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大旗阎焱
在投资盛大18个月以后,软银亚洲顺利退出,只是投入的4000万美元变成5.5亿美元。这让软银亚洲掌门人阎焱离他的目标又近了些,打造亚洲风险投资机构著名品牌是现在的阎焱对未来的定位。当然,这个品牌或许不叫软银亚洲。
在中国创投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本土创投机构还没有学会怎样做风险投资的时候,软银97%的投资回报率和阎焱的目标像一杆孤独的大旗,或是孤独的大旗之一。
出生在安庆小城,自小有鸿鹄之志的阎焱已经离最初的人生理想很远了。美国的自由和中国的开放让阎焱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些机会让阎焱走出了意想不到或许更为精彩的人生之路,让阎焱成为中国创投界寥若辰星的弄潮儿之一。
梦想
安徽安庆是长江边很小的古城。小时候的阎焱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出生的这个城市太小,自己属于一个宽广无比的世界。离开这个地方到一个很大的世界里去,在那个宽广无比的世界里散发光芒,是幼年阎焱心中的未来人生景象。
“人一辈子不管做什么,是有一个动力的,如果对生活很满足的话,就不会有很强的动力,根据热力学第二定理,动力就是能量的差距,期望值越高就会越不停的push(推动)自己。”阎焱这样解释来自性格的人生动力。十七八岁的时候,阎焱处在能量差距的一个端点上—能量最弱的那个端点。1975年1月份,打了两年专业排球的阎焱选择了下乡插队,不想在未来成为一个排球教练。下乡插队是那个时代一种时髦的选择。但对阎焱来说,这是自觉也是现实的选择。阎焱想要离家去闯荡世界,想要在广阔的天地里有所作为,插队是实现这些憧憬和愿望几乎惟一可行的道路;同时,插队下乡可以带来上大学的机会。
“去插队时心里老有一种感觉,觉得有机会能上大学,因为‘文化大革命’时候是工农兵学院,到了农村以后可以推荐上大学。”阎焱说。
但现实从来都是要给人以磨难的。那个时候阎焱明白了什么叫贫穷。因为没有钱坐火车,只能像《铁道游击队》里的画面那样扒火车,然后给人抓住了……OPEN、开朗的阎焱低下头,需要用暂时的停顿平息心灵的颤动。阎焱不愿轻易回忆那些艰苦岁月的细节,回忆自己——一个有远大抱负、自尊骄傲的青年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景象,这会让心灵失去平静和快乐。然而对一个青年来说,生活的艰苦并非难以忍受,最重要的是未来。在度过了热情的第一年后,对人生希望的打击一点一点积累,让青年阎焱越来越痛苦。每天早上起来完全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放眼是一片极其贫瘠的土地,想到自己可能会在此潦倒一生,阎焱感到绝望。
“那几年的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很多东西,对后来的人生很有好处。”阎焱说。和那个时候相比,阎焱觉得现在做投资人的繁忙、辛苦,一天只睡一小时都不算什么。
“下乡的时候想的特别多,而且插队以后回到城市有一种嫉妒和不平的感觉,我以后回想起来,为什么很多革命会来自农村,就是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城乡差别。一个人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会带来这么巨大的生活、境遇的不同。”阎焱感慨。
农村生活也在阎焱心中种下了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公正和效率的愿望种子。
1977年恢复高考,阎焱很开心,并顺利成为“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大学生。本想考北大的文科,由于北大只在安徽招一个考古系学生,而北影导演戏也没有招生,阎焱上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因为从小对飞机着迷,爱看《航空知识》,阎焱觉得将来开飞机在天空中翱翔是多么伟大。但现实再次打击了他,飞机设计专业让他觉得非常没有意思。阎焱的大学生活的主要业务是读很多小说,《牛虻》、《红与黑》这样的小说对阎焱有巨大的吸引力。
毕业后被分到当时三机部下属的合肥一家工厂。想改变社会而不是机器的阎焱于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了费孝通先生的研究生。其间参与了国务院体改委的政策研究,以及一些社会活动。
然而梦想读北大社会学然后当大官的阎焱却失望了。由于觉得社会学有些部分比较空洞,而经济既可应用于政策又能发挥理科教育背景的优势,1986年,记忆力好、非常会考试的阎焱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赴美攻读一直比较感兴趣的经济学。
