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交与礼仪第一章 《社交礼仪中的心理学》第一章



第1章

印象整饰术:礼仪第一修炼

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否良好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们的社交前途是否顺利。心理学家指出: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这些印象的形成只不过需要短短的3分钟。在这短短的3分钟里,最初的45秒尤为重要。这45秒需要注重很多礼仪,比如怎样微笑、握手、对视、行走、打招呼,甚至之前更长时间的怎么着装打扮等,这都是为了整饰好你留给别人的印象。

社交中没有第二次机会让你去改变一个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所以,必须从这里开始学习,学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给对方留下美好“第一印象”的技巧。    握手:传递手心的温暖与友好

握手已经是现在最通行的相见礼节,是表现友好的一种方式。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人们大都会重视着装和微笑,但据调查指出,握手能够对人的第一印象起决定作用,因为人类能够对来自内在或者外在的刺激作出更强烈更敏锐的反应。

所以,想在初次见面留给他人良好的印象,就要学会与人握手的技巧。

提高你的“握手分”

握手得体、有力往往代表着善于社交、友善和支配能力强。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00名学生进行了模拟求职面试,在求职前和求职后,这些学生分别与5位人际关系研究学家握手,专家分别给学生打“握手分”。结果发现,握手有力的求职者受雇佣的成功率远远大于握手无力的求职者。值得注意的是,握手时正视对方,注意出手体面且握手力度,对于女性求职者的帮助更大。

接下来,研究者询问了大量的招聘者,多数人都表示,会握手的求职者在面试时能给他们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其实,不仅仅是求职,任何的会晤,一次有力的握手 

握手无力会给人留下性格内向、害羞和神经质等不佳印象。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来说,都有利于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握手先后有讲究

我们常常需要出席多人聚集的场合,握手应讲究先后次序,特别是出席较大聚会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后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的握手顺序。

这种“尊者决定”的原则,既是为了恰到好处地体现对位尊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在握手之后的寒暄应酬中位尊者的自尊。因为握手往往意味着进一步交往的开始,如果位尊者不想与位卑者深交,他大可不必伸手与之相握。换言之,如果位尊者主动伸手与位卑者相握,则表明前者对后者印象不坏,而且有与之深交之意。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恢复原状。

另外,在宴会等多人聚集的场合,能够很轻松自如地和陌生人握手的人,具有旺盛的自我表现欲。如果你希望在宴会上多认识朋友,给大家留下美好且深刻的印象,那么就表现出你的洒脱来。 

能够轻松自如地和陌生人握手的人,具有旺盛的自我表现欲。

长者和晚辈握手,一般长者先伸出手;男士与女士握手,一般应由女士先伸出手。回握是种礼貌

一次,李先生遇上了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别人替他和一位小姐作介绍。介绍完毕后,李先生一下就把自己的手首先伸出去要和对方握手。没想到这位女士端架子,不理他。李先生的手撤不回来了,在那儿硬撑着,足有二三十秒。后来他一着急,“蚊子!”他转手去打莫须有的蚊子,实在不幽默。有过这次经历,相信李先生对这位女士的印象一定糟糕透了。我们的大脑有一套“消极偏好”机制,我们对令自己没面子、尴尬、不快乐的消息更为敏感。在大脑刚开始处理信息时,这种偏好机制就会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运行。大脑的这套对负性信息敏感的内在机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作用。你至少要让积极的情感互动达到消极情感互动的5倍,这种印象才会消失下去。

此外,当握住他人的手之后,对方若用力回握,则说明他具有好动的性格;若对方回握乏力,则说明他缺乏气魄,是个个性懦弱者。在握手的一瞬间,对方对你的印象之门便打开了。

怎样的微笑让你更具魅力

一个小镇上有个富翁,他非常不快乐。有一天,当他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时,迎面走来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用她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富翁,然后给了他一个甜美的微笑。这个微笑点燃了富翁心中的希望,他给了小女孩一笔巨额财富,第二天离开了小镇去寻找梦想和快乐。很多人无法理解,一个微笑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富翁重获希望,让小女孩获得巨额财富。微笑可以展示幸福、快乐、希望,它更是我们拉近与他人心理距离的重要非语言工具。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要想使自己更具魅力,就必须用好微笑这个法宝。

微笑是一种顺从的信号

一项新的对人类的近亲黑猩猩所展开的研究显示,黑猩猩的微笑功能不仅仅限于表达幸福、开心的心情,它还传达了表示顺从的信号。

研究发现,黑猩猩的笑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较为温和的笑容,它们常常将下颌张开,露出牙齿,而嘴角很自然地往后拉伸,照这几个动作来做,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正是我们人类的微笑表情。这是黑猩猩见到头领时经常会做的一个表情,这种笑容按动作的语境来看,表示的正是黑猩猩对自己的统治者的敬畏和恭顺之意。试想在日常工作环境中,当我们见到自己的领导时,我们对着领导微笑所表示的是不是也有着尊敬和顺从的意味呢?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对领导表示出顺从意思,有助于获得更良好的工作关系。

黑猩猩还有另外一种笑容——“调皮嬉闹的表情”。它们这时会把牙齿外露,嘴角和眼角都往上提升,表情比温和的笑容挂在脸上时的动作幅度要大得多,这时的 

一项研究表明,法官往往会轻判那些面带微笑的犯人。笑容和我们大笑时的表情很相似,这时的笑容表示发自内心的快乐,表示对别人是友善的。不论是黑猩猩还是人类,这样的笑都是为了获得积极的反馈。

只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感染别人

研究发现,人的笑容是由两套肌肉组织控制的。第一是颧骨处肌肉,它可以带动嘴巴微咧,双唇后扯,露出牙齿,面颊提升,然后将笑容扯到眼角上。第二部分肌肉是眼轮匝肌,它可以通过收缩眼部周围的肌肉,使眼睛变小,眼角出现褶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鱼尾纹”。

颧骨处肌肉是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的,在没有开心的事情发生时也可以调动这部分肌肉来制造出虚假的笑容。但是,眼轮匝肌却是不受人们的意识主动控制的,因此,它调动起的笑容一般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笑容。

真笑和假笑的区别如此明显:假笑能引起双唇四周肌肉的收缩(如左图),而发自内心的开心不仅会使双唇后扯,嘴角上提,还会带动眼轮匝肌的运动(如右图)。因此,要想看一个人的微笑是否是发自内心,我们可以看他微笑时眼角是否有“鱼尾纹”。因为敷衍或虚假的笑容只能引起双唇四周肌肉的收缩,而发自内心的开心不仅会使双唇后扯,嘴角上提,还会带动眼轮匝肌的运动。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感染别人。

如果在一个团体中,有一两个人情绪特别积极高涨,不一会儿之后,整个团体的人都会情绪高涨起来;而假如一个团队当中有那么一两个人情绪低落,他并不会对整个团队的情绪影响太大,除非这个团队是以他为核心的。由此可见,微笑及高兴的情绪所引起的正面反应,会比焦虑或低沉的情绪引起的负面反应的力量要强大得多,也就是说微笑具有压倒性的传染力。一个小孩平均每天会笑400多次,而成人则只会笑15次左右,这也许正是小孩为什么能给人带来更多快乐的原因吧!

