中大声吆喝着,刚好有一个煮饭的锅炉不能正常使用,老赵正忙着给修锅炉的人打下手。见到我们进来,老赵乐呵呵地忙去洗脸洗手,张罗着把我们让进他的办公室。
老赵在汾阳餐饮业名气不小,不是因为他有钱有资本有后台,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纯粹从地摊上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硬汉子。用老赵的话说就是,“一路都是坎坷事”。
1991年,家住汾阳市南关村二十刚出头的赵宏,便开始在汾阳市的南薰楼下摆地摊。赵宏家穷地少,每人只有四分地,种上小麦刚好够吃,父母年龄不算老,地里有父母就完全可以了,赵宏不愿成天呆在家里,就拾掇了一些家什,带上刚过门的媳妇来到南薰楼下。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二年。
十二年来,老赵风里雨里从没有间断过,夫妻俩起早贪黑每天下午5时多出摊,到第二天凌晨四五时才收摊,每天一忙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上午还得摊煎饼、压粉条,没一天能睡上个整觉。因为人缘好,慢慢地,摊子的顾客多了起来。其实,他做的也就是一些家常便饭,但实惠、地道,赢来了回头客。两口子慢慢忙不过来了,就找了几个下岗的大婶过来帮忙。
2003年9月,老赵凭多少年辛辛苦苦的积蓄买下了现在的这家酒楼。酒楼就在汾阳市的南薰楼下,开业那天,老赵结合自己的名字,给酒楼起名“宏鸿酒楼”。借着这口采,加上老赵人缘好,童叟无欺世界创业实验室(elab.aihuau.com)、广交朋友的经营理念,酒楼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天营业额都在四千元左右。现在,南薰楼周边拆迁改建,房价大涨,老赵的铺面价值已涨到了三百多万。
日子过得好了,老赵琢磨着给南关村的乡亲们做点啥。2006年春节开始,年年春节,老赵都备上一大堆年货,送给村里孤寡贫困的乡亲们,有春联、面粉、大米、食用油等,为此,汾阳电视台还为老赵做了专访,对此,他还很不好意思呢。他说:“咱本意不是为了出名,只是日子好过了,想帮帮村里的人们。”取凉于扇,不若清风之徐来;激水于井,不若甘雨之时降。老赵说:“我捐得不多,但我会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直到他们日子好过了,用不着我帮了。”
老赵很“抠”,说起来自己也有几百万的资产了,他的两个孩子却在汾阳读最普通的学校;老赵抽烟,但从来都是几元一包的(家里放着好烟,那是待客用的)。
结束采访,走出老赵的宏鸿酒楼,前面南薰楼周边正在改扩建,到处都在施工,路坑坑洼洼不好走,已经是下午3时多了,老赵的酒楼却仍然是热热闹闹的,看来,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