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开放还是封闭?这是个问题



微软显示了愿意接受行业标准的诚意,但它的软件开放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年3月,在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举行的MIX互联网体验大会上,微软首席软件设计师雷·奥奇(Ray Ozzie)对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和客户表示:“透明度、标准化和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对微软发展方向的一个大胆声明,但鉴于以往微软在开放性方面一直口碑不佳,它能做到言行一致吗?

微软希望(事实上也需要)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形象,比如说接受行业标准,采用开源社区的最佳实践,并让其他软件公司的产品能够更容易地兼容它的Windows和其他平台。为什么开放对微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呢?首要原因是客户的呼声。我们刚刚完成了一项有536位商业科技专业人士参与的调查,结果5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微软能够加大开放的力度,那他们就更有可能考虑购买它的产品。此外,政府监管以及竞争方面的压力也是促使其开放的重要原因。如果微软无法击败开源模式,那它就必须顺应开源的潮流,而不是将其视为不共戴天的头号大敌。

微软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今年2月,该公司提纲挈领地出台了四条“互操作性原则”(interoperability principles)来指导今后的产品开发:第一,公布其主打产品的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第二,这些产品将支持主要的行业标准;第三,公司产品的文件格式与行业标准格式之间能够实现数据迁移(data portability);第四,更多地参与开源社区。在过去几个月内,微软已经以增强互操作性的名义公布了4.4万页文档,以及Windows、Office、Exchange以及Sharepoint等产品的协议,今后它还将继续公布更多的文档。

然而,微软完全是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步调来进行开放,它的进度仍显缓慢。该公司一向毫不让步地坚决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所以它虽然想要参与开源社区,但其举动看起来却像是在恃强凌弱欺负该社区一样。另外,微软还在继续控告开源开发者侵犯了该公司的235项专利。虽然这些指控还未得到证实,但微软采取的法律行动无疑是在开发者头顶上高悬了一把利剑。

多年以来,商业科技专业人士一直被迫在微软和非微软的技术之间寻找平衡,他们当然会对微软的开放心存疑虑。受访者中有51%的人认为微软的开放运动不过是个公关活动而已。我们要求每位受访者都按1-5分(5分表示极其开放)的水平给微软的开放程度打个分,结果微软最后的平均得分只有2.3分。

微软得分如此之低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软件产品过分依赖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平台。不过,微软的开放运动也并非仅是口惠而实不至的敷衍。微软刚推出的Live Mesh策略可以跨平台、跨设备同步数据,并且支持AdobeFlash、MacOSX以及非微软的浏览器和编程语言。

更引人注目的是,微软决定给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2007追加跨平台扩展功能。这些扩展功能已在最近进入了测试阶段,微软的旗舰管理平台将破天荒地能够管理Unix和Linux服务器。为了成功实现跨平台管理功能,微软将两个开源组件WS-Management和Open Pegasus整合进了Operations Manager。微软的这个英明决定就好比给管理系统平台注射了一剂“开源特效药”,使得该平台能够支持Linux和Unix。

相对于几年前,该公司的心态现在有了180度的转变。2004年,当我们询问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管理异构服务器环境方面是否有开发需求时,这位微软董事长不无嘲弄地说:“让我们开发管理工具?我看算了吧,这方面的公司多得是,我们就不必去凑热闹了。”

希望之光

我们的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微软如果变得更开放,那给客户带来的最大好处将是互操作性和集成性的改善。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的服务信息经理布莱恩·赖斯(Brian Rice)说:“微软的Office和数据库产品中的数据将能够更容易地迁移到非微软的产品中。我们对这个颇有兴趣。”

 微软:开放还是封闭?这是个问题

虽说赖斯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期望,但他的想法却是基于微软已经采取过的措施。比如说微软的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现在已采用了“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和“简单通信协议”(Simpl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s)这样的业界标准来与交换机(PBX)以及即时通讯系统进行连接。这些措施都表明微软在增强互操作性方面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很多年来,微软一直向开发者提供WindowsAPI和软件开发工具包以实现软件兼容,但有些地方微软并未提供接口,开发者不得不自行创建开源层(open source layer)以实现互操作性,典型的两个例子就是Wine项目(将Windows应用程序移植到MacOS和Linux上运行)和Samba项目(让Linux机器与Windows系统通信)。Linux基金会(Linux Foundation)的主任吉姆·泽默林(Jim Zemlin)说:“基于开放标准和允许多方参与的开放进程来促进互操作性与提高其他软件和自己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并非是一回事。”

