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点可能是这辈子都看不到的点位了。”当人们还在争论此话是否出自杨骏之口时,这位原君安证券总裁、中国私募基金界的代表人物却以一种悲凉的“黑色幽默”证实了这一论断。
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下午收市前5分钟,杨骏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年仅44岁。
虽已走过名动江湖的高潮,虽然荣辱争论已渐渐远去,但杨骏的早逝有如此时江南的梅雨,还是给证券投资界蒙上了不少伤感的气息。直到本周五在上海龙华殡仪馆接受亲友同仁殇别之后,杨骏走入了历史,而他短暂且风云变幻的股市人生,却宛如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突然却非偶然的永诀
“他走得太突然了,平时看上去好好的人,一下就没了。”君安旧部、知名私募基金经理但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充满感伤。杨骏的病故也使不少好事者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他掌舵的晓杨投资退出江湖,或许并不是因为杨骏08年的投资业绩下滑,而是因为他的身体已无力支撑;而他从深圳转到上海,也只是手术的需要。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杨骏已成被熊市颠覆的“大佬”。今年四月,他突然决定“金盆洗手”,将托管的三只信托产品交由另一投资机构淡水泉管理,并表示目前A股没有投资机会,只有投机机会,很多股票已经难以再见6000点的价位。此言一出,随即引发业内的错愕和怀疑。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2001年杨骏投身私募之后,虽有着年均30%的回报率,但2008年熊市中的成绩单却不能令人满意,A股和港股亏损都比较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2008年3月22日,杨骏应邀参加国泰君安的大客户策略会时曾表示,08年最好的投资策略是“不投资”。既然判断精准,为何还会损失如此之大呢?
杨骏在君安时的老搭档康晓阳回忆说:“当时他曾问我,是不是应该抛掉股票,将净值停留在高位。后来,似乎基于基业长青的理念,他又尝试另外一种投资方式,并直接放权让手下去锻炼。实际上,晓扬投资净值损失最大的时候,也是他去年病得最重的时候。”
现在,可以想见,2008年对杨骏来说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年份。有百年不遇的外部危机,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和负疚,更有对生命深深的眷恋和无奈的伤感。康晓阳说,他认为杨骏不是一个会被轻意击倒、轻易放弃的人。“其实,他患有严重的肝病,很早就跟我说过生命不会太长,走到今天已是很坚强。后来听医生说,他临走前身体并未消瘦,是因为忍住巨大的痛苦坚持进食,生存的欲望非常强。”
中国股市的感叹号
斯人虽已去,却给这个股市江湖留下了一个堪称传奇的故事。
有了解杨骏的人说,他并非富家子弟,也谈不上良好的社会背景。品味他的人生经历会发现,这个人似乎就只是为证券而生的。
1982年,17岁的杨骏考入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系,后又在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后来到了深圳,1989年至1990年就职于香港招商局投资公司,从事投资和企业分析,1990年至1992年在深圳特区证券先后担任总经理秘书、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等职务。
走出校门仅仅三年,杨骏就成了证券公司的高管。而1992年他加盟君安证券后,更迎来了人生一段辉煌的时光。他先后主管证券发行承销、资产管理、经纪和证券研究业务,1997年,三十出头的他即出任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券商——君安证券的总裁。
评价杨骏的少年得志,许多老君安的人都称其有才学,有头脑,有胆识,“无论市场是低迷还是景气,他始终敢闯,敢干,敢试,敢为人先。”
由于精通投行业务,杨骏是“君万之争”、“申华事件”等诸多收购案真正的幕后导演,而这些后来都成为了国内投行的经典案例;九十年代杨骏就从国外带回了有关巴菲特的书籍,向员工推荐学习,他首创券商研究所,在那个狂热投机的时代倡导价值投资。前两年在东莞市召开一次券商研究机构负责人联席会,会后有人提议老君安的照张相,结果一多半的人站了过去,俨然一副“黄埔军校”的架势。
亦有人称道杨骏为人的“大气”。据说他在工作上对人十分严厉,但分配时很慷慨。尚雅投资总经理石波回忆说,“君安资产管理业务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亏损,杨骏就拿出自己的钱来给员工发奖金。”那个时候,君安人干活玩命和天价高薪在业界都是出了名的。
然而,1998年“君安事件”爆发,体制创新越过产权底线的“券商老大”折戟沉沙,正在为成就国际大行梦激动不已的杨骏瞬间被抛至人生谷底。
三年后,恢复正常生活的杨骏低调地回归市场,创设晓杨投资。也许,生性好强的他要再次证明自己。
在6月26日的追悼会上,康晓阳、石波、但斌、肖华、伍永钢、向威达等一众投资界名流汇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众人追忆往事,无不惜其才,感其遇,哀其命,唏嘘不已,也更增添了杨骏的悲剧色彩。
二十年的生命轮回
杨骏宛若一颗耀眼的流星,其人生轨迹与资本市场20年的起伏跌宕神奇地契合在一起。股市从跌跌撞撞到规范稳健,他也从一个盛气少年走到成熟中年。如果说当年躁动的年代,给极具天分的杨骏提供了一个表演大舞台,而当躁动回归平静时,被时间年轮碾过的杨骏也变得深沉而厚重,更加接近本心的真实。
90年代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善于制造神话和悲剧的地方,在K线狂舞的岁月里,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彻底沉沦,但赢家终究只是少数。在老君安出事之前,杨骏无疑就是那少数的几个赢家之一。
据知情人士回忆,人生一路绿灯的杨骏曾把“年少狷狂”演绎到了极致。
1996年前后,在某省地方资本市场座谈会上,他曾当着当地十多家大型国企领导的面说:“你们不要成天想着资本运作、炒股票,这活不是你们干得了的,老老实实做好主业才是正道!”当时他也不过是个三十出头的大男孩,睥睨四座的一席话,自然让那些老成持重、见多识广的受教者颇不受用。
当时的杨骏是傲气而目空一切的,却注定也是孤独的。据康晓阳、石波等人回忆:“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分享他的智慧。有时,我们无法理解他的孤独。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接受他的观点,跟随他的脚步。”据但斌回忆,当初杨骏的理想就是要把君安打造成“中国的美林”、“中国的高盛”。康晓阳说,97年亚洲金融[2.39 1.70%]危机后,他们就开始在海外寻找并购机会,差一点就将韩国的一家证券公司并入旗下。也许他们觉得,在国内真的是找不到对手了,但他们却忘了最后的对手是自己。其实,那时候的第一代中国券商,和杨骏一样,年轻而幼稚。
2001年当他重返舞台时,杨骏似乎已不再是原来那个杨骏。低调和隐忍取代了过去的高调和狷狂,时间的沉淀和人生的历练,使杨骏变得更加成熟。然而,成熟后的杨骏没能再度上演神奇,因为现在的舞台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舞台。而如今,当有人写到杨骏时,除了股市的“老人”之外,新的投资者、甚至很多从业者问到“杨骏是谁?”这也正是历史的无情之处。
20年,对杨骏来说似乎是一个轮回;对中国股市来说,这20年也可以说是一个轮回。现在杨骏又匆匆投到下一个轮回之中去了,个人的宿命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和时代历史的必然纠集在一起的。我们只是希望,下一个轮回会比这一个更加清澈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