女性笑得更多

研究显示,将出生8周的男婴和女婴作比较,女婴比男婴笑的次数更多,长大后,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交往中,女性微笑的频率也远远高于男性。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笑得多表示她们对男性权威的顺从。但是,当尚处在婴儿时期时,女婴比男婴微笑的频率就高,这似乎无法解释女性顺从于男权社会的自我意识。更合理的解释可能应当从人类进化来说,因为女性天生就扮演着哺育者和安抚者的角色,而微笑正好与这一角色的特性、功能吻合。

美国加州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南希博士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两百多名实验者看了一些表情各异的男性和女性的照片,之后让他们对这些表情和人物魅力进行评判。 

女性笑得更多,因为她们天生扮演着哺育者和安抚者的角色。结果发现,没有面带微笑的女性大都被认为是心情不高兴,而男性表情严肃、面无微笑却被认为是比较有权威感。由此可见,女性生来就笑得更多,而且人们潜意识里要求她们笑得更多。要想和别人的交往有积极的效果,使自己更具魅力,女性应当笑得更多。

怎样打招呼更能吸引他人

有很多人不重视打招呼,觉得天天见面的同事用不着每次看见都打招呼;而对于不太熟悉的人,又觉得打招呼怕对方认不出自己来会造成尴尬;还有些人不愿意先向别人打招呼,他们老是在心里想:“我为什么要先向他打招呼?”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打招呼让自己更加吸引人。

主动打招呼

打招呼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沟通心灵的方式和增进友谊的纽带,所以,绝对不能轻视和小看打招呼。而要有效地打招呼,首先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跟别人打招呼。

主动打招呼所传递的信息是:“我眼里有你。”谁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尊重和注意呢?如果你主动和单位的人打招呼持续一个月,你在单位的人气可能会迅速上升。

见了领导主动打招呼,说明你心中敬重领导;见了同事主动打招呼,说明你眼里有同事;见了下属主动打招呼,说明你体恤下属。永远记住,你眼里有别人,别人才会心中有你。

1.主动打招呼不等于低三下四

有人认为,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代表比别人低下,其实恰好相反,主动打招呼说明你有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民间有句俗话:“大官好见,小鬼难缠。”大官随和易见,主动跟下属打招呼,是其自信的表现;小官故意端架子,正是他生怕别人不承认他的权威,这也恰恰显示出他的不自信。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自信,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养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习惯,从今天开始,见到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主动向他们打招呼:“您好,小王!”“您好,李总!”不久后,你就会给别人留下自信热情的印象。

2.主动打招呼是职位升迁的通道同时进入单位的两个年轻人,一年后一个升为了部门经理,另一个却还是普通员工。他们职场命运的差异并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日常处事细节的差异。前者见到领导和同事都会主动打招呼,因此给大家留下了热情自信的印象;而后者见了领导躲着走,见了同事装作没看见,因此给同事和领导留下没有礼貌、不合群的印象。如此一来,职场命运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也是意料中的事。你不主动向领导和同事打招呼,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损失。对于领导来说,有很多人想去结交他,也不少你一声问候,可是对你影响却大了,你不仅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也不能和同事拉近距离,在这样的状况下怎么会得到提升呢?

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不仅让别人心情畅快,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你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赏识、同事认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你自然会有很好的发展。

3.主动打招呼创造美好环境

在发达国家,当别人为你提供服务和帮助时,你要给对方小费,但是在中国,小费并不普遍,因此,为了表示对周围为你提供服务的人的尊重,主动打招呼是中国式的小费。

见到小区保安主动打招呼:“您好,今天是你值班啊,辛苦了!”这时,小区保安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站姿更加标准,下一次见到你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帮你提东西;见到邻居时点头问候,一句简单的“您好”会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和睦的邻里关系;见到公司的保洁阿姨,主动问候:“阿姨您好,您把地拖得真干净,都可以当镜子使了。”你的一句问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有可能换来更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4.主动打招呼要特别关注被冷落的人

对于那些被冷落的人,一声主动的轻声问候对他意义非凡。例如有些领导在位时被人前呼后拥,别人见面都主动和他打招呼,而退休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他便更加在意别人对他的问候。这时,一个问候对他非常珍贵,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动打招呼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另外,在社交场合,一些普通的参与者经常被冷落在一旁,而人们只关注显赫的成功人士,此时,我们应当用主动的关心和问候去融化普通参与者内心的冰山。比如,在餐桌上,除了赞美老总之外,还要顾及司机,一句“张师傅车开得很好”,会让司机开心,老总也会觉得你做事周全,因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赞美一个人的下属,其实也是变相地赞美这个人。

灵活选择打招呼的方式

打招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微笑、点头、握手、招手、拥抱等,根据亲疏程度和地域文化的不同,打招呼的方式也不同。

在职场中,跟别人打招呼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打招呼的方式。如果正在行走过程中,在跟别人打招呼时,要停下脚步或者放慢行走速度;如果你坐在座位上,跟同事打招呼时,微笑着点点头或者欠欠身都可以;如果在室外相距一定距离跟同事打招呼时,要微笑着向对方招手,或者高声说一声“您好”。 如果在拥挤的电梯里,没有人说话,你最好也不要开口。若遇到同事向你打招呼或是目光相遇,应适时地点头、微笑,甚至回应,视而不见是不可取的。

|!---page split---|

微笑本身就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但无论以哪种方式打招呼,都应该微笑,包括握手的时候。不论在什么时候,打招呼时,都要面带微笑,眼睛看着对方,这样才会给人真诚的感觉,让人感觉你不是敷衍了事。

