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访谈室,今天我们的创业访谈请来的是校内网的创始人王兴,首先请王兴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王兴:大家好,很高兴今天下午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是清华大学电子系97级的学生,2001年毕业去了美国,2004年硕士毕业回国内创业,中间到现在有三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些创业的过程,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叫校内网(www.xiaonei.com)。校内网这个名字非常直白,是针对大学生做的网内空间,同学们可以非常真诚地交流,有自己的档案、照片,我们2005年初开通,增长非常迅速,现在开通了几十所学校,有3万用户,还在迅速增长。
主持人:《创业访谈》请到王兴,是因为王兴的年轻,他97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你初一的时候就开始编程了,当时编程是什么样的情况?
王兴:那时候在91年,当时我们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非常幸运,我当时是读当地最好的中学,龙岩一中,学校进了一批中华学习机,甚至还不算PC,当时的机器只有64K的内存,没有驱动器,连软盘都没有,更别提硬盘了。
主持人:你当时被保送到清华的时候有很多的选择,可以去读计算机,而你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计算机系而选择了工程?
王兴:我当时想中学六年都和电脑泡在一起,到大学可以换个东西,我非常喜欢电脑,无论读什么都不会离开电脑,所以我觉得应该学一些电脑之外的东西。我姐姐在清华电子系学习,高我两级,告诉清华电子系是一个大系,非常优秀。
主持人:你后来四年大学毕业后拿了全奖去美国读研,师从高光荣老师。我想知道你在出国的时候,对于你未来的职业走向有没有一个设计呢?比如在美国读一段时间然后在那边找一份好的东西或者挣很多的钱,当时你出国的时候是什么想法?
王兴:我出国的时候想法跟你刚刚提的完全不一样,我从来没有想在美国拿一个学位找一份工作安稳地过中产的生活,那个目标如果我愿意,一定可以达到。但我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追求,自己比较幸运从小到大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去了清华又去美国读书。追求富裕的生活是可以达到的,但我有更大的抱负,去美国之前我想要学一些对自己有用对社会有用的东西,将来我要回来自己创业。
主持人:当时已经有了创业的想法?
王兴:对,我在清华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加入了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在98年的时候,我们学校举办了首界创业计划大赛,那个时候就有了创业的概念。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具体做什么事呢?
王兴:只能说有一个大的方向,我是学技术的,想用自己的技术创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更具体一点肯定跟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现在也没有跳出这个大框架。
主持人:后来你在美国读研,一段时间以后,你对事业规划的想法有没有改变呢?
王兴:没有,我觉得大方向始终是没有变的。在美国的经历只是使我更坚定了信心。
主持人:你在2003年回到国内,当时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创业的想法,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当时回到国内的情况呢?
王兴:当时是2003年末,我是圣诞节那天上飞机,非常巧合。上飞机之前我跟国内的朋友进行联系,有创业的构想。当时我们想做一个社会性网络,2003年末应该是Web2.0大潮刚刚起来,当时有一个社会性网络,就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简称SNS,这是人的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结合,把这两个网络结合在一起就是SNS。在美国当时已有很多成功的SNS网站,而在国内还是空白,我们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应该把互联网运用到社交上去,所以我们准备回国做这样的事。
主持人:那你当时做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
王兴:第一个项目叫“多多友”,我们希望用互联网帮大家结识更多的朋友。这是典型的社会性网站,你上来要注册,要公布自己的一些信息或者昵称,可以结交一些朋友。一个想法是通过朋友认识朋友,其实SNS后面是小世界理论,这个世界虽然很大很多人,但是其实任何两个人可能通过六个朋友的关系就可以连接在一起。从最初构思到回国后团队正式组建到开发发布花了半年的时间。
主持人:在这个项目上线以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王兴:是推广的问题。因为我们团队三个创始人都是技术背景出身的,开发对我们来说是相对容易的事。我们做第一个网站因为定位不够专,所以面临很大的推广问题。刚开始做的时候,想到所有的网民都是我的用户,这个市场多大。但是,后来才发现,定位不专一,谁都是你的用户,最后可能谁都抓不住。东西做出来后你不知道怎么告诉别人,告诉哪些人。而这个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走不通的,你必须把好东西告诉别人。
主持人:有没有想一些好办法?
王兴:我们想过很多办法,总体来讲不是很成功。既然朋友认识朋友,我们当然是以身作则自己先上站,再告诉朋友,通过他们再告诉其他朋友。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有3万用户。这个时间很慢的,现在我们校内网只花了三个月就到了3万的用户。
主持人:回头看自己做的第一个项目,你会给它打几分呢?
