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敏: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家的飞跃



  初见陈昌敏,不禁联想到“文弱书生”,但陈昌敏却说自己是个“运动健将”,尤其喜欢田径和体操,到现在还保持着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运动会的百米纪录。

  陈昌敏认为百米赛跑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自信,“当你站在起跑线上时,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鼓作气,并且在跑动过程中,你也无暇顾忌旁人的掌声和喝彩”。商海中的陈昌敏也像参加百米赛跑一样,一旦投入,就变得忘我。

  9年职业经理人生涯,盘活了3家企业;从模具厂做起,到创建万瑞尔高科技有限公司,陈昌敏也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转变。

  不喜欢做重复性的工作

  1994年,从英国拉夫堡大学博士毕业的陈昌敏申请了导师的博士后。1995年,他供职于当时全球第三大电子公司——美国西方电子公司,有机会来到全球高科技圣地——美国硅谷。在那里,陈昌敏体会到了什么是创业精神,并且感受到了创新的压力,“搞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拼命”。

  从美国总部来到新加坡分公司后,一句在硅谷听到的话始终萦绕在陈昌敏心头——“半年不出新产品,公司就死定了”,他开始关注生产。在陈昌敏的要求下,公司允许他从技术部门转到生产部门工作。

  “有个来自香港的同学,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让生产线停下来’,我相信这句话是他经验的总结,所以每当站在生产线前,我就想起这句话,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陈昌敏这样解释转到生产部门的原因。不久,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提升为生产主管。

  从博士后研究员到企业技术主管到企业生产主管,陈昌敏坦言,是不希望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具有重复性,“如果一份工作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地方,就非常枯燥了,我会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我硕士读的是机器人专业,发明机器人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把人从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吗?”

  刚刚被提升为生产主管不久,公司就决定从新加坡搬往马来西亚。嗅觉敏锐的陈昌敏预感到新加坡经济有了麻烦,于是决定辞去工作回国就业,而这时候,距离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还有一年多时间。

  把别人的企业当自己的企业来做

  1996年到2005年的9年时间里,陈昌敏先后担任了3家公司的管理工作,并使得3家企业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是什么秘诀让陈昌敏做到了这一点?陈昌敏认为,就是由于自己一直把别人的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来做,拼命发展。

  1996年,陈昌敏来到生产摩托车化油器的华博罗天津公司。他从技术做起,一年之内就成了专家。陈昌敏带领技术部员工,以最低的成本把拥有华博罗特色的生产线建了起来,产量也由原来的一个月3000个提高到一个月1万个。

  1998年,陈昌敏出任华博罗天津公司工业部经理,开始参与公司高层管理决策。1998年至2000年是摩托车行业飞速发展的3年,预感性比较强的陈昌敏在摩托车飞速发展的时期就提议公司转型,“我感觉摩托车经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一定会走向衰退,而汽车行业会越来越发达,所以我提议公司做汽车”。但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公司高层的否决。陈昌敏产生了离开公司的念头。在向华博罗公司保证了两年之内不介入摩托车行业之后,他离开了华博罗。

  2001年,受神州学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邀请,陈昌敏来到福建,出任公司总经理。这时候的陈昌敏已经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变,他认为自己过渡得非常顺利,“管理是常识,关键是实践。每个人只要先天智力正常,都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管理”。

  2003年,天津鹏思特公司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陈昌敏受人之托出任总经理。初到公司,陈昌敏先用了一个月时间考核各部门经理。

  “经过考察,我发现企业最大的问题出在自身,而管理工厂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成本控制”。陈昌敏从控制成本上开刀,部门经理如果能控制成本,就奖励他所节省成本的10%,这一办法马上就把人的关系理顺了,第一年就为公司节省成本2000多万元。

  认准了就要做下去

  2001年,陈昌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由于当时模具厂在江浙一带发展得非常好,而天津还没有模具厂,所以陈昌敏选择了做压力铸造模具。

  压力铸造模具是最精密的模具之一,陈昌敏领导员工从小模具做起,在南通压力铸造公司的帮助下,成功地为美国的一家割草机公司制造出了零件,这令美国人十分吃惊,因为他们本国都无法生产,却让陈昌敏这个小作坊似的工厂造了出来。

  正是凭着这种拼搏的精神,模具厂很快发展起来,并在半年内获得了“天津知名企业”的称号,生产设备也由原来能达到要求的一般设备,发展到顶尖技术设备。“每次我都是踏在浪尖上制造新东西。不管是给别人做事,还是自己做事,都是选择做最难的,这也锻炼了我的自信,今后即使遇到再难的事情,我也能够从逻辑上来判断能不能做。”

  2003年,韩国汉城大学的教授找到陈昌敏,向他推荐了一项技术——生物陶瓷杀菌球。陈昌敏亲自跑到韩国考察,决定买下这项技术,并成立了万瑞尔高科技有限公司。由于那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技术,陈昌敏又继续投资,支持几位教授的研究,并且找到中国科学院的朋友,帮助论证这一项目的可行性。

  2005年,经过各方面的论证确认,生物陶瓷杀菌技术能够全面杀死各种病菌。看到技术成熟了,陈昌敏开始全力运作自己的公司,并申请了国家“创新基金”。这项技术很快就被业内认可,并已经开始应用到室内加湿器、直饮机等水处理设备中。陈昌敏认为:“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要不断地跟细菌战斗,我认准了这个产品,并且经过各方面论证,产品方向很准确,现在就是全力推广产品的时候。”

  陈昌敏说自己做事业的原则是,“不断的努力,一旦投入就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并且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做下去。大家都说我做事情很谨慎,我不懂的东西从来不做,就像我虽然从事过很多行业,但是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一样,因为我的学历背景就是机械制造”。

  他坦言自己没有终点,永远是从一个起点迈向另一个起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1579.html

更多阅读

职业经理人:夹缝中的成长智慧

      目前,市面上大量的关于CEO管理以及职场入门手册类书籍不在少数,其中亦不乏精品之作,但偏偏少了为正在“上挤下压”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职业经理人以指点、启发的书籍。  纵观职场,专业技能是职场的敲门砖,从企业最基层的员工到

财政奖励创业成功者 职业经理人创业为什么成功者少?

近几年身边熟识的圈子里面不少职业经理人离开东家自行创业,有高管层,也有中层职业经理人,投资有千万级也有几十万级的。但综观下来成功者极少。此现象值得深思,于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如下结论供创业中或即将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参考。

创业家 职业经理人PK创业家

 主持|本刊记者 王雨佳   嘉宾   孙振耀 海辉软件董事长  钟朋荣 知名经济学家、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肖知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出处|《英才》杂志2010年5月刊      团出现了:如果坚持与国际接轨,使

声明:《陈昌敏: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家的飞跃》为网友高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