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集团主席李兆基:从楼神到股神的传奇



  恒基集团主席李兆基,在香港这个全球有名的营商之都,先后创造两次传奇。第一次是1948年,这个来自广东顺德的“乡下仔”,带着1000港元只身南下做贸易生意,1958年开始投资香港房地产,1965发生银行挤提及倒闭风潮,之后内地十年“文革”开始,香港发生六七暴动,很多地产商缺乏信心,李兆基反而趁低吸纳,在香港买入大量地皮,成功打造恒基集团这个房地产王国。

  集团的旗舰股恒基地产(0012.HK),一直位列恒生指数成分股,不过由于近年房地产利润转差,股价表现远较大型H股失色。

  李兆基在这三年成功转型,在2004年底开始大手吸纳大型H股,将私人投资的兆基财经企业的资产由500亿港元大增至1200亿港元,香港一些小投资者这几年跟风认识内地企业新股,也获得厚利,奉李兆基为“投资名灯”、“亚洲股神”。不过也有小投资者抱怨李兆基只为私人投资增值,对恒基地产的股东没有好处。

  恒基旗下曾有恒基中国及恒基数码(均已私有化),另外曾建议私有化恒基发展(0098.HK),但未成功。集团旗下还有1975年购入的中华煤气(0003.HK)及1993年购入的美丽华酒店。

  李兆基有三女两子,与妻子早年离异,媒体对他十分友善,绝少传出负面新闻,并以家庭和睦见称。他的长子李家杰现年43岁,现任恒基中国的董事长兼总裁,主力开拓内地市场,为人低调爱静,笃信佛教及茶道。

  次子李家诚35岁,现任恒基地产副主席,多年来都在李兆基身边学习。

  一个78岁的老人,还能在三年前成功“转行”,把500亿港元变成1200亿元,荣膺“亚洲股神”。

  曾几何时,这位“亚洲股神”最讨厌炒股票,十年前他便曾以恒基集团、恒基地产主席身分,向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投诉,1997年时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炒得过热。他所言非虚,当时受追捧的红筹股,绝大部分没有盈利支持,乱炒一通,最后接火棒的还是一众散户。

  十年后的今天,李兆基却看准香港房地产业已是微利行业,转而善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让云集于此的数以万计全球金融专才,将他拥有的巨额财富,变成更巨额的财富。

  今天3月开始,本报数度访问李兆基,详谈他如何从“楼神”变“股神”,并谈到他向教育界的数以亿元计捐助。

  记者:1997年10月时我曾采访过你,你在北京获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时,批评红筹股炒得过热,市盈率远高于包括恒基地产在内的蓝筹地产股;10年之后,你却成为最大的内地企业股票投资者,被誉为“亚洲股神”,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李兆基:此一时彼一时,你要看看当时香港股市的市值多少?内地企业市值多少?盈利多少?成交额多少?现时全世界的金融精英云集香港,大家都看好内地企业的股票,这几年投资内地股票才有可为。

  1997年时可以说是没有股票可炒,港股成交量较少,上市公司数目不多,过去外资投资银行较少,每家外资银行只有100人在港工作。目前情况不同,每家外资投资银行如美林、高盛及大摩,起码有一万至两万人在港工作。

  记者:你何时开始投资内地企业股票?

  李兆基:3年前我开始投资内地企业股票。这方面我较市场先行,可以像我那样投资的人不多,因为你要有一笔比较大的私人资金才可以这样做,投资股票有风险,不宜使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在3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沾手股票投资。我现时每年都会到海外考察学习,到美国、日本、欧洲,与财经业人士见面,了解他们如何投资,听听他们的意见。人如果聪明及有眼光,问一便会知二。当你收集十多二十人的意见后,再凭自己的眼光去作判断,也许你会比他们更懂得投资。

  私人投资:500亿变2000亿

  记者:2004年12月你成立兆基财经企业时,资产规模是500亿港元,如今增至1000亿港元(最新数字为1200亿港元)。你预期两三年后会再增至2000亿,你是怎样计算投资回报的?

