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钟模先:“我不炒股,也不搞其他的投资,只做房地产。”记者姚波摄
今年就要满45岁的钟模先,是市内一线二手房中介企业——大泽置业的创始人。平时喜欢穿正装,最大的爱好就是去长寿湖钓鱼,每天晚上10点之前必回家,可以看出在生活中钟模先是个传统的人。在事业上钟模先也同样传统,别人都在疯狂扩张,他却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在不少生意人看来,或许有些过于保守,但就是这种稳重,让他和大泽置业顺利度过了去年一整年的楼市“寒冬”。
创业半年没有一单生意
钟模先的第一份工作和房地产一点也沾不上边。钟模先18岁的时候顶替了父亲的工作当起了公务员,直到1994年,钟模先才辞职进入了一家房产公司做营销经理。
“当时重庆的房地产企业根本就没有营销的概念。”在房地产企业做了1年多的营销经理以后,1996年底,钟模先再次辞职,准备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由于妻子也在香港一家开发企业干过营销,于是夫妻俩就在大渡口注册了一家商贸企业,又在渝北龙溪镇租了一套房子当办公室,开起了专业的楼盘销售代理公司,这就是大泽的雏形。
创业的日子是艰辛的。“整整半年,我们没有接到一笔生意。“卖房子我们自己内部人员卖就可以了啥,哪里要专门请人来策划嘛。”类似的话语,在最开始的半年里,钟模先不知道听了多少遍。
远走云贵川掘到“第一桶金”
无奈之中,夫妻二人只好将快要上小学的儿子留在重庆的外婆家,来到了贵阳。不过当时贵阳的房地产市场,还不如重庆开化,夫妇俩除了在一星期里每人瘦了7斤多外,没有任何收获。
“不能就这样放弃。”虽然在重庆和贵阳两个城市都碰壁,但钟模先还是咬牙坚持下去。这一次,他又来到了昆明。“当时我老婆就在宾馆里对着电话黄页给开发商打电话,而我就在外面坐着公交车四处闲逛,看到楼盘就进去自荐。”
到了昆明的第三天,钟模先终于迎来了转机。
一家合资开发商的老总以前也是做营销的,对他们的想法很感兴趣,而钟模先夫妇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打动了他,谈了没多久就决定把楼盘的营销交给这个之前没有做过一个案例的“夫妻店”。凭着这个项目钟模先不仅赚到了五六十万元,而且让他成为昆明小有名气的策划人,不少开发商都找来让他代理楼盘。趁着这个势头,钟模先又打入了成都的市场,并在1999年底,将公司正式更名为“大泽”,“杀”回了重庆。从1999年到2001年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他在重庆代理了大大小小七八个楼盘,做得顺风顺水。这时,企业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挨家敲门问房源
“2001年左右,市房管局一个领导告诉我,从长远来看,可以试着做二手房中介。刚好那时解放碑地王广场要举办第一届二手房交易会,我就准备去看看。”
于是钟模先抽调了6个员工,提前一周到主城区各个主要区域“扫楼”,挨家挨户地问人家有没有要卖或者要租的房子,找回了100多条房源。
就这样,当时一个中介门店都没有的大泽,在交易会上靠着成交了2套房子和代办一些权证,小赚了一笔,钟模先意识到,“这个生意可以做。”于是,大泽置业在主城内的第一个门店就在龙溪镇开张了。
做生意“稳”字当先
“稳”是钟模先在接受专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字,这也是他从商十几年来一直不曾改变的信念。甚至在房价飞涨的2007年,开发商疯狂拿地,许多中介公司也迅速扩张,新开了不少门店,钟模先却仍然保持了之前的稳健,只开了不到10家的新店。
“2007年虽然赚得少点,但是2008年我们也没有亏,很平稳地度过了。”正是这个“稳”字,让钟模先和大泽顺利度过了去年的“寒冬”,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大泽却没有关一家门店。
2009年伊始,二手房的成交量果然迎来了一个开门红,不过做事讲究“稳当”的钟模先,也没有特别乐观。
“投资者也好,开发商也好,都要克制住一个‘贪’字。”如果看到楼市成交量刚有一点要回暖的苗头就要涨价,这种“贪心”肯定又会把楼市打回“冰窟窿”里。
“做生意不是投机取巧,否则连生存都会有问题。市场虽然给了你投机的机会,但更有可能给你带来打击。”钟模先如是称。
钟模先的
“三字诀”
时至今日,大泽已经发展成为市内一线的二手房中介企业,而对于成功,钟模先自有一番成功的“诀窍”:拼、稳、专。
无论是创业之初,用双脚丈量了重庆、贵阳、昆明三个城市,还是试水中介行业时挨家挨户寻找房源,钟模先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拼”字。
而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他却“稳起”了,别人都在大举扩张,他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无论市场的好坏,都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行。
而对于未来,他则坚持一个“专”字,“我不炒股,也不搞其他的投资,只做房地产。”除了楼盘的营销代理和二手房中介,现在大泽的“触角”还伸到了购房金融服务领域,全都和房地产业有关,“房地产这个行业的蛋糕已经足够大了,我就要扎根在这里,把‘大泽’这两个字做精、做强、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