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报告认为银行以“结构”之名行固定收益之实;投资者购买之前应做足“功课”
结构性理财产品历来以构成复杂,收益计算难以捉摸等特性,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理财产品分析月报,将中资银行6月发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鉴定为“伪结构”,引发结构性理财产品“真伪”之争,这也为我们带来一窥“结构性理财产品”全貌的机会。
月报引发结构“真伪”之争
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6月份的《银行评价分析月报》称,在当月结构类产品中,中资银行推出的8款有7个产品被社科院认定为“伪结构”产品。报告认为银行以“结构”之名行固定收益之实。报告一出,银行纷纷喊冤,交通银行银行回应称,真伪的标准应由监管部门来定,并不存在“伪结构”产品,目前该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是实打实的“真”结构产品。
交行相关人士举例说,比如“得利宝·浓青6号”需要在8个观察期内,指数表现大于等于18%,投资者才可获得预期理财收益,否则投资者理财收益为零,这不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
姑且不论这场结构理财产品的“真伪”之争结果如何,作为投资者,不妨仔细剖解结构理财产品的架构,了解它的收益计算方式,做好挑选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功课”。记者上周采访了多家银行的理财师,他们给出了挑选结构理财产品的专业意见。
分清保本还是非保本结构产品
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权威的官方说法,在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有着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计划中包括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其结构性存款产品应将基础资产与衍生交易部分相分离,基础资产应按照储蓄存款业务管理,衍生交易部分应按照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
按照这一说法,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架构一目了然,其实就是“债券类固定收益+内嵌期权的衍生品”这两部分构成。在实际资金运作上,银行并不直接将客户资金去购买能源或商品,而是将少部分资金投资能源相关的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以达到规避金融风险的作用。
华侨银行成都分行行长陈炳国指出,由于在资金配比上不同,结构性理财产品可分为保本型浮动收益产品或非保本型产品,投资者在投资前,需了解清楚所投资产品的类型。“现在部分金融挂钩工具波动较大,建议投资者选择保本浮动类产品,从而可以在保证本金的前提下获取更高潜在回报。”
如何挑选结构性理财产品
认清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结构”,那么普通投资者该如何从挂钩标的丰富、设计五花八门的各种结构性产品中“淘金”呢?
“市民购买产品时首先应看清楚挂钩对象,其次应该分析挂钩对象符合约定条件的概率有多大。”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理财师蔡潼介绍说,结构性产品投资标的可以是汇率、股票、基金、指数、商品、信用等任意组合,投资者在购买结构理财产品时,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或了解的挂钩标的,同时仔细分析理财产品中对挂钩资产标的预期,比如看涨、看跌、还是看平,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并认同后方可以选择,只有当走势完全符合预期时,投资者就能获得高收益。
除了看清投资标的外,结构理财产品关于收益设计也非常重要。目前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设计,常见的规定是:在若干特定观察日,达到观察标准,客户就能获得收益。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理财师邓俊强调,结构理财产品设定的观察标准相当重要,比如某一款挂钩原油的结构理财产品,如果收益设计为区间观察型,比如规定观察期内原油上下涨跌幅不超过20%,那么当油价涨幅过猛,超过观察区间,理财产品反而无收益或低收益。荷兰银行成都分行行长范静东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时,须充分了解自身的资产状况、风险承受度、理财目标和流动性需求等。
此外,银行理财师还提醒投资者,结构性产品通常有一个固定的期限,一般不会低于1年,期间一般较少提供投资者提前赎回的机会。而在固定期内客户要求赎回,银行可能设定高成本的提前终止条款,将可能导致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为零或损及本金,建议客户投资前,应该根据自己资产的流动性需求来决定投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