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堂”牛合印:一张牛皮掀开创业路



一张牛皮:掀开梦想的面纱

  并不关注商业模式的牛合印,能把“食草堂”从一家开到几十家,源于他回归了商业的本质,那就是尊重人最根本的需求。

  原以为食草堂总部会在石家庄市中心,没想到却安静地矗立在郊外的西山花园中,他说他们是“站在时尚前沿,住在市区边缘”;原以为食草堂总部是一个漂亮的办公楼,没想到却是一栋三层的白色别墅,他说这样“有家的感觉”;原以为他是一个眼光锐利、西服革履的商人,没想到他是一位穿着随意、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说他“追求自由散漫”。

  这个“他”就是食草堂创始人牛合印,一个年近不惑的河北人,一个总看着你眼睛微笑的男人,“每个画画的人都有自己画室的宅号,我姓牛,朋友总开玩笑说老牛该吃草了,于是我就起名为‘食草堂’了

  牛合印的教育背景可以说和商业一点都不挨边。他当过兵,从军医大学毕业后在白求恩和平医院做了7年医生,钟爱艺术的他凭借在全军画展上的两个一等奖进入了军艺美术系大专班,由此进入了朝思暮想的艺术殿堂。但追求自由的他并不喜欢学院派的风格,“在北京的三年时间,我大街小巷到处转,逛展览馆,逛特色店面,逛圆明园画家村”,他的自然纯朴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毕业后,牛合印到了河北电视台,从摄影记者开始做起,一直做到制片人。

  学艺术的人总喜欢设计一些东西,喜爱动手实践的牛合印更是这样,1995年的一个下午,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的生命从此和牛皮再也分不开了。

  那天下午,牛合印在石家庄街头看见一个老头正在将一张牛皮切割成腰带。“那张牛皮质地非常好,但他的腰带做工太粗糙了,我觉得浪费,就用30元钱买了一块牛皮。”随后牛合印到街上找到一位鞋匠,他设计,鞋匠制作,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做成了一个采访包。第二天,激动万分的牛合印背着包去上班,台里的同事看了纷纷打听包的品牌和价位,“我当时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受到表扬激励的牛合印又找那个老头儿买牛皮,继续做各式各样的皮具,后来又转到皮革厂买皮子。那时,牛合印的月薪只有800元,但他每个月拿出400元买牛皮进行手工制作,他已经完全沉醉在牛皮的世界了。一开始他在电视台的宿舍里做,经常做到夜里一两点钟,干扰了家人和邻居的休息,于是他搬到地下室去做,但这也不让人安宁,有人告到台领导那儿去。最后,这个固执的“老牛”一人搬到农村去租了个平房,继续着注入他全部感情的爱好。

  在农村的那段生活让牛合印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由于很多钱都用来买皮子了,我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口自来水,双手经常磨破出血。但我没有感觉有多苦,我每天和一堆皮子住在那里,似乎只有到了那堆皮子中间心里才踏实。除了上班,我的生活就是设计新作品和完善制作方法。为了不让台里人知道我在做这些东西,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在哪,如果当时死了,谁也找不到。”

  常言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牛合印做皮具的事情传了出去,渐渐有人找上门了购买。“我做皮具只是爱好,根本没想卖。而且我的作品都是一样一个,没有重复的。重复就是‘匠’,我要的是创造。但我的确很需要钱去继续做,没办法我还是卖出了那些像自己孩子的皮具。”

  缺乏商业意识的牛合印到这时还没看到商机,还是想继续着他的创作梦想,以至于卖的时候,他只能告诉对方那块皮子买的时候是多少钱,买主就在其价格上添点就行了。

  艺术+实用=好生意

  如果不是那天碰见了贵人,牛合印现在也许还是个电视制片人,还继续做着他所谓的业余爱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食草堂。1997年的一天,牛合印偶然碰上原来在河北电视台里实习的小伙子,“他也是学画的,是一个很有商业意识的年轻人。”当他看到那一个个粗砺、质朴的手工皮具时,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宝一样,当即要求牛合印把这些东西做成生意。牛合印对这种从未有过的想法犹豫不决,但在朋友的坚持和劝说下,1997年9月1号,牛合印以每月800元的价格在石家庄偏僻的槐北路租了个小店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这个店面就是牛合印在谈话中一再谈到的“老堂”,这个店承载着他当时的梦想与激情。“有人一走进食草堂就哭了,他们为这些风格另类的皮具感动,而有的女人领着孩子马上出去了,她们怕丑陋不堪的皮刻脸谱吓坏了孩子。”食草堂风格之独特可见一斑。

 “食草堂”牛合印:一张牛皮掀开创业路

  1997年底“老堂”接到拆迁通知,1998年元旦那天,老牛在一片新年的欢乐气氛中从“老堂”搬出。这时,牛合印需要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他在一年的生意中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商业意识,“那时我还不知道‘定位’这个词,只是想要做得和别人不一样。”他认为中国的纯艺术市场还没到来,而单纯的实用商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如果能把艺术和实用结合起来,就会有市场。“以前,我们的产品太过于追求艺术美感,皮包做得很沉,但后期的产品应更接近实用。比如现在食草堂的皮包既美观又轻便。”

  他在石家庄最繁华的北国商城的附近租了一个店面,重新设计新“食草堂”的店面形象,使其风格与皮具的风格一致,“我所追求的就是和谐、自然,这样就是美。”

  1998年春,“食草堂”开进了石家庄最大的商场北国商城,销售额坐火箭似的直线上升,营业第一年的纯利达到70000元。但牛合印坚持食草堂的产品不打价格战,不降价,“说实话,当时也并不是什么明确的品牌意识,而是我认为我们的原料是真材实料,我们的设计是独创的,我们的东西价格必然要比别人的高。”

