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列:如何从工程师到董事长蜕变



主持人:

  王凯: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我是王凯。

  从2008年10月开始,细心的人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取钱时,可能会发现那些冷冰冰的铁柜子上面出现了一个小图案“研祥inside”,也就是“研祥在里面”,贴这么个标志是什么意思,研祥又是干什么的?它在里面跟取款机有什么关系呢?

  [短片]解说:

  如果把这个自动取款机比作一个人的话,研祥就是它的大脑。

  陈志列现场讲ATM

  整个ATM柜员机的核心,心脏、大脑和血液就是这个,这个是研祥生产的,所以他们说研祥inside。

  [短片]解说:

  除此之外,我们身边的地铁、加油站,城市的电力系统、奥运会的监控系统,研祥的特种计算机几乎无处不在。

  【陈志列采访

  王凯:我看到研祥这个标的时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做IT的因特尔公司,这两种标是一样的吗?有什么联系吗?

  陈志列:全世界IT行业第一家推出inside战略就是因特尔,他把因特尔inside这个标贴在了使用它CPU计算机的外壳上,十五年来还没有第二家公司提出这个inside战略,研祥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家。

  主持人2:

  王凯:我们大家可能会认为,不就是个标志吗,啪,不就贴上去了?其实您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志可不是您想贴就能贴的!就为了贴上那么一个小标识,陈志烈整整用了15年的时间。这里面不知道有什么样的较量和竞争。

  [短片]解说:

  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了!这个长达40公里、投资90亿的地下大动脉,囊括了当时最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而在此之前这些技术一直被德国西门子所垄断,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争夺这个控制权,当时还不知名的研祥便与老大哥西门子叫上了板。

  【陈志列采访

  陈志列:它头一次上地铁,一号线,请到中国最权威的专家来做一个评标,实际上也蛮公平的,就是把我们的和西门子的产品放在环境之中,就测试和用,测试以后,还是未分伯仲。专家团最后作出一个决定说一半一半,一个很简单的决策,OK就在一号线里边一半用它的、一半用我们的。

  王凯:实际上变成了一个考场。

  陈志列:没错,一个真实的考场,因为开始运行了。十个月过去了,有一些设备在地铁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底下潮啊、振动啊、屏蔽的不够啊、电磁场频繁变化、地底下还有各种干扰啊,好了,有故障出来了。因为现场是封闭的,因为为了做到公正,把所有标志全部封好,一个铁盒子里边标上号123…,好了,十个出故障的,出过故障的产品就送过来了,然后当着专家面把壳打开。有一个品牌在这十台里面有一台,有一个品品牌在这十台里面有九台。

  王凯:有一台的是?

  陈志列:我们,研祥。

  [短片]解说:音乐《春天的故事》

  在今天,陈志列似乎底气十足,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要做全球第一。而在十五年前,在创办研祥的时候,陈志列却没有这么自信。那是1992年10月,陈志列萌发了下海创业的冲动,但是遭到了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四位老人的集体反对。因为当时29岁的陈志列,已经是中国航天设计院里最年轻的一位元元高级工程师。

  关键词:下海

  【陈志列采访

  记者:如果沿着这条路往下走会怎么样?

  陈志列:你看我今年都45岁了嘛,我单位又人缘好,然后我干活又玩命,虽然有时候干点错事儿,但估计熬到40岁50岁,升个副司长还是有可能的

  记者:可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想到自己创业呢?

  陈志列:我记得92年下半年,我们有一次吃饭,桌上有六个人,那五个人全下海开了公司了,然后就跟我说,老陈你不比我们差啊,你咋就不开公司呢,当然我不是被他们这么劝的开公司的,但是你就知道那种氛围、那种激情的东西,创业啊,干啊,所以我觉得我93年创业,应该外因来讲,是被这种创业的潮给卷下海的

  主持人3:

  王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因为邓小平南巡,深圳成了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的热土,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办公室热潮,据说当时最高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里挤进了300多家公司,一张写字台就是一家公司。受这种大环境的感染,陈志列也辞职来到了深圳,但他却不像别人那样一头扎进浪潮中,而是和妻子窝在一间租来的十平米的小屋里,闭门不出整整四个半月。干什么呢?

