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沈南鹏从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获MBA学位。他开始奔走于一家家招聘公司,奔波于资本市场。
沈南鹏回忆,“当时市场环境不是很好,找工作很难。我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也不认识什么人,还是亚裔,没有任何优势。在开始应聘的十几家公司中,我可谓屡战屡败。”
靠着骨子里天才与热情火焰,经过多次失败的磨炼,经过多次的自我勉励,沈南鹏终于踏进了MBA梦中的投资圣殿——花旗银行门槛,开始了八年投行的第一步。
在花旗银行华尔街分行的日子里,沈南鹏开始只做普通投资银行工作,关注拉美证券及衍生产品。这在投行是最基础的“跑堂”活。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沈南鹏开始负责新兴市场产品,为美国本土基金客户根据市场推荐新投资方案。此前甚至从来没看过《华尔街日报》的沈南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经济到文化各个层面去理解和研究美国社会。
1994年,沈南鹏跳槽成功,一跃成为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负责中国区项目的投行专家。两年后,未满30岁的沈南鹏再度转投德意志银行摩根建富,即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担任全球资本市场中国部主管。其间,他最引以为豪的是帮助中国财政部成功发行了5亿马克债券和多家中国企业发债上市。
回到国内后,沈南鹏在投行领域获得了飞升的业绩和成就,也就在此时,他开始渐渐感到,只有真正直接涉入中国经济和商业领域,才能以自己投资方面的资历和创业雄心,为中国经济作出更多的贡献。
1999年,沈南鹏离开投资银行,开始自己创业。“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当时的确是犹豫过,毕竟已经做了8年,离开成本很大,但还是怀着一股激情出来创业了。现在想来,互联网的泡沫也不全是坏事,在那个挺‘忽悠’的年代里,‘泡沫’刺激了我们的创业神经”,沈南鹏认为时代的激情很重要。
1999年春节后的一天中午,一顿再平常不过的午餐,成就了沈南鹏、梁建章、季琦三人的商业帝国,成就了沈南鹏“携程之父”的美名。
沈南鹏,耶鲁MBA出身,时任德意志银行中国资本市场主管,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具有相当的融资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梁建章,曾在甲骨文公司做过研发工作,技术背景深厚;季琦,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擅长交际,对管理、销售都有一套。
对互联网经济的共同看好,让三人聊得格外投缘。
沈南鹏有着冷静的分析:互联网给创业者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但这机会不是仅仅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面的。“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改造”,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火花。
1998年,国内旅游收入已达2391亿元,同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26?02亿美元。同时,中国已经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而国内旅行社的接待人数和盈利水平却连年下降,营业毛利率不足10%,全国旅行社总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其余95%都是散客。“这一切预示着旅游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利润空间。”沈南鹏敏锐地觉察到。
沈南鹏非常看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但同时觉得中国市场现在还不成熟,特别是在物流、信用卡支付系统上还存在缺陷,如果做旅游,就可以避开这些劣势。
季琦则认为互联网资源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旅游业地域性、时间性、管理有效性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去消化那95%的散客。
这些与梁建章的思路“做旅游网站从设计到配送、支付,非常适合电子商务”和“旅游是老百姓的第二大支出,甚至还高于汽车”相契合。
最终,沈南鹏他们决定:向旅游业进军。
“鼠标+水泥”,对沈南鹏创出这种经营模式时,许多人还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这确确实实就是携程的成功之路。
携程创始之时,沈南鹏等四人共投资了200万元。不过靠这点资金,携程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沈南鹏便去和IDG接触,在他的努力下,携程成立才3个月,便得到了IDG第一笔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1999年底,沈南鹏正式辞掉投资界工作,专心于携程的融资与发展,并考虑第二轮融资。因为第一笔投资只能支撑几个月的开销,如果融不到资,携程就要关门。
2000年3月,携程吸引到了软银集团为首的45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11月,引来了美国凯雷集团1100万美元的第三笔投资。携程网三轮融资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元。
2000年,携程收购当时国内最大的传统电话订房中心——北京现代运通公司,从而使携程成为首家利用800免费电话进行酒店预订的公司。携程以优惠价格介绍客户入住,从酒店处获得佣金。
这次并购为携程带来了巨大收益,一年的时间里,携程发展了2000多家签约酒店。2001年订房交易额达到5亿元,2002年交易量再翻一番,成为国内最大的宾馆分销商。携程最基本的生存已经不再是问题。
2002年4月,沈南鹏再出奇招,收购了有名的散客票务公司——北京海岸,从而奠定了携程机票预订的基础。联合互联网的优势,沈南鹏将原来的票据业务放到了网上。这一转变再次获得成功,携程开始在全国复制业务。短短的一年后,票据业务激增了6倍。同时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机票预订服务中心,并在主要城市建起了机票配送队伍。
时至今日,客房预订和机票订购仍是携程主要收入的来源,沈南鹏的两次收购成就了携程网大业。
携程的根基已经扎稳,下一步的问题是怎样把它做大。在资本市场沉浸多年的沈南鹏自然而然想到了上市融资,而目的地则瞄准了纳斯达克。只有这个全球最有名的证券交易市场,才能证明携程的高度和未来,才装得下沈南鹏的梦想。
2003年,正当携程蓄势待发之时,却遇上了非典。非典的爆发,几乎让整个中国的旅游行业暂停,携程受到了重大影响,那年第二季度,携程出现了运营亏损。但幸运的是,非典的阴影很快被赶走,中国的经济恢复了正常。第三季度,携程的营业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811万元,与第一季度相比也增长了73%,那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又回来了。
沈南鹏不仅欣慰于公司能够渡过难关,更让他高兴的是: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公司仍然能够挺过来,这恰恰说明了目前的商业模式内在的良好弹性。
与此同时,携程的上市之路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准备IPO,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沈南鹏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整个上市过程一直在按设定的时间表走,一点都没有耽误。”
2003年11月27日,沈南鹏第一站从中国香港起程,开始成败攸关的路演之旅。接下来是新加坡、伦敦,重点是美国。最忙的一天,连续开了近10场与投资者的见面会,其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美国东部纽约时间2003年12月9日上午10∶45分,携程旅行网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上市首日,开盘价24美元,随即摸高到37?35美元,最后收盘价为33?94美元,涨幅88?6%,创下了3年内纳斯达克市场IPO首日股价涨幅的纪录。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靠着如此广阔的胸怀,沈南鹏终于带领携程成功登陆纳斯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