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很多人的集会或者不便深入接触的时候,可以用招手的方式打招呼,如左图所示;在某些正式场合,依据文化习俗,可能还需要拥抱,如右图所示。掌握常用的打招呼语言

和别人见面打招呼时,最常用的问候语言是“你好”,而对长辈要用“您好”,这也是最简洁明了的打招呼方式。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见面时一句简单的“您(你)好”就显得礼貌多了。

中国人还有一些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打招呼语言,例如两个中国人见面经常会问:“你吃了吗?”其实这个问候语的意思并不是非要问对方“吃了没,吃的什么”,而是表示“我看见你了,跟你打招呼呢”。这时简单地回应对方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问候外国人时,不应当用这个打招呼的语言,否则对方可能会不明所以。

对于好久不见的同事或朋友,我们要是用“你好/吃了吗?”等来打招呼,可能会让对方认为你不够关心他,对方可能会想:“我们好久没见了,难道他没注意到?”这时,我们应当说:“好久不见,最近忙吗?”如果对方说:“挺忙的。”你要注意接下来的回应,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你可以进一步问:“在忙什么?”如果是关系一般的同事,你不应该追问对方在忙什么,而应该说“那你要注意身体”之类关心和问候的话。

声音的秘密:为你的谈吐加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窈窕淑女》这部电影,它讲的是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将一个满是乡下口音的卖花女伊利莎在短期内训练成为一个操着贵族口音,出没于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而这有效的短训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答案是声音和语言。希金斯教授让伊利莎在留声机上一遍又一遍训练语音和语调,之后才是着装、姿态、社交礼仪训练。可见要改变一个人的谈吐,声音里蕴藏着巨大的可挖掘能量。

一个男人如果有谈吐障碍,他的权威就会受到影响;一个女人的声音如果不招人喜欢,她的魅力和美好形象就会大大受损。反之,如果我们剔除了下面这些说话障碍,我们的谈吐印象分就会攀升得很快。

不要用鼻音说话

如果你用手捏住鼻子,你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一般情况下,电影中用鼻音说话的那个人总是一个脾气很坏、性格很固执的坏老头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用鼻音说话的人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用鼻音说话的人让人听起来感觉毫无生气且十分消极,像感冒了一样。

因此,如果你希望说服一个人,就千万不要用鼻音说话,要用胸腔发音。只有字正腔圆的说词才能对别人产生说服力。 

用鼻音说话给人消极压抑的感觉。说话声音不能过尖或过低

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想想我们印象中那些又高又尖的声音,往往是女人在遭受惊吓或刺激时发出的声音,或是生性泼辣的女性骂人时发出的声音,那些声音非常刺耳,常常给我们不舒服的感觉。

但是,这并不是说声音低就是好的。相反,声音过低也会让人觉得此人身心疲惫、委靡不振。而且这时发出的声音会让别人听起来十分苍老,缺乏热情和力量。

我们不能将低语与柔和清晰的说话混为一谈,即使你以最低的声音说话,你的声音也需要助力。也许,有些女士认为,说话低声细语是一种女性特有的温柔,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做作而非真正的温柔,千万注意自己的声音要表达适度,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嘴唇不能僵滞

一个人如果在说话时嘴唇僵滞,他往往会出现口齿不清的情况,嗫嚅者说话就是如此,他们嘴唇僵滞或者懒散,吐字不清楚,常出现省字连词的情况,这样别人根本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甚至会因此产生误解。毕业生李延性格内向,在情绪紧张时,他总会出现嘴唇僵滞,说话含混不清的情况,因为这,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让他看起来十分不自信,甚至有些唯唯诺诺。因此,在平时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表情的搭配,用丰富的表情调动起脸部肌肉的运动,只有这样你的交流状态看起来才是积极的。

调整好你的说话速度和语调

说话的速度其实非常不好把握,即使是一个职业演说家也常常把握不好自己说话的速度,如果你说话过快,别人可能会遗漏一些信息,最后导致对方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如果你说话过慢,对方就会产生倦怠感,根本无法坚持听下去。适当的说话速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在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变化,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说话抑扬顿挫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除了注意说话速度,音调也是必须注意的因素。一个人正常的声音包括12~20个音符,职业演员或歌唱家可达36个音符,而有些人却很不幸,他们的声音只有5个音符,这样他们说话就像只有几个节拍,这样说话的人会让人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有些领导抱怨自己讲话时下属会露出困倦的表情,其实这是因为他发出的是一种滴滴答答的单调之声,别人根本听不进去。

去掉口头禅

在平常跟人讲话或者听人讲话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嗯、那个、然后”之类的词语,如果一个人在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那就是口头禅。请记住奥利佛·霍姆斯的忠告——切勿在谈话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出现这一毛病。一旦弄清自己的毛病,那么在以后与人讲话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当你发现他人使用口头禅时,你会感到这些词语是多么令人烦躁,多么单调乏味。

 现代社交与礼仪第一章 《社交礼仪中的心理学》第一章
坐立行走:优雅举止的密码

每一个人的举止、动作、表情均与其教养、风度有关。在社交场合中,优雅的仪态可以透露出你良好的礼仪修养。

掌握优雅坐姿的要领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完全可以通过他的坐姿看出来。正确的坐姿可以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

当别人请你坐下时,你应当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轻地坐下。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你是女士,身着裙装,在坐下前要先将裙摆捋一下,以免将裙子坐皱。

坐下时,我们应当坐满椅子的前2/3,而不是一屁股坐满整张椅子。坐着时,我们的上身应正直而稍向前倾,头平正,两手交叠放在自己腿上,男性可双膝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女性则应双膝并拢。

坐姿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他的精神状态。  注意,即使是非常舒服的沙发或靠椅,我们也不应该将后背靠在椅背上,这样一方面会显得你过于放松、没有礼貌;另一方面,背靠沙发会给对方留下傲慢的印象,不利于你们的进一步交流。

交谈时我们应该将身体微微前倾,特别是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这样的动作会让对方觉得你正在认真倾听,而且也显示出你是一个易于接近的人。

在和别人交谈时,我们要身体稍微倾斜而坐,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者侧放。注意一般情况下不要跷二郎腿,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也不要抖动腿部,这会让人感觉你非常紧张或者心烦意乱。

