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男生是否喜欢你 《读心术》第一章



第1章

他是在说谎吗:真实与谎言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当说谎者想竭力隐瞒时,即使他的语言编排得天衣无缝,他仍然会露一些肢体痕迹以及虚假的情绪。    迟疑:一闪而过的面部表露

在突发的场合或者不可能做精心准备的场合,判定一个人是否是在真诚地交流,还是试图以谎言应对,面部表情的瞬间迟疑是一个显著的信号,甚至可能是社交中能够发现的第一个重要的谎言信号。

说谎的人一般最注意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语言和面部表情,他们知道交谈的对方特别在意的就是这些,但他们对自己言辞的控制往往比对脸部的控制更成功。因为掩饰言辞很容易,只要事先准备好,在没人的时候念两遍就可以了,而隐藏面部表情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发现面部的迟疑信号

一般来看,当一个人试图掩饰诺言时,脸部是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大多数人会通过微笑、点头等来调整和掩盖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脸部特征很难被完全控制。

一个明显的情况是,当一个人试图掩饰谎言时,尽管他会微笑、会点头,或者眨眼睛,但是他的整个面部表情会出现短暂的凝固——一种类似于停顿下来的生硬的面部“迟疑状态”。这个状态大概会持续2~3秒。

所以,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在很多场合都会存在类似的情况。

如果你希望洞察这种心理活动。那么你应该更敏锐。比如,在你与对方谈判的时候,又或者在你与对方聊天的时候,更或者当一个男人夸耀自己与妻子或丈母娘的关系如何如何融洽的时候,你需要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如果这个人所说的和所想的并不一致,那么他的脸部肌肉总是会瞬间僵硬,而且会持续2~3秒——这就是典型的迟疑状态。

迟疑会辅之以停顿的语言

迟疑的表情是最常见的试图撒谎的迹象。

更进一步,随迟疑而来的吞吞吐吐的语言则会进一步明确对方的撒谎企图。这种吞吞吐吐通常具有下面三个特征:

◆在讲话过程中较短的停顿出现得过多。常见的是夹入无意义的语音,如“呢”“啊”“哦”“嗯”等。

比如一个上门的推销员,当你问他“是否能给予一年的保修”时,他这样回答你:“嗯,啊……好,你放心,有的。”

这样你就该怀疑了,当你再深入地问他,或者要求其出示保修证明的时候,他的谎言便会不攻自破,如果你相信了他的话,到产品需要维修的时候,那将证明他的话是一个大大的谎言。

◆重复某一个词。如“我,我,我说我确实……”

◆把某些词拖得太长。如“我确——实很喜欢”,“这个肯——定有”。

如果拿不准,就从他的左脸判断

面部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首要信息源,细微、瞬时的面部表情本来就不易被察觉,如果你遇上一个说谎高手,他充分准备了要说的谎言,可能你就无从分辨,那么,再教你一招:从左脸判断。

为什么大多数影视明星广告都是左侧脸?心理学研究表明,左侧脸更容易展露内在的感情变化,从而给人深刻的印象。左脸会更加清楚地把他的谎言展现出来,具体表现就是:犹豫、僵硬、凝固,你会发现那半个脸是如此的不协调。

我们常常可以在公共汽车上看见电影明星或模特儿的侧面广告。当时并没有任何特殊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人物广告和海报似乎都是左侧脸。

比如,有人拿一张相片给你看,借此判断你的性格特征。原本左右十分对称的照片,你却容易被脸的左侧面所吸引。一张脸谱照片,左方为气愤的表情,右方为微笑的表情,你看过后,却会被左方生气的表情所吸引,并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其原因是眼球本身的右侧(对方眼球的左侧)容易移动,故人的视觉比较容易集中在对方脸部的左侧。同样,配合眼球的活动,感情在脸部的左侧比较容易显现出来。如果用脸的同一边所合成的照片来看,左脸比右脸的感情流露更为明显,当你无法抓住对方心理时,下意识地看看他的脸部的左侧,大致可窥知一二。

说谎的人最注意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即使控制得再好,他也会或多或少露出细微的迟疑表情,尤其是直接反应内心感情的左脸,表情更丰富、真实!撒谎者常常触摸鼻子?

《木偶奇遇记》里有这样一段对白:“怎么知道我在说谎?”

“我亲爱的孩子,谎话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它们只有两种,一种是短腿的,一种是长鼻子的。你说的谎就是长鼻子的。”“撒谎会长鼻子”虽然是个趣味的说法,但撒谎确实会引发鼻子部位的血液流量增大,导致鼻子膨胀而产生刺痒的感觉。所以,人在撒谎时触摸鼻子也是常见的肢体动作。童话故事里,匹诺曹说谎时会长鼻子;而现实中,人们说谎时会摸鼻子!

皮诺基奥效应

美国芝加哥的嗅觉与味觉治疗与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们发现,当人们撒谎的时候,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科学家还通过可以显示身体内部血液流量的特殊成像仪器,揭示出血压也会因为撒谎而上升。

这项技术显示人们的鼻子在撒谎过程中会因为血液流量上升而增大,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皮诺基奥效应”。血压上升导致鼻子膨胀,从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递出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

触摸鼻子的手势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几乎令人难以察觉。女人在做这个手势时比男人的动作幅度更小,或许是为了避免弄花脸上的妆容。

有时不必拆穿

美国的神经学者阿兰·赫希和精神病学者查尔斯·沃尔夫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莫妮卡·莱温斯基丑闻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是,只要克林顿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四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这是一个妻子看完美剧《别对我撒谎》后的描述:从看了这部美剧以后,我就开始用里边教的各种方法来分析老公跟我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以此来探求他是不是在对我撒谎。

上周五,他打电话给我说要加班,但是说话时犹犹豫豫的,我知道他在撒谎。如果说话时迟疑、重复,没有办法很好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很可能是在说谎。

可是,我装作不知道,我看看他有什么可隐瞒的。于是,我来到他的公司楼下等着他,他下班后,我就偷偷跟踪他。我发现原来他只是跟他的好朋友们聚会,之所以瞒着我,大概是因为我曾经说他们是“狐朋狗友”。晚上他回到家,我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拉过他的手问他:“今天是不是很辛苦?工作完成了吗?”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我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辛苦。”

男人摸鼻子,通常是在说谎。对于老公的谎言,我一笑置之并没有戳破。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碰到的是无伤大雅的小谎言,最好不要介意,还能检讨一下他为何要对自己说谎,让自己也更完善。不过若是在原则性问题上撒谎,你就要判断是否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了。

是感冒还是在说谎?

