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文不名到成为美国垄断钢铁市场的大王,卡内基一生努力耕耘,最终成为世界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钢铁大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卡内基这个只有5.3英尺高、头发淡黄、脾气暴躁、固执己见的平民,通过多年努力登上了财富的神坛。这更多地源于他善于审时度势,一次次抓住抄底的机会,最终成为财富的掌控者。当危机的恐慌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时,大多数商人的反应是恐惧,而像卡内基这样处在食物链底层的人却看到了财富的几何式增长。
命运的转折只在一瞬间。1853年,17岁的卡内基遇到了他的第一个贵人——汤姆·斯科特。斯科特这个伟大的铁路管理者任命聪明机灵的卡内基为电报话务站的话务员,这为卡内基打开了一扇窗,使得卡内基有机会接触到身价最高的工业——铁路建设,为卡内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卡内基在宾夕法尼亚州铁路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很快被担任铁路副总裁的斯科特提拔为铁路西区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卡内基做出了令同事目瞪口呆的“惊天”之举——烧毁了因出现故障而抛锚的车厢。这就是典型的卡内基式敛财方式:瞄准目标,保持专注,消除任何挡在自己道路上的障碍物或竞争对手,在最短的时间内走最短的路去实现目标。对于卡内基而言,在危机时打出抄底的拳头,恐怕是最省时省力的抄近路了。
到19世纪60年代初,卡内基通过与投资宾夕法尼亚铁路的投资者合作,逐渐跨入了富人的行列。有了财富的积累,卡内基疯狂地渴望成为金钱的魔法师。
1865年,他重组了联合铁厂,组建了拱顶石桥梁公司,并尝试贝西默式炼钢法。1867年,卡内基又涉足电报业,并购了太平洋暨大西洋电报公司,随后他又把自己在电报业的股份卖给了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从中赚了一大笔。卡内基最“闻名”的莫过于他的圣路易斯大桥,但由于他的团队要么是出色但善于走极端的业余工程师,要么是与他意见相左的运营伙伴,导致他的浩大工程一拖再拖,以至于连他的合作伙伴摩根都失去了信心,“我们很高兴地听说圣路易斯大桥有希望于年内建成通车……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听到的都是同样的说法。因此,我们无法对我们焦急期待已久的结果抱太大的希望。”而且,由于经济危机,1875年,大桥公司宣告破产,持有债券的人看走了眼……
从卡内基一系列的大手笔可以看出,卡内基对财富有着急切而执著的追求,他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经济热点,他见缝插针的能力让他的同行都叹为观止。更何况,1873年的经济萧条,使曾经昂贵的资产开始贬值甚至一文不值,卡内基兴奋得两眼放光,他肯定不会错过收割稻子的最好时机。
1872年,卡内基考察完英国几个大型的贝西默式钢厂之后,预见到规模经济的良好前景。回国后,他筹资成立了钢厂。但到1873年,经济危机袭来,大量的外国资金被抽走,越来越多的银行倒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遭遇厄运,连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斯科特也来向卡内基求助,但卡内基却以“家人到钢铁合作伙伴,有很多人都依赖他以寻求金融保护”为由拒绝了。卡内基对于斯科特的袖手旁观让很多人耿耿于怀,认为卡内基背叛了他的朋友,这是对人类道德的亵渎。卡内基对此的解释是,“这比到那时为止我所接受过的所有金融决策都要让我痛苦。”不管他如何痛苦,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在危机中递给别人一根救命的稻草。
卡内基对资本锱铢必较,一方面源于危机时期他的资金链也趋向紧张,另一方面,他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大批的廉价资源被别人抢走。在他看来,“只有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工资也相应便宜。其他钢铁公司相继倒闭,向钢铁挑战的东西部企业家也已鸣金收兵,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可以失之交臂。”如果不与这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失之交臂,他需要拿出足够的美元才能赢得这场资本大战。在经济危机中,他的初级合伙人柯路曼兄弟以及他弟弟的岳父面临破产,不得不把股份卖给卡内基。到1890年,卡内基兄弟公司吞并了狄克钢铁公司之后,取名为卡内基钢铁公司,一个巨无霸式的钢铁王国诞生了。
心理学家罗伯特·安东尼这样告诉世人,“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以赞赏的眼光看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背下来。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优点,你会在心里树立信心:我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做对一件事,就要提醒自己记住这一点,甚至为此酬谢自己。”对于卡内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从乱世中寻找任何可能找到馅饼的机会。一旦有了,他就会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扫除一切障碍,直到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
到了晚年,他开始在意美国媒体对他“强盗大亨”的评价方案,于是改走慈善路线。他的名言“那些去世时仍然富裕的人是可耻的”至今仍然流传。然而,除了这句名言,他如同斗牛士般不顾一切抄底的精神,也在人类的史诗中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