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从米贩到超级富豪的成功之路



 “长跑总有停止的时候。”10年前,当时82岁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宣布,以后参加旗下集团运动会将不再跑完5000米慢跑;两年前,王永庆退居二线,将集团交棒给7人决策小组,人生慢跑逐步放缓脚步。2008年10月15日,王永庆终于完全停下脚步,人生画上句号,留下庞大的石化王国和他一生的传奇。

  1.在美国辞世

  据台湾《中国时报》2008年10月17日报道,台湾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10月11日前往美国新泽西州的公司视察,原定18日返台,不料,却于当地时间10月15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详辞世,享年92岁。

  报道引述台塑内部人士的话说,王永庆在过世前一天晚上,还与台塑高层主管在家里共进晚餐。不料到了凌晨,照顾他的医护人员发现他身体发黑,没有任何反应,经送往新泽西住家附近医院救治无效,院方于当地时间15日上午宣告其死亡。

  10月17日,王永庆遗体运返台湾后,即移往设于长庚大学的灵堂内安置,下午开始陆续有政商界名人以及王永庆昔日好友前往鞠躬致哀。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哀悼时,更推崇王永庆对台湾的卓越贡献,认为他足以代表台湾的核心价值。

  实际上,只有小学毕业学历,经过刻苦奋斗却创办年营业额超过万亿元台币(约合人民币2500亿元)的石化王国,王永庆的台塑集团不仅对台湾经济贡献良多,他从米贩起家的传奇一生,更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最佳模范。

  2.从米贩到超级富豪

  1917年,王永庆出生于台北县新店直潭。由于家里贫穷,王永庆小学毕业后便在父亲的茶田里打杂,15岁时背井离乡,远赴嘉义帮人卖米赚钱贴补家用。16岁那年,在父母亲戚支援下,他拿着大家凑足的200元台币到嘉义开设了一家“文益米店”,并与弟弟王永在一同卖米、碾米、送米,白手起家。

  王永庆当年开米店时,为争取更多顾客,除了会仔细挑拣出米糠外,还细心地在账本上登记每家顾客买米的数量与时间,估算米快吃完时,他便主动送米过去,并选在顾客的发薪日收账。贴心到家的服务,让“文益米店”业绩蒸蒸日上。米店之后,王永庆陆续开设过砖厂,并从事木材生意,逐渐累积商场经验与财富资本。1954年,机会来了,当时美国对台湾提供经济援助,希望培养台湾的民间企业家,王永庆抓住机会,争取到美援的PVC塑胶粉生产计划,从与政府接洽到最后定案,仅花了一周时间。

  其后,王永庆成立福懋公司正式跨足工业领域,1957年他将福懋公司更名为台湾塑胶公司。不过,公司生产之初非常不顺利,PVC粉连一吨都卖不出去,差点倒闭。王永庆分析原因后发现,台塑每日4吨产量太低、成本偏高,出口市场也没有着落。经思考后,他决定背水一战,增加产量以分摊成本,并自行筹设二次、三次加工厂来消化PVC粉。

  王永庆的决策获得成功,打拼数年后终于顺利拓展市场,壮大公司在台湾的三次加工体系,台塑总算站稳了脚跟。有了第一家公司后,王永庆在当时就深感规模经济的重要性,紧接着成立了南亚、台化两家公司。三家公司开枝散叶,业务拓展到塑胶加工、纺织、石化、炼油、运输、电子、电机、汽车及电力等领域,逐渐形成集团事业版图,王永庆也被外界喻为台湾“经营之神”。

  经过54年的发展,台塑集团目前拥有10家上市公司,集团员工总人数将近10万人。全球富豪排行《福布斯》杂志,每年评出的台湾前十大富豪排行榜中,王永庆始终位居前三位。

  3.生活节俭体恤员工

  然而,最令外界称道的是,出身微寒的王永庆做生意逐渐发达之后,不改勤俭本性,生活十分节俭。据说,有一次王永庆的小舅子从香港带了两条领带,要送给王永庆当礼物,明明一条1200元台币(约合人民币300元),小舅子怕被王永庆骂,硬是把价钱少报一个零,骗王永庆说一条只要120元(约合人民币30元)。没想到隔天一早,王永庆还是把小舅子叫进办公室质问,“南亚做的领带一条才40元,为什么要从香港买一条120元的?”足足花了半小时指责小舅子浪费。

  不过,王永庆非常体恤员工,凡是合理的要求一点都不吝啬。据台塑老员工表示,一天有位主管红着脸到王永庆办公室报告公事,见到王永庆他先坦白,前一天晚上与客户喝洒,残酒未退,加上受到腮腺炎影响,脸才会红红的。王永庆不悦地说,不会喝酒就不要喝,但仍询问这位主管到长庚医院哪个科室就医,这位主管答道:“脑神经科。”王永庆说:“那样看不好,科室不对。”随后王永庆拿起电话,打给台塑集团控股的长庚医院高层,要求马上为这位得腮腺炎的主管挂号。由此可见王永庆对员工的照顾。

  4.感情世界很丰富

  外表严肃的王永庆,其实感情世界很丰富,在王永庆生命中占有一席地位的总共有3个女人。其中太太郭月兰是童养媳,没有为王永庆生下一男半女,长年念经拜佛,与世无争。

  “二夫人”廖娇笃信基督教,近年已经旅居美国,行动靠轮椅代步,但只要家族有大事,她都会现身支援。她共为王永庆生下二男三女:长子王文洋在上世纪80年代和女学生吕安妮发生一场震动台湾的婚外情,不仅造成台塑集团股票下跌,而且打破了王永庆的接班布局。

