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捷:“当代版”的毕升



 正好一年前,万捷离开了山花烂漫、和风习习的早春中国,与七八个好友来到天寒地冻、万里冰封的北极,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天雪地中徒步行走了数日。

  就在那一脚深一脚浅的寒冷行走中,这位雅昌企业集团的创始人突然感悟到生命、生活和事业的真谛——“它们都需要目标、理想,都需要坚持的精神。唯有如此,生命才能得到升华,生活才能越过越好,事业才能越做越大、越强。”

  道理虽然简单,却是万捷个人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从当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印刷厂,到一个拥有北京、深圳、上海三大运营基地;集艺术品展览、艺术品复制、中国艺术品图像数据库、中国艺术品门户网站、艺术家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艺术品精品印制、艺术出版策划、艺术品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为艺术家提供综合服务的文化产业集团,万捷正是凭借理想和坚持,创下中国印刷业的一大奇迹。

  在这一过程中,万捷完成了生命的升华、生活的变好和事业的做强做大,期间同样也经历了如同北极徒步般的艰辛和挣扎。

  如今,万捷和雅昌已当仁不让成为中国印刷界的标杆:不仅成功印制《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报告》这两张国家“名片”,更凭借《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书集》和《西夏文物》两夺有印刷界“奥斯卡”之誉的美国印制大奖Benny Award(班尼)金奖。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地说:“雅昌挣回了从宋代毕升开始的(印刷)首创性尊严。”

  与此同时,雅昌艺术网也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门户网站,并在艺术家的圈子里悄悄形成了“言必称雅昌”的习惯。

  这一切,万捷是怎么做到的?

  25岁印刷厂厂长

  正如他在北极徒步行走时对那段坎坷路程的坚持一样,万捷在事业上的成功也源自他个人对印刷这个行业的坚持。

  作为北京印刷学院印刷机械系的第一届科班生,万捷从进入大学之日起就一生与印刷结缘,以至于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在午间小憩时喜欢在脸上盖张报纸、闻着油墨香气入睡。有时醒来后,他脸上沾着黑色的油墨却仍不自知,便带着这些彰显他身份的“印记”四处忙活。

  原本,他可以和不少同班同学一样到学校分配的单位乐享一份安静平稳的工作,但这样一种生活从来就不是他的理想。毕业不久,他就南下深圳,应聘于当地一家日资印刷公司。在这里,万捷从调度员做起,先后升任课长、部长。

  尽管彼时万捷还未开始创业,但地产行业“教父级”人物——王石就已觉察出这个小伙子并不简单。在他看来,“和万捷一批的人,都流于浮躁,要么进了政府,要么去了广告公司,都急着为自己划一块地盘。以万捷的能干,完全可以拉出一摊自己的业务,但他选择了实干和踏实的作风”。这一点让王石非常欣赏,两人遂结成莫逆。

  万捷果然也不负王石的慧眼识荆。1988年,25岁的他就由董事会推荐升任董事厂长,成为这家日资企业中最年轻的董事。

  1993年,一心要打造顶级印刷企业的他毅然下海创业,于是就有了今天雅昌集团的前身——“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起初,这家小公司靠租赁设备和接受订单白手起家,在深圳众多印刷企业中并不起眼。但万捷另辟蹊径,选择高端印刷这一细分市场作为切入口,竟从成千上万的小印刷厂中脱颖而出。

  “一开始我们也做各种印刷,但发现什么都印永远也做不大,所以就选择专业化。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图书馆和一个学校图书馆相比,后者永远也比不上前者。但如果这个学校把全世界有关艾滋病的书全部弄齐,那就是最专业的艾滋病图书馆。”万捷说,“把它做到最全、最专业——我想这点应该可以做到。这样,虽然国家图书馆有千万册书,但也不可能把所有艾滋病的书都收齐。同样的道理,印刷也可以在某一领域变得非常专业——雅昌就是如此。”

