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九龙杯 金志国:沧海深几许 一杯亦沧桑



金志国,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硕士、青岛大学理学博士。荣膺2005“中国品牌十大年度人物”、2006十大“人民尊敬的企业家”、2007“十大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金志国于1975年进入青啤公司前身青岛啤酒厂工作,2001年8月任青啤公司总裁,在他的带领下,青岛啤酒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6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35亿元,晋升世界啤酒前八强。

  2008年6月起,任青啤集团董事长。

  金志国自话

 盗亦有道九龙杯 金志国:沧海深几许 一杯亦沧桑

  1.如果自己都没激情,又怎能让别人有激情?

  2.如果将100年理解为一个时间段,那么青岛啤酒现在不过3岁。

  3.青岛啤酒不是补品,而是一种情感宝贝。

  4.做企业首先要看大势,顺势而明道。道就是客观规律,我们调整方向、搞改革都是为了遵守客观规律。

  5.比如我们明白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那就要做科学发展的事。

  6.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如何找到统一的那一面,如何用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是我们现在所要做的。

  7.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时刻警醒、思考并探索着如何去应对变化。

  众说金志国

  金志国先生在书中表示他立志要将青啤集团发展成为基业长青的企业,我非常赞同,这正是百年品牌所需要的基因。尽管市场竞争会愈来愈激烈,但我相信,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充满激情的金志国先生和青啤的员工们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它气势磅礴,讲述的不仅仅是金志国个人的奋斗史,也不仅仅是青啤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史,更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脱胎换骨的历史,是中国啤酒业过去十几年的风云史,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验史,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崛起的历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

  青啤是百年老店,未来一百年之后,也许目前很多的优秀公司不会存在了,但我相信青啤一定会继续存在发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强烈推荐金志国先生的这本书,从中我们不仅可以收获金总融贯中西的管理智慧与经营思想,更重要的,我们从中可以体会一个百年老店持续的真谛。在一个浮躁的年代,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从青啤百年史中获得思想的宁静!

  ——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姜汝祥

  一家做了105年啤酒的公司,和一个做了33年啤酒的企业家,它和他是怎样一次次克服艰难、超越自我、实现激情的绽放和组织的再造?

  这是金志国想要告诉我们的商业故事。中国商业界一直缺少一个基业长青的案例,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可能性。

  ——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吴晓波

  7年前,金志国44岁,在青岛啤酒的掌舵人彭作义因为意外而猝然离世之后,出人意料地成为彭的接班人。

  按照金志国自己的说法,当时“媒体都疯了”,因为,在彭作义继任者这个问题上,媒体的聚焦点从未放在当时被称为“助理专业户”的金志国身上。

  7年之后,金志国已经成为52岁的中年人,105岁的“青岛啤酒”在他手下也已成功挺进世界8强之列。

  我们逐渐熟知金志国的时间持续了7年,但是对于百年“青啤”来说,金志国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3年。对于金志国,在青啤的岁月,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段。无论是7年,还是33年,时间如水一般流过,汇成沧海。而对于他,这些数不清的日夜,却只如一杯。

  “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杯子装得下一片汪洋,有的杯子装不下一点忧伤。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里面盛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杯子盛的是激情梦想,有的杯子盛的是小肚鸡肠。端起你的杯子,从一粒麦芽中嚼出,生活的坚强;从一滴青啤中品出,人生的方向。端起你的杯子,在杯中体验思想的原浆;端起你的杯子,一杯沧海一片希望,一杯青啤一生吉祥。”

  金志国把上面的文字命名为《一杯沧海》,这大概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吧。

  金志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2007年7月,那天他和公司高管一起吃午饭,在饭桌上,金志国端着杯子,想起走过了100年的青岛啤酒。“一杯就是一辈子,就是100年啊,人这一辈子非常不容易,生命是非常短的,职业生命更短暂。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专注地去做一件事,青啤这一百年来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啤酒,把啤酒做得那么精致,所以做人也应该有这种气质。”这也许算是金志国这首诗的创作灵感。

  据说,这首“诗”曾经在青岛啤酒内部引起过不小的震动。因为,金志国从1975年就进入青啤,从洗瓶工一路做到公司总裁高位,在人们眼里并不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也许他甚至都没有时间去读诗。

  然而这并不影响这首“诗”的流传,并且一路从公司内部流传到互联网上,直到最后出现在金志国的书中。并且,金志国直接用了“一杯沧海”做了书名,只是在后面又加上了几个字——我与青岛啤酒。