  王文洋事发后出走大陆,创立宏仁集团,但近年已与父亲关系和解。

  至于后来的伴侣宝珠,出身普通的她,靠着高超的交际手腕在王永庆创业时期帮他四处募集资金,让王永庆非常感动,即使李宝珠之前有过一段婚姻,还有小孩,王永庆还是把她视为三太太。亲和力十足的李宝珠,每次现身几乎都身穿旗袍,看起来简单高贵。

  近年台湾还相传王永庆有第四位女人,据说是一位护士,年纪40出头,为原住民,是王永庆在住院时认识的,两人也有孩子。据称王永庆对她最感亏欠,所以台塑总公司从15年之前,即大量起用原住民为公司工作。

  5.和大陆高层交情深厚

  王永庆辞世后,不仅震动台湾社会,在大陆也引起广泛关注。所有大陆网站都有网民为他哀悼,显见王永庆的影响力已跨越两岸。

  原来,在王永庆近30年对大陆的积极布局下,目前台塑集团在大陆广州、厦门、重庆、南通、昆山、宁波等地设有十余处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包括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电子原材料、重工机械、钢铁等。台塑在大陆的事业也成为集团持续壮大的重要基础。

  而王永庆在大陆最为人所乐道的,还是在社会公益上的乐善好施。王永庆在大陆共捐建一万多所明德小学,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在医疗上,王永庆先后捐赠近800套人工耳蜗,协助听力障碍儿童。

  从1989年首次访问大陆,到今年5月最后一次赴大陆,王永庆几乎每年都去大陆,受到大陆领导人的诸多礼遇,和大陆领导人有着深厚的交情。

 王永庆:从米贩到超级富豪的成功之路

  王永庆1989年到访北京时,曾获中共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接见。邓小平认为“如果能来两个或三个王永庆,那么两岸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1990年,王永庆看上厦门海沧这块地方,当时和王永庆直接商谈的是负责对外经贸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整整两年,王永庆和朱镕基多次见面,商谈海沧石化特区计划。可惜,当计划即将谈成之际,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推动两岸“戒急用忍”政策,让这个投资案在1992年胎死腹中。后来王永庆曾感概地说,如果当初海沧计划能够落实,建立上、中、下游的石化专区,将能把台湾人工成本高的塑胶加工厂集中在海沧发展,也不至于变成目前赴大陆投资的加工厂商,散在大陆各处的窘况。

  据台湾媒体披露,“海沧计划”流产后,大陆欲归还1500万元人民币保证金给王永庆,但王永庆决定一分三等份,各捐500万元盖了海沧医院、杏林眼科及集美大学教学楼。结果现在在福建,听不到一声关于王永庆的骂名。

  王永庆以前到北京,曾受到当时的副总理温家宝接见。后来王永庆赴北京还是由温家宝接见,规格由“副总理”升为“总理”一级。接待过王永庆的大陆官员笑说,与王永庆交谈,最头疼的是他闽南腔很重的普通话,还不时夹杂着英文,很难听懂,但这无碍王永庆与大陆领导人的交情。

  6.支持“一个中国”政策

  王永庆至今让大陆官员最感动的一点,是他在两岸政策上的一以贯之。在两岸关系上,王永庆一向主张尽快直航;建议两岸能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并昭告全世界,如此一来,台湾就可以永久安定,民众也可以安心。

  近年来,王永庆最关心的就是两岸三通。马英九上任前向王永庆请益时,他即一再强调希望两岸赶快通,马英九上任后便积极推动两岸三通。可惜正当两岸积极进行直航谈判之际,王永庆却天人永隔,无缘见到两岸的全面三通。

  数年前王永庆赴宁波考察时,多次赞赏大陆官员懂得“拼搏”:“前一夜才做完简报,隔天一早便将厚厚的计划书送到手上。”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曾有人问王永庆一生中最尊敬什么人?王永庆不假思索地说:“邓小平!因为邓小平有远见,让穷困的中国人翻身。”

  回顾王永庆的奋斗史,足以视为台湾经济发展的缩影。他走过了台湾经济增长的高峰期,甚至是其中的重要推手。如今王永庆走完传奇一生,台湾经济却正值混沌不明的局势,少了王永庆的台湾经济,似乎显得有些落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1059.html

更多阅读

韦尔奇与六西格玛:GE的成功之路

韦尔奇与六西格玛:GE的成功之路发表于《中旅月刊》2011年9月号 总第190期。“…我是个六西格玛计划的狂热信徒。在改进公司运营效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六西格玛所带来的效力是无与伦比的。它改进了设计程序,让产品能更快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史丹利:从2亿到30亿的高速成长密码

1992年,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公司全年销售2个亿,2009年,全年销售突破30亿大关。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只用了9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亿到30亿的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史丹利高速成长背后的密码是什么?是深刻的市场洞见和正确

千万别创业 从一百块到一千万的创业之路

商业的基因中浸透着欲望,它催生繁华也带来痛苦,它可能成为价值的载体也可能让人异化和迷失。作为创业中的我非常喜欢看、听、读成功(或失败)人士的创业故事,在感同他们创业背后的心灵史的同时就像一次次见证欲望升华的过程……  200

创业传奇:从“油贩”到“大款”

  从“油贩”到“大款”的创业传奇     两年前,在佛山的大街小巷,每到周末,就能看到梁泽宇踩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四处兜售花生油。街坊们对他早已熟识,一听到他的吆喝,便团团围过来,跟他攀谈和买油。两桶油,一桶20升,按15元/升算,梁泽

声明:《王永庆:从米贩到超级富豪的成功之路》为网友若有來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