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o2o营销模式观察
2013年12月14日,帝都,新大都饭店,“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13年会暨‘边缘革命’2.0与治理创新研讨会”原准备在国谊宾馆召开,后因与某会议冲突,被迫搬迁。

论坛成员很杂,不是杂乱的杂,是混杂的杂:哲学、物理学、数学家、法学、经济学、艺术家、通信与IT、传播学、电子商务、文史、银行金融、信息化教授、专家、学者与官员,大都是在信息经济、信息社会领域最为顶尖卓越、最有见解思考的一批人,我这种洒家便更多只有旁听学习的份儿。这个低调高端上档次的民间智库的发起和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在此不展开了。论坛的议程包括了“网络技术对权利结构的影响”、“互联网与新物种起源”、“复杂性与信息社会的实现”、“适当社会:意义互联网的兴起”等充满激情的内容。
遗憾的是,当天下午我便不得不赶往亮马河会议中心参加“中国品牌商业联盟的创新论坛”,聆听传统商业零售业老总们在O2O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分享。谈到O2O,不得不说这是2013年中国传统零售业主流企业面对互联网兴起与电子商务挑战形成的最大共识,当下继ERP、SCM、CRM之后的“O2O:零售业的未来之路”这类思考思想思潮几乎变成了一种时尚,声声不绝、充斥于耳。这当然是件好事,整个零售行业从最初的“震惊、麻木”效应中走出来,开始进入到初步的危机应对阶段,而且开始着手尝试,这对行业定然是好消息,特别是银泰、苏宁、万达、步步高等不仅仅有深入思考,深刻认识,也有深度举措。
但,于我看来,却依旧有足够的忧虑:传统商业零售人士在谈及未来之路时,都习惯性地将形态分为线下实体和线上网络(即Offline和Online),所理解与倡导的O2O也基本是上述认识观点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整合性视角。这显然存在着本质性偏差,线上线下“对立且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点,恰恰类似姓社姓资、是新是旧、先进落后、卖家买家的简单分割,正是这种二元论分割产生了O2O再度兴起的认识基础。这种认识论产生的方法论,不是把线上线下作为互相转换的技术工具,便是将线上线下作为二者取一的行为选项。我们说,互联网世界没有硬币,指的便是非正必反的二元论简单对立观的失效,这种失效源自人们对复杂性世界和世界复杂性的多层次、多视角、多质性、无边界、时间论等信息作用认识的提升。
实际上,把实体零售-电子商务、交易行为-信息流转平行看待的零售企业并非少数,甚至是绝大多数,其潜意识当中实体交易行为依旧可长久独立于Info且具有价值和可能性,这当然是一种误解。应该说,在未来零售(所谓零售的未来)中,只能围绕实体要素与信息要素进行构建,并没有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之分,也不存在线下与线上行为这种不伦不类的划分方法。
因此,今天的O2O热点肯定只会是一种过渡,一种对未来零售的浅层次理解和尝试,它将解决传统零售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和数字技术的“术”的问题,尽管具有积极意义,却不具备决定性,从此角度而言,我倒是很希望有机会让老总们也去听听上午的那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