  是的,无论是33年还是7年,即使只是沧海之一杯,金志国与青岛啤酒一定有很多要说的故事。于是,便有了这本《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一杯沧海:青岛

  即使现在已经是青岛啤酒的总裁,金志国仍然对自己进入青啤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念念不忘。1975年,19岁的金志国进入青啤,成为一名洗瓶工,这是他最终走向青啤权力顶峰的起点。

  回忆起那段日子,金志国仍然无法忘记当年工作的认真劲头。他坦言:就是做洗瓶工人的日子里,他也很快乐。让一梭子啤酒瓶各就各位的“神话”,正是他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一个案例。“再遥远的目标,也要从脚下开始。”这是金志国通过他在青啤30年的职业生涯中得出的结论。

  做得最好的,这是金志国的信念,更是他的实践。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金志国洗瓶子,是那一帮人中最好的,烧锅炉,是那一帮人中最好的,他深深知道,“只有做到最好,才有可能被挑选去做别的工作”。所以,对于金志国来说,“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只要把它做到最好,就有了下一个发展机会,这就是每个人应该实现的阶段性目标”。

  金志国曾经有很多阶段性目标,也就有了很多阶段性坐标,洗瓶工,锅炉工,人事科,供销处,调度,然后走上了一步一步的升迁之路。

  也许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条路,而在金志国,则是他最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从最底层的苦力活,到金字塔尖的管理者,他走过的是一个心怀理想和抱负、用信念走向成熟及成功的人的路途。在这条路上,勤奋、坚韧、审时度势、头脑清晰,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出手。

  做锅炉工的时候,别人休息时,会打牌喝酒,金志国的安排则是苦学数理化。工厂要调他做团委书记,他不愿意走政工之路而毫不吝惜地放弃。上学进修的机会,他却从来都要紧紧抓住。于是,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他认为适合自己的机会降临在他面前时,他能骄傲地说,这就是我的,因为在这之前,他一切都准备好了。

  当年,在车间中洗瓶子的时候,金志国也许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但是这并不妨碍金志国用自己近乎偏执的个性努力为自己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机会,尽管在有些人看来那是陷阱。

  1988年,金志国在别人看来很“吃香”的供销处只干了3个月就要求转岗,他要去做调度。从长白班换到三班倒,劳累而且枯燥,别人看来,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但是金志国看到了在枯燥背后的东西。若干年后,金志国甚至有些得意地说,当年的调度工作培养了自己的统筹和协调全局的能力。

  如果这一次的冒险,算是个长线投资的话,那么8年之后,1996年,金志国在西安的业绩则成为他最终成为青啤这个啤酒酿造帝国核心管理者的最终推手。

  一杯沧海:西安

  1996年,正是青啤进行第一轮大规模资本扩张的当口,扬州、西安等地一批项目成为“青啤”的囊中之物。但是资本的迅速扩张,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所收购的项目也都亏损得很严重。派驻西安时,金志国刚好40岁,在青啤已经有21年的工龄,他从一开始每个月工资28元的“洗瓶工”已累迁至厂长助理。

  这个职务意味着,整个总厂的生产管理、计件管理都是由金志国负责,相较于西安厂亏损2000多万、市场完全没有成型的情形,在青岛总厂继续做下去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背井离乡,去收拾一个破烂摊子,去完成一个从没干过的任务。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你的前途就葬送在那儿了,搞不好证明你的能力不行。但是在金志国看来,这是危机,“但是有危险就有机会,如果别人做不成我做成了呢”?

  金志国无法想象如果当初拒绝了到西安去,今天的他会怎样。他只是认为,这就和资本市场一样,高风险,高收益。金志国把自己当成了资本,去西安是他对人生的一次投资。另外,这个选择吸引他的,是独当一面的能力。那不是做副职,做助理,分管某一项工作,而是一个完整的子系统,是一把手。到那里没有依靠,可以提高他的组织能力、整合能力,更重要是提高市场运营能力。

  金志国在西安呆了四年。第一年实现扭亏为赢,第三年的利润已经突破5000万,然后每年以两三千万的利润增长。在他离开西安的时候,年利润高达一个亿。

  在中国人的词典里,同样一件事,如果用不同的眼光去看,或许意味就会完全不同。例如:说一个人有抱负,其意褒奖,而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成了“有野心”。

  但“洗瓶工”金志国是一个有野心和抱负的人,因为他一直在“经营”自己的人生。从挤出时间进修,拿到大专文凭,到放弃令人眼红的供销科职位,报名去做调度员,再到1996年,他决定前往西安,背水一战去“收拾残局”。