摸鼻子是经常发生的一个小动作。鉴定他人是否在说谎时,还需结合其他说谎迹象来进行解读,有时候对方做出这个动作只是因为花粉过敏、感冒,或者是被眼镜压迫而感到不舒服。

而且,虽然撒谎的确是引发触摸鼻子这一手势的原因。但同样,当一个人处在不安、焦虑或者愤怒的情绪之中时,他的鼻腔血管也会膨胀,也会出现触摸鼻子的情况。

所以,这是一个有用的鉴定对方是否在说谎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一个完全判定的手段。借助这个手段时,要记住这样一个规则:单纯的鼻子发痒往往只会引发人们反复摩擦鼻子这个单一-爱华网-的手势,而和人们整个对话的内容、频率和节奏没有任何关联;但如果这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你就必须对他的谈话内容加以警惕了。

当人们撒谎的时候,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因此,说谎的人往往非常喜欢触摸自己的鼻子。用手遮住嘴巴传达的信号

中国台湾前“国安局长”宋心濂留下来的一本绿皮“教战小手册”中,传授了谈判的秘诀,其中一个秘诀是,如果与其他人员进行交谈,必须要用手遮住嘴巴,这样做是为了防“读唇语”,避免被搜集到谈判情报。

但现实交往中,当别人用手遮住嘴巴时,他传达的信息却不是这样,或者说至少不限于这样。那么如何辨别对方用手遮住嘴巴传达给我们的不同信号呢?这里我们将为您一一剖析。

“不能让他看出我说了谎……”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突然遮上嘴巴,那么大多是因为说了谎,他正试图通过捂住自己的嘴巴来掩饰自己说出那些谎话,或遮挡说谎的痕迹。为了自然起见,有些人还会在遮上嘴巴的时候假装咳嗽来掩饰。

例如,在电影里,经常会有这些我们熟悉的镜头:一个小偷或者罪犯做了坏事,想假装正常地从警察身边走过,他总会四处瞄一眼,然后遮住嘴巴轻咳一声,当警察拦住他问话时,他会假装自然地放下手应答,但是殊不知,往往是这“一遮”、“一咳”让他露了马脚。

把手放在嘴巴中间是“停止说下去”最常见的示意(见左图);但在更隐蔽的场合,人们通常会用捂住嘴巴来掩饰不经意间的谎话(见右图)。另外一种情境下,遮住嘴巴也是表示对方正在撒谎或者阻止自己说出实话。例如,在公司集体会议上,等领导做完介绍后,领导会停下来问大家:“大家有什么意见都说来听听。”整个会议室里一片安静,领导点到了某位同事,问他是否有话要说,他摇摇头说“没有”,这时,他说话的同时遮住了嘴巴,或者用几根手指或者紧握的拳头遮住嘴,那么他很可能在撒谎,他心中实际上有意见,但是有顾虑而不想当众发表意见,他在遮上嘴巴的同时,嘴巴的形状很可能是咬着下嘴唇或者撇嘴的状态。咬着下嘴唇的潜台词是——“说?还是不说?还是不说为妙!”

撇嘴的潜台词是——“我才不说呢,说出来又得罪人又引争议。”用手遮住嘴巴就如同把食指竖立在嘴唇前跟别人说“嘘”的手势一样,都是一种表示不要把不该说的说出口的意思。如果在和对方聊天时,对方下意识地遮上了嘴巴,你就要注意听话里的深意了,对方是否想在这儿“一谎带过”呢?

“这个秘密不能(本不该)让他知道……”

情景一:张丽和姚芳正在公司休息室聊天

姚芳:这个季度的奖金终于发了……

张丽:这个季度咱们部门人的奖金说是差不多,是不是都是2000?

姚芳(惊讶地):啊?(下意识地遮住嘴巴,随之点点头)好像是吧?(转话题)这次买的新咖啡比上次的好喝是吧?其实,姚芳的奖金是3000元,而且她知道的几个同事都是3000元,姚芳下意识地遮住嘴巴,是因为这个事实不能让张丽知道。

因此,当你和别人交谈时,通过察言观色,如果对方跟情景一中的姚芳一样说话说到一半或者刚开了个头,但是突然打住,下意识地遮上了嘴巴,这时,很可能是对方将要说出一个本不该告诉你的事情,但是在无防备时说了个开头。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专注于双方的谈话,就会很容易判断对方遮上嘴巴代表的意思,那就是“这件事情不该让你知道”。这种时候,你可以根据对方吐露的开头和当时的语境推断对方欲言又止的内容。情景二:潘岳在一家餐厅遇见了张敏

张敏:好久不见了,潘岳。

潘岳:哪有好久不见,我上周日还在步行街看见你,你和你男朋友一起,我叫你们你们没听见。

张敏脸色一沉:我穿什么衣服?

潘岳下意识地遮住了嘴巴,犹豫了一下说:白T恤、牛仔裤……

张敏气呼呼地掏出手机边往外走边给男友打电话,潘岳心中一阵懊悔,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下意识地遮住嘴巴,还又在无意间说出了一件本不该说出的事情时,这时遮住嘴巴有后悔之意,有自打嘴巴的意思。此刻对方的内心独白是“这个秘密不该让他知道,我怎么给说漏嘴了”。这时我们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不管对方说到的秘密多么地让你惊讶,你也应该表露出不是很感兴趣的样子,这样对方才会心安一些,接下来和你的交谈也会顺畅许多。否则,对方会陷入说漏嘴的懊悔中,后面说话会分外小心,这样交谈就会流于表面。

当人们遮住嘴巴时,它传达的是“非礼勿言”的信号,这个动作的潜台词是:“不能让他看出我说了谎”或者“差点说出我的真心话”。手指放在嘴唇之间:渴望安全感

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的手势,会让我们想起很多小孩子吃手指头的模样。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的手势,与婴儿时期吸吮母亲的乳头有关系,是人们潜意识里渴望母亲给予的这种安全感。因此,当人们犹豫不决、有压力或者感觉孤立时,总会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当然有时手指还会代之以实物,例如烟、笔等。

在这种不安全和犹豫情绪的影响下,人们会撒谎或者拒绝透露内心的真话。很多时候,对方会在话说到一半时突然中途打住,将手指放在嘴唇间做思考状,这个手势是在告诉你:对不起,我接下来的话不便透露给你!

这时,你有两个选择:知难而退,或者撬开对方的嘴巴!很显然,在人际交往中,撬开对方的嘴巴而挖出有价值的信息能让我们的社会交往效能更高。

故意说错话,消除对方的戒备心

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恩格斯托姆博士做了一个实验,他让80名观众在看播音员报道时挑出他们说错话的次数,然后结合录像,当人们犹豫不决、有压力或者感觉孤立时,会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当然有时手指还会代之以实物,例如烟、笔等。对播音员的能力给出评价。结果发现,观众对于播音员能力的评价,和他们说错话的次数成反比,意即说错话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被评价为能力不强。

也许“能力不强”是个负面评价,但是在和别人的交谈中,这却是消除别人戒备心理的法宝。你越是说错话,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容易犯错的普通人,那么对方和你的交流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这样对方就能轻松地和你交往了。当然,在专业商务场合,说错话会让我们的专业能力受到怀疑,这时我们还是不要故意犯不应该犯的错误。

给别人纠正你的机会

故意说错话,让别人来纠正,这种说话技巧可以俗称为“以话套话”。很多情况下,对方会在不经意间说出重要的信息。下面这段对话是一个做猎头的朋友跟我提到的一个场景,我觉得用在这里非常恰当。“市场部的叶青,好像是A大毕业的吧?”