“现在回想起来,大学本科四年的理工科训练对现在做投资很有好处,尤其对做数量分析非常有利,还有我们现在做财务模型。对后来学国际经济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要学数量经济学。后来在普林斯顿的博士资格考试,我考我们系历史上最高分,就因为我数学底子很好。在北大读社会学让我理工科的直线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会了如何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对我后来回中国做投资也是很有帮助的。”阎焱总结。
在美国
美国和阎焱小时候的想象完全不同,“比想象的好一百倍”。
“美国人真诚,当时跟美国人接触是,他们帮助你很无私。在国内老有人管,到美国没有人管了,这个社会特别适合我这种人,我爱干什么干什么,完全看你的能力,只要你能证明自己,社会一定会给你机会。因为自由,可能美国是集中了世界上最美好和最丑恶的东西,总体来讲是一个法制社会,能人尽其才的地方。”和很多中国人一样,阎焱对美国抱有很大的好感。
阎焱在美国很快如鱼得水。在花费了10个月消灭哑巴英语后,攻读国际经济的阎焱很快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国际学院的高材生,随后因为数学好以该系历史最高分通过博士资格考试。
1990年底,阎焱放弃博士学位进入世界银行工作,成为专业从事研究的经济学家。然后世界银行的官僚气息和沉闷驱动阎焱在1992年放弃优厚的薪金福利跳槽,加盟美国知名的思想库“Hunson Institude”,研究美国对中国和北亚的政策。
两年后,书出了,研究成果有了,阎焱又一次感到boring(无趣)。“那个时候我书也出了,正在想这一辈子不知道该干什么好。后来躺在床上想人一辈子最好的事就是花钱,花别人的钱,花大钱,那就是投资啊。”阎焱哈哈大笑。
从事投资工作机遇的来临对阎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阎焱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的上司在加盟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Inc.,即友邦保险)后,一听说阎焱离开世界银行,立即给阎焱打电话,邀请他加盟AIG。AIG是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因为这种渊源,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呈开放态势,友邦保险便提出了口号“打回老家去!”,而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则因为当时中国正积极吸引外资而被作为战略性的举措。
1994年底,阎焱加盟28亿美元的AIG基金。
喜欢改变、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喜欢挑战的阎焱和美国文明天然地彼此契合和包容。“当时AIG基金创始人,就是我在世界银行的老板。我辞职的时候他当然很不高兴,这对他的工作是一个突然的打断,但美国人很尊重你的个人选择,他理解你,尊重你,敬佩你。因为我离开不是为了钱,我的薪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是去做研究。所以三年以后他去做AIG基金,第一个就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回去和他一起工作。”阎焱说,看上去有着感恩的心情。 从事专业投资或许是上帝给阎焱的恩赐,更确切些是对阎焱的回报。此后阎焱再没有对工作感到boring了。
激情十年
“没有一项工作像投资这样适合我。我在这行已经做了十年了,我没有一天是感到倦厌的,每天起来我都觉得是精神抖擞,觉得又是一个新的一天开始了,世界上哪有一个职业能带来精神上的回报,收入又非常好。”阎焱说这句话好像就是在感谢上帝。
在AIG期间,阎焱负责在中国的投资,七八年间做了七八个项目,一个项目一般是两亿美元的规模。阎焱形容最早进入中国做投资的时候像“皮包公司”—拎着皮包到处走,而国人也多以为他是来捐钱的,当时人们以为基金就是福特基金那样的慈善基金。 因为AIG的定位是投资基础设施,所以阎焱最早投资的项目是路。阎焱说当时路的回报很高,在20%以上。之后政府看到修路也能赚钱就加设收费站,修路的收益率迅速跌到百分之六七。
然而当时最大的风险还不是被分一杯羹,而是“政策性风险”,这种风险在当时比现在大的多。AIG与加拿大贝尔一起,第一批投资联通的资金,两年后被政府叫出。当时做基础设施的基本都是政府的公司,阎焱记得当时投资了四川一条路叫成绵高速路,公路公司的董事长是由四川省公路厅厅长兼任的,后来这位由于此事被判处死刑。