  商业意识觉醒:艺术与实用结合

  1997年的一天,牛合印出去打公用电话时,偶遇了一个电视台旧时的同事小郭,他也是学画的,正在开一个小装饰公司。当他问牛合印在农村干什么时,牛合印把他带到自己的工作室。小郭看了牛合印的作品后非常吃惊,很有商业意识的他马上想到开店把这些包卖出去。当晚俩人彻夜长谈,一拍即合,决定开店。

  几个月后,小郭找到一个店面。几个人用一辆破三轮车拉着货,还在村里捡了一个大石磨,捡了一些木头、茅草作为装饰、装修材料。1997年9月1日,第一家“食草堂”正式开业,注册名为“食草堂”文化饰品工作室“,同时注册了”丑牛“商标。

  “食草堂”的第一笔投资花了800元,即店面一个月的租金。小店生意慢慢步入佳境,两人便招了三个工人,开始复制牛合印的作品,就在店里生意越来越好时,一纸拆迁令让“食草堂”不得不关了门。回到农村后,牛合印的生活又回到过去,买皮,设计,日复一日继续做他的皮包。

  在农村养精蓄锐两个多月,牛合印的皮包越做越多。几个人开始坐在一起分析“食草堂”下一步的发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食草堂应该给产品重新定位,当实用的商品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而纯艺术市场还没到来之时,能把艺术和实用结合起来,就会有市场。以前设计的产品太以自我为中心,后期的产品应更接近实用。

  1998年开春,“食草堂”开始重建。新“食草堂”在店面设计、室内装修、商品陈列、色彩灯光以及皮具的制作工艺上都有了相当的改进。这一年,牛合印确定了“食草堂”一项极为重要的价格策略,就是不降价。“这是一个品牌问题。我们投入了很好的原料和设计,我们的产品是独创的,我们就觉得自己的东西值这么多钱。”淡泊名利,事如其人

  “如果遇事总是考虑过多,这样他就会失去很多机会。”牛合印深信自己的成功在于他的勇气。老牛是个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他曾用挣到的7000元钱买了一辆皮卡准备开赴西藏,没钱上牌照的他,等挣够了牌照钱就马上开车出门,不知天高地厚以至于到了西宁还不会倒车。“我创业就好像我开车,一路走来不会倒车,没有退路,一直向前。”

  这种“一根筋”的性格在牛合印的商业扩展方面表现得很突出。2000年7月,北京东四北大街,“食草堂”北京总店开张。“虽然北京的房租很高,但我认为食草堂的风格在北京会更受欢迎,比石家庄的市场要大,我这些钱反正也是我挣的,如果赔了我就当这一年我白玩,没什么大不了的。”

  食草堂有一个口号是:“流浪者家园”

  “出门在外,离家越远就越想家。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每个人的心都在流浪,越现代化的城市对古老、原始的东西越向往,这是人心灵的一种回归。”牛合印如是说,“一次一个大学生生在店里转了好半天,后来对我说他看到这些有种想哭的感觉。”

  食草堂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都应该源于牛合印对他产品品质的追求。“我追求的就是产品的质感,食草堂产品的材料都是真材实料,比如皮、布、棉、麻、实木,化学合成材料我一概不要,我非常烦这种东西。而且我们的产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在这个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社会,手工是让人很怀念的,它给人一种很人性、很亲切的感觉,让人仿佛回到纳鞋底、做布包的年代,让人感到很温暖,不像机器做出来的东西,冷冰冰的,没有感情在其中。”这个看上去很粗犷的牛合印,内心似乎很细腻,他体会到城市人生活的压力,体会到了为生计奔波在外的人们的空虚。

  食草堂,一个商业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简约而不繁复,稳重而不浮躁,这就是食草堂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自然、简朴、安静、有品位的生活。至今他依然经常开车外出到原野或大山深处,一个人走在寂静的土地上,去寻找最原始的美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014.html

更多阅读

《忠烈杨家将》:一张字条和七条命案

     令公杨业在金沙滩一役被奸臣潘仁美摆了一道,被辽军困于两狼山,七子欲上阵救父脱险。临行前思夫心切的佘老太君向鬼谷先生卜问凶吉,得了一张字条,上书: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老太太一看急了,救老头子要舍一孩子,手心手背

天津:“一张图”管一方国土

     在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在征地、供地、交易指标、规划等过程中面对同一块土地,却无法在一个平台上进行集中的审查。而各业务处室掌管下的底图精度不一致,最终结果无法吻合。土地管理工作由此陷入时间长、

脱离市场的设计:一张毒蛇的血盆大口

  设计了一个系列产品:把肉牛身上所有能用做煲汤的产品形成一个“煲牛”系列,如:牛棒骨、牛尾骨、牛骨髓等等,产品卖点提炼为“珍、鲜、浓”,然后和公司设计人员沟通整个产品的思路后,就让他去设计系列产品的宣传海报,第三天,我去跟进设

经营丑陋沧桑皮具:一年卖千万

一张30元钱的牛皮,就是今天这个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企业的全部投入。牛合印认为未来不是一个计划,而是每一个人都在参与实施的一个梦想。一个商业参与只有最终演化为一个文化参与,才能不被磨灭,不再沦为商业投机。 “有的人一走进食草

牛合印:30元牛皮如何卖到1000万

一张30元钱的牛皮,就是“食草堂”这个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企业的全部投入。“食草堂”,一间风格古朴的手工皮具生产总部,一家具有原创能力的艺术品设计制作公司,拥有140多家加盟连锁店的艺术品销售连盟。   “食草堂”专卖店的总舵

声明:《“食草堂”牛合印:一张牛皮掀开创业路》为网友拼搏作兴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