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松:
中国侨商联合会委员
广东省增城潮商会会长
广州市哥雅兴威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州市荔湾区鹤洞农贸批发市场董事长
诚实守信开创品牌
1986年,不到20岁的陈锡松只身来到广州闯荡,非常具有商业头脑的他来到广州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选择进厂打工,而是先从熟悉广州商业市场入手。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广货在国内引领潮流,全国各地都到广州进货,广州成为全国轻工产品的物流中心和产品集散地。经过一番了解,陈锡松选择了非常适合自己的服装贸易行业,开始了其至今20年的创业生涯。
不过,创业极其艰难,陈锡松初次创业就血本无归。那是陈锡松到广州的第2年,他通过贷了1万多元终于在沙河买下一个服装档口。不幸的是,由于市场改造,这个档口在买下3个月后就被拆了,因没有签合同,陈锡松未有丝毫赔偿。此前投入全部化为乌有。
陈锡松并不甘心!经历了挫折,他此后更加谨慎。“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他决定重新再来。这时他留意到老家普宁的服装批发和广州之间存在一定差价,极度守信的陈锡松靠一个朋友从他老板那里赊欠了一批西装到广州后以每套0.5元的利润马上转手。当时极度困难的陈锡松在这个朋友帮助下,其服装生意又慢慢滚动起来,就这样几年下来陈锡松赚到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经过8年的发展,他的客户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
陈锡松一直想拥有自己的品牌,把企业做强做大。1994年,他用积攒的100万元来到新塘创办牛仔裤制衣厂,开创了自己的品牌“哥雅兴”,同时进行贴牌生产,并顺利打进国际市场,至今出口比例已经占一半。
“我做生意靠的是信誉、承诺、品牌质量。到现在20来年,有四五个大客户是这样一直做下来的,没有间断过。”
深耕纺织业多元化扩张
随着新塘制衣行业越发兴旺,每个厂都需化工原料,若此时进入化工业还可保障自营布料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嗅觉灵敏”的陈锡松马上意识到其间的商机。于是他请来师傅,开始研制生产。一个供给洗水厂、整染厂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很快建立起来。因为洗水厂、整染厂蒸汽时用锅炉都需要用到燃料,2007年,在朋友的推荐和支持下,燃料公司又迅速建立起来,陈锡松初步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面对金融危机下纺织业日益艰难的现状,陈锡松开始把投资的触角伸向了类似于商业流通贸易加地产,直指“内需”的批发市场。他们在荔湾区租下一块数万平方米的地块,打造这个地区规模最大、最齐全的“菜篮子”——荔湾区鹤洞农贸批发市场。而在2007年,陈锡松早已将广州市成鹏茶世界批发市场运营得风生水起。对于这全新的领域,陈锡松信心满满,“我们几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
投身商会擦亮新潮商品牌
在注重专业化后发展多元化,多年来“按自己的节奏走”让陈锡松的经营事业渐入佳境。而其积极投身商会事业则是其多元扩张的“另类”表现。2007年7月,经过陈锡松等在增城一帮潮籍同乡才俊的努力下,广东省潮商会增城分会正式成立,陈锡松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这么年轻就当上了会长,陈锡松深感任重道远。商会成立两年来,不断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会员企业能安心经商。陈锡松告诉《天下潮商》记者,眼下他们正在合力筹备成立财务担保公司,帮助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会员企业企业“供血”。同时准备成立一个投资公司。接下来,商会还准备在增城举办一次大型潮人联谊活动,宣传商会品牌,壮大商会力量,弘扬潮商文化。
践行“企业公民”责任
回忆当年初次创业遇困时朋友“雪中送炭”的情景,陈锡松铭刻在心。在事业初步走上正轨后,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带领商会来践行“企业公民”的道德责任。商会成立两年来,组织举办了一些在当地颇有影响的慈善活动。就连在商会举行成立庆典当天,助孤仪式也成为重头戏,全体会员为增城市福利院的孤儿捐赠助养,并参加广东省潮商会2007年助养2000名潮籍孤寡老人和为440名贫困潮籍学生助学等活动。扶贫扶孤助学活动成为每年商会周年庆典时的“开典节目”。商会对国内一些受灾地区也伸出援手,如汶川地震,所有会员踊跃捐赠,累计捐出几百万元。
陈锡松告诉《天下潮商》记者,商人赚来的钱是取之社会,必然也应该用于社会。我们商会会员对社会公益事业都比较热心,每次公益活动,大家都踊跃参加,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商会热心公益的种种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潮商良好形象,为潮商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