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芬大多数时间都穿西装,她的西装多用彩色毛料,而不是经典的黑色。1990年以前,国内毛料基本以黑、青、咖“老三色”为主,正是陈丽芬率先掀起了一场“彩色呢绒革命”,造就了阳光股份和一位毛纺强人。陈丽芬也因此从一个普通女工成为世界最大毛纺企业阳光股份的董事长。
但毛纺强人并不等于服装品牌强人,如何在新的危机中找到商机,从制造巨头向品牌巨头如何转身,这是横亘在陈丽芬面前的一道新坎。
《第一财经日报》:在2009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阳光股份考察时,你曾表示订单份额不会减少,并对阳光股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请问你的底气来自哪里?
陈丽芬: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已经成功熬过了1988年和1998年两次毛纺企业的低谷期,而且还借着每次危机来临的时刻,完成了变革和推动了行业的整合。目前,阳光毛纺产品占据了国内60%的市场份额和20%的出口份额。当然,此次危机影响更为深远,与前几次相比,我们的应对方式也有变化。
比如在招人方面,我们原来招工人是缺什么招什么,现在是招进来以后,我们先进行技能测试,测验谁更适合缝直线,谁适合缝曲线,谁擅长打结,根据测试的结果再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这样可以提升效率。
在要不要收购国外设计公司的问题上,我们也发现,金融危机使得收购国外设计公司和品牌成为可能,但是收购国外企业特别是设计类的公司需要谨慎,因为有一些技术和设计类的公司,最核心的东西装在这些公司老板的脑袋里。在有些情况下,与其买一个国外的品牌,一个国外的故事,不如创立自己的品牌,讲自己的故事。
《第一财经日报》:这么说,危机之中,充满了挑战,也不排除机会?
陈丽芬:是这样。虽然我们不倾向于收购国外品牌,但是我们并不排斥借用“外脑”。金融危机后,国外有一些技术人员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我们可以借机去筛选人才。但是我们不会与一个设计师签订长期合同,而是以一季为周期找人设计若干产品,因为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每季聘请不同的设计师,可以不断推出新的款式和产品,增强吸引力。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现在可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陈丽芬:我们最近了解到日本正在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巴西等十个国家洽谈双边贸易协定,规定纺织服装产品在这些国家只要加工工序达到两道以上,出口到日本市场时可以免关税。他们一旦正式签署,对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影响会很大,因为我们的产品对日本出口要支付12.5%的关税,我们打算跟商务部沟通,希望我们国家能有对应的措施。目前,日本市场占到阳光出口的26%左右,仅次于欧盟和美国。
另外,我也听说有一些制造工厂正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但目前看来这些国家一般基础设施比较差,员工在技能、勤奋程度方面比不上中国,纺织产业是不是向这些国家转移,我们正在观察。
当然,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终究有一天会萎缩,我们希望能够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前景。
《第一财经日报》:你说要讲自己的故事,那么在打造自主品牌方面,有什么具体计划?
陈丽芬:毛纺制造业的领头羊地位并不能撑起阳光成就百年企业的梦想,自主服装品牌的打造非常重要。阳光服装目前还有60%的比例是贴牌生产,所以要提高自有品牌比例。
目前发展品牌,主要是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合理的商品定位,这些都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找到差异化的东西。在商业模式上,目前阳光时尚在全国有5家直营店,将来究竟是全部直营,还是采取代理、加盟的方式,我们还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