  事实上,这是万捷此后踏上成功道路的一个关键选择。这种对专业化的坚持使得他的雅昌和其他印刷企业有了明显区别,也令后来者望尘莫及。

  做就要做到最好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印刷行业,这句话更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而这也是万捷开启成功的另一把“钥匙”。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万捷自称“是一个要求非常高、非常‘讲究’的人,甚至近乎苛刻”,这是因为“印刷行业和其他行业还有些不一样,不容许有哪怕一点点错误”。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他说。

  据他介绍,从刚到深圳时起他就一直如此:在做每一件工作时都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同时也很讲究方法、讲究科学,总是在琢磨更好的模式。“就像我小时候学踢球,也会‘讲究’到去买一些小画书来学习过人、停球一样。”

  这种“讲究”放到企业管理上就是一种“近乎苛刻”的细节要求。例如,雅昌不会等到客户反映有几本书印得不好才补送,每次都直接多送几本;也不会等客户说胶怎么脱落下来,才研究自己的胶有什么毛病;更不会等客户反映彩色套印不清楚,才研究自己的纸和印刷机有什么问题……

  多年来,万捷还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在公司,每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制版车间看打样,挑毛病。这项工作被称作“鸡蛋里挑骨头”工程。或许正是在万捷挑剔的目光注视下,雅昌的产品质量达到极高的境界。

  而和很多印刷企业用报纸包裹印刷品或随意找条绑带随便绑扎的习惯所不同的是,雅昌会对包装纸都精挑细选,绑带也绑得很均匀,甚至连运输的卡车底板都擦洗得很干净。

  不仅如此,在雅昌每一辆接待宾客的专车上都可看到注重细节的痕迹:他们会在每个座位前都放置一小瓶矿泉水和一本雅昌画册……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对细节的苛求,万捷总是在考虑如何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需要,也由此萌发出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想法。随后,这一想法又使他催生了“把已经做好的图录数据放到网上让更多人共享”的灵感,后者继而迸发为雅昌艺术网的雏形。

  网络开启新商机

  如果说雅昌艺术网最初的诞生只是出于一次偶然的灵感迸发的话,那么当这座网站在国内艺术界的名头越来越响、影响越来越大时,万捷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机会。

  起初,雅昌会向找他们做图录的艺术拍卖公司提供一项增值服务:免费把图片放到网络上预展。但2002年开始,随着积累的数据和图录越来越多、艺术市场的逐渐火爆,使得网上预展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很多拍卖公司主动找到雅昌做网上预展。

  如今,雅昌艺术网每年仅广告收入就可达到两三千万,成为雅昌的另一主营业务之一。

  但万捷并不满足于此——成立艺术品数据库是他接下去最大的任务。据他介绍,这一模式就是通过高端科技建立数据库,产生终端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广告、系列图书、艺品,还有将来网上各种各样的电子书这样的网上电子出版物。

  “通过为艺术界的高端服务对象——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收藏家、投资者、博物馆、美术馆、美术出版社提供服务,例如印刷设计、展览、网络服务、数字资产等,由此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万捷说,“过去我们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印刷品,例如给画家印刷一本书。但现在不是了,不要说印书,连书里的照片都是我给你拍的,生活照片我也帮你留着,这样积累下来就成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假设一个画家画了一万张画,出了10本书,以每本书300张图计算,那也只有3000张,剩下的7000张就需要放在雅昌的数据库里。”

  据了解,目前该数据库已拥有超过1000名艺术家的300余万张艺术作品照片,预计未来5年将达到900万张。而万捷希望将这些艺术品数据库做成瑞士银行的模式,“艺术家把作品数据存档在我这里,我可以随时给艺术家提供服务。”这样的服务包括:数字资产管理、展览出版、互联网传播、艺术衍生品制造等。

  “至于其他艺术爱好者也可以从雅昌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品数据。例如,想看齐白石的画,可以从我这里下载,有专门的电子阅读器,或者还可以下载到手机。总之,通过这样一个数据库,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产品。”万捷认为,将来这一块业务对艺术教育、艺术普及、欣赏和美化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对美术教育贡献很大。