  陈志列:那时候在菜板上写的这些事儿,就是SWOT分析啊,那时候没有这个词啊,那时候真的没有SWOT这个词,我们不知道,但是那时候我们在写了什么呢,写了我们的威胁在哪里,机会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

  关键词:菜板

  记者:你提到菜板,为什么在菜板上写啊?

  陈志列:因为那时候我们家没凳子,那时候我们家在深圳就租了一个小房间,就一张床,没有凳子,我们吃饭的时候是拿张报纸铺在地下,然后把菜板翻在床上,就在这上面吃饭的,那当然我办公桌也是这个,我们坐在地下,然后把菜板铺在那,铺在床上,要不你这个褥子没法写字嘛,然后再盖上纸写字。一边写优势,一边写劣势。

  王凯:你是怎么说服自己的,拿什么最重要的依据去说服自己,我创业一定可以,我一定要走这个路。

  陈志列:当时在首先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我们这个行业,在1993年那个时候/很多企业啊,都是国营企业,二级升一级,三级升二级,你要升,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你工厂自动化做的怎么样?你工厂生产线那些有没有拿计算机控制,这个是这么爆发出来的,你不上不行。/让我们看到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市场空白,用现在的词来讲,一片蓝海,让我们看到一片蓝海.

  但/全是国外的品牌,美国的、德国的、台湾的、日本的,在这儿,认真他们都不太熟悉这个市场,好多拿来的市场都不对路,居然也被凑合着用,那你叫我们怎么想,除非有一点说明说我们经过分析以后,认为说汉族这个人种很弱,说这个活只有白种人能干,我们研究以后,发现说原来我们比他干得更强,所以我一定要干

  [短片]解说:

  正是看中了这片广阔的蓝海,1993年12月,陈志列在深圳的一幢简易写字楼里,创办了研祥机电实业公司。就像华为、中兴等许多民营的高科技公司一样,陈志列的起步也是从代理商做起。

  【陈志列采访

  记者:拿到的第一笔业务是什么?

  陈志列:我记得是鞍钢,鞍山钢铁公司的高炉改造,当时要用12台我们的设备,在中国绝对叫第一大单,他们没听说,一般都一台一台用,当时要一下子用12台后来又马上用了20台,高炉的全日控,用这个做主机。

  记者:这一单生意你赚了多少钱?

  陈志列:这一单生意几十万吧。

  记者:93年94年的时候,当时占到国内的份额有多大?

  陈志列:我们当时在代理的这个领域,在国内占的份额很大,因为当时给我们的是区域代理,让我们守华南这一块,但是我们破了规矩,破了厂商的规矩,我们去成都,北京啊,又去开了分公司,我们要建全国的渠道。

  记者:你这实际上是违规啊?

  陈志列:当时有很多反对的意见,说你不就是深圳代理吗,你就做好广东省市场就行了,我承认有一点犯规,我们就去很多地区,不光上面说的,逐渐的上海又去了,这样人家上海代理、北京代理,西南的代理就不乐意了嘛

  记者:我的理解如果没有这次犯规的话,没有这个代理的市场占的面积不是那么大的话,恐怕你也没有第一桶金。

  陈志列:同意,尽管我头一次同意。

 陈志列:如何从工程师到董事长蜕变

  主持人4:

  王凯:在当时,很多下海的人做生意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违规,也许如果没有那时候的违规,陈志烈就不是今天的陈志烈了。不过您可能要问了,既然做代理都可以这样赚钱,陈志烈后来又为何要放弃代理业务呢?

  广告

  主持人5:

  王凯:欢迎回到财富故事会,听王凯继续跟您聊。话说陈志烈放着异常赚钱的代理商不做,却要自己费心费力研发产品,是他自己有着更多的追求?还是这里面有着更大的诱惑?