  李兆基:我是以过去两三年兆基财经企业由500亿增值至1000亿的幅度来推算。假设用1000亿投资股票回报率有20%-30%,1年后赚200-300亿,两三年后资产便会升至2000亿。这样的推算说得上是合理的。当然这是个希望,不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你被称为“亚洲股神”,你有否想过像巴菲特那样成立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并将之上市,即是把兆基财经企业上市,让小股民也可以透过入股你的投资公司,跟随你买卖股票?

  李兆基:这个我没有考虑。上市是很麻烦的事,要公开很多资料。我常常说在香港做生意很好,资金可以随时随意调动,十分便捷。巴菲特如果以香港为基地,相信会赚得更多,也不用在美国缴交那么多税款。

  记者:你曾说过你的成功投资,是因为背后有庞大专业人士团队支持你,协助你做研究。但一般散户没有这样的资源,难以判断什么是值得投资的股份,他们缺乏资料,更难以掌握日新月异的衍生工具,你不想与散户分享你的成果?

  李兆基:我没有考虑上市,用自己的钱去投资,去冒一定的风险没有问题,如果是上市公司的钱,便会多掣肘,所以我的投资也不会用恒基的资金。名人资料网WWW-MRZL-COM

  记者:香港股市近年很波动,你如何看?

  李兆基:我曾说要在恒生指数18000点和22000万之间作“两头想”。在18000点这一低位入市,可以说是安全的。如果不幸跌市,也会有很多人陪你。当恒生指数上升至22000点,你便要小心,应作减持。

  不要以为股票投资是“净买净卖”,还有很多衍生工具可以“左搭右搭”。有时候,股市下跌还能赚钱。外汇、期油等我都有投资,但我对投资权证很有保留,因为中介机构的中间利润太大。

  劝内地“盲侠”小心风险

  记者:你很看好内地经济的发展,但近期A股表现很不理性,你有什么看法?

  李兆基:内地股市很难预测,因为游资实在太多,过去内地的股市发展太慢,现在市场畅旺,人人都觉得新鲜,于是就涌入市场,现时很多股民有如“盲侠”,对股票市场缺乏知识,多贵都买,加上内地每日新增的投资户口多达十万个,不少股民更用尽毕生积蓄入市买股票,我担心这种疯狂情况,最终会影响经济,我希望投资者要多留意市场风险。

  世上没有睡醒便赚钱的事,中央实施宏观调控,令股市降温,慢慢上升,肯定是好事。

  记者:你今后会否专注股票投资,将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交给次子李家诚处理?你会在何时退休?

  李兆基:我没有这个想法。集团现时有很多不同的业务,工作做之不尽。我们父子齐心、同事协作,一起为集团发展努力。至于谁做多一点、谁做少一点,要看各人的性格。家诚在香港的时间较多,可以多处理一点香港的业务。

  目前我可以说是已经退休了,因为我现时每天很迟才起床,起床后耍耍太极或者打打高尔夫球,到下午较后时间才返回公司。

  向香港市民让利200亿

  记者:你在商界及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很好,其中之一为人乐道的是向中华煤气让利事件,你可以谈谈吗?

  李兆基:这事让我颇感安慰,因为对社会有好处。在三四年前,我的私人公司与澳洲签订了一份为期25年的液化天然气合约,当时定价是每桶油当量25美元。后来国际油价上升,天然气价格跟着油价走,升至60美元一桶。如果我按今天的价格将天气然卖给中华煤气,会令中煤成本上升,煤气价格也会大幅上升,所以我决定以成本价将合约转让予中华煤气。

  根据财务顾问计算所得,在这个安排下,中华煤气的用户每年可以节省8亿港元,25年下来,便可以省下200亿港元。我们坚持过去9年煤气费没有上涨,去年更减价10%,原因便是可以用上便宜的天然气。

  记者:你为何要这样做?