在社交场合,标准的坐姿是一种内在素养的反映,如左图所示。类似右图这种随意的、没有分寸的坐姿,通常都是两个非常要好的人的私密行为,在社交场合应该极力避免。得体的站相

人们在形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时,经常用“坐如钟,站如松”来形容。显然,对站姿的要求,最基本的是要在站着时像松树一样挺拔劲秀。

站立时,基本的要求是抬头、挺胸、收腹。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整个身体大体呈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应大体呈直线,给人以一种挺、直、高的美感。

男子站立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双脚与肩同宽;手可自然下垂,在体前或体后交叉,给人一种风度洒脱,挺拔向上,舒展俊美,精力充沛的感觉;女子站立时,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位置;手自然下垂或在腹前交叉,要给人一种秀雅优美、端庄大方的感觉。

人们必须注意的是,在正式场合,站立时不要出现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双手背在身后、两手插入口袋、身体依靠在桌椅或墙壁等动作,因为这些动作代表着消极的语言信息。例如,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表示权威和戒备、一个人在双手插入口袋时说的话更有可能是谎言。

左图是一种非常标准的站姿,这种站姿会出现在非常严肃的社交场合。如果没那么严肃,可依据这种站姿在手脚上进行适当调整,但幅度不应该过大;右图是应极力避免的姿势,它给人的感觉是狂傲自大,不适交往。走姿也有规矩

无论在社交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走路是我们最常见的肢体动作,它体现的是人类的动态美,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活力。走路时,同样有和站姿一样的基本要求,那就是抬头、挺胸、收腹。走路时要目光平视,手臂自然摆动,摆手幅度不要太大,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身体不要前后晃动。

如果你觉得你的走姿不够标准,你可以采用模特的初步训练的方法,在自己的头顶放一本书,然后挺直后背,双臂小幅摆动,步履均匀地往前走,等你训练到顶着一本书能身姿正确地在屋里自由地走来走去时,你的走姿就算过关了。

手部动作:你使用对了吗

人的手上共有27块小骨头,其中包括了手腕处的8块鹅卵石形状的骨头,我们的骨头通过一个网络状的韧带结构互相连接,依靠肌肉的拉伸来完成关节的各种活动。而这些手部的动作诉说着动作者不同的内心活动和个性特征,如果一个手势做得不对,很可能会给别人留下恶劣的印象,那么,下面的常见的这些手势,你掌握了吗?

摩拳擦掌:心情无比期待

人们常常会用摩拳擦掌这个词来表示无比期待的心情,例如在丢骰子之前,人们会将骰子放于掌心之内,反复摩擦,目的是期待掷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数字。一个人在等待上场或等来期盼很久的出行时,也会作出相关的动作,此时,即使动作者不说出他非常期待的心情,我们也可以从他的动作上解读出来。但是有些时候,有些人作出的动作不合时宜,就会给人造成误解。吴良的公司老总召开了一个公司会议,让员工积极给公司管理和他本人提出批判性意见,在同事们都静默不语时,吴良低着头不停地搓着自己的双手。这时,领导说:“吴良,我看你准备好说了,你先说。”接着吴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完吴良的意见,领导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事后同事告诉吴良他触到了领导的敏感问题。吴良虽然当时心里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可他并没有做好第一个发言的准备,但是他表示热切期待的动作将他拉到了第一线。 

回答问题时反复摩擦手掌会让别人看出你焦虑的内心。紧握双手:失落和挫败

一个人在诉说自己的可怕或痛苦的经历时,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常常会从他紧握的双手中,可以看得出他此时失落和沮丧情绪浓厚。如果在某些场合你也出现这个动作,对你是不利的。将双手紧握在一起,有时甚至会将指头攥得发白。其实,紧握双手是人们在焦虑、紧张时经常会做出的一个动作。例如在手术室前,我们经常会看见紧握双手坐在长椅上的家属,他们是因为焦虑和紧张才将手紧紧握在一起的。

当你内心十分焦虑、紧张而你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时,注意不要做出紧握双手的动作,例如在等待面试或者在面试过程中,紧握双手的动作不应当出现,因为这个动作会让你的竞争者或者面试官发现你的紧张、焦虑情绪,这对你是非常不利的。

将一只手的指尖相对应地接触另一只手的指尖部位,形成一个尖塔形的手势。如果在领导面前做出这样的手势会让领导很不悦。不要在领导面前做出尖塔形手势

尖塔形手势,是将一只手的指尖相对应地接触另一只手的指尖部位,形成一个尖塔形的手势,好像教堂的尖塔。尖塔形手势是一个表示高度自信的动作,动作者一般非常有心理优势。在两人交谈过程中,做出尖塔形手势的人一般都是自认为实力较强,在对方面前有优势的人,我们常常看到好多领导在开会时会做出尖塔形手势,因为领导在下属面前非常有权威感和心理优势。

尖塔形手势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极富挑衅意味的手势。  因此,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如果交往对象是领导、长者或自尊心很强的人,一定注意不要做出尖塔形手势,这会让对方觉得你自不量力,对他不够尊重。假如你在讲话过程中确实是自信满满的,你完全可以通过端正坐姿、条理清楚的语言来展示你的自信,而不要通过尖塔形手势来挑衅比你地位高的人。

|!---page split---|

改掉双手插兜的习惯

双手插兜的动作非常常见,很多人在穿西服正装时常常会将双手插在兜里,只留拇指在外面;还有人会将双手插在牛仔裤的兜里,将拇指留在外面。而将拇指留在外 

查尔斯王子喜欢将双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说明他有心理优势。面的动作表示动作者高人一等,或处于优势地位。

从双手插兜,拇指露在外面的动作,可以断定他很自信,也很孤傲。试想假如两个人面对面地站着说话,其中一个人将双手插进兜里,拇指露在外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他要么是个领导,要么是个财力雄厚的人,要么自认为自己比对方强。假如你是动作者,只有当你的交流对象是你的下级或是比你弱的人时,这个动作才是合适的,否则在其他的情况下都是不得体的。要是初次在社交场合初次见到某人,双手插兜、拇指外露的动作更加不能出现,否则会给对方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身距的操控:亲密而又得体的门道