王兴:我觉得可以打61分,因为我们毕竟做出来了,也推出去了,有一定的用户。事实上有不少朋友在上面用,虽然我们推得不广,但已经上的人觉得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虽然失败了,但是在这条道路上证明了这个方向是不对的。
主持人:对于你来说,“多多友”也算是有益的尝试。
网友:你是学技术出身的,那么你学技术和管理之间会有冲突吗?
王兴:我觉得不应该有很大的冲突,因为很多人都是做技术出身最后转型到管理,管理最根本还是人与人的交流,有合作的心态,同时按计划地执行,管理不应该是很难的事。
主持人:在“多多友”之后你又做了第二个项目叫“游子图”,这是一个什么项目呢?
王兴:这是非常专门的服务性的网站,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发现国外数码很发达,我们的父辈不太习惯上网,我们游子图可以让在海外的游子把数码照片发到国内,通过信用卡付费,我们给冲印出来送给他们的父母。我在国外有这种体验,也问过很多国外的朋友,他们有这个需求,所以做这样的事。当时有很多的数码冲印网站,但他们非常泛,“游子图”是非常专的,是针对海外的朋友。第一个用户是我姐姐。她是典型的用户,是国外的留学生,想跟国内的父母亲传送照片。
主持人:然后就在你的说服之下体验了游子图,后来游子图有没有给你带来收益呢?
王兴:带来一部分现金收益,但没有我们预想那么大。因为我们三个人创业时间精力是有成本,它当时的收益并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成本。
主持人:你们当时有没有考虑说扩大你们的团队,比如多招一些人跟你们一起做游子图?
王兴:要看到事业发展大趋势的时候再加人是比较负责的做法。
主持人:游子图做了多长时间?
王兴:开发只用了二、三个月的时间,网站还在运营。当时我们认为SNS大方向是非常看好的,但中间的增长过程是有波折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短期的项目有现金流。大家知道腾讯做QQ非常成功,增长非常快,但是他们之前也做过项目外包,通过那些活养活QQ这个项目。我们做游子图也是来补充我们做SNS过程中现金的需要,希望用它来支持你们的多多友。
主持人:你第二个项目和第一个项目有什么区别?哪个更成功?
王兴:这两个类型是不成功的,我刚刚说了SNS是长线,我们会坚持在这个路上走下去,游子图只是一个补充,是提供一个短期的收益。我们在上面投入的精力也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在采访你之前,我在网上搜到很多你的资料,跟你有关的项目除了游子图、多多友还有很多,你前后大概做了多少个项目?有计算过吗?
王兴:大大小小有三、四个,但不包括我业余时间做的。会写程序的话,有个想法你就实现了,特别是网络时代这是很容易的,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做。
主持人:经常灵光一闪就产生了一个想法,然后开始编程然后做出一套东西?
王兴:对,那个东西只是自己的兴趣,不是我们团队主要发展的方向。互联网行业创业门槛低,我觉得这只是表面现象,开始做一个雏形不难,几个人会编程就可以做出来,但真正做完善,集成很多用户,而且让用户有体验,门槛并不低,需要团队、需要具体的方向还有执行。
主持人:我们看到你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发布了校内网,当时怎么想到做校内网这样一个模式?
王兴:我们这两年多来一直在关注SNS方向,我们第一个尝试不是特别成功,增长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快,后来我们就分析原因。再后来我们就觉得应该更专注,因为社会性网络如果面对所有人,听起来好象有很大的市场,中国有1亿多网民。但你服务所有人就不可能对任何人进行很好的服务,所以我们要细分,选择我们最熟悉的人,而且是最有活力的人,而且是在校大学生,我们专门针对大学生做一个社会性网站和软件,而且是校内网。12月末发布,之前准备了几个月。2004年我看到facebook,但没有什么感觉,2005年上半年我又去看了,也没看出什么感觉。后来看到一些报道,2005年下半年我又上去仔细地看,有一种体会,感觉它是SNS的代表,它的价值不仅仅在软件方面,在社会性上,同样的网站像我们的校内网,对校内学生的吸引很大,但对于其他人可能吸引力不见得那么大,facebook也是这样,因为我当时已经回国了,没有那么深刻的感觉,所以才会观察了那么久。后来我们发现facebook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专注,不是讨好所有人,而是针对所有的大学生。我们把服务所有人的网站定位更专一些,面对校内大学生。
主持人:介绍一下你们的创业团队,你们创业团队包括你在内有3个人。
王兴:这是最初的创业团队。
主持人:你们走到一起的?
