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昌飚初次见面,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特有的亲和力以及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来的自信和敏锐。
采访刚开始,几个打断采访的电话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与想象中争雄于商海的企业家工作内容不同的是,曾昌飚电话的谈话内容似乎是在处理商会会员工作生活上的繁琐事务。
记得有位商业领袖说过,一个好的商人,应该是能够跳出自己的个人利益,能够承担起一个时代的历史责任,为社会、为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问他为何对浙江商会的事务不计琐碎地做着每一个细节,他说,创业中不断成长的浙商群体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浙江经济、浙江速度、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缩影。为了能把这些在商海中拼搏的浙江商人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做一些大事,他这个会长就要关注和协调每一个细节。
据统计,目前在辽宁投资兴业的浙江商人有近30万,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在辽沈大地奔涌向前的发展大潮中,他们不仅为辽宁商业带来了资金、项目、技术、市场,更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些都在改变着辽宁的社会结构。辽宁省省长陈政高也曾多次对浙商在辽宁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这其中就有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的一份贡献。
面对我们的钦佩之情,曾会长显出了一脸的谦逊,他说自己是一个商人,就有责任做好这些事情,之后他微笑着向我们道出一个商会带头人的“服务经”以及构成浙商“新气度”的三大要素。
海纳百川而阔
“商会会长不应该是一个站在领导头衔上指手画脚的人,而应该以一名服务者的身份,召集更多浙商的力量为辽宁省各地区提供一个集中招商引资的平台,起到把辽沈经济推向世界、把世界经济引入辽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商会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事业、看法,也正是这些思想决定了他们的发展。作为商会会长需要有一个开阔的心胸,容纳每个人的思想,立足广大会员所思所想,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商会成员事业的成功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曾昌飚说。
上些年,为了使在辽宁的近30万浙江商人有一个自己的“家”,曾昌飚积极参与筹建辽宁省浙江商会,商会组建后,曾昌飚凭自己的诚信和影响力,当选为首任会长。
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带头人,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在经营自己事业的同时,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商会建设、商会管理、商会活动甚至是对商会成员的工作家庭的关心上去,这种牺牲是一种责任的使然,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2005年6月,曾昌飚曾随沈阳市副市长王英赴杭州出席浙商大会,在会上,曾昌飚作了“浙商精神及浙商发展趋势”的演讲,王英副市长做了“市政府重商主义”的报告,向广大浙商展示了沈阳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这次会议上,沈阳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之一,吸引了更多的浙江商人来沈投资兴业。
多年来,曾昌飚在把浙江精神——敢为天下先、努力拼搏、诚实守信、共赢发展的理念带到辽宁的同时,也让当地干部群众认识到“责”商的拳拳之心。在沈阳的多年创业历程中,曾昌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他资助贫困大学生、捐助希望工程,参与扶贫助困活动。他认为,浙商精神的精髓是强调执著追求,拼搏奋斗,诚信经营、开拓创新,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他说,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是不可能走得太远的。业聚群英而兴
“回忆早期的浙商,留在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还是那样一群敢拼敢闯、不怕吃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企业老板。甚至有人提出,浙商只会模仿,不会创新;他们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农民;他们的产业都是低层次的,他们的规模都很小……”曾昌飚说这些的时候,语气很沉重,“其实,每一次想起这些,都是我心中一种无法言说的痛!”