“不对,他是B大毕业的,还留过学。”

“啊,是吗?难怪他能得到这次出国访问的机会呢!不过我觉得你的经历更有含金量,就是机会的问题。”

“希望是吧……唉,谁让人家和领导的关系处得好呢。”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话者和同事叶青以及领导的关系一般,说话者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而这正是猎头用以挖角的重要信息。

说秘密也是可以感染的

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里面钱德勒有一句台词是:“I tell people secrets, It makes them like me.”意思是:“我告诉别人秘密,这让别人喜欢我。”在现实交往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你先透露一些对方感兴趣的秘密,对方也会告诉你一些他认为的“猛料”,这是一个“心理感染”的过程,好比你看起来很高兴,和你聊天的人很快也会被你感染而高兴起来,说秘密也是可以感染的。但是,告诉别人秘密一定要把握好度,千万不要听到什么都说出去,这会降低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威信。

给对方承诺和保证

如果在谈话的过程中,对方做出将手指或是笔等东西放入嘴唇间的动作,你要及时判断出这是对方心中犹豫不决的时候,为了让对方吐露出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应当积极给对方承诺和保证。例如,在问完问题后,先向对方承诺不会告诉第三人或相关人物。“放心,我肯定不会告诉别人的,我发誓……”

“我觉得跟你分享秘密很让人放心,因为我们都是口风很紧的人。”当然,这样的承诺一旦作出,我们就应该信守承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信守承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如果你这一次将对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告诉了其他的人,那么,你以后可能永远也无法听到别人的真话了。

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和嘴里咬支笔、嘴里叼支香烟的意思一样,都是说明动作者内心非常渴望安全感,这个动作的最初源头是婴儿时期吃奶的动作。摩擦眼睛隐藏内心的不安

我曾经见过一个小瓷器,塑的是三只小猴子,一只小猴子用手盖住了自己的耳朵,一只用手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一只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这三只小猴子的姿势代表的意思分别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这三只小猴子所传达的意义其实是一种做人的标准,说谎的人往往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因此,打算说谎或正在说谎的人往往会用手摩擦眼睛的动作来下意识地去挡住自己不自然的眼神。其中用手蒙住了自己眼睛的小猴子是要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别人好的一面,而不去看别人的缺点。而“非礼勿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人们在面对不愿意看见的人或事物时,总是选择捂住眼睛!

|!---page split---|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和父母或是不太熟的异性一起看电影或是电视剧时,遇到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我们总是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并且期盼这个镜头尽快过去。这个手摩擦眼睛的动作传达的其实是我们企图阻止眼睛看见令人不愉快、不舒服或是遭怀疑的事情。因此,记住,当别人摩擦眼睛时,这个手势代表的意思是:“我很不安,我不想看!”

睁眼说瞎话!

Mary将一份重要的文件交给了同事Linda,后来主管向Mary要这份文件时,Mary来到Linda办公桌前向Linda要文件,Linda在办公桌上翻了一遍没找到。后来,Linda想了一会儿,如恍然大悟似地说:“对了,我当时用完就给你了,你当时在打电话,我就放在你桌子上了。”

Mary一听,就知道Linda在睁眼说瞎话,因为自从她把文件给Linda的这三天来,她一直在忙着做策划案,根本没有工作上的电话可打,而私人电话都是在办公室外打的。而且Mary注意到,Linda在思考文件的去向时,下意识地摩擦了几下眼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人在酝酿谎言、说出谎言、说谎之后,都会有摩擦眼睛、不自然地笑等动作。电影里面,一般反面人物会在说谎或者做坏事时有抓摸眼睛的动作,这个动作一般代表人的伪善或心虚。很多时候,正如前面案例中的Linda一样,有很多人会当着你的面睁眼说瞎话,但是要识破对方的谎言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人的眼神是无法骗人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说谎的人往往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因此,打算说谎或正在说谎的人往往会用手摩擦眼睛的动作来下意识地去挡住自己不自然的眼神。

摩擦眼睛时看向别处

如果你觉得无法单凭摩擦眼睛这个动作判定对方在说谎,那么还可以告诉你一个小窍门,说谎的人在摩擦眼睛时还常常会看向别处!

例如我们常见的电影里的场景,警察在审讯犯人时,犯人一般在回答问题时会不时地搓揉一下眼睛,同时将头低下或者将脸转向别处,这说明犯人正在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因此他们会把脸转向别处以避开警察审视的目光。

即使说谎者在脸转向别处的时候作出了听起来还算合理的解释,但是他还是管不住留在别人眼前的那另一边脸的表情变化和转过头那一刻的眼神变化。李杰去一家广告公司面试,面试官看到李杰简历上有在一家国企的广告部实习的经历,于是便问李杰在这家单位负责了哪些事情。其实李杰没有在这家单位实习的经历,他的一个同学在这家单位实习过,因为他觉得很有用就写了进来。但是李杰提前准备了应对的答案,于是当面试官问到这个问题时,他比较流利地按准备好的答案说了一遍。但是最后,李杰并没有被这家公司录用,原因是李杰在陈述实习经历的时候几次下意识地偏转了一下头,像在作思考状,好像对自己的实习经历不熟悉。后来,面试官打电话到这家单位询问李杰的实习情况,这才得知李杰所说的全是虚假的。

一个人要是说的是真心话,他肯定有勇气看着你的眼睛说,在摩擦眼睛的同时将头转向别处的人,是在告诉我们:他说了谎,而且正在编造出更大的谎言!

判断他是眼病还是心病?

一个人在摩擦眼睛时,就说明他正在撒谎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不能忘了一种情况下的人也会不自主地去摩擦眼睛,那就是他眼睛真的不舒服!

在摩擦眼睛时,有些人会直接告诉你他眼睛不舒服,而且从对方眼睛泛红的状况和不舒服的表情来看,他确实是眼睛不舒服,这时,不要把摩擦眼睛的动作看成人家在撒谎,这样就会发生误会。

所以,任何表情解码都不是一定的,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形来判断对方的动作代表的意思,不应该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眼病还是心病,这要先观察、再判断,最后定论!

说谎的人往往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因此,打算说谎或正在说谎的人往往会用手摩擦眼睛的动作来下意识地去挡住自己不自然的眼神。抓挠耳朵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在屋外骂孩子,而孩子在自己的屋里用两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代表的意思是他不想听见父母骂他的声音。而成年人在不想听别人说话时,不会用手堵住耳朵,而会抓挠耳朵!