我们每个人的四周都环绕着一个抽象的范围,我们称其为“私人空间”,我们无法准确地在我们的周围划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它确实存在。当别人越过合适的私人交往距离时,我们会对对方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这种情绪给了我们消极的心理暗示,使得我们对这个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例如在拥挤的地铁里或者公交车上,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是不是从内心深处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不悦情绪呢?你是不是会通过变换自己的位置来逃避不快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必须控制好我们与别人之间的身体距离,使我们和别人的交往得体而又不失亲近。

个人空间分类

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时的空间距离是两个人内在心理距离的反应。只有两个最亲密的恋人才可能出现上面这样的零距离接触,而在社交场合,多大距离合适都有一定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与双方空间距离成正比。所以,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也随之逐渐降低。

1)亲密距离:一般来说,亲密距离的空间范围在0~0.5米之间。这个距离只有在亲人、爱人、好友之间适用,对于刚刚认识不久或者刚刚认识的人,千万不要轻易越过这个距离。

2)个人距离:个人距离的空间范围一般在0.5~1.2米之间。正常生活和工作交往中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范围,这是一个没有身体接触的中介距离。一般熟人可以接近0.5米,而陌生人应该处于1.2米的位置比较保险。

3)社交距离:1.2~3.5米一般是社交距离的标准空间范围。这样的距离范围一般适用于正式的社交活动、外交会谈、商务交谈中。

4)公共距离:公共距离的空间范围在3.5~8.3米之间,这一距离不适合人际沟通,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灵活变动身体间距

两个拉手逛街的女士会被认为是亲密的朋友。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第一次跟你见面的人,为了表现要很快和你熟络起来,他主动上前跟你勾肩搭背,这时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即使对方表现得非常友好和善,你也会觉得有些反感。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想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一定要严格遵守“保持身体间距”的黄金法则。当接受到对方认同你们关系开始亲近的讯息时,你们才能进一步靠近对方。例如,假如你是一位男士,在刚认识一位女士时,即使对对方有好感,你也应该保持礼貌的距离,而不应该过快主动缩短和对方的距离,否则触动了女士的敏感神经反而不利于你们进一步交往。此 

两个男士如果在公共场合拉手,则可能会被认为是同性恋。外,跟男士相比,女士之间的身体间距会更小一些,而且彼此的身体接触也会更频繁更随意一些。

身体距离存在文化差异

个人距离的大小还与文化背景有关,例如日本面积小,人口密度大,所以人们对于拥挤的环境比较习惯,而像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他们就会偏好开阔的个人空间。一对意大利夫妇移民澳洲,不久他们加入了当地的一个俱乐部。可是,没过多久,该俱乐部的一些本地会员反映这对意大利夫妇行为不检点,他们对异性有性骚扰倾向。当问到这对意大利夫妇时,他们大吃一惊,在他们国家非常常见的交往距离,在澳洲却给了别人糟糕的误会。原来,很多欧洲国家的人的私密空间距离为20~30厘米,而澳洲人的私密空间距离却大于40厘米,于是当这对意大利夫妇与澳洲朋友保持25厘米的距离交谈时,这对意大利夫妇感觉非常自如舒服;而且意大利人比较喜欢进行目光交流和身体接触,而这在澳洲被认为是求爱的举动。如此以来,双方造成误会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为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能不关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果跟你交往的人和你在地域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你就必须考虑个人距离的合理控制。

瞳孔微微扩张:传达你的喜悦感

在研究身体语言密码时,眼睛一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器官,它对人类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人们初次见面时,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对新朋友的第一印象,而这个印象主要取决于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初次相遇时,两人四目相对,瞳孔扩张,很明显,两人都产生了见到对方的喜悦感,他们很可能就此一见钟情。

情绪状态和瞳孔关系

当一个人情绪沮丧时,如果仔细观察他的眼睛,你就会发现他目光无神,黑瞳只有豆子那么大;而这时如果你告诉他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会发现对方的瞳孔由收缩转向扩张。可见,积极情绪会使一个人的瞳孔扩张,而消极情绪会让一个人的瞳孔收缩,并出现无精打采的状态。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的前系主任埃克哈特·赫斯是一位瞳孔运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指出:瞳孔的大小是由人们的情绪状态决定的。当一个人处在兴奋状态时,瞳孔会比原始尺寸大4倍。同样,人们在遇到对情绪有刺激作用的事物时,瞳孔也会扩张,例如男士在看见性感漂亮的女性时,瞳孔会瞬间扩张。反之,当人们在生气或者困乏时,他的瞳孔就会收缩,这就是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无精打采时,常用“目光如豆”的原因,因为那时他的瞳孔非常小。而当一个人精神状态非常好时,我们形容他的眼神时,常用“炯炯有神”,这其实是瞳孔扩张的原因。

较大的情绪变化会引起瞳孔扩张。  人们常说,在与别人交流想法时“要认真看着对方的眼睛”,其实更正确的做法是“要认真看着对方的瞳孔”,因为瞳孔会把人们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告诉你。

扩张的瞳孔让眼神更迷人

我们看到的大街上的大幅广告海报上的模特都光鲜亮丽、眼神迷人,而实际上那些眼神迷人的模特都是经过了一番修饰的,那些海报上的模特,她们的瞳孔一般都是经过人为修改而扩大了的,因为研究证明,瞳孔的扩张会令广告模特显得更迷人,从而吸引顾客购买该产品。

人们常说恋爱中的女人最美丽,这是因为她们看起来容光焕发,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们和爱人在一起时,内心非常喜悦,因此她们的瞳孔会比平时扩张一些,因而看起来更迷人。

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吸引一个男人的注意,她就会在注视那个男人时瞳孔扩张,而这个男人就会心照不宣地读懂女人发出的信号,而且男人也会更容易被瞳孔扩张时的女人吸引住。当情侣们深情地凝视时,他们是在不知不觉地寻找对方瞳孔扩张的信号,而且彼此都会被对方扩张的瞳孔激发出兴奋的情绪。

用喜悦心情扩张你的瞳孔

我们前面说到,一个人在瞳孔扩张时看起来更迷人,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规律来使得自己更加吸引人,给初次见面的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呢?答案就是主动扩张你的瞳孔!