举个现实情境中的例子。虽然Windows和动态目录(Active Directory)是设计成协同工作的,但系统管理员却不得不亲自上阵用Kerberos认证(Kerberos authentication)替代动态目录。Samba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杰里米·阿利森(Jeremy Allison)说:“要使用动态目录作为认证源(authentication source)的话,你就不得不在每台终端设置本地的非域账号(non-domain accounts),这种做法在现实业务环境中根本没有实用性。”

从某些方面来说,微软在改进透明度、标准化和互操作性方面的良好意图实际上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让微软公开文档和协议的努力要回溯到2001年美国司法部和2004年欧盟做出的反垄断裁决。监管机构曾批评微软的回应迟缓,公布的文档挂一漏万并不完整,直到现在他们对微软的开放进度仍然不满意。今年2月,微软推出了互操作性原则,而与此同时,欧盟却表示该公司未能遵守先前的反垄断裁决,宣布对其处以13.5亿美元的罚款。对此微软正在进行上诉。

微软产品协议的公布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微软在2004年发布了Windows Server的通信协议文档,不过这些文档都是收费的,并且要受到商业秘密许可证的约束。直到今年,微软才公布了几个协作软件如何与Windows客户端通信的详细说明。现在,该公司承诺将提供范围更广的产品协议文档,但客户和商业软件供应商在使用那些受专利保护的协议时仍得支付专利使用费。

微软两年前公布了所谓的“开放规范承诺书”(Open Specification Promise),这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声明指出微软将放弃对某些技术的专利主张,这也为微软近期公开协议文档的举动奠定了基础。该承诺书涵盖的技术清单包括:网络服务规范、电子邮件认证、身份管理软件、虚拟硬盘格式、Office文件格式、机器人技术协议以及被应用在Live Mesh里的Feed Sync同步框架。微软将这份承诺书与通用公共许可证(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相提并论。该承诺书大受业界好评,甚至连对手红帽公司(Red Hat)也对之称赞有加。 

前车之鉴

但是,微软的老对手们对它的意图仍抱有戒心,因为微软以前的所作所为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微软的一贯作风是设法将业界标准并入自己的轨道中,有人称这种做法为“扩展-包围-毁灭”。微软通过扩展支持级联样式表(Cascading StyleSheets,CSS)标准和JavaScript,迫使网页开发者创建有时只能在IE浏览器中使用的网页,让这些开发者们尝尽了苦头。

虽然微软已承诺在IE8.0中支持HTML5.0和CSS2.1之类的标准,但Mozilla公司工程副总裁迈克·施罗普夫(Mike Schroepfer)还是认为有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微软并没有说它是否会采用最新的Java Script标准或向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之类的图形格式,它更倾向于选择自家的Java Script和Silverlight插件。施罗普夫说:“微软是在不断学习,但要充分了解网络的开放性和参与性还有很多事要去做。”

当微软的自身利益和行业规范发生冲突时会怎样?微软开发的Open XML规格与行业规范“开放文件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ODF)之间的矛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微软声称要跟以前的软件保持向后兼容的话,Open XML是必需的,因为ODF缺乏Open XML的一些功能。微软负责互操作性和标准的总经理汤姆·罗伯逊(Tom Robertson)坚持认为:“Open XML是展示我们公司如何接受标准过程的典范。”

但批评者认为,Open XML只不过是一个专有文档格式的封装器而已,这是微软为了规避真正的行业标准所采取的做法。话虽如此,但我们必须看到,如今OpenXML的开发由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所控制,因此将其称之为一项行业标准从定义上来说也无可厚非。

其他一些证据表明,微软虽说步调缓慢,但它确实是在向开放的方向努力。该公司创立了互操作性实验室,并和Novell公司及Turbo Linux公司等签署了专利交互授权协议,同时还为PHP之类的开源软件在Windows Server上的应用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另外,它还在与Jboss公司及Samba公司商讨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有趣同时也可能是最具争议性的事情,是微软已开始将开源实践整合到它的商业模式中。它的两个授权许可:微软公共授权(Microsoft PublicLicense)与微软互惠授权(Microsoft Reciprocal License)都符合开源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对开源的定义。

并且微软已经建立了名为CodePlex的开源项目社区。该社区大约在两年前成立,当时只有30个项目,如今已扩展到了4,000多个。目前,下载量居前三的分别是AjaxControl Toolkit,一套为SQL Server准备的样本数据库,以及为.Net Reflector类浏览器和反编译器开发的插件。大多数Code Plex项目都是由外部开发者来维护。

微软已经开始注意采用社区评测这种开源社区的实践方法了。公司在社区发布了SQL Server2008的6个社区评测以及候选版(releasecandidates)。微软的平台策略高级主管、开源运动主将山姆·拉姆基(Sam Ramji)表示:“这是我们从优秀的开源项目那里学到的东西,这是让客户更早接触到产品的做法。”