成年人在抓挠耳朵时,会抓挠不同的部位,而抓挠不同的部位对应不同的意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解这些密码吧!

摩擦耳郭背后:非礼勿听

假设你是一个电脑销售人员,你对一个顾客说:“这款电脑配置高,双核的,2G的内存,300G的硬盘,而且只要9000多块钱……”这位顾客看了一眼电脑,下意识地用手指摩擦了一下耳郭背后,把头转向一侧,说:“我再考虑一下。”对方侧着头用手指摩擦着耳朵,这时代表的意思是对方对你现在表达的观点持相反意见,他正酝酿着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如果你继续游说对方买这款电脑,结果很可能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对方摩擦耳郭背后,表示出听话人“非礼勿听”的企图,他想通过摩擦耳朵来阻止这些话完全进入自己的耳中。

而在日常工作中,假如你正在和一个客户谈判,你正在发表意见时,对方侧着头用手指摩擦着耳朵,这时代表的意思是对方对你现在表达的观点持相反意见,他正酝酿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这时你就应当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否则,交流就会没有效果。

不停地抓挠耳垂、耳背:我很焦虑

李璐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她总能时刻观察到周围人的动作变化并解读出其中的意思。有一次,李璐在工作之余抬头看了一眼周围,发现背对着她坐着的小王正盯着电脑,不停地抓挠耳背。这时,李璐悄悄走到小王跟前询问小王是否需要帮助。原来小王对图片处理还不熟练,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半天没有搞清楚。后来,李璐三下五除二就帮小王把这个问题搞定了,就这么一个顺手的小忙,李璐赢得了小王的极大肯定,因为其他同事都是自顾自,没有人主动发现别人的问题并伸出援手。李璐只看了小王一眼,看到的还是他的后背,她是怎么判断出小王遇到了困难呢?相信各位都已经猜到了,对,就是小王那个不停地抓挠耳朵的动作泄露了秘密。人们在心中焦虑时总会有不停抓挠、不停在座位上乱动等动作,这持续的小动作正反映出对方焦躁不安的内心。这时,如果你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主动询问对方,主动帮助对方,使对方顺利渡过焦虑困境,你和对方的距离将会大大拉近。

把整个耳郭折向前盖住耳洞:我已经听得够多了

如果在你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对方把整个耳郭折向前盖住耳洞,那么你应该立刻停住目前的谈话,因为对方的这一动作正在告诉你:“我不想再听你说了,我已经听得够多了。”

用耳郭盖住耳洞,是直接阻止不愿意听的话进入耳朵的表现,是所有抓挠耳朵部位中最直接传达不耐烦信息的动作。例如,在电影中,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女主人公去相亲,可是相亲对象不是她喜欢的类型,而且是个话唠,女主人公常常一面看着对方假装微笑着,一面把整个耳郭折向前盖住耳洞,耳朵里有嗡嗡的响声,随后,对方的声音越来越远,女主人公只看着对方的嘴在不停地一开一合,而听不见任何声音。

当然,这其中加入了电影语言,人的主观感觉被很具体地传达了出来,但是却更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人的感受和内心活动。如果你对面的人做出了用耳郭盖住耳洞的动作,千万记住,要及时转移话题或者停止交谈,否则就会给人留下啰唆和喋喋不休的印象。

用指尖掏耳朵表示不屑

你正在热情高涨地说着一个事情,而对方却把指尖伸进耳道里掏耳朵,如果你观察到这个动作,你一定会非常不悦,因为这个动作表示对说话者的不敬和对话题的不屑一顾。这时,你可以很礼貌地提醒对方,微笑着询问对方:“您在听吗?您有什么看法?”如果对面坐着的是领导或者长辈,你就应该考虑转换话题或者给对方发言的机会,因为继续说下去也是无效交流,对方的心思不在你的话题上,而在他自己身上。

耳朵痒不该在这时挠

有些人在看到前面几节时会心想,我有时候也会用手挠耳朵,或者用指尖掏耳朵,但是我确实是耳朵发痒才挠的,并没有拒绝倾听和对别人不耐烦的意思。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要告诉你,即使是耳朵痒,也不该在这时挠,因为在和对方交谈时,你的这些抓挠耳朵的动作就会相应的给对方这些负面的感觉。

有些人会说了,耳朵发痒我们下意识地去挠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不然会很难受。那么要挠你也要掌握技巧,要趁对方不注意时迅速地抓挠一下耳朵发痒的地方,或者在捋头发或者变换坐姿的同时顺便抓挠一下耳朵,而不要让你的手持续地在耳朵周边“转悠”,那样是会带来歧义的。

很多人有抓挠耳朵的习惯,殊不知,这个动作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很紧张、很焦虑,因此,不要让你的手持续地在耳朵周边“转悠”。抓挠脖子的秘密:口是心非

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一个人说:“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同时,我们看见他在抓挠着脖子,那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他说的话,他抓挠脖子的动作已经透露了他心中的秘密,那就是他并不能理解,他此刻正在口是心非地说话!

看他是怎样抓挠脖子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抓挠脖子一般是用食指抓挠脖子的侧面或者耳垂下方那块区域,而且食指运动的次数一般为五次左右。而这个动作代表的意思一般是对于所说话语的不确定或不安。人们抓挠脖子一般是用食指抓挠脖子的侧面或者耳垂下方那块区域,而且食指运动的次数一般为五次左右。而这个动作代表的意思一般是对于所说话语的不确定或不安。宋佳是一名新进职员,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宋佳发现了公司的很多问题,宋佳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所以宋佳勇敢地跑去找总经理反映问题。总经理听完宋佳一番激动的说辞之后,会心一笑,说:“我觉得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会和上级领导讨论这几个问题的。”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宋佳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宋佳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领导当时觉得自己的建议提得非常有道理,可是却迟迟不给出反馈呢?后来,宋佳在看了美剧《别对我撒谎》后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时总经理在说“我觉得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会……”一句话时,他的手在摩擦着自己的脖颈,当时宋佳没觉得这个动作有什么不自然,只是认为这是总经理的一个习惯性的下意识动作,没想到这个动作传达的是总经理对她提出的意见持保留态度,只是不愿当面打击她的热情而已。

怎样说话可以让对方把手从脖子上拿下来?