王兴: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团队很重要,创业肯定有高潮、低谷,很多团队开始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但碰到困难就散了,或者一些团队挺过困难,但遇到好的时候意见不合也散了。团队的默契很重要,像我们认识很多年,王惠文是我上大学时候上下铺的兄弟,另外一位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们走了两年多,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我们团队始终非常团结。我们三个人都是都是技术背景出身,我和那位大学同学,是清华电子工程系的,而另一位是天津大学计算机系的。当时我提出这个建议讨论,他们两位有更大的决心做这件事。我们之间通过电子邮件以及越洋电话有过很多的沟通。
主持人:现在你们团队有多少人?
王兴:现在我们团队扩展到了11个人,有各方面的同事。因为我们三个是技术背景出身,经验可能不是特别足。后面有唐加入,他是我在清华电子系的师兄,有很多年创业的经验,也成功运营很多公司,他在市场推广以及管理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帮助,还有郭,她是一个女生,是北大经济学院毕业,后来到美国拿到了一个经济学硕士学位,她跟我们也有互补的关系,首先性别不一样,思考问题角度不一样,另外她是从经济角度出发,跟我们技术背景出身的人思考角度不一样。
主持人:在这个团队里,王兴是领导者吗?
王兴:可以这么说。
主持人:你是什么样的领导者?
王兴:我是很温和的,耐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做出决定的领导者。就像乐团的指挥,虽然不出声,但对乐队非常重要,他必须要协调。
主持人:你现在的生活状态什么样?
王兴:是典型的IT业界的状态,我们工作时间很长,作息也不规律,但我们特别投入地工作,网站有什么需要我们就要满足。今天早上10点钟起床,昨晚凌晨3点钟才睡。
主持人:你每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
王兴:看你怎么定义工作时间。我在电脑前只有十几个小时,但24小时都在想这个事情。就像在大公司里,如果是一般员工,可能只是上班的时候在工作,而作为中层管理者可能下班的时间也要思考问题。但作为创业者你可能做梦都要想这个问题。
主持人:你前后创业已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对三年的精力回头来看一下。比如说首先做到了第一个“多多友”,接下来做到“游子图”,现在做到校内网,如果可以让你进行选择的话,其中的哪几步你可能不会去走?
王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之前做的项目虽然可能从商业上、财务上不是非常成功,但它是有意义的事。就像有人吃九张烧饼没有饱,吃第十张饱了,我们不能否认前面九张饼的价值。前面的几个项目,即使没有其他的价值,但让我们熟悉了SNS领域,对机会和陷井都有了解。另外使我们增加了团队的默契,因为我们刚开始三个人现在11个人,需要适应一段时间适应,当有新机会出现的时候,因为我们的默契可以全速前进,不需要磨合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前面的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主持人:校内网第一批用户是什么人?
王兴:清华、北大、人大。他们网络条件最好,而且便于推广。第一批用户跟我们的推广有关,我们第一个项目是跟清华大学电子系学生会服务,为学生节晚会抽票服务,我们推广了一个平台,短短两天内发展了两千用户。学生节的票又特别抢手,所以发展很顺利,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的帮助。
主持人:发展过程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王兴:有,我们的用户增长很快,我们要解决带宽问题、网络应用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把问题逐个解决然后前进。
主持人:当时在北大、人大的推广情况怎样?
王兴:在那面都有朋友,有很多朋友热心帮助我们,通过一些协会和社团帮助我们做一些工作。
主持人:你第一批用户发展后第二站就到了北航,当时在北航怎么进行推广的?
王兴:我们是2006年1月13号开通北航,那是第四所学校,当时北航正在考试之前,我们想同学之想,同学们肯定是希望考试尽快结束,我们做了一个很鲜明的海报,“你考完了吗?请到校内网”。我们把这个在校内宿舍一贴效果非常好。最初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情况,在外面贴结果被保安拦了,而且没收了海报,后来我和杨军同学跟他们进行了耐心的沟通,告诉他们我们是做对同学有益的事,后来他们把海报还给我们,还告诉我们在哪里可以贴。
网友:现在校内网盈利模式清晰吗?
王兴:互联网盈利目前一般无非有广告、无线增值、会员费几种模式,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盈利模式,而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只要做到了这点,可以借鉴别的网站的盈利模式,因为只要你创造了客户价值,他们会有参与感。
主持人:目前这三种模式你有没有选择或者已经实践了?
王兴:我们一开始在广告和推广方面跟其他机构有合作。比如上周末举办的免费大巴的活动,得到了清华东门阿木眼镜的赞助,他们看中宣传效果,就出了一部分钱。
主持人:这是你们拉到的第一笔广告吗?
王兴:对,我们在上线一个月内就有这个广告收入,虽然数量不大,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
主持人:这笔钱有多少?