微软还已公布了部分Windows、WindowsMobile以及其他软件的代码,并将它们称之为“共享源代码”(sharedsource)。共享源代码不一定是免费的(可能需要授权费用),也不一定是开放的(被授权者不能对代码作出未经授权的修改或分发),并且也不一定有很多人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代码。

要么开放,要么闭嘴

正如共享源代码这件事所显示的那样,微软愿意在开源道路上走多远是有客观局限的。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去年就说过开源“不符合股东利益”。

微软仍然对其知识产权守口如瓶,并不遗余力地予以保护。当我们请求该公司讨论一下其内部的Unix使用情况时,微软断然拒绝。此外,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该公司会停止将专利作为对抗Linux的武器。当微软推出互操作性原则的同时,知识产权和授权副总裁奥拉西奥·古铁雷斯(Horacio Gutierrez)就说:“在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是无法做到对专利问题熟视无睹的。”

另外,你也别指望微软会在GPL框架下发布软件,因为它认为GPL过于开放。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开源和标准副总裁鲍勃·苏托尔(Bob Sutor)说:“微软能否有一天会让它的规范与GPL框架接轨?这是对微软及其开放运动而言是块试金石。”

这一点微软不可能做到,而且我们认为这也不必要。但是有很多事微软是完全可以做到,并且应当去做。这里我们就此为微软列出了一个清单:

◆公示那些据称受到开源软件产品侵犯的专利。

◆为Open Pegasus(管理软件)和Python(编程语言)之类的开源项目提供人手支援,为这些项目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不劳而获,使用其开发成果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在IE8.0中支持SVG与ECMA Script等重要的网络标准。

◆与IBM和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进行合作,统一ODF和OpenXML格式,让ODF与OpenXML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Office的内置功能。

◆与Linux基金会合作,共同资助和管理一所联合互操作性实验室。

◆减免那些日常服务(比如打印和文件复制)协议的专利授权费。

◆在.Net Framework和Silverlight项目中借鉴开源社区的做法,例如社区建议和开发。

◆为了展示出更大的透明度,提供有关Windows7的更多信息。

无论如何,微软仍是一家商业公司(截至3月31日的财季中微软净收入44.1亿美元),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该公司的研发预算高达70亿美元,这方面的投资是为了让公司股东得到应有的预期回报。Linux基金会的泽默林说:“正如你们所看到的,微软在树立开放形象和维护股东权益之间陷入了两难境地。”

要处理好这个难题当然不容易。但微软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这是在开源软件颠覆市场规则时,重新树立自身以及所有专业软件公司形象的一个大好机会。

微软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在开源道路上到底该走多远?走多快?我们认为:越快越好!客户希望有更大的进展,政府监管机构也要求尽快改变,像奥奇这样的变革者责无旁贷。积习难改,但是老式软件公司已别无选择,改革之路势在必行。(译|蔡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4446.html

更多阅读

买正版书还是盗版书?这是一个问题 盗版书在哪买

如果我问您一个问题。您买的书您希望它是正版的还是盗版的?我想您一定会回答希望它是正版的,我和您的想法一样,也希望它是正版的。但是我买书却不一定会买正版的。您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窃听我慢慢道来。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法律,每个

加V,不加V,这是个问题……么?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2011.4.5.秘密花园因为修改了微博的昵称,按新浪的规定,认证要重审,名字上的V没有了。原没把这当回事,结果不止一个朋友来问怎么了。我想说:有怎么了?没有怎么了?楚曼秀不还是楚曼秀么?朋友说:有一个方便点。嗯,想了想,是方便点。加了V,主动来关注

好利来是直营还是加盟 直营还是加盟?这是个问题!

企业在拓展过程中,到底选择直营还是加盟?这是我在咨询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这只是选择渠道的方式不同而已。直营好,还是加盟好,好比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最近接触的两个企业,一个是坚持直营稳步发展,另一个拓展加盟海阔天

工业企业营销培训:战略还是技巧,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营销只是新近上口的生僻词。很多企业理解的营销,只是在销售基础上加了一点品牌策划和营销培训的外衣,触摸到的也只是营销战略自身价值的冰山一角而已。如果与工业企业的负责人进一步探讨营销话题,往往就可以发现一些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先创业还是先结婚?这是个问题

 某天,一朋友提及婚姻之事,说起他身边的两位朋友:   一位小有成就后结婚,过着平稳的日子;   一位结婚后两人共同努力,现还在外面苦苦打拼;   然后,问我:男人,是先创业后结婚,还是先结婚后创业?   感觉这

声明:《微软:开放还是封闭?这是个问题》为网友少年一起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