  “我们的互联网、出版物、艺品都可以为教育提供帮助。例如,给学生看一幅画不能就告诉他是什么博物馆的,而是要告诉他这是谁的画?什么朝代的?那个时期的文化什么样?政治什么样?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画?他表现的思想是什么?颓废的还是积极的?当时的经济是什么样?这就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成本更低的艺术教育方式来接触传统文化。”

  寻找可怕的变异

  事实上,直到雅昌艺术网出现之前,雅昌始终都是一家传统的高端印刷企业。而直到雅昌艺术网出现后,“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的全新商业模式才羽化成型,雅昌也成功“变异”为一家文化企业。

  对此,万捷表示,“上述三者的分量是一样重的:文化艺术是内容、传统印刷是基础、IT则是载体。一方面,没有传统印刷,我们肯定无法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只有把传统印刷做得更好更完美,文化产业才更有价值;另一方面,只有把艺术服务做好了,传统印刷才更有发展机会。”

  “事实上,传统行业的‘变异’是很可怕的。就雅昌而言,当传统印刷行业与IT、文化行业整合到一起时,就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它带来更旺盛的生命力,完全颠覆了过去所谓印刷行业是夕阳行业的观念。”万捷说。

  在他看来,这样一个模式被模仿的可能性大,但是被复制的可能性不大。“举个例子,假如我从十岁开始集邮,已经集了二十年,这个集邮册可以做一个出版物。而这二十年的集邮几乎是没有什么成本的,每月花几块钱,每年花十几块钱,买的原价邮票,或者有很多是朋友送的。最后这个集邮册的价值是50万。但别人没有这个过程,要是也准备出这样一本书,那就得一下子花50万。这样,两个人在都出书的情况下,别人的成本就比我高很多,做这个生意就不划算。就算有利润能赚钱,但我的利润会更高。”

  而万捷首创的这一模式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还源于大量的共享。“首先,我们的设备是共享的。无论做互联网公司还是文化印刷公司都离不开电分机、印刷机、电脑等设备。第二,人员是共享的。不管是图像处理、摄像、业务、管理的人都是共享的。第三,品牌是共享的。过去做印刷,现在做文化艺术服务。第四,场地是共享的。不需要特殊的场地,成本会大大降低。第五,客户是共享的,都是针对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万捷:“当代版”的毕升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共享,才为打造我这个商业模式提供了条件。”万捷说。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性格因素在背后起着重要作用。对这样一次从传统印刷向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来说,没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很难达成的。

  “我感觉自己比较喜欢‘怪’的东西,总是尝试逆向思维。加上我的性格比较平和,别人也愿意和我分享一些心得。或许是这些促使我可以不断创造新的成功。”万捷说。

  创业家

  对于选择创业的人来说,创业等于放弃了依靠。很可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会是甜蜜时的酸涩,坚持时下唇被咬出的血痕,无助绝望时的泪水。他可能会有伙伴,但也可能会遇到背叛;他可能会遇到良机,也可能只是幻象;他可能会成功,也会随即遇到更大的失败;他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就此发现成功的通途。无论如何,他选择了创业,就需要选择忍受和坚持,支撑他的只有自己的信念,和发现与抓住机会的能力。不以成败论英雄,只因为他的努力,给更多人更多的勇气与执着的信念。

  下一个目标:做“当代荣宝斋”

  《上海证券报》:“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应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请问这个模式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哪里?核心价值又是什么?

  万捷: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整合”。艺术行业是很个性化的行业,需要整合才能凸现价值。以前,整合的平台是美术馆和拍卖行。但如今,更多的整合需要依靠数字化,只有数字化才能给予艺术品更多传播的机会。毕竟,对普通百姓来说,美术馆和拍卖行不可能经常去,名家真迹更因其不菲的价格而遥不可及。但借助雅昌对艺术品的复制,普通人家里也能够挂名家的复制品。我们的心愿就是“把艺术品变成生活的必需品”。而核心价值当属雅昌悉心打造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如果以一把折扇来形容的话,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就是扇轴;而雅昌的每一项服务——艺术印刷、互联网、设计、出版、艺术品复制、展览和摄影等都是从这个扇轴引申出来的,是扇骨。

  《上海证券报》:怎么会想到以这种商业模式来运作企业?