王兴:我只能说是4位数的。后面也有其他的合作。我们在搞一些免费增书的活动,跟国内一家网上书城合作,开始是赠送一百本书,后来是赠送1万本书,校内网提供一个服务,合作伙伴也通过这个活动增加了知名度。
主持人:做校内网一段时间后,你觉得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兴:我觉得事情分几方面,我们现在的事情一是开发、二是推广,三是融资,目前看来还是开发和推广的问题最大,这个问题是由第三个融资的问题引起的,因为我们现在做事需要资源,需要各方面的帮助,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现在每个团队也有一笔初始的启动资金,这个事情有很好的增长,我们希望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一些,那么我们需要有投入。
主持人:当你去美国的时候就想好学成回国要创业,当时你对创业这个词有没有一个定义?
王兴:创业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事业,需要创造力,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要做有意义的事才称之为业。
主持人:想到创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可能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成功会怎样,如果失败会怎样?当时对自己是否成功有没有设想?
王兴:我做事情一定是充满信心地做,如果开始认为必定失败就不会尝试了。
主持人: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样?
王兴:我觉得成功有很多种含义,从公司来讲可能需要财务上的成功,希望校内网发展得更快更大,有很大的收入为用户创造很大的价值,为公司本身也创造很多的价值。但对个人来讲还包括生活状态的影响。例如从这个方面来讲,我现在就很开心,每天可以跟自己的朋友、同事紧密、默契地合作,推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每天看到这个事业稳步增长、快速发展,每天心情状态很好。对我个人而言生活状态是成功的。而在事业上,校内网虽然开通才三个月多一些,但增长势头很好,有3万多用户,一天比一天多,而且一天增长比一天快,所以我们离整个事业也不远。
网友:有位网友想问你一下,校内网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切入点也不错,我们先不谈商业模式,想问一下,你刚刚讲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就现在情况来说为用户创造价值目前体现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是否体现了?
王兴: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应该是我们的用户,我们的用户在留言版提了很多的建议,在日记上也写了很多感受。例如有用户写了很简短的日记但我们很感动,他说做梦都想到上校内网,这就是很好的体会。他让用户感觉有价值,以至于做梦都梦到了。另外一个用户认为他白活五年了,现在才知道校内网。我们告诉他们,其实校内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让同学可以在上面非常投入地跟别人交流。
主持人:通过三年的创业,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用一个形容词你觉得这段历程是一个什么样的历程?
王兴:刺激。创业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也会很满足。这种过程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创业和你到大公司工作是不同的人生选择。大学的时候下定决心去创业,就是被闪电击中一样,结合一切的力量,你必须去做它。
网友:你对校内网的期望是什么?
王兴:我对它的期望和信心是校内网可以成为大学生内非常有影响的网站,网络可以改变生活,我相信校内网可以改变中国大学生的生活。
主持人:王兴能谈一下今年的计划吗?
王兴:我们可以谈一些总的计划,因为有商业计划和总体规划。我谈一下总体规划,首先是把网站具体完善,功能做得非常好,使它的功能更顺畅。为了让更多用户使用校内网,我们会逐步开通更多的学校,6月份之前会开通211工程内的所有学校。因为现在我们收到很多同学来信,像北京化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师范等等,他们很希望尽快在他们学校开通,因为他们感觉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用户数可能要修正,因为最近的势头非常好,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到6月底会有30万用户。
网友:看到校内网的介绍说,校内网希望最终用户达到500万,你从哪里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这个数目?
王兴:只要我们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我们一定可以得到足够的资源做这件事。我们开始非常注重各方面的合作,既包括业务上也包括资本上的合作。现在我们和互动书吧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很多书都是他们出的,接近一千本书,相当于接近10万资金,而这些资金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也为校内网的域名提供了基础。我们进行各方面的合作,包括业务方面的合作,也会跟投资人接触,希望有资本上的合作。我们希望这件有价值的事大家可以一起把它做起来。
网友:现在你的主要用户是针对学生,如果不用学生的IP是没法登录,成为你们的用户。在未来计划中,有没有想过逐步开放这个圈?
王兴:这方面需要解释一下。校内网是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所以我们把注册门槛设到一定的域值,一定要确定这个用户是在校大学生,现在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你有学校邮箱,另一方面还有另一个方法,可以用任何邮箱注册,但IP来源是校内IP,这两种办法保证用户的质量。我认为这个门槛是不能放的。就跟我们之前做别的网站的教训一样,如果你想讨好所有人,就什么也得不到。必须专注,细分市场非常重要。
主持人:最后想请王兴给有创业梦想、想进行创业的朋友们一些建议。
王兴:我觉得这个建议不见得会有用,有些人是注定要做这些事,你告诉他这件事失败可能性非常大,但他已经被创业的闪电击中,一定要做。但是你要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尽力去做。
主持人:谢谢王兴今天来到我们的访谈室,也谢谢各位网友。
王兴:谢谢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