很多人可能会发问:瞳孔扩张是人在喜悦或激动时才会出现的现象,人可以主动控制吗?答案是肯定的。试想假如你在见一个陌生人时心情非常平静,甚至没有任何 

用喜悦的心情可以主动扩张瞳孔,让别人看到你迷人的眼神。期待和雀跃,那么可想而知你的瞳孔就不会扩张,在别人看来你可能目光如豆,对什么都不在意。而假如你在见一个人之前对其充满期待,并且在见面时让自己的情绪高涨一些、积极一些,那么你的瞳孔就会在喜悦心情的影响下主动扩张,这样别人就会看到你精神抖擞、目光炯炯有神的一面了!

眼神的角度:交谈中的礼貌细节

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学会在什么时候应该注视对方面部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将会对最终的交流结果产生极大影响。

社交场合的目光

普通社交活动中目光投向的区域,应该是对方两只眼睛和鼻尖构成的三角形位置。这样的目光既不给对方造成压迫感等一系列不适感,又能够表达自身的尊重。有很多人不知道在社交场合下该将目光投向哪里,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还是应该看着对方的整个脸部?大多数人认为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是对的,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在社交场合中,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并不非常合适,特别是对方是容易害羞的异性,在你紧盯着她的眼睛跟她说话时,她会目光闪躲甚至语无伦次。

实验表明,在一般的社交活动中,注视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由对方的两只眼睛和鼻尖组成的三角区域内,然后间或地直视对方的眼睛,这两种眼神角度的时间分配以9∶1最为合适。也就是说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用90%的时间盯着对方的“三角区域”,用10%的时间直视对方的眼睛,而这10%的时间应该比较均匀地插入整个交谈过程。

千万不要在交谈中走神

当你在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聊天时,你本能地会想看向别的地方,这是你正在走神,当你在东张西望时,其实潜意识里是想给自己寻找一个逃跑的出口,而此时你的眼神会准确无误地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对方。所以,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不悦情绪,在交谈过程中,千万不要走神,不要将目光轻易地飘向别处,只有在交谈过程中不时地和对方进行目光的交流,才会使你看起来更加真诚可信。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注视交谈对象时,要注意避免眼神放空的现

在交谈中走神会给人留下非常不可信的印象。  象,因为即使你的眼睛还在盯着对方,你失神的目光也会告诉别人你的心思早已跑向别处。长久的注视会激发亲密的情感

大龄“剩女”陶然和大龄“剩男”陆军因为对对象太挑剔而至今未找到合适的对象,婚介机构在了解了两人的情况后,为两个人安排了一次见面。见面前婚介机构对陶然和陆军说了同样的一席话:“这个人外部条件都非常好,只是有一个小缺陷,那就是他的眼睛在孩提时代受过伤,所以眼睛有点不太灵敏,但是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

结果,陶然和陆军在见面时都非常用心地观察对方的眼睛,而两个人在约会结束时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后来又见了几次面加深了对对方的了解,最后走到了一起。后来两人同时问起对方关于眼睛存在毛病的问题,这才发现两人的眼睛都没有毛病,这是婚介机构的一个策略。因为两人都有挑别人毛病的习惯,所以婚介机构将两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眼睛上,而在两人注视对方眼睛的过程中,长久的注视激发出了对对方的好感。想想我们看到的电影场景,当一男一女在刚开始交往时,他们对彼此的好感加深都是通过长久注视对方的眼睛而产生的。假如你惹 

异性之间长久的注视会产生微妙的情感变化。好朋友生气了,你抱歉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两分钟以上,你就会发现对方的怒气会减弱很多。因此,如果你想和交流对象之间产生亲密的情感,不妨尝试用心长久地看向对方的眼睛深处!

用眼神抓住听众的目光

一些专业演讲人指出,演讲时要抓住多个听众的目光,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果演讲台离听众有一定的距离,演讲者应当在听众席中选择几个固定的参照物,当然参照物应当位于观众席的不同方位,然后将目光在几个参照物之间转换,这样每个参照物周围的听众在你看向他这个方向的参照物时都会认为你是在和他进行单独的目光交流,这样他也会积极回应你,更加专注地倾听你的演讲,于是你就能和大部分的听众建立起较为亲密的交流关系了。

注视对方:怎样的目光交流才合适

只有当两个人彼此眼神相交时,才算是真正开始沟通和交流。

在我们和陌生人交谈时,有的人会带给我们舒服愉悦的感觉,有的人则会令我们感到别扭,甚至还有一些人会让我们觉得不可信赖,不想再交谈下去。这些感觉的产生都是从眼神开始的,而且往往取决于对方注视我们的时间有多长,或者面对我们注视的目光对方有着怎样的反应等。

眼神会透露你的内心情感

英国剑桥大学的西蒙·伯龙·科恩博士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几张人物照片拿给不同的实验对象看,但是每张照片都只能看到眼部,眼睛以下的所有部位都被遮住了。

然后,博士要求实验对象根据他们所看到的照片,为照片上的主人公匹配合适的心理状态,比如“友好”、“放松”、“不怀好意”、“忧虑”等;除此之外,实验对象还要判断照片上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比如“渴望你的喜爱”或是“渴望其他人的关爱”等。

如果单纯从统计理论上来说,纯粹依靠猜测完成的试题,正确率应该是50%左右。但是这个实验所提供的25道题目里,男人们的平均成绩是答对了19道,女人们的平均成绩是答对22道。这个结果表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于眼睛所传递的信号,都具备很强的解读能力。

所以,在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千万不能眼神呆滞,你通过眼神的交流,把正面的信息反应给对方。

像他这样微笑地看着讲话的人,是很讨好的:这种微笑表达了自己对他人的含而不露的专注和热情。眼神与微笑的合作力量

怎样注视才是最有积极效果的?正确的方式是微笑着看入对方的眼中,保持6~7秒,然后微笑着移开眼神。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草草了事。

微笑着注视对方的人更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通常会认为那些微笑着注视自己的人更具有魅力。

心理学家要求志愿者评价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两张人脸图片哪个更有魅力。为了消除人脸的物理特征对偏好的影响,每次呈现的两张图片都是同一个人的照片,只是面部表情或者眼睛的注视方向不同。实验结果发现,志愿者认为那些微笑的脸更有魅力,并且那些注视着志愿者尤其是异性志愿者的脸比注视着其他方向的脸具有更高的“魅力指数”。这说明人们很注重她(他)的眼睛注视的方向,伴随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伴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不安。

