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依靠层出不穷地推出新产品,以速度制胜,让竞争对手即使模仿都追不上来。
——谭传华
谭传华,男,51岁,重庆开县人,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1993年贷款20万元创业,成长为中国“梳子王”。
一个并不会木工活的开县岳溪人,用10余年时间,将一把小小的木梳经营成全国知名品牌,其连锁加盟店已遍及全国并走向了世界。今年,他所属的“谭木匠”公司正在运作境外上市。
谭传华是怎样成就这番事业的?
用命运来诠释谭传华的人生,他的前半段是一道曲线。
23岁的时候,带着父母给的50元钱,他在流浪中追寻,寻找自己的画家和诗人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饱尝了人间冷暖,辗转漂泊到昆明的谭传华给一个年轻人画了一张像,赚取了2元钱。
流浪两年后,一场大病让他最终选择了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创办了三峡民间工艺美术厂。辛苦半年,雕出了堆积如山的各种笔筒、拐杖和各种各样的神鬼人物造型。而当他精心挑选几件产品去广州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工艺博览会时,却发现人家出的价格比自己的成本还低。
他在广州锦绣中华的苏州街看到满街的精美产品唯独拐杖和木梳最走俏。于是,他花了2元钱买回了一把木梳。
一个火花闪现在他的脑际:生产木梳!这不是祖祖辈辈的心血和梦想吗?看来上天注定要我继承家业。
回到万州,雄心已定的谭传华贷款20万元,在双河口一个猪圈厂房,开启了他的“木梳之路”。半年过去,谭传华的第一批产品出厂了。产品生产出来,总得有个名字啊:三峡牌?先生牌?小姐牌……谭传华想了许多名称都觉得不理想。谭传华意识到,知名品牌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名字打个广告就能成的,要反复推敲,反复琢磨才行。“我是木匠世家,何不就取名‘谭木匠’?”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的朋友,朋友拍案叫绝:“‘谭木匠’的名字是典型的中国土,老土,好得很!”1995年,“谭木匠”正式走向全国市场。
在经历了艰难的推销之旅,搞过无数次技术改革,创办过《快乐的谭木匠》宣传漫画报之后,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难关挡在了面前:由于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这个靠生产小梳子为生的小企业,谭传华的企业后继乏力。
1997年8月19日,对银行苦苦哀求没有结果的谭传华愤怒了,他在重庆一家报纸上打出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稀奇事,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现象”,并随后在金融界、企业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
招聘银行的举动不仅使“谭木匠”的知名度空前高涨,也使谭传华终于获得了银行的支持。但市场似乎并不给这个“第一品牌”面子。“谭木匠”出名之后,其他木梳企业也开始苏醒,商场终端竞争激烈起来。
当时“谭木匠”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场铺点。谭传华却逐渐发现商场这条路不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坡路的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无意中尝试建起来的几个专卖店,营业额却节节飙升。与其深陷于商场肉搏,不如另辟一条蹊径,在专卖店上做文章。谭传华立即请来当时大名鼎鼎的“余明阳专家团”,为公司导入CIS。这一导入,谭传华大方地花去了当年三分之一的利润。同时,他重新规划企业战略,撤出各地商场柜台,将商业模式转向专卖店连锁加盟的方向。
1998年3月7日,“谭木匠”与第一家加盟连锁店签约。到2000年初,“谭木匠”专卖店已星罗棋布地开了近100家。然而就在这年春天,专卖店加盟速度骤降,各地加盟商开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问题。
如何保障加盟店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可观的效益,这其实是中国所有连锁加盟企业都会遭遇的一道“坎”。能否迈过这道“坎”,考验着企业家的魄力和勇气。为了解决加盟店的效益危机,谭传华态度坚决地说,“谭木匠”公司有钱了,坚决不买高档办公楼,坚决不买豪华别墅和小轿车,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一硬一软”之上:“硬”是好的设备,“软”是能干的人;“硬”是产品的质量,“软”是产品的文化含量。
正是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在绝对一流的“能干人”帮助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的兼有传统与现代格调的新店面设计方案很快拿了出来。新的店面设计古朴、典雅,充满个性和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谭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韵味,大大提升了谭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后,立即在行业内外引起了轰动,高价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传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谭木匠”特许经营网络的人络绎不绝。这时,谭传华却严格把关:“其实从第一家连锁店建立到现在,我一直在和‘浮躁’较劲。大家都想一举成名,比比皆是的就是浮躁。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做疏导,我坚持的东西就是——诚实。”
每年谭传华都要拿出近500万元投入到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他说:“我们就是依靠层出不穷地推出新品,以速度制胜,让竞争对手即使模仿都追不上来!”
除了产品的推陈出新,谭传华对质量的管理也极为“苛刻”。1995年,刚刚有所起色的公司,就投入大量资金,相继完成了一些重大的技术改进,并从库房里清理出在技改之前生产的有质量问题的15万把木梳。谭传华决定烧掉价值30万元的梳子!这在当时的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更有人说他是“傻”,不会做生意。谭传华的经营之道却比说这话的人精明许多。也正是因为烧掉了这些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谭木匠”才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如今,小小的“谭木匠”木梳,正承载着企业文化带给它独特的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已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已成为独特的精美礼品爱好者和收藏家们的最爱。
感言
一点火花,可以成为燎原之势。一个灵感,可以开启人生之门。一把木梳,成就了谭传华苦苦追求的辉煌的事业。不甘寂寞,不随波逐流,不安于现状,不以事小而不为,执著、专一,通天的大道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