  李兆基:便宜来、便宜去,用户得益,何乐而不为?我觉得这样做“对得起大家”。

  记者:你是白手兴家的好例子,1948年只身由家乡顺德来到香港。假如你一直留在故乡,你估计会否有今天的成就和财富?

  李兆基:如果我一直留在顺德,我至今也只是个乡下人。所谓人杰地灵,一个人的发展要有机会配合和“地运”。香港是一个营商的好地方,一块福地。名人资料网WWW-MRZL-COM

  记者:过去10年,香港的营商环境有何转变?

  李兆基:3年前我说香港的房地产业竞争太大,传统地产发展商要开拓新的业务。现在看来从事财经业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记者:股市方面在过去10年又有何转变?

  李兆基:目前,香港的国际性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数目是10年前的10倍左右。10年前香港股市成交额不大,可以炒的股票不多。可以说,近两三年香港才有股票可炒。

  今天,我们可以在香港进行世界性的股票投资。你可以投资美国、日本或其它国家的股票。只要打一个电话,第二天资金便会去到外国的股票市场。过去香港的股票投资没有那么便捷。

  记者:回归十年,你已将投资重点由房地产转移至金融,为何会出现这种改变?

  李兆基:香港土地少,人口不算多,出生率下降,我看一般住宅房价不会上升太多,上升幅度会跟随一般物价指数。我认为每年上升约10%是合理的。但大家需要知道,香港是金融中心,将来会有很多人到香港工作、赚钱,他们收入将会有很大的上涨,一个人可以有数千万元的年收入。将来由于有钱的人很多,豪宅将供不应求。他们追求享受,看中心目中的房子,怎么昂贵也会购买。可以说,豪宅的升幅将无可限量。

  但发展豪宅项目并不容易,首要是有土地,但在香港,合适发展豪宅的土地不多。

  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普通认为有财、有势的人要拥有自己的房子;但在最近两三年,房子的地位已被股票和金融投资取代。香港楼市平稳发展已有一段时间,未来的发展不会有金融股票那么快。

  香港股市近期每日平均成交额是400亿港元,楼市每日成交额只有4000万港元,两者相差1000倍。很明显,从400亿的经济活动中赚取收入,比从4000万的经济活动中赚取收入来得容易。如果你能从400亿中赚取0.1%的收入,已经是非常可观的。

  记者:你是否认为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将停滞不前?恒基的业务会否有相应的改变?

  李兆基:我看香港房地产还有数十年可为。不过,受到地域和人口的局限,房地产交易的金额不会很大。目前,香港有多家大地产发展商,它们资金充裕,但要在香港买地发展新项目并不容易。因此,将来发展商如要进行大规模的发展,只能到外地去。在香港,只能循序渐进地发展房产项目。

  内地地方大,县市多,可以投资房地产的超过数十多个城市。恒基目前在内地有数十个房地产项目。在内地,土地可说是买之不尽,你可以投资发展很多个项目。但在香港,你想投资多一点也不能。就算你能加大投资规模,需求也没有那么大。

 恒基集团主席李兆基:从楼神到股神的传奇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恒基未来不会在香港大力发展房地产项目?

  李兆基:商人的投资行为就好像吃东西般,嗅得哪儿有香味便跑到那儿。我们不会限制自己在香港抑或在内地投资。假如香港突然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当然不会放过。然而香港与世界相比,世界是海阔天空。

  记者:你纵横商场这么多年,有什么事情令你感到遗憾?

  李兆基:大遗憾没有,小遗憾是有的。例如在金融风暴和非典期间,集团要开源节流,量入为出,被逼裁员减薪。我看香港不会再出现这种景况。

  记者:你有何投资心得与大家分享?