  西安,成为金志国人生最关键的一站。在这四年当中,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本,这资本足以使他在青岛市领导征求他的意见,谁能接替彭作义执掌青啤时,能够响亮地说出“我”。在被征求意见的20多名高管中,他是唯一一个这样作答的人。

  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准备了25年。

  一杯沧海:金志国与青岛啤酒

  1975年,金志国第一次走进青啤时,他是一名洗瓶工,如今他已经是公司总裁及副董事长。随着6月青啤董事会召开,金志国近乎毫无悬念地完全执掌青岛啤酒。媒体把这称为“金志国时代”的到来。

  我们是否可以把这本书看做金志国送给自己的时代即将到来的礼物,或者说是对自己已有的33年“青啤”生涯的回顾与梳理。

  金志国在青啤的33年,恰恰是国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33年,青岛啤酒这样一个企业就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变革的浪潮中,金志国则成为这变革的亲历者,甚至是参与者。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金志国的一杯沧海,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沧桑。

  在金志国笔下,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成长的过程,更有这个企业发展进程中走过的每一步。

  青啤由“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战略转变,与AB的联姻及后来的国际化拓展,从培育“狼狗文化”到对内部“贵族病”的痛下杀手,从“1+1”品牌战略到“摊煎饼与蒸馒头”理论,青岛啤酒一步一步从一个典型的旧型国有企业,转型为现代的世界级公司。在这条转变的路上,荆棘密布险象环生,但是“青啤”是最后的胜利者。

  “彭作义时代”之后,“金志国时代”终于来临。金志国说:如今他每天站在青岛五四广场18层的绿色青啤大厦的办公室里,可以直接看着大海,海岸线上随处可见一艘艘的货轮,他就激励自己:“所有的货轮都载着青岛啤酒。”这无疑应该归功于所有的青啤人,当然其中包括金志国。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如此评价金志国:“自金志国接任青啤公司总经理以来,将近7年时间过去了。事实证明,彭作义的继任者选对了,金志国没有辜负青啤人和社会对他的期待。青啤不仅没有随彭作义的离去而停滞不前,而且在金志国领导下变得更加辉煌。金志国上任后坚定地踩住了青啤急速扩张的刹车,以‘内部整合’替代‘外部扩张’,通过规范管理制度,重塑企业文化,成功地整合了原本松散的青啤帝国。把青啤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狗’转变为市场经济中的‘狼狗’,并且以稳健的步伐走在‘双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可以豪不夸张地说,金志国再造了青啤!

  金志国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那么,在青啤的发展道路上,迟早有一天,金志国也将成为提供肩膀给后来者的巨人。因为,无论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个人发出了多少光热,都会如流星划过,不过,我们还是很欣慰地看到,即使只如沧海一杯,其中亦可窥见无尽的沧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1645.html

更多阅读

狼性金志国:从洗瓶工到青啤掌门

     6月28日,金志国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同一天,备受瞩目的“2012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在北京发布,青岛啤酒以631.68亿元品牌价值,再次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成为给这位青啤老帅最好的离职礼物。  而辛苦的工作,身体的透支

金志国:坚守中的加减法

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青岛啤酒[39.26 -1.85%]董事长金志国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午夜,成功化解危机之后的金志国回忆起那段日子,难免有些感慨。在过去的8年里,“性格鲜明、行事谨慎”的金志国化解了不少危机。出任董事长不久,就遭遇突如

金志国:一统鲁啤

金志国雄心勃勃。2009年,他发话要“统一鲁啤”。6月,青啤完成了对宿敌趵突泉啤酒的收购。就在半年多以前,青啤刚入主烟台啤酒集团。 雄心背后,2009年金志国遭遇了一件后台失火的大事:年初,日本朝日啤酒收购青啤19.9%的股份,带来“民族品牌

金志国:任内争取建立青啤股权激励制度

如果将青岛啤酒[36.32 -0.11%](600600.SH)比喻成一架波音737飞机的话,现在拉动这架飞机的还是一台拖拉机的发动机,“啤酒强人”金志国表示,为了给青岛啤酒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他将在任内争取建立股权激励制度,但是高管能够获得的股权

金志国:培养充满智慧的董事会

12月18日,青岛啤酒[36.32 -0.11%](600600.SH)董事长金志国拿到了国内首个“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大奖,在近2000家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意味着金志国让青岛啤酒彻底融入市场经济的目标获得阶段性成果。 从“家犬”到“狼” 的转变

声明:《盗亦有道九龙杯 金志国:沧海深几许 一杯亦沧桑》为网友乏味的雨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