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秋,李书通从汽车界退出后,外界就失去了他的消息。
两年多来,在李书通的老家浙江台州,人们却时常看到他的身影。李书通解“车”归田、退隐家乡了吗?
2005年3月18日,浙江台州一家民营企业——浙江巨科铝业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投产。巨科铝业将以铝板带箔为主导产品,一期投资13亿元,年产铝板带箔15万吨。对于长期以来产能与产量远不如发达国家的中国铝加工行业来说,这一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而投下这一颗“炸弹”的,正是李书通。
一位熟悉李书通的朋友告诉记者,李书通沉寂两年,就是为此。在巨科公司为投产下线举行的盛大的欢迎酒会上,《经济参考报》记者见到了李书通——一个中等身高、面色红润的典型浙江商人。
放弃汽车实属不得已
李书通的名字,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但对于他的哥哥李书福,大家却并不陌生。
1994年,李书通与李书福投资1000万元办起了台州华田摩托车总厂,这是兄弟俩的第一次合作,但是后来李书通离开了摩托车厂。之后,1997年1月,李书通与李书福等兄弟四人再次合作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李书通任集团公司总经理,李书福任董事长。
2000年5月,吉利集团召开过包括李书通在内的全体股东会议,一致同意李书通退出吉利集团,他所占吉利集团有限公司20%的股份置换成吉利集团所属浙江嘉吉摩托车有限公司80%的股份。股份置换后,吉利集团退出了浙江嘉吉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参股经营活动。从此,浙江嘉吉摩托车有限公司与吉利集团再无关系。
同样是这位熟悉李书通的朋友告诉记者,兄弟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思路不同:李书福喜欢到处布点,在临海、宁波、海南等地都有投资,产业涉及汽车、教育、房地产等等;而李书通的观点是做事业要有重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产业做精做强,然后才是做大。
而据李书通身边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李书通离开李书福的真正原因是个性所致,李书通是一位个性很强,且有远大抱负的人,“这样的人是不愿屈居在兄长手下甘拜下风的。”
离开吉利集团后,李书通自立门户,在上海金山征地800亩,投资数亿元创办了杰士达集团。巨科集团常务副总裁林宗友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由于杰士达收购了北方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收购那家企业碰到很多问题,如历史债务包袱、职工下岗安排等等。而此刻更为麻烦的是,杰士达汽车在上海受到了汽车行业准入政策限制。尽管当时杰士达的生产目录已经下来,并且已生产了几百辆美鹿轿车。
在李书通骑虎难下的时候,吉利汽车对杰士达提出了收购。其中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当时中型轿车价格大幅下跌,经济型轿车的发展空间急剧萎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杰士达美鹿”与吉利轿车在价格上相近,目标市场都锁定在经济型家庭轿车上。李书通明白,中国汽车业将面临洗牌,相当一部分汽车厂商面临被重组兼并的结果,不论美鹿还是吉利,其竞争优势都不明显。
在李书福给出了合适的收购价钱后,李书通同意了吉利对杰士达的收购。2002年,在充分分析了吉利集团与杰士达的互补优势后,双方决定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吉利集团以部分非汽车类资产和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置换了李书通的上海杰士达。
而此刻的李书通也有意退出汽车产业,李书通身边的人告诉记者,放弃汽车是李书通心中永远的痛。
“回归”台州
从汽车行业退出来的李书通,选择的是汽车行业最为前端的铝业。随着巨科铝业的投产,外界更是有人认为,李书通是从汽车原材料入手,是浙江商人联合造车,打造整条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巨科集团有色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李宗耀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铝行业是汽车最大的用户,将来不排除与李书福的再次合作,而李书福本人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李书通需要帮助,会全力给予支持。
选择在家乡台州建厂制铝,外界对李书通的这一做法有着诸多猜测。台州市路桥区区长虞选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众多企业纷纷进驻上海、抢占经济高地的时候,李书通却悄悄离开了上海,选择了家乡台州路桥,并非偶然。
虞选凌说,2004年,“路桥现象”如“小狗经济”一样受到了经济界、新闻界的关注:当人们都在为浙江的资本不断外溢担心时,路桥却在近两年内出现了资本回流现象。李书通就是在这个时候,积极响应台州和路桥政府“建设台州,参加台州新经济腾飞建设”的号召,率先回乡投资的企业家。在台州市路桥区委、区政府看来,李书通的回归,是令人兴奋的。
虞选凌认为,李书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新了观念,培养了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对资本和市场经济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表示,路桥区政府将积极主动地为李书通的巨科集团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
而在李书通看来,选择在家乡建厂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台州、温州、宁波一带,是中国最大的铝制品消费市场,如台州的高压锅产量和市场占有率都是全国第一。投资13个亿在台州建铝加工厂,拥有广泛的下游链。在台州乃至浙江地区具有庞大的下游产业群,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李书通选择在台州建厂的另一个原因是,台州地区是世界最大的拆解中心,拥有一个包括再生铝在内的中国最大的废旧金属回收产业,每天拆解2万吨废旧电机产品,再生铝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价格低廉。
打造铝业帝国
对于铝行业,李书通是个行家。据了解,10多年前,李书通正是从铝加工业创业起步的,当时他单枪匹马创办了新华铝材厂,年产达5000余万元。
10年中,李书通对中国铝行业的发展状况一直密切关注,依然有着透彻的认识。在新闻发布会上,李书通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近年来,我国的铝加工业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中国近100家生产企业的平均产能只有5000吨,而日本企业的平均产能为2.7万吨,欧美更是达到3.1万吨。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现在大量高档铝材仍然主要靠进口满足。比如广泛使用的易拉罐,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20多万吨铝饮料罐带材。”
他说,目前中国的铝材产品结构和布局极不合理,型材产量所占比例过大,板带箔生产相对滞后,且比例较低,如发达国家的板带箔材产量一般占铝材总产量的60%至70%,而中国板带箔材的产量仅占铝材总产量的30%至40%左右。同时,就年人均消费量而言,美国为28公斤,日本为22公斤,而我国还不到4公斤。此外,目前国内铝板带消费量约为150万吨,其中每年有30万吨高精铝板带箔材依赖进口。
“我国的铝加工业仍属于朝阳产业,特别是铝板、带、箔加工行业,更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诱人的发展前景。”李书通神采奕奕地说,“对铝了解不多的人会认为铝是有色金属,肯定有污染,铝加工是高耗能产业。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国家大力鼓励发展以可再生资源为能量来源的工程项目,铝板带箔的能耗只占成本的3%至5%,恰恰符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同时,巨科铝业将以新型铝合金板带箔项目为主导产品,这部分产品恰恰是国内市场上供应不足的。”
李书通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份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用3年时间形成年产15万吨铝合金板带箔材的企业规模,产值超过50亿元;再用6年时间,通过资本运营,滚动持续投资60亿元,重点发展镁铝合金汽车车身、铝制消费品等下游产业,发展成年产值超100元亿的大型集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