  [短片]解说:

  1995年11月,陈志列投入3000万成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部,开始着手打造自主品牌。

  【陈志列采访

  陈志烈:一定要干自己的牌子,铺自己的技术,砸自己的设备,然后铺自己的销售渠道,如果不是这样,今天研祥还是一家代理公司的话,这日子没法过了,兴许我代理权都被别人取消了,完全操纵在别人手里,我只是给他一个销售点而已。

  [短片]解说:

  此后的八年间,陈志列一直远离公众的视线,媒体报道的文字少之又少,直到2004年,一本名为《研祥非经典管理》的书横空出世,才意外地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则广告,它摘自1995年8月的《计算机世界》报。当时,陈志列绝没有想到,正是这则广告的错误,竟为他招来了一位国内顶尖的技术高手。

  陈:当时在这个报纸上打了很大的广告,1/4,但是即使是花了那么多钱打的广告,由于我们太忙了,我们的打字员是业余的,像我这样省稿的也是业余的,当时的广告也没有人给我们设计,包括现在很多广告都说叫高薪诚聘,我们想再写个高薪诚聘就有点太俗了,高薪诚聘高手,这是标题,很大,然后就写我们的很专业的要求,打完字也排完版了,叫我审,我就没看大字,我就看小字,一看要求都没错,电话留的也没错,签字,发吧,结果错了,有一个字被打错了,高薪,薪水的薪,诚聘高手,把新打成手了,叫高手诚聘高手

  记者:有点踢场子的感觉。

  陈:朱军看了这个广告认为自己是当地的高手,说既然深圳有个高手,还要诚聘高手,而且不谈薪水,他就要来,因为他是觉得他是会会江湖高手的心态来的。

  [短片]解说:

  当时的朱军,是浙江某国营企业的总工程师,带领着上百个技术工人。朱军看了广告是心血来潮。

  同期:

  朱军:对这个的前景,我认为比较看好,所以本身也想从事这个行业/后来跟陈志列见了以后,跟这个人更有关系了。

  [短片]解说:

  有了朱军的加盟,陈志列如虎添翼,加快速度招兵买马。可奇怪的是,陈志列看上的人很多都跟计算机行业不沾边,有的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摸过,樊小宁就是个例子。

  同期:

  樊:我记得当时跟陈志列谈的,我说陈总我刚才进来看了一下,你们展厅这些东西我看都看不懂,不适合。陈总说不是,要想懂行的我们公司太多了,每个都比你懂行,所以我找你来,就是要一个对这个行业从来没有了解过的,但是他以前做过市场,有市场经验的来看看我们这个品牌怎么做。我觉得这个老板有点意思,这是一种用人的新的思路

  [短片]解说:

  或许正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招数,成为陈志列吸纳人才的一个磁场。也正因为这样的“研祥味儿”,陈志列网罗了大量人才,迎来了春风沐浴的成长期,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研祥已稳坐国内特种计算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而陈志列也从一个五六个人的小老板,变成了拥有七百多人的陈董事长。

  【陈志列采访

  王凯:在采访开始的时候你从外边进来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除了我叫你陈总之外,没有一个人管你叫陈总。

  陈:对。因为你不是我们公司的,我们公司的都是直呼其名。

  王凯:为什么呢?

  陈:如果我坐在办公室有人进来,他如果第一句话叫陈志列的话,他第二句可能就说事,就会谈工作,陈志列来了一个客户我来了跟他怎么谈的,就会谈事,沟通会比较直接。但是如果他叫陈总呢,陈总,您在忙吗?我可以进来吗?他就会有很多客套的东西出来,那两句话显然在我们公司认为是废话。

  王凯:如果他叫错了怎么办?

  陈:罚款。我们公司很多地方,到处见我们印好了的,无炭热敏的四联罚款单,一个给个人、一个给财务、一个给行政、一个给人事,马上有人开罚款,谁可以给谁开罚款,是任何一个人可以给任何一个人开罚款

  王凯:你自己被开过罚款吗?

