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点50分,刚开完媒体见面会的陈义红一边和《数字商业时代》杂志记者打招呼聊天,一边拿起香蕉吃了起来,“上午体检,一天没吃东西,难受。”
几年前就率先把意大利运动品牌KAPPA引入时尚的蓝海,因而被媒体奉为“时尚教父”的陈义红,无奈地一脸苦笑:其实我不想这样,都是被当初的环境逼出来的。
但如果不是十多年前在李宁公司任CEO时的管理“越位”事件,就成就不了今天的中国动向和陈义红的一番事业。
“打工是为自己,”回顾当年的“越位风波”,陈义红向本刊记者解释,“大家都认为我摆错了位置,把自己当成老板,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在陈义红看来,打工是为自己的将来做铺垫。
果然,2006年KAPPA的母公司BasicNet集团突陷财务危机给了陈义红又一次“越位”的机会。
先是把KAPPA的代理商中国动向从李宁公司“据为己有”,然后通过与国际投行的对赌,获得了3800万美元的资金,随后出价3亿元,买断了KAPPA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品牌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尽管当时KAPPA的营业额只有2.3亿元,且2004年前业绩连年下滑,其代理业务在当时被投资公司称为一块“烫手的山芋”,但陈义红并没有犹豫。
在交了一年半的“学费”后,陈义红终于摸到了门路,市场上相对弱势的KAPPA,“被逼”不再以运动品牌的面目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与时尚的全方位密切接触。向时尚的成功“越位”使得KAPPA业绩步步高,而且也引来国际大牌运动厂家的跟风。2008年,中国动向成功在香港上市。由于赶上了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好机会,2008年,中国动向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全年销售额达33.2亿元人民币,与2007年度17.1亿元的销售额相比,疾增94.2%,净利润达到13.7亿元,年增长率达86.4%。“对赌”的胜利,让陈义红禁不住得意起来:“从如今的业绩看,当时与大摩的对赌,赌注下得确实有些保守。”
出生在军人家庭,长于部队大院,小时候就是“孩子王”,又曾做过乒乓球运动员,从军五年后,前往最早的中国本土体育品牌“十佳”任销售科长,陈义红的经历看起来比较传奇。2009年“五一”期间,他还专门去日本观看了第50届世乒赛。谈自己的乒乓球运动员经历,“虽然没打出来,但是起码经历了一个过程,对以后的能力、判断与决策都有影响。”
幸亏,他不是一个足球运动员。
实际上我是一个很务实的人,说为老板打工那样的话太虚。我的目标很明确,打工就是为自己的将来做铺垫,将来遇到机会的时候可以抓住。
数字商业时代:尽管你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是规避不了李宁公司的。现在来看,李宁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经验?
陈义红:就我个人来讲,在李宁的十几年职业生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学会了怎样认识生意、认识品牌、认识体育。最重要的是,在李宁的平台下,让我自己目的非常明确。人终归要有一个目标,人在一个企业中工作十几年的这种经历不是很多。李宁给了我平台和空间。
数字商业时代:有一种说法:你当时已经在管理上越位了,把自己当老板了。你怎么看?
陈义红:打工到底是给谁打工?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至于我,目标很明确,打工就是为自己的将来做铺垫,将来遇到机会的时候可以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