如果我们不像前面说到的宋佳一样,对对方抓挠着脖子说出的话深信不疑,那么,我们可以在识别对方“口是心非”的痕迹之后,扭转说话方式,让对方从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变为思考进而演进到肯定的态度。在宋佳给总经理提完意见后的一个月,在公司工作了一年的叶莉也走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叶莉也是来提意见的,但是叶莉的意见是关于自己薪酬的。叶莉觉得自己在公司工作了一年,不论业务能力还是处事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她目前的工资水平和她的能力不匹配。

叶莉说完这些情况后,总经理笑了笑,将后背靠在椅子上,抓挠着脖子说:“你说的这些公司都考虑到了,我们也承认你的能力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觉得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你的工资水平在和你同期进公司的人里面已经是相对比较高的了……”

当叶莉意识到自己的请求马上就要遭到否决时,叶莉马上改变策略,她勇敢地针对总经理的顾虑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让总经理对叶莉的看法顿时改变。公司正要开发年度新产品,叶莉许下诺言,要帮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做出一份漂亮的策划书,如果策划书获得认可,公司就要为她涨工资,如果策划书被否定,她的工资水平就维持原状。总经理被叶莉的魄力征服了,他摸着下巴,赞许地点了点头说:“好,就按你说的来。”从总经理把手从脖子挪到下巴的一刹那,我们知道,叶莉已经获得了成功。我们无需惧怕相反意见,在遇到别人怀疑的目光和“口是心非”的态度时,我们要做的便是积极应对。例如,在给领导提出意见时要同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的意见才容易被接受;在反驳和说服对方时,要多用事实性论据,如数字、权威报道等;当然要想让对方对你由怀疑转为肯定,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像叶莉一样拿出魄力和勇气。

放弃那些老是口是心非的人

积极引导口是心非的人说出口心一致的话,这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应该有的积极的应对态度。但是,如果遇上了老是口是心非的人怎么办呢?别犹豫,放弃他!美剧《英雄》中主人公之一马特·帕克曼具有的超能力是他可以听到对方内心真正的声音,对方表面上表现出客套,可是内心深处的声音却是对他的怀疑和轻视,这种让他直面“口是心非”事实的超能力让自己曾经一度痛苦不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上口是心非的人,但是我们不可能一次就辨识出来,而要经过几次深入的交往才会慢慢发现。在几次被对方欺骗后,我们就会发现此人爱撒谎的特征。这时,理智的做法应该是放弃这个口是心非者,否则你只能活在谎言中。

拉拽衣领:隐藏谎言后的恐慌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观察发现,人们在撒谎时拉拽衣领原因之一:撒谎使敏感的颈部神经产生刺痒感觉。会在敏感的面部和颈部产生刺痒的感觉,因此他们会下意识地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来消除这种不适。所以,当看见对方在同你讲话时频频拉拽衣领,我们可以推测出,他可能是因为撒了谎而正在担心谎言被识破。

男士和女士,谁更爱拉拽衣领?

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男士比女士更喜欢拉拽衣领,这是因为男士平时穿西服、衬衣比较多,而女士的衣服种类更加多样,而且很多是不带领子的,因此客观条件决定了男人更爱拉拽衣领。

例如男女相处时,女士最喜欢问“你的前女友长什么样子?”、“她的性格怎么样?”而对于妻子来说,丈夫前任女友的情况更是让她好奇。妻子总认为自己有权知道丈夫过去女友的真实情况,她有多好,她有多美。丈夫们被询问这些问题时,总是会很烦躁,而且如果这次说的细节和上次的不一样,还会激起大战来。因此,聪明的男人总是淡淡地说一句:“我过去的女朋友,就那么回事。”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说这些话或者说完时,男人总会下意识地拉拽自己的衣领,因为用以搪塞的谎言让他们心虚,他们担心谎言被妻子拆穿。如果妻子继续追问,丈夫拉拽衣领的动作可能还会再次出现。

相应的,同样的问题如果放在女士身上,她们的反应可能是撒谎转移话题或是在说话时将脸转向别处,而很少有拉拽衣领的动作。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女士更注重仪表仪态,而拉拽衣领的动作会看起来比较男人气,女士会较少做出这个动作。因此,我们并不能根据拉拽衣领的次数来断定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撒谎。

伴随拉拽衣领的面部表情

如果不能单凭拉拽衣领来判定对方是否撒了谎,我们还可以观察表情,因为如果对方撒了谎,他在拉拽衣领的同时还会有细微面部表情。

躲开直视的眼神

一个人在撒了谎时,总是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因为大家都知道眼神是最容易泄露秘密的器官。设想假如你撒了谎,你在面对别人期待抑或审判的眼神时,会表现出自然的神态来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对方闪躲的眼神和下意识地拉拽衣领的动作,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他正在撒谎,他刚才说的话很不可信。如果你继续观察,他还会有其他表情透露他撒谎的信息。

不自然的笑容

不自然的笑容是很多人在说出言不由衷的话语时会露出的表情,例如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对着一个正在为体重问题而烦恼的女士说:“你的体重挺标准的,根本不用减肥。”说完,双方都会露出不自然的笑容,“口是心非”者是因为说了虚假的话而不自在,所以露出虚假的笑容。而听到谎言的人是因为不信任而露出附和的假笑。

微笑时细纹只出现在嘴四周

科学家研究发现,自然的笑容会让人的眼睛四周出现细纹,而在一张不真诚的笑脸上,只是人的嘴角轻轻上扬,因此细纹只会出现在嘴的四周。真心的笑容是一种下意识的面部动作,它不受大脑直接控制,而是面部肌肉自主运动的结果。而当你觉得非笑不可时,大脑发出了发笑的指令,然后由你亲自去调动脸部肌肉的运动,这样整个笑容就会不自然。

拉拽衣领一定是撒谎了吗?

在很多电影场景中我们会看到,男主角在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被别的男人保护时,总会非常的急躁和不安,于是他会使劲地拉拽自己的衣领,解开衬衣的第一个纽扣,在打着领带时会急躁地松开领带。这个动作的产生,是因为人在烦躁时火气很大,使劲将衣领拽离自己的脖子,下意识地想让凉爽的空气钻进衣服里,好透透气。

因此,拉拽衣领并不一定是在撒谎,当你看到对方在做拉拽衣领的动作时,如果你不能确定他是对你们对话的下意识反应,还是因为他自己心情烦躁。这时,你可以真诚地微笑着询问对方“您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好吗?”“请您再说一遍刚才的话行吗?”这样,在对方反馈时就会露出他更真实的意图。

人们在撒谎时会在敏感的面部和颈部产生刺痒的感觉,因此他们下意识地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这便出现了我们常见的拉拽衣领的动作。摊开的手掌意味着真诚

在教堂里,牧师们通常都会左手执《圣经》,然后右手伸向教众以示上帝的爱心;在法庭上,证人都要举起手掌以证实自己证词的真实性。自古以来,一见到摊开的手掌,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坦率、诚实、忠诚等形容优秀品质的褒义词。假如你想知道对方是否真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他的手掌动作。

摊开手掌的潜台词:“相信我,我说的是实话。”从手掌探知对方的诚意

父母问小孩:你有没有偷拿抽屉里的十块钱?

