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些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速度过于乐观,前期为规避汇率风险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如果合约到期日不巧撞上近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突然变速,那么由于“失算”升幅,一些企业将面临亏损的可能,并将受到违约与否的困扰。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称,可能出现损失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履行合约,如此银行则面临客户违约风险。
远期结售汇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合约,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在到期日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再按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汇或售汇业务。银行通常要求客户提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直接授信。
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高。基于这种预期,如果企业和银行约定远期结汇价格,合约恰在这段时间到期而升值幅度并没有预期的大,那么合约价格和即期汇率价格之差就构成损失。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违约造成的损失如果大于履约造成的损失,则企业可能以违约来减少损失。 广州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银行之间竞争激烈,保证金普遍较低,大多在10%以下,有的甚至不收保证金,企业违约成本较低。不过,因为涉及到银行和企业之间的长期业务关系,很难说企业会不会选择违约。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交易员则认为,企业违约损失保证金和履约承担汇率损失两者差不多。进行远期结汇锁定汇率风险的一般以大型企业居多,主要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即使亏也亏不了太多,企业不太可能违约。
光大银行资金部人士表示,远期结汇业务被用于锁定汇率,成熟的市场参与者应无论盈亏都履行合约。企业应立足主业赚钱,而不应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博取投机性盈利。
上述监管人士表示,对于那些赌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参与者来说,承担亏损相当于交一次“学费”。 对于有实际避险需求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建设银行一位人士建议,在通过银行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时,不能一味按银行的判断来操作,需要有自己对未来汇率走势的判断,慢慢培养市场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