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饲料大亨逐鹿新能源



一个是传统的农业板块,一个是火爆的新能源板块,这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是否是通威集团在暴利面前的一场豪赌?

  一直忙着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刘汉元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2009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相关官员表示,国内多晶硅市场50%的产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内的多晶硅领域不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这是中国官员首次站出来为此前的“多晶硅过剩论”松绑。

  “水泥过剩、钢铁过剩,假如还有一些合理性,把多晶硅简单地归结到过剩,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在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多次表达自己对“多晶硅过剩论”的不认同。

  作为国内三大饲料生产企业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威集团在2006年选择切入多晶硅领域,一度让局外人有些不解,一个是传统的农业板块,一个是火爆的新能源板块,这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是否是通威集团在暴利面前的一场豪赌?

  进军多晶硅领域之前,一直以饲料为主业的通威近30年的发展始终顺风顺水,而刚刚介入多晶硅生产,整个行业就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剧烈起伏,通威的预期收入减少,“受2008年地震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二期3000吨项目建设我们一直在等待市场时机。”刘汉元告诉记者记者。

  但刘汉元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动摇进军多晶硅行业的信心:“如果以做饲料的方式来做多晶硅,十年之内,通威就有望进入全球多晶硅生产企业前三甲。”通威的水产饲料生产能力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在多晶硅领域,过去几十年,其生产技术一直被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究竟饲料和多晶硅,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刘汉元眼中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参战多晶硅

  “未来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一定是世界上70%以上的多晶硅提供者。”

  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子产品的刘汉元,对化工产业非常熟悉。他早就观察到,从最早的半导体到集成电路,再到计算机的CPU,无一例外都是用高纯硅作为核心材料来生产的。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最近几年,在主流的多晶硅、高纯硅的市场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随着信息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水平都有了提高。然而,过去几十年,全人类每年只生产了5万吨左右的多晶硅。刘汉元认为,这种技术条件的变革从量上来讲,可以产生原来多晶硅消耗量十万吨、百万吨、千万吨三个数量级以上的需求。

  刘汉元认准了新能源必将是未来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06年,正值多晶硅在国内发展的“黄金期”。在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上市后的财富光芒照耀下,硅料紧张,多晶硅价格暴涨,国内很多企业意识到了“得硅者得天下”的机会。而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上游原料多晶硅的毛利率又是最高的。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刘汉元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值得倾注精力好好做的行业。2007年5月24日,通威集团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通威集团将斥资50亿元与四川巨星集团联合在乐山建立世界级多晶硅生产企业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规模为年产多晶硅1万吨。

  工程奠基后,刘汉元依然有些担忧,“多晶硅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投资这么大的规模去做一个中国几十年没有掌握的技术,通威能不能有效地掌握,能不能在一两年内攻破?”

  让刘汉元无比欣慰的是,通威从进军多晶硅领域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仅用了1年的时间,并创下了行业调试时间最短纪录,也一举打破了长期以来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的多晶硅,其生产技术被美、德、日等国8家公司垄断的格局。

  “两年前,中国人的多晶硅产量世界上没有计算,现在不得不计算。未来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一定是世界上70%以上的多晶硅提供者。”刘汉元说。

  适度多元化

  刘汉元的这个选择,其实是一次火线救市的动作。

  6年前,刘汉元告诉记者记者,民营企业必须走“专业化”道路才能真正做精、做强、做大;这一次,刘汉元对自己的“专业化”理论做了一些修正:“通威一直坚信‘业精于勤而专’,不轻易做自身不熟悉、没有把握的事情。通威永远不会做简单的多元化,认准的产业,我们只会抓一抓二,并且专注地做强、做大。”

  刘汉元曾经明确表态,对于上市公司通威股份(600438.SH)来说一定会坚持饲料主业,而对于通威集团来说,是可以适当做些多元化的。三年前,当通威集团决心进入多晶硅产业的时候,通威集团已经拥有包括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IT等行业的90多家子公司。

  让人颇为不解的是,既然刘汉元坚持上市公司要“专业化”,为什么以饲料为主业的通威股份要在2008年初以1.91亿元收购通威集团主要化工资产——四川永祥50%的股份?在永祥注入上市公司之前,刘汉元曾表示,等到通威的多晶硅板块成熟以后,将会争取在中小板独立上市。

  “让永祥多晶硅注入通威股份,可以让多晶硅单独上市面临的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发展所需的时间和机会。”刘汉元的这个选择,其实是一次火线救市的动作,不仅解决了当时通威股份的融资问题,也为多晶硅产业的快速发展抢得了先机。

  在通威永祥注入上市公司前,通威股份的主业是饲料,而且正准备在饲料领域继续开疆扩土。2007年5月,通威股份股东大会决议准备增发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5%的股票,拟募集资金12.31亿元,用于连云港年产20万吨饲料项目等16个饲料和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但因为种种原因,通威的增发计划在证监会触了礁。此后,2008年1月25日,通威在停牌一天之后,公布了其将收购四川永祥50%股份的公告。

  花1.91亿就将净资产为3.87亿、当年净利8000多万的永祥公司一半股权收购到手,通威股份实在是捡了个大便宜。而对于永祥来说,在多晶硅领域快者为王的时期,其后续的庞大工程,也需要资金的投入,上市之后,也将为永祥增加一个合理的融资渠道。但在分析师们看来,更大的兴奋点还在于:如果没有永祥,通威股份只能在竞争激烈的饲料行业内慢慢成长;有了永祥,通威便以双主业的形式脱颖而出。