停了片刻,曾昌飚笑了笑说:“其实,当我们揭开浙商发展的面纱,不难发现浙商的成功并不神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浙江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和活力,造就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群,这和浙江民营企业家依靠体制机制、顺势而动的创新精神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谁,只要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会切实感受到现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经济真正的发展历程,一个不可或缺的省份那就是浙江。进入本世纪初期,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整个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浙商把自身放在主观世界的磨炼与提升上,这一点是任何商帮无法企及的。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曾会长说:“这种经营模式可以比喻成一个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在当地和在外地的温商好比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在当地的温商制造出高压电器、纽扣拉链、阀门等产品,而在外地的温商每走一步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形成了温州商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网络。从而,便有了‘走出温州、发展温州’的口号,使温州成就了中国‘阀门之乡,拉链之都’等中字头的大市场,也使得温州经济成为完整的‘自行车’推向世界。这种网络就像人体的细胞或毛细血管,遍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国,甚至在海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浙江人,而只要有浙江人的地方就会形成‘完整建制’。有实力的大老板就成为投资者,在当地建立一个浙江或温州商城。由于网络渗透到市场的每一个毛孔,一个信息、一个意念就可以迅速地从终端传递到总部,乃至四面八方。
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多大,曾昌飚举个例子,温州人做起打火机,韩日打火机企业歇业,温州的服装业停产,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将没有衣服穿。浙江商人对全国的贡献不只在于创造了多少,还因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
曾昌飚并没有夸大其词,其实在沈阳,这样的网络式经营模式也正在扩张。如:温州机电名品城、宁波工业园、精密仪器工业园、化学工业园、宁波轻工家电工业园、绍兴PVC塑料工业园、台州巨子模具塑料工业园等诸多工业园。辽宁浙商兴办的企业、引进的项目等等在辽宁14个市地到处开花结果。五爱市场、南塔鞋城、灯具市场、温州一条街、大西电子城、南站药材市场、铁西家具城等各大市场买卖兴隆、生意蒸蒸日上。现在为金廊工程的建设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上海昌鑫、华峰世纪文化广场、商会总部大厦、五里河城、领先国际、东森商务广场等浙商开发建设的项目已在金廊的核心地段拔地而起。
正是这样的经营模式,这样的市场网络,让浙商的民营企业在短短的几年内超过了号称市场经济摇篮的广东。衬衫、西服、时装、皮鞋、皮具、饮料、汽车配件、轻纺制品、电子产品等名牌,一个个浮出水面。也是这样的经营模式让浙商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商业群,反过来,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各商会成员也为浙商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浙商过去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全部得到丰厚的回报,他们在艰难成长中积累起来的以及历史所赋予的种种优势逐渐得以释放。
创新浙商
曾昌飚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许这也是所有浙江商人的特性,这特性就是创新。对此,曾昌飚说:“我喜欢有所创新,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加快发展、打造自主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对于一个商帮来说,创新更是其历久弥坚、走得更远的根本保障。文化创新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拥有共同的与时俱进的“新价值观”是使浙商能够‘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
因为创新,而今浙商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三个重大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财富浙商向人文浙商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浙商几乎成了最会赚钱的一群人,他们凭借着不怕吃苦、不怕艰辛的创业精神可以在短短的几年内,将自己从一个“草根商人”转变成一个拥有千万财富的大企业家。但是富起来的浙江人并没有忘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当今有更多的浙江商人在为社会责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谐哲学、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科学发展,为浙商的经济转型提供了丰硕的政治背景,讲究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正在从追求财富、从浙商主力群体转变为杰出群体。
第二个转变是从境遇浙商转化为境界浙商。境遇浙商指的是大部分浙商在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中顺应时代发展,加之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财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更高素质、更高境界的企业领导人的出现,因此很多浙商正在锻炼和培养自己,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这就是从境遇浙商向境界浙商转变的重要标志。
第三个转变是从一个区域浙商转化为天下浙商。浙商是浙江的,浙商是中国的,浙商更是世界的。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凭借商帮团体的力量,放眼世界,发展对外经济同样是时代赋予浙江商人的历史使命。突破原有的区域发展模式,联合更多的力量,在世界商业发展道路上,无疑,浙商会走得更远。
改革开放以来徽商和晋商等商帮的文化传统没有演变成当代经济,而浙商的文化却得到了延续和发展,走出了中国商帮的历史宿命,原因何在?通过曾会长对浙江商会构成因素的分析,我想这些成熟的经验对许多传统和新兴商帮都有着启迪和借鉴作用。
“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这是曾昌飚常说的一句话。今天,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曾昌飚经商、更研究商道,他在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并且传达出一种使命感——辽宁经济的振兴,“浙商”同样肩负着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