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黄浦江上的船来船往,我就告诉我自己,不要停下来.”柏思安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窗望着黄浦江上船来船往,如是说。
柏思安,现实的职务是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其保险生涯之前,这位英国人还曾经是一名在绿茵场上奔跑的职业球员。
而在中德安联,柏思安上一阶段“奔跑”的成果,是一款被称作“超级随心”的分红险。
万能钥匙?
在柏思安的设计中,“超级随心”几乎就是一把万能钥匙。
“通俗地讲,就是定制的概念。”柏思安说,保险计划从本质上讲是非常个性化的产品但在之前,各家公司的产品都有各种条件设定,很难真的满足需求。
“就比如,非要把不确定形状的物体装到一个标准的方框里,不是说不可以,但肯定常常会放不下、或者放不满。”柏思安说,“结果就是,要么买不到,要么浪费。”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打破原有的边框。”
柏思安称,出于根本解决上述问题,中德安联公司用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初步在概念上形成了产品的雏形,再经过3个月的研发,最终完成了“超级随心”现在的模样。
而柏思安所谓的打破边框,运用到“超级随心”上,就是在保障期、缴费期、领取方式、附加险选择以及投保年龄上的自选菜单。
“比如,可在5-100年中任选保障期,缴费期在可以1-60年中任意选,满期金可自行设定领取频率、领取金额、方式,10多种附加险任意的搭配组合,投保年龄则扩展至出生7天至90岁。”柏思安说。
他说,原本的保险产品设计也许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一部分不挑剔的客户的需求,但“超级随心”肯定是把特殊需求的可实现程度做到最大。
挑战
目前,超级随心这款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营销员渠道,但是,“和我们有合作的银行也对这款产品有兴趣。”柏思安称。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这款理论上讲“人人适用”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显然和中德安联自家旗下某些分红险产品出现了功能重叠。
事实上,这不是中德安联今年推出的第一款分红险,在今年4月该公司曾通过银保渠道推出了两款分红险。
“的确,对于我们自身来讲,这款产品的推出很可能会导致我们精简现有的产品线,也就是说,超级随心的得到市场认可之后,公司可能会停售部分产品,精简那些功能比较重复的产品。”柏思安说,“就像订制衣服的服装店,当然不需要在店内准备那么多的成衣。”
柏思安也认为,现实中的保险公司虽然很喜欢开发新产品,但是真正受市场欢迎的往往永远只有一两个,“那才是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有存在价值的产品。”
显然,在“超级随心”之前,原有保险产品的痼疾并不可能仅有柏思安一个人看到,换言之,其他人对此无所动作必有其他现实原因。
“‘超级随心’对传统保险产品保障期限、缴费期限、投保年龄等方面限制的突破,对于企业的后台数据、精算技术、财务安排等方面都构成不小的挑战,对后台而言,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柏思安称。
对此,中德安联准备好了吗?
柏思安称,当然,背后的工作会很多,需要很多的准备,比如说,定价会很复杂,对精算、IT、销售、核算的要求非常高,但是“我们的精算师、包括IT部门的同事等等都足够优秀,完全可以做好这款产品,另外,正如我前面所说,超级随心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一些重复产品的取消,也使得后台操作的复杂度降低,综合考虑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另一方面,柏思安解释道,事实上,这款产品真正复杂的是在研发的时候,但是消费者用起来会很简单。
而对于销售人员,中德安联已经在包括产品设计、赔付等专业保险知识做了专门培训,营销员需要经过考核、拿证,才能取得销售这款产品的资格。
“一些银行也对我们的这款产品很有兴趣,但这款产品并不适合在银行柜台进行销售,而是放在专业的理财中心会比较适合。”
另一个挑战在于,从表面看来,“超级随心”并非不可复制。
对此,柏思安认为,中德安联希望在创新等各个方面都成为市场的领军者,虽然超级随心这款产品,在前期的投研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不可否认,保险产品本身确实是很容易被复制的。
“也许产品确实很容易被复制,但在配套的地方却不容易一起做到。”柏思安说,“超级随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而是需要一系列制度支持的工程,“要想全套照搬,不太可能吧。”柏思安笑道。
他举例说,目前在代理人的佣金方面,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月结的方式,而中德安联则推出了日结佣金的制度,“已经实行了3个月,效果非常好。”
对于为何选择分红险而不是其他投资型险种作为“超级随心”的载体,柏思安认为,中国确实有很大的市场,但是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有差异,这注定投连这样波动剧烈的产品不能满足相当多风险厌恶者的需求。而分红险在投资上的平滑处理,风险相对低。
柏思安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相对于在银保渠道贩卖的投连、万能等趸缴产品,更重保障期交的分红产品,其内含价值和利润率更高。
“那么,就放手干吧。”柏思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