  双主业延伸

  完成了双主业布局的通威股份,刘汉元开始忙于打造双主业的完整产业链。

  在进入多晶硅领域之前,通威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中国饲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事实上,除了饲料板块,在通威股份传统的主业里,近两年还增加了食品加工板块。2006年,“鱼状元”刘汉元宣布进军食品加工领域,打算以其参与中国饲料行业近30年的牢固基础,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现在,通威的水产和食品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川、海南和山东三个产业集群,其中山东公司在2009年一季度已经开始盈利。通过打造食品终端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通威逐渐实现了从饲料到养殖再到食品加工全产业链的经营和销售模式。

  “中国的水产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而这个领域里最大的企业是通威。在水产品领域,中国过去解决了‘量’的问题,以后要解决‘质’和规模化的问题,伴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通威要解决的就是农业产业链,从苗种到餐桌的问题。”刘汉元说。

  在通威加快打造国内农业产业链条的同时,还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欧美人现在肚子越来越大,心血管毛病越来越多,从健康食品角度来说,以后会增加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而随着欧美海洋捕捞的减少,以后只有靠养殖,但是只有中国在养殖方面做得最好、最具备条件。去年中国的养殖业占全世界养殖产量的70%,这个领域只有中国有规模化的生产基础,蕴藏着很多商机。”

 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饲料大亨逐鹿新能源

  从2007年起,通威股份就在越南年年建厂,生产和销售鱼、虾专用系列饲料。2009年5月19日,刘汉元又投资近2000万美元,在越南建成投产了越南单体规模最大的水产饲料专业化工厂,也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饲料厂。刘汉元打算以越南通威为起点,拉开开拓东南亚、南亚、非洲市场的序幕,并将以此为基础,开拓南美原料基地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发水产加工品、肉食品的广大纵深市场。

  而对于通威的另一个主业多晶硅来说,要想在国内外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必须做到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国外多晶硅成本大多为25-30美元/公斤,通威永祥的多晶硅目前的成本是40美元/公斤。

  “通威是全国范围内多晶硅生产链条最长、从最初的原料到成为多晶硅全过程生产的国内最全系统的一个公司。从氯气、氢气、氯水、三氯氢硅,到多晶硅都由自己生产。而赛维LDK、洛阳中硅等光伏企业,基本上都是从多晶硅开始生产的。”更长的产业链条是刘汉元控制成本的重要武器。

  而这根链条在刘汉元未来的计划中,还将被继续拉长。“未来5到10年时间,通威将形成一条从单晶硅、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生产、太阳能发电、应用的完整、强势的通威新能源产业链条”。

  刘汉元直面新能源敏感话题

  “多晶硅产能过剩短期不是问题”

  记者:饲料和多晶硅对于通威来说,你是怎么给它们定位的?

  刘汉元: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通威集团以饲料工业为主的农业主业将一直作为公司专注的第一大主业。这个过程中,以永祥多晶硅业务为支点并贯穿整个产业链条的新能源产业,将担纲公司的第二大主业。2009年,根据初步统计,集团的年度销售规模将超过260亿元,未来3到5年时间,随着两大主业各自发展的加速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布局的完善,年度销售规模将实现300—500亿元人民币。

  记者:你一直是专业化的倡导者,为什么会突兀的介入多晶硅行业?

  刘汉元:在跨入这一行业之前,我们整整用了一年多时间,对整个多晶硅乃至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竞争现状、发展前景和自身条件、优势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缜密的思考,尤其是对自身所具备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及环境资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进军到新能源领域。

  记者:多晶硅产能过剩的问题被议论很多,但是国内一些企业的产能并未减少。你怎么看这种情况?

  刘汉元:“多晶硅产能过剩”应该是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一定程度上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政治、经济和行业等各个领域,都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这是不是一个“伪命题”,短时期内难以定论。从上世纪50年代卫星上天,到当今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利用,几十年来无一例外地都采用硅光电池。晶体硅电池作为国际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的主流,约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特别是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几乎全部采用稳定性好,转换效率高的晶体硅电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多晶硅将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流原材料,需求巨大。另外,从这个产业的规模来讲,未来经济30年靠什么推动,新能源其实是最大的一驾马车。过剩在短时间内不会是问题,大家应该都可以放心地往前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8811.html

更多阅读

刘汉元:站在最高层的议政舞台如何表达

  “全国优秀提案奖”  《商界评论》:印象中您提过的比较重要的议案是什么?  刘汉元:  1998年的《关于建立道路交通标准规范》的提案,2001年底获得“全国优秀提案奖”。每届颁发一次,大概有0.5%左右的提案会获得优秀提案奖

刘汉元:新能源狂人的“第二条裤管”(2)

  戴自忠受聘为永祥多晶硅公司专家组组长,永祥还有一批来自峨眉739厂的技术团队,与戴的意见存在分歧,刘汉元让他们分别放手去试,戴自忠负责一条200吨的生产线,另一组负责一条800吨的线。时至今日,外界仍有人说刘汉元让戴自忠给骗了,刘汉

刘汉元:新能源狂人的“第二条裤管”(1)

  刘汉元的雄心是把光伏与农业,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行业,在通威集团内部整合成两条上下贯通的产业链      刘汉元本不是易于激动的人。谈到多晶硅时例外。   新能源、光伏或者多晶硅,对这位通威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是有魔力的词汇,他

刘汉元:发消费券是拉动内需最有效方法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通威企业集团董事长刘汉元做客凤凰网财经频道与中国日报网共同推出的两会特别节目中表示,发5.2万亿消费券惠及全民,是目前最有效拉动内需的选择。以下为本次访谈文字实录全文: 主持人:欢迎您收看由凤凰网和中国日

声明:《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饲料大亨逐鹿新能源》为网友清酒孤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