类似的投资经历对早期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国基金来说都不陌生,很多基金,尤其是派黄头发蓝眼睛的人来中国进行投资的,都血本无归,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AIG基金的幸运在于有中信、中国银行这样的股东兼顾问,而阎焱在政府、工厂的工作经历使他熟悉合作伙伴的心态,熟悉中国国情,所以阎焱在中国的投资还是赚到了钱。
阎焱比较得意的一个案例是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投资。2000年,中海油第一次纽约上市失败,中海油陷入低谷,其承销商中银国际找到了阎焱。2000年4月份,阎焱和以卫留成为首的中海油管理团队第一次见面,相见投缘。阎焱认为,中海油自1982年成立第一天就展开了与外商的合作,熟悉国际企业运作惯例,更重要的是其拥有的是一支以魏留成为代表的专业化管理团队。这是阎焱所见过的国内最具开放意识的国有企业。阎焱于是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对中海油2亿美元的投资,在这之后两个月,李嘉诚才跟入。一年后,中海油在纽约上市成功,一年半的时间,AIG获得了一倍多的收益。
到2001年离开AIG时,阎焱已经是AIG最年轻的合伙人。2001年1月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成立,在全球招聘总裁,要求是亚洲人,有企业管理经验、10亿美元以上基金管理经验、懂IT。在通讯公司工作过的阎焱在七八十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于2001年10月上任。
“投资这一行对人素质的要求、综合能力的要求是最全面的,既要懂金融,又要懂行业,又要懂管理,又要懂与人打交道,怎么去判断人,另外这个行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生存下来。”阎焱评价。
创投旗帜
成为10亿美元基金软银亚洲的掌门人对阎焱而言是在投资领域的一次攀升。软银亚洲在中国的投资比重较大,阎焱上任以后更大,现在在中国的投资占整个投资额度的70%左右。在四五年里,软银亚洲投资了四十多个案子,年投资回报率是97%,在亚太地区这或许都是最好的业绩。而投资盛大更使阎焱带领的软银亚洲在中国风险投资业声名远播。
在2004年一个中介机构的评选中,软银和阎焱超过了长期占据老大位置的IDG,成为最受业界瞩目的机构和投资人。
阎焱每年几乎要看三百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参加。每个被投资的公司每个项目阎焱都要亲自去公司走访,会见管理团队,参与谈判。在和企业打交道时,阎焱最看重的因素是企业领导人的品质,然后才是企业的盈利模式。这或许是多数在中国成功的风险投资家的共同原则。“以我多年的投资经验,投资失败95%甚至99%都是因为选错了人,而不是投错了项目本身。因此我们在选择受资对象时,用40%的精力来考察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用60%的精力来考察受资对象的团队。”这也是为什么在盛大麻烦缠身的时候,软银不为所动坚持投资的原因。
阎焱希望将来在中国的投资不要超过基金额度的一半。但阎焱认为中国的投资机会比其他国家更多。在阎焱的观念里,从投资意义来分割中国,中国至少有四五个国家那么大,珠三角、长三角,津京塘,东北,中国是个最难做投资的地方,但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
“我觉得中国风险投资今后三到五年会是一个高速发展期,现在在世界上,投资中国是最火的地方,资金市场上都在谈中国。”阎焱对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深具信心。
目前阎焱正在募集二期基金,采用合作人制,他自己也将成为首席合伙人。阎焱希望这个基金将成为亚洲知名品牌。
这个目标与阎焱年轻时当大官的理想已经非常不同了。但人生之路是可以殊途同归的,以“花钱收钱”为职业的阎焱同样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
阎焱清晰的记得一件小事。在去看AIG期间投资的路时,被路边的农民硬拉到家里吃饭。农民感谢他,路修通以后当地农民的年平均收入翻了四五倍,菜可以卖到城里,猪、茶叶价格都可以卖得比较高。这令阎焱感触很深。阎焱说,现在,对自己而言,赚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回馈社会。
中国创投需要等待更多的阎焱、更多的力量,等待真正有力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时候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