小孩摇着头说:没有(同时小孩将手背到身后,其实小孩背在身后的手里正攥着十块钱)。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现象,小孩在撒谎以后总会将手背在后面,有时背后的手里就攥着秘密-爱华网-,有时候只是下意识的动作,在说谎的同时将手背在后面,脚步往后退,有时候会退到墙角这样的地方,因为这在心理上会给说谎者一种安全的感觉。而对大人来说,说谎时虽然不会将手背到后面,但是也会从手掌上显示出痕迹。妻子问正在看电视的丈夫:“昨晚回来那么晚,去了哪里?”

丈夫平静地说:“和客户吃饭,就是新的供货商……”

善于察言观色的妻子看到了在丈夫回答她的时候的小动作:丈夫放下手中的遥控器,将后背靠在沙发上,将手藏进口袋里。他的这一动作让妻子觉得他在撒谎。但是妻子没有拆穿,而是假装没有察觉,对丈夫更加体贴。在妻子的体贴之下,丈夫的态度也改变了很多,对妻子格外关心和体贴,回家晚的情况也越来越少。研究发现,女人在撒谎时一般会选择逃避话题或借故离开现场。而男人则会将双手置于口袋之中,这里将双手藏起来有“袖手旁观”之意,意思是我并不想加入到目前你讨论的这个话题中来;如果对方将双手摊开,有欢迎之意。在人们为了表示自己诚意时,总是摊开手掌,意思是“我坦白告诉你”、“我错了,我道歉”等。如果你看到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不经意地将原本紧握的双手慢慢打开,直觉告诉我们,对方正在放松戒备,在这种心理下,对方所说的话肯定不是谎言。

|!---page split---|

摊开的手掌也可以行骗

在看完前面一节以后,很多人肯定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说谎时我一定不把手藏起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辨别出对方摊开手掌是真诚还是虚假呢?

如果对方所说的话很明显漏洞百出,即使他摊开手掌也不能掩盖谎言,而且摊开手掌的动作和谎言的自相矛盾会给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这个坏印象可能会影响他以后与别人的交往。

如果对方所说的话是谎话,但是手掌自然摊开,配合得很完美,我们可能会被蒙骗一两次,但是人们往往不会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多次,因此,一两次谎言的代价可能是成为喊“狼来了”的孩子,即使以后说了真话,人们也不会再相信他了。这也启示我们,在跟别人的日常交往中,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要用摊开的手掌来行骗,因为这迟早会被别人识破的。

有效利用手掌的力量

我们常常用眼睛、眉毛、嘴唇、坐姿等肢体语言信号来判断对方的言外之意,但是却常常忽视了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体部位可以传达人们的深意,那就是手掌!乐队指挥手一挥就带动一个乐队,领军指挥手一挥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单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手掌里可以生发出神奇的力量,如果有效利用了手掌的力量,我们将能做成很多事情。

一般说来,手掌传达的指示动作主要有四种:手心向上、手心向下、十指交叉、合掌伸指,这四种手势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前面两种手势代表的意思我们会在第3章中作详细介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后两种手势代表的意思。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对方下意识地将双手交叉扣在一起,这表示对方对你表达的意见持相反态度,他正准备着选择合适的时机反驳你。这时,你要准备应对对方的相反意见。

合掌伸指是日常交往中表意最明显也最强烈的一个手势。它有指示、命令对方去做某事之意。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一般不要对对方做出合掌伸指的手势,这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样的手势表示对别人的侮辱,一定要注意文化差异,不要触犯了民族情绪。

如果掌握了不同手掌姿势代表的意思,我们和别人的交往就会顺畅许多,我们也可以有效地利用手掌的力量去求得更好、更理想的交流效果。

日语中有一句话直译叫做“让对方看你的手心”,它表示的意思是要真心对待对方。当一个人将手掌摊开时,一般来说他是真诚、可信的。微笑能够隐藏谎言吗?

微笑常被认为是一种展示幸福、快乐、对人友善的信号,微笑有感染力,当你向某人微笑时,无论真假与否,对方一般都会自然地回馈给你一个甜美的微笑。但是微笑就能代表对方是真诚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微笑也能隐藏谎言!

什么样的微笑代表发自内心的开心?

法国科学家纪尧姆·杜胥内·德·波洛涅通过对断头台下身首异处的人们的头颅进行分析来研究人们面部肌肉收缩的方式。研究发现,人的笑容是由两套肌肉组织控制的。第一套肌肉组织是颧骨处肌肉,它可以带动嘴巴微咧,双唇后扯,露出牙齿,面颊提升,然后将笑容扯到眼角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颧骨处的肌肉,在没有开心的事情发生时也可以调动这部分肌肉,以制造出虚假的笑容。

第二套肌肉组织是眼轮匝肌,它可以通过收缩眼部周围的肌肉,使眼睛变小,眼角出现褶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尾纹”,这部分肌肉是不受我们的意识主动控制的,因此,它调动起的笑容一般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笑容。因此,要想看一个人的微笑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我们可以看他微笑时眼角是否有“鱼尾纹”。因为敷衍或虚假的笑容只能引起双唇四周肌肉的收缩,而发自内心的开心不仅会使双唇后扯,嘴角上提,还会带动眼轮匝肌的运动。

真心的微笑一般都是嘴角上扬,而且有明显的鱼尾纹(见左图);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微笑,通常只会嘴角上扬,但不会出现明显的鱼尾纹(见右图)。为何微笑有感染力?

微笑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具有感染力,科学家们最近找到了证据,发现人们在面对别人的微笑时,也会在自己的大脑里留下微笑的痕迹。

来自英国伦敦哈默史密斯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个人的微笑及高兴的情绪会在他面对的对象大脑中留下类似的情绪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一群人聊天,有几个人情绪特别高涨,当你进入这个谈话情境以后,你的情绪也会高涨起来的原因。同样,一个人焦虑或者低沉的情绪,也引起交流对象相同的情绪反应。

但是,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微笑及高兴的情绪所引起的正面反应会比焦虑或低沉的情绪引起的负面情绪反应力量要强大得多,也就是说微笑不仅有传染力,还有压倒性的传染力。

研究发现,一个小孩平均每天会笑400多次,而成人则只会笑15次左右,这也许正是小孩为什么能给人带来更多快乐的原因吧!

 读心术男生是否喜欢你 《读心术》第一章
什么样的微笑代表他在撒谎?