  李兆基:我曾说过“龙头股”概念。所谓“龙头股”,是指内地来香港上市的大企业,如工商银行(601398,股吧)( 5.69,-0.08,-1.39%)、中国石油(601857,股吧),有过万亿的资产。也指有代表性,对国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可以说,投资这些股票是不会买错的。这类企业有8-10间,股价有上升一倍的、两倍的、三倍的。这些股票你可以继续持有,但由于过去的升幅大,要它们的股价再翻一番,恐怕不容易。以一家资产万多亿的企业来说,你要它的股价再上升一倍,即要求它在一年内赚万多亿。

  这些企业的股价还是会上升的,但如果你想发财,便要投资“龙尾股”。

  我说的“龙尾股”是指来香港上市的在内地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企业和国企。这类股票约有10只,较好的有5只,包括中国海外、富力地产、华润置业、雅居乐和碧桂园(新上市)。它们我是有投资的。这些相对较小的企业,资产只有数百亿,收入翻一番,股价便升一倍。在两年内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出奇。

  内地企业由内地拥有人兼任管理人较佳,所谓驾轻就熟,他们的表现往往比其它人好。换了由香港人去管理,表现未必比他们好。

  记者:你在今年3月捐赠了4亿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学,有否计算过你累计捐献到大专院校的金额,包括香港和内地?

  李兆基:这个很难计算,因为有些捐献数目较小。全数合计估计有8亿至10亿港元,包括香港8间专上院校。

  记者:你长期对教育事业有巨额捐献,相信香港和内地有很多院校会跟你接触,要求捐献。他们会有很好的建议,各有宏伟的蓝图。你怎样判断?如何作出选择?

  李兆基:我们做生意的人,爱说回报和效益,像股票投资。有时候帮助内地院校,付出很少金钱,效益却很大。例如我捐款培训内地100万名农民,不用花很多钱,但很值得。他们住在内地最穷的乡村里,没有工作。你去培训他们,令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城市找工作。一人工作,全家得益。这是投入少、回报多。回报还包括评估受助者将来是否有很大的发展,对社会会有较大的贡献。

  记者:你近年个人投资收益很大,捐献也多,两者会否有关系?你是否按你投资的现金收益来决定你当年的捐献金额?

  李兆基:不一定,有时候发现是合适的,便作出捐献。我没有设定一个限额,没有设定固定的百分比,有时候会捐献多些,有时候会少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227.html

更多阅读

陆兆禧:从“门童”到阿里“掌门”

     从一个服务生到一个国内顶级上市公司CEO,有多远的距离?最新的励志大片显示是20年。这就是陆兆禧,1969年出生的他,在2013年5月10日正式接替马云成为中国阿里巴巴集团CEO。  但或许对陆兆禧来说,从一个“门童”到一个“掌门”

史丹利:从2亿到30亿的高速成长密码

1992年,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公司全年销售2个亿,2009年,全年销售突破30亿大关。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只用了9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亿到30亿的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史丹利高速成长背后的密码是什么?是深刻的市场洞见和正确

李兆会:从阿斗变成李总

有人把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称为“独生一代”,在富豪家族中,这一代应该算是中国“第二代富豪”,这一代是跳过了“艰苦创业”而站在一个辉煌平台上起步的“少富”。有人预言,在这一代中,10个继位者就有9个要失败。而李兆会就是中国“

李东生:从订单“跳水”到销量大幅增长

从订单“跳水”到销量大幅增长   记者: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份额较大的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一年多时间里,TCL都受到了哪些影响?   李东生:影响主要是出口方面。由于出口主要集中在受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欧美国家,去年底

李书福:从汽车狂人到汽车大佬

“汽车狂人”终于抱得美人归。前天晚上,中国民企吉利集团成功签约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作为事件的核心人物,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再次走到了镁光灯下。   18年前,这个现今全球汽车业的“红人”,还骑着一辆破自行车

声明:《恒基集团主席李兆基:从楼神到股神的传奇》为网友我是纯牛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