  陈:开过,每个月几乎都有人给我开罚款,比如我迟到,今天有一个会迟到,我进来,别人迟到罚五块,还有一个,唯一一个不太公平的地方,是所有人都按制度罚款,只有陈志列是双倍,就是我迟到就得付十块,这是唯一不公平的地方。

  主持人:

  王凯:从高级工程师到小老板,再从小老板到陈董事长,陈志烈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蜕变,其实早在三十年前,他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对他今后的人生蜕变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主持人7:

  王凯:欢迎回到财富故事会,听王凯接着跟您聊。话说在1992年那个著名的春天,陈志列创办了他的研祥。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当中,研祥只占了后面的15年,但是陈志列却说他更感谢1978年那个春天,因为那个春天改变了他的一生。

  [短片]解说:音乐《希望的田野》or小平讲话同期声

  那是1978年3月18日,一个不不平常的日子,在邓小平主持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话,并且全文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

  【陈志列采访

  陈志列:叫《科学的春天》,我最欣赏的是郭老的文笔好,然后我记得最后他说科学的春天来了,让我们拥抱它吧。/那时候能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级的文章里说让我们拥抱它吧,是多么一个很少见、让很激动的词

  补充解说:

  而此时此刻,远在辽宁沈阳,爱好文学的初三学生陈志列,正在为读文科还是理科而犹豫。郭沫若的这篇《科学的春天》,让年少的陈志烈意气风发。

  陈:我记得我填了一首词叫《西江月》,我当时填的应该讲,不好意思,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是最后两句我还记得,最后两句写的,今学数理就正循,正道啊,四化誉满全球。

  [短片]解说:

  在这个春天里,上演了无数年轻人命运大转折的故事。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促使校园诗人陈志列毅然做出了弃文从理的选择。两年后,陈志列顺利考上了辽宁一所理工大学,而他选择的是当时许多人都还陌生的计算机专业。与此同时,禁闭了十余年的高考得以恢复,上百万青年如过江之鲫般的涌向刚刚打开的大学校门,很多人仿佛听到了时代火车转换轨道的尖利声响。

  主持人8:

  王凯:正是1978年那个春天的选择,预设了陈志列的人生轨迹。沿着这条轨迹,一个充满报国之志的青年,终于在十多年后的又一个春天迈上了事业的正途。当研祥研发的自主品牌在国内先声夺人后,陈志列的目光又投向了海外,开始了他誉满全球的计划。他的第一站是美国的拉斯维加斯,1998年,他去那参加一个展销会,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2242.html

更多阅读

陈志列妻子王蓉 陈志列和他充满激情的团队们

陈志列经常说,任何一个成功企业都不会是董事长一个人在奋斗,在他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个成功的团队在协助他,而在研祥集团,这群人的权利则更大,包括陈志列的决策都会经常被他们中的一些人予以否定。这些人,并不是研祥董事会成员,他们仅仅是奋斗

陈志列:研祥要做全球老大

  和所有的企业家一样,身为研祥智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称研祥)董事局主席的陈志列很忙,用陈志列本人的话说,“不到晚上九点不离开办公室”。不过,和别的企业家有所不同的是,与陈志列交流很轻松,很尽兴,性格直爽的陈志列本人也很善谈,很放得

研祥陈志列:凭什么谋求全球老大?

     人物素描 1963年出生于无锡的陈志列,性格豪爽,语言幽默。虽然15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头发花白,可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创办的研祥集团,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特种计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他不仅仅创办了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企业研祥,

陈勇斌:从工程师到女裤公司老总

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2006年的春天,陈勇斌看到《兄弟》扉页上的这段话,心有戚戚。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而从一条羊肠小道出

CCTV经济人物陈志列:如何从工程师到董事长蜕变(二)

 樊:我记得当时跟陈志列谈的,我说陈总我刚才进来看了一下,你们展厅这些东西我看都看不懂,不适合。陈总说不是,要想懂行的我们公司太多了,每个都比你懂行,所以我找你来,就是要一个对这个行业从来没有了解过的,但是他以前做过市场,有市场经验

声明:《陈志列:如何从工程师到董事长蜕变》为网友听不够的曲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