虽然微笑具有传染力,但是同时微笑也可以被人为制造出来,也就是说微笑有真笑和假笑之分。当看见有人在冲我们微笑是,我们大都会有一种满足感,而从来不会出思考笑容的真假。而在微笑的感染下,人们常常会放松戒备,而那些爱撒谎的人则常常钻这些空子,在撒谎的时候用微笑做降落伞。为了不让假笑以假乱真,我们必须培养自己识别假笑的能力。

科学研究发现,如果是假笑,我们的左脑和右脑都希望我们的笑容看起来显得更加真实,但是控制面部表情的神经元大都集中在右半脑的大脑皮层中,而这部分大脑只能向我们的左半身发送指令。因此,在我们自我意识的控制下,我们左侧脸庞和右侧脸庞的表情并不完全相同,左侧脸部的笑容会比右侧脸部的笑容更加明显。而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左右两侧的笑容就不会有区别了。

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微笑代表真诚和接纳的意味,但是事实是,当一个人假笑时,他的微笑中可能隐藏着谎言。目光坚定不一定代表诚恳

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和别人交谈时,一个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我们应当在谈话时盯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一方面是礼貌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传达你正在认真倾听的信息。但是研究发现,即使对方目光坚定地看着你说话,他还是有可能在说谎!

撒谎者的眼神在游移吗?

前面我们说过,一个人在撒谎时常常会躲开别人的目光或者将脸转向一旁,但是一组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对一些人还是有例外的。

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一群人,将这群人分成两组,让他们面对面坐着,然后让一组人对对方撒谎,研究人员提前在隐秘处安放了摄像头,将这个景象拍摄了下来。最终结果非常让人吃惊,撒谎者的表现跟我们前面说到的结论相悖。实验者中只有大约30%的撒谎者在撒谎时眼神游移不定,很容易就被研究人员发现。而其他70%的撒谎者都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因为他们知道眼神游移会让对方发现撒谎的秘密,所以他们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避免被识破。在这成功的撒谎者当中,有85%是女性,而男性仅占15%,这也就说明女性更容易控制自己的眼神,避免让别人发现其撒谎的秘密。

目光游移时,眼珠通常会偏向一边,这时候说明他在撒谎(见左图);但在谎言爆发之前,对方的目光通常还会表现得非常坚定(见右图),这时需特别注意。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撒谎者的眼神并不一定都是游移的,我们要识别对方说的是不是真话,除了要观察眼神之外,还要看对方瞳孔的变化。

怎样识破目光坚定者的谎言?

当一个人目光坚定地看着你时,他并不一定是诚恳的,他有可能是个撒谎高手,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识别这些目光坚定者的谎言呢?我们可以观察他们的瞳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瞳孔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方流传的一个赌徒诈骗庄家的故事可以说明两者的密切关系。聪明的赌徒在下注时会先下小金额的赌注,然后他会密切观察庄家的反应,如果赌注押中了,庄家的瞳孔就会骤然扩大,于是赌徒就加大筹码,庄家屡次输钱,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识破的。这个故事表明人们早就注意到了心理活动和瞳孔的关系。当一个人在撒谎时,他会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在这种紧张情绪的刺激下,他的瞳孔就会扩大,而在人们厌恶、疲倦、烦恼时瞳孔会缩小。但是瞳孔扩大并不就能说明对方在撒谎,在恐怖、愤怒、喜爱、疼痛的状态下,人们的瞳孔也会扩大。但是在交谈过程中,如果说到的话题并不能引起他强烈的反应,而他的瞳孔还是明显扩大,那这时候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是在撒谎。

传递诚意,只是目光坚定还不够

在听别人讲述事情时,我们总会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传递真诚的最佳手段之一。但是在阅读了前面的内容之后,我们便不能只将目光坚定作为传递诚恳信息的手段,因为这可能是不可信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的同时,配合其他姿势,以便我们的诚意看起来更可信。

例如,在听别人讲话时,我们应当在目光专注地看着对方的同时,用点头、插入发言表达意见和看法、由衷地赞叹等动作进一步告诉对方,你对他非常友善、非常尊重。

而当你向别人讲述某事时,为了使你说的话更具说服力,首先,你应当在讲话时和对方进行目光交流;其次,你应该给出可信的证据——相关的具体数据、人物、地点;再次,养成说真话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让别人信任的人。

很多撒谎经验不足的人在撒谎时总会出现眼光闪烁不定、眼神游移的情况,但是那些撒谎经验丰富的人总是通过坚定的目光来混淆视听。发现不经意间的多余动作

在美剧《别对我撒谎》中有一个有趣的情节,主人公莱特曼等了半天终于等到一个停车位,可是在他刚要倒车去停车的时候,突然一辆车飞驰而来抢占了莱特曼的车位。莱特曼问抢车位者:“难道你没看见我正在等车位吗?”对方摇摇头,无辜地说:“没有,我也在等车位。”莱特曼说:“你刚才说谎的动作非常典型,在摇头说‘不’之前先轻轻点了点头……”就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点头动作,泄露了抢车位者的谎言,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对方不经意的多余动作依然可以告诉我们他真诚与否。

摇头前的快速点头

正如前面的小故事所示,研究人员发现,很多人在面对别人“是不是”做了什么的质问时会摇头否定,但是在摇头之前,他们会下意识地表示对对方问题的肯定,也就是会做出迅速的、别人很少察觉的、自己也无意识的点头动作。这个快速的点头动作说明质问一方的推测是正确的,对方摇头之后所作的解释都是谎言。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去采访刚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家食品公司,你问前台小姐:“请问你们负责人×××在吗?”前台小姐的两种反应都表示她在说谎。一种反应是你刚说完话,前台小姐就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不在,这是提前编好谎话的条件反射下的反应;另一种反应是前台小姐稍微迟疑了一下,不经意地微微点了一下头,然后非常肯定地摇头说:“不在。”这时,负责人肯定是在公司的。因为前台小姐下意识的快速点头动作已经泄露了问题的真相。眼睛一睁一眯可以看出什么?

我们把眼睛称为“心灵的窗户”,在和别人交谈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他的眼睛,会很容易看出对方的情感和思想。如果一个人撒了谎,他的眼睛一般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泄露秘密的多余动作。有一名间谍被抓后始终拒绝说出同谋的名字,于是调查机构采用了一个办法:他们向这个间谍展示了很多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然后调查人员仔细观察了这个间谍在看这些照片时眼部的非语言信息。结果发现,当间谍在看到两个人的名字时,他的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眼睛轻轻地眯了一下。经过审问,这两个人确实是被抓间谍的同党。显然,在看到同伙的名字时,间谍出现了紧张情绪,所以眼睛下aihuau.com意识地睁大了,但是他不想让别人发现他的反应,于是他的瞳孔迅速收缩,眼睛变成了眯缝状。其实当人们在眯着眼睛时,他的潜意识是想通过眯眼来遮挡光线或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在生气或听到自己不喜欢的声音时,都会有眯眼睛的动作。

下意识吞咽唾沫

我们经常在电影中见到这样的镜头,警察在询问罪犯时,总会仔细观察着其肢体动作,而电影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特写镜头,罪犯在听到某一个人名、地点或者回答某一个问题时,他的脖子处的喉结会很明显地动一下,我们听到了他吞咽唾沫的声音。单凭这个下意识的动作,警察就可以判断出刚刚他们询问到的信息是破案的关键。因为在受到刺激或者撒谎时,罪犯的喉咙会有干痒和异样的感觉,下意识吞咽唾沫会缓解这种异样感觉。