  万捷:在国内,传统文化产业像出版、音乐等还只是在专业上发展,和IT基本没什么结合,但在国外就完全不是这样。例如索尼是做消费品的,但它还是最大的唱片公司,甚至是好莱坞最大的股东。同样是做消费品,海尔就不能和它比了。还有像苹果公司也是做消费品,但现在不只卖电脑——更多的时候,买苹果的东西是时尚的象征。还有微软,现在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图片公司了,而Google也把YouTube买下。如今,微软、Google和亚马逊每年都要把1000万本书做成数据库。他们就是先要垄断这些数据库,以后再慢慢开发他们的价值。雅昌也是在用这种方式。

  《上海证券报》:现在看来,你的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如此,我感觉你在做雅昌艺术网的同时,客观上也在进行艺术资源的保存保护?

  万捷:不错。这么多的拍卖公司以前都是各自保存各自的资源,而一旦有拍卖公司停止业务也就意味着资源的遗弃。但事实上,这些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如果由雅昌这样的中性服务公司进行资源保存,那么无论今后雅昌是谁的,艺术资源都会为社会永远保护下来。

  《上海证券报》:这一模式的盈利状况方便透露吗?

  万捷:具体产品包括艺品、网站广告、艺术图书、数字出版物、印刷加工高端服务。其中,利润最大的还是印刷这块,其次是网站,主要是广告收入比较高,每年约有二、三千万。图书出版的利润大约25%左右,因为书是我们自己印的,上下游产业结合起来,使得利润率可以更高。此外,复制加工也是我们的服务,可以方便收藏、展览和学习。

  《上海证券报》:你是怎么看待成功的?到美国接受“印刷界奥斯卡”颁奖,到英国会见查尔斯王子,在这种场合你是否很有成就感?

  万捷:说实话,我在拿大奖、包括见查尔斯王子的时候只有感到紧张,却没有太多成功感。就像我有一次打高尔夫打出一杆进洞,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辈子也办不到的事,但我当时也没有太多感觉,倒是身边很多朋友比我更兴奋(笑)。这可能是我的性格使然。在我内心,每次取得一定成就都感到只不过是又做成一件事而已。

  《上海证券报》:到目前为止,您认为自己做企业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万捷:如果有的话应该属艺术品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保存下来的艺术资源过一百年乃至一千年都会存在,对国家、对社会都有好处,这比救灾、捐款的贡献更大。我一直认为,捐款不是企业的事,应该属于老板的事。因为企业要捐款,还必须得到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同意。不能把慈善作为企业的目的。但老板就可以捐,可以做慈善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017.html

更多阅读

女人的悲剧:现实版的《摩洛哥王妃》

最近观看《杨澜访谈录》,是杨澜采访好莱坞明星妮可.基德曼,因为前段时间戛纳电影节上,妮可.基德曼带着一部历经波澜曲折的作品——《摩洛哥王妃》出席。此部影片上映时间恰好是今日,我也误打误撞地来到销品茂金逸影城,临时用大众点评团购

ps教程:蒙版的类型及应用详解

蒙版在PS里的应用相当广泛,蒙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复修改,却不会影响到本身图层的任何构造。如果对蒙版调整的图像不满意,可以去掉蒙版原图像又会重现。真是非常神奇的工具。ps教程:蒙版的类型及应用详解——工具/原料photoshop5.0以

童世骏:当代中国的精神困境

来源: 网络 作者:童世骏 时间:2012年7月31日 10:21 95次浏览 0条评论 0次顶王鲁湘:当代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曾经感动过无数的国人,他说: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无法诗意地栖息才被感动。当下的中国正在加速,我

《背靠背脸对脸》: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背靠背脸对脸》: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如今的中国电影已经丧失了应有的社会批判功能,而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电影中却是毫不避讳。第五代导演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便通过一个小小的市文化馆里的人事变迁

声明:《万捷:“当代版”的毕升》为网友风吹过旳痕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