不刻意躲避对方的视线范围

目光交流不仅可以相互交换信息、传达彼此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能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注视中,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非常很微妙。一般来说,在双方对视时,较弱小的一方会先将目光垂下,而让比自己强的对方来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弱点,这样一来,逃避目光者也就陷入了一种不利的地位。他们之所以会因被看而感到不自在,也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劣势感到不安。

|!---page split---|

同样,在双方见面时,如果因为胆怯而低下头,那就等于将支配权让给了对方。这可能会让对方轻易地获得控制权,也可能让对方无所适从,不知道你的想法。 

要建立彼此对等的关系,绝对不能回避对方的目光。如果别人和你说话时,眼睛不看着你,只顾忙着手里的事或者东张西望,从对视中,我们可以看出谁是弱势的一方——两人对视,一人回避对方目光。如果你想表现强硬,你也可以直视对方的眼睛。你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交谈时也不能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那会让人产生压力。

例如,某公司在迁移到一座新建的硬件设施都很好的大厦办公后,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经营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管理者经过调查发现,原来问题出在那些为了多方采光而设计的宽广的玻璃窗上,由于外面的情形被一览无余,里面的工作人员觉得外边的人在一直在盯着自己看,内心的不安全感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结果,这家公司只好用百叶窗遮住外面纷扰的情形,以维持员工的工作效率。

让仪容赏心悦目的秘密

仪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外貌,它在人际交往中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整体评价。因此,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仪容美。

首因效应:决定成败的第一印象

一个相貌妆容不佳的人在马路上拦不到顺风车。  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者某物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我们称之为“首因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进入大脑的顺序决定着认知效果,而先进入大脑的信息作用最大,后进入大脑的信息相对次要。而在见到一个人时,最先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是什么呢?你想的没错,正是对方的外貌信息。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分别让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打扮入时、妆容精致的漂亮女郎;一位面部干净、戴金丝眼镜的青年学者;一位留着怪异头发、脸上脏兮兮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发现,四个人当中,搭车的成功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漂亮女郎、青年学者、中年妇女、邋遢男青年。其中头发怪异 

驾车者喜欢载那些“整洁顺眼”的人一程。且不爱卫生的男青年尝试了几十次,只成功了一次。

由此可见,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相貌妆容与他的社会交往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者发现,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造成的。外表是否清爽整洁、赏心悦目,是让身边的人决定你是否可信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别人向其他人评价和描述你的首要凭借资料。

BQ成为社交通行证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和EQ(emotional quotient,情商)决定了他的职业发展前景,可是在现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除了智商和情商的竞争外,我们的BQ(beauty quotient,美感)逐渐成为职位升迁和人脉扩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品质。

经历过多次面试的人都知道,职场的“外貌歧视”和“性别歧视”相当普遍。社会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男子高大帅气、女子漂亮身材好,绝对有助于升迁。当然不是说外貌决定升迁命运,但是,事实证明,在同等能力的情况下,BQ(美感)分数越高,越容易更顺畅地与人打交道,也更容易获得升迁机会。

某位为多家企业及个人担任形象顾问的王女士说:“很多努力工作的人,在职业攀升时总遇到天花板,这是因为他们往往输在了忽视形象包装上,企业比个人更爱面子,企业喜欢培养和提拔的是那些能上得了台面的人。”

至此,我们也多少理解了那些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减肥,甚至整容的人的苦衷。要想在社交中顺风顺水,也要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来修饰自己的仪容。

后天努力,“整容”有理

虽然容貌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对仪容的修饰,人们还是可以提升形象竞争力。

1.从“头”做起

按照人们的一般习惯,在打量一个人时,往往是从头部开始打量的,因此,一个人头发的修饰就必须非常注意。 

头发的修饰,必须做到:保持干净、长短适中、发型得体。保持干净:头发应该勤于梳洗,否则会弄得自己蓬头垢面,头发出油生味儿、发屑随处可见。洗发间隔保持在三天左右比较合适,容易出油的头发应当缩短间隔。男士应当半个月理一次发,女士可以视头发长短情况而定。特别注意的是,在有重要应酬时,必须事先洗发、梳发、理发。

长短适中:虽然头发长短可以视个人喜好而定,但是也要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例如商务交往中,男性头发不能过短,理成光头有时会引来过多的注视;男士头发也不宜过长,否则会给人不男不女的感觉;一头飘逸长发会让少女更加风情曼妙,但是放在一个老太太头上却会让人大跌眼镜。

发型得体:在理发和修饰头发时,一定要注意发型和个人出席场合的契合。例如发质、脸型、胖瘦、年纪都会影响到发型的选择。在工作场合,发型应当传统、庄重一些;在社交场合,发型应当要体现你的个性。而比较新潮怪异的发型,除非你参加艺术活动,否则不要将它带出家门。面部特写:妆容要注意面部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女士,在修整妆容的时候,更要细心。正文附有具体的妆容要领说明。2.“面子”工程

面容是仪容修饰最重要和最需要呵护的部分。自然,保持面部清洁不油光,是首先要做的。其次针对脸部的不同器官,我们除了要从杂志、网络上学会对它们的保养和修饰外,还要遵循以下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则。眼睛:保持充足的睡眠,以明亮的双眸面对别人。

眉毛:女士应当定期修眉并对其进行必要修饰。

眼镜:以“美观、舒适、安全”为佩戴要领。

耳朵:洗脸时莫忘清洗耳朵,及时清除耳孔分泌物,但不要当众掏耳朵。

鼻子:保持鼻腔清洁,不要随处吸鼻子、擤鼻涕,要定期修剪鼻毛。

嘴巴:保证牙齿洁白、口腔无味,养成饭后刷牙漱口的习惯。男士应当及时剃去胡须,蓄须者应当注意胡须的整洁。3.妆容要义

化妆是后天修饰改善仪容的最好方法,职场人士特别是职场女士,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化妆原则和化妆技巧。要提高自己的化妆技巧,女士们应当平时多看一些时尚杂志,并勤于实践,逐步掌握其中的技巧。 

化妆的基本要求是:自然、美化、合礼、协调。自然:化妆的最高境界是“妆成有却无”,即没有明显人工美化的痕迹,妆容显得真实自然,当然这是需要多次实践才可以达到的境界。

美化:化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掩盖缺点,因此应当通过适度矫正和修饰达到美化的目的,不要寻求新奇,那样反将自己画丑了。

合礼:虽然化妆也是个性化展示的一种手段,但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不能不懂,例如工作妆宜淡、社交妆稍浓、香水不宜过浓、口红和指甲油最好为一色。