人在撒谎时总会出现很多不经意的多余动作,例如,在表示否定前快速地点头、下意识地吞咽唾沫等,这些多余的动作都转瞬即逝,但是却泄露了说谎痕迹。高明撒谎者也无法掩饰的漏洞

尽管在对方撒谎时我们可以通过他不经意做出的一-爱华网-些多余动作察觉出他在撒谎,但是对于一些高明的撒谎者提前布置好的一些谎言,我们还是无法轻易识破,例如一些经过特殊训练的特工。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深入地对人类的撒谎行为作了分析,将撒谎者分为三种类型:“偶尔说谎者”、“病态说谎者”、“社会病态说谎者”。

“偶尔说谎者”一般情况下很诚实,只在个别不愿被人看穿某些真相的情况下说谎,这些说谎者在说谎时举手投足之间都表现得不自然,因此很容易被人看穿;“病态说谎者”是由“偶尔说谎者”进化而来的,他们因为不满意自己的表现,所以时刻在别人面前通过谎言来表现出令他较为满意的另一种“形象”,我们与之交往几次之后即可看清其真面目;第三类说谎者——“社会病态说谎者”是最擅长说谎的一族,他们说谎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说起谎来非常自如,像说真话一样。但是专家研究发现,即使第三类高明的撒谎者,他在撒谎说也会留下无法掩饰的漏洞。

无法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倒背如流

警察询问犯罪嫌疑人:事发当天你都做了什么?

犯罪嫌疑人:我八点去了×××,十点在去××的路上,十二点……

(犯罪嫌疑人按时间点对答地非常流利,完全有不在作案现场的证据。)

警察:请你把当天所做的事按从后往前的顺序再说一遍。

犯罪嫌疑人:下午三点的时候,我……我在……

犯罪嫌疑人开始语无伦次,他根本无法顺利地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倒叙说出来。警察很快断定,嫌疑人刚开始的一番流利的对答是提前编造出来的谎言,他可以按自己编好、练习好的谎言顺利地背出来,但是因为没有切实做过这些事情,所以对这些所谓他做过的事情没有深层记忆,所以当被要求倒着说出他所做事情时,他就露出了马脚。因此,当面对一个高明的说谎者时,你要引导他露出马脚,可以假装没有听清他刚才叙述事件的先后顺序,然后随即抽出几个时间点,让他倒叙说出当时做了什么,如果他无法流利地对答出来,这就说明他刚才说的话是提前编排好的谎言。

脸上一闪而过的细微表情

脸是思维的画板,即使是高明的撒谎者,他的表情里也隐藏着无法掩饰的真相!在一个聚会上,我见到了好久不见的一个朋友,问起了他的孩子的工作情况,他高兴地说两个孩子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是我发现他在说这些话时,脸上闪过了犹豫、迟疑的表情。而且在他微笑时,他的眼角并未出现“鱼尾纹”,这说明他的微笑是假笑。后来我碰见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悄悄告诉我几个孩子的工作都不太理想,只能勉强过日子,希望我能帮孩子想想办法。她老公是个好面子的人,拉不下脸来求人。不同的人隐藏各自情感的能力不同,但是不管是偶尔撒谎的人,还是高明的撒谎者,我们都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看出其真正的情感。特别是面部稍纵即逝的细微线索,更能说明问题。而这稍纵即逝的表情,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积极的表情和消极的表情。

一般来说,快乐、激动等积极的情绪往往很容易被人看出来。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它们会被刻意隐藏起来。例如,在玩牌时,一个人如果拿到了好牌,他在看自己的牌或者看别人时会不经意地露出嘴角微微上扬的表情,这微微上扬的嘴角可以说明对方内心非常开心、得意。

同样,各种消极情绪也会通过人们的一些细微表情表现出来,例如对方紧闭的嘴唇、颤抖的嘴巴、僵硬的脖子等。当一个人心烦意乱时,这些表情就会出现,即使有时有点短暂和模糊,但是只要我们养成捕捉这些细微表情的习惯,对方真实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尽收眼底了。

即使是高明的撒谎者,他们往往也有无法掩饰的撒谎痕迹,例如,他们总是无法将自己编造的计划倒背如流,无法掩饰在撒谎那一刻的细微表情。总结

即使撒谎者极力掩饰,他们还是会留下说谎的蛛丝马迹,本章我们讲到了一些识别对方谎言的细微肢体动作,掌握了这些信息,我们识破谎言就会容易许多。

1.撒谎者的面部会出现迟疑的表情,连语言都会出现很多停顿。

2.撒谎者常常喜欢触摸自己的鼻子,因为鼻腔内部细胞会在撒谎过程中由于血液流量上升而增大,进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递出刺痒的感觉。

3.用手遮住嘴巴,说明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

4.大部分用手接触嘴唇的动作都与欺骗有关,但是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是一种内心渴望安全感的外在表现。

5.摩擦眼睛的动作企图阻止眼睛目击欺骗、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6.抓挠耳朵表示出听话人“非礼勿听”的企图,即通过该动作来阻止谎言的进入。

7.抓挠脖子是由撒谎者撒谎后产生的脖颈刺痒的生理反应所导致的。

8.当人们将手掌摊开,手心向上放置时,他们说的大多是真言。

9.真笑时人们的眼角会出现“鱼尾纹”,只是面部肌肉运动的笑容不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10.很多撒谎者都会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因为他们想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避免被识破。

11.一些多余的小动作会透露谎言信息,例如摇头否认前下意识地点头、说话时下意识地吞咽唾沫等。

12.撒谎者无法对自己编造的计划倒背如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851.html

更多阅读

评课:《祁黄羊》第一课时

《祁黄羊》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时代背景,理清人物关系。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在以前的课上,我

《病菌集中营》第一章 初一数学第一章视频

作者声明:著作权所有,任何网站、媒体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病菌集中营郑渊洁第一章 显微镜下的袁猎猎每座医院都是一座病菌集中营。人类成员中最先探得此事的,是丁永辉。丁永辉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医院的化验科工

《柳林风声》第一章 河岸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简介这本书 以蟾蜍、鼹鼠、老獾和河鼠的历险故事为题材,讲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生动地刻画了柳林中的友谊与温情。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话,而是将有关人情世故的诙谐表述和富于童趣的描述糅合在一起,细细揣摩别有一番韵味。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汛期、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3、学

《绿山墙的安妮》第一章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第一章,我不禁为安妮的爱幻想、爱说话而感到吃惊。我觉得安妮很乐观,为什么说她乐观呢?因为她爱幻想。就比如说他不喜欢她脸上的雀斑,她就可以幻想自己的皮肤白皙,是个漂亮的女孩。假如我的脸上也就如安妮的脸上长

声明:《读心术男生是否喜欢你 《读心术》第一章》为网友全部的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