协调:化妆的最好效果是化妆后的整体效果非常和谐,而整个脸部应当只有一个重点,例如稍微突出眼部或是唇部。此外,妆容也应当和当日要穿的衣服保持协调。

通过着装修饰恰当地展现自己

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着装,往往能看出你是哪一类人,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因此,服饰被认为是社交场合中人的“第二肌肤”,在正式场合,它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映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个性品质等等。

对于追求成功事业的人来说,首先应穿得像一个成功者。  孔子说过:“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可见,学会得体的着装修饰的着装礼仪,是我们人际交往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打造男士得体的商务社交形象

1.西服面料和颜色的选择

面料: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但是在正式场合,西服的主要面料应当选择纯毛面料或者含毛比例比较高的混纺面料,这样的面料比较悬垂,显得档次比较高。

颜色:非正式场合所穿的便装,色彩上要求不高,但是正式场合西服颜色则需要循规蹈矩。西服的颜色一般应该选择单色、深色,最标准的西服的颜色是蓝色、灰色、黑色、棕色。

男士得体的商务社交形象:以简洁、得体为主。2.衬衫

衬衫是与西服搭配的重点,就颜色而言,最佳为白色,或者至少为单一的颜色。衬衫的面料宜选择全棉或者棉纤维较多的混纺面料,衣领多为方领。衬衫袖口有两种基本款式:单层和双层,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选择后者,因为它看起来更为优雅,是身份的象征。

衬衫搭配西服时,袖子要露出西服袖口2厘米左右,以显示出层次。衬衫衣领应当高出西服衣领。衬衫下摆应当塞进裤内,衣领和袖口最好能时刻保持干净。

3.领带

领带是男士提升衣着品位的重要道具,可以提升男士的绅士风度。尤其在正式场合,穿西服都必须打领带。领带的颜色和图文一般以冷暖相间为好,而且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肤色、出席场合。领带的系法有平结、交叉结、双环结、双交叉结及温莎结,不会打领带的男士和女士可以通过下图学习。

平结:最常见最普通的打领带方法。

交叉结:适合单色素雅质料且较薄的领带,适合展现流行感的男士。

双环结:质地细致的领带搭配上双环结颇能营造时尚感,适合年轻的上班族选用。

双交叉结:有种高雅且隆重的感觉,适合正式活动场合选用,应多用在素色且丝质领带上。

温莎结:适合用于宽领型的衬衫,该领结应多往横向发展,应避免材质较厚的领带。

4.鞋袜

穿西服只能配皮鞋,旅游鞋和长筒靴不适合在商务场合穿。皮鞋应当随时保持鞋面清洁光亮,皮鞋颜色多为黑色,配皮鞋的袜子多为深色棉毛袜,袜子的长度应在脚踝以上,避免坐下时露出腿上皮肤。

优雅职业女性形象修炼

职业女性是职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要时刻保持优雅亮丽,职业女性们还需要勤学技巧,进行自我修炼。

1.买几套好的套装

大型商务会议上,一套令女士满意的套装会让她信心倍增。  好多女士的衣柜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衣服,可是遇到正式场合,她们还是站在衣柜前面发愁,因为没有合适的衣服可穿。对于职业女性来说,一定要买几套好的套装。每一次穿上正式的套装,你都是在进行一次有力的自我陈述,好的套装可以让你在职场中变得更专业更强势。当你出席大型商务会议或陪同领导应酬重要场合时,穿上你满意的套装,你会变得更自信,别人也不会带“性别歧视”的眼光看你。

相比较男士西服而言,女士的套装选择的种类和样式更多,但是面料还是以比较显档次的纯棉、纯毛、纯丝、纯麻为宜。颜色应当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所出席的场合来选择,但是一定要注意着装的时间、场合、目的的和谐。

2.用服饰巧妙弥补自己的身材缺陷有很多女性认为漂亮衣服和完美形象只属于那些脸蛋和身材先天生得好的女人,其实,如果掌握了着装技巧,别人根本注意不到你在意的那些缺陷。 

如果觉得自己的脖子短粗,那么千万不要穿高领衣服。脖子短应当穿浅色圆领衫或V领衫来补救,千万不要穿高领衣服,特别是深色的高领衫,因为这样会让你的脖子看起来更短。而浅色的圆领衫与皮肤顺利过渡,看不出脖子短,比浅色圆领衫有更好补救效果的,是浅色V领衫,因为它会让脖子看起来长了一截。

短腿的人如果穿了喇叭裤,那将是一场灾难。  很多女性腰长腿短,为了使腿看起来长一些,女士们可以穿坡跟鞋和长裤,长裤长到可以盖住大部分鞋跟,这样鞋跟的高度就变成了你腿的长度。注意,长裤千万不要穿喇叭裤,要穿直筒裤或者铅笔裤,否则,喇叭裤会让你的腿看起来更短。如果要穿裙子,建议女士穿高腰的裙子,这样腿看起来也会加长。有些女士苦于自己体型的原因而没有自信,其实身材不好可以通过一些穿衣小技巧来补救,例如深色的衣服或者暗花的衣服可以让 

别一个精致的胸针,深色衣服也会感觉生动起来。人看起来显瘦一些。不要怕深色衣服会显得单调,只要别一个精致的胸针,或者佩戴一些别致的首饰,你整体的感觉就会生动起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801.html

更多阅读

《亿万光年中的一瞬》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

@冯学荣说:孙元良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记录了这样一件事:1931年12月17日,[爱国]学生在南京集中散步,要求蒋介石立即抗日。蒋介石出来见了学生。蒋说[同学们既然如此爱国,那么请问有谁愿意从军跟我去杀敌?]蒋介石话音刚落,全场突然鸦雀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斯蒂芬.茨威格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说,——我爱你,你是我的一生,而你,却对我一无所知。——默默的,默默的,去爱一个人吗?当她一头撞进了他的怀中

《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读书摘要 意识流小说怎么写

《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美)罗伯特·汉弗莱著1987年09月第1版一战之后,意识流文学经历一个蔚为壮观的大潮,出现了如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等一大批接触的意识流小说大师。[①]现代小说家们并不把人的意识作为—种状态,而是作为一个一

《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王亦瑞《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学习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

声明:《现代社交与礼仪第一章 《社交礼仪中的心理学》第一章》为网友为谁舞倾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