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网 中国为何缺乏世界级企业家?



中国企业大多管理“员工的现在”,世界级公司管理“员工的未来” 

尽管30年来,中国企业开疆辟土、高歌猛进,然而放眼全球商业舞台,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还没有哪一家中国企业真正迈进了世界卓越企业的殿堂,成为舞台上的耀眼主角;也没有哪一位中国企业家登上了商业领袖所能企及的世界顶峰,引领全球财富走向。对比世界级企业与企业家,依旧有一条不小的沟壑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未能渡越到彼岸?

中国企业未臻卓越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企业真正的挑战在于“国际化规则与世界级水平的运营”,因为中国企业,即便是优秀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与世界卓越企业存在的差距是整体性的、全方位的。

●战略差距:权谋vs制度

中国企业多以“权威谋略”为战略出发点,而世界级公司则以制度和文化为战略出发点。到目前为止,中国绝大多数优秀企业家都是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产生的。在“市场”环境中,他们懂得了“国营厂长”不懂的竞争谋略,但“计划”余味下,却需要他们懂“政治”,甚至部分会成为以“权威谋略”为中心的市场政治家。

●绩效差距:短视vs长远

中国企业大多管理员工的现在,世界级公司管理员工的未来。世界级企业的绩效管理,是通过投资员工的未来,从而获得公司的未来。但中国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效果,注重人的短期业绩而不太注重能力的发展。

●文化差距:工具vs信仰

中国企业用业绩凝聚员工,世界级公司用文化凝聚员工。不少中国企业的远景成为企业家个人的鸿图伟业,是实现企业家个人野心的工具和附属品,而不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在相当一些中国企业中,核心价值观只是手段而已。一些企业家常常把“以人为本”、“消费者是上帝”一类感人肺腑的话挂在嘴边,而一旦利益当前,一切仁义道德就靠边站。

●管控差距:能人vs流程

中国企业用能人管理控制公司,世界级公司用流程管理控制公司。中国企业对公司的控制大多是由人来完成,而不是通过制度与流程系统完成的。这样必然产生诸侯经济。这种管控方式在短期内可以在量上获得扩张,但不能获得质的提升,虽然金玉在其外,但败絮却早匿其中。当年三株的失败,诸侯经济就是很大一个原因。

●营销差距:利用vs敬畏

中国企业利用消费者的幼稚,世界级公司促进消费者的成熟。要想真正把握消费者,就得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像追求真理一样,不断地了解他们,琢磨他们。但中国众多企业在骨子里对消费者是没有敬畏的,他们认为可以用计谋搞定消费者,所以用夸大其辞的广告,用费尽心机的“承诺”去讨好消费者,获得增长。

●领导力差距:聪明人vs认真事

中国企业强调做聪明人,世界级公司强调做认真事。不少中国企业家的骨子里有很深的帝王情结,有很强的支配欲,喜欢研究“驭人之术”,“好为人师”,“领导”在他们心中就是“驾驭”的意思,结果企业就演化成了权谋组织。世界级公司强调的是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强调的是权力和义务对等之上的合作。 

中国企业家尚未登顶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得益于一批具有创富精神和理想的企业家共同努力的同时,也将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任正非、马云等企业家推上了个人价值成就的高峰。可是,仰看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等商业领袖,中国企业家的修炼与攀登之路还远未到尽头,距离顶峰还有很长一段路途。

●差距一:抵制诱惑的能力

世界级商业领袖往往诞生于严格的市场竞争环境,而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与商业环境,还无法说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这给企业家提供了太多的创富机会,同样也形成了太多的诱惑,以致中国企业家不容易坚守自己的商业底线。中国企业家有了钱就抑制不住要进军房地产,涉足证券投资,因为赚钱来得快。但是这样机会投资产生的利润是可以持续的利润吗?真正致力于登上顶峰的中国企业家,不能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对暴利与机会的贪婪上。

●差距二:重硬件轻软件

世界级商业领袖有个共同特点,把人力资源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来实现企业的跨越。而很多中国企业家认为企业的发展动力是硬件推动型,他们相信机器胜过相信人才,他们把研发投入的重心放在机器设备的投入上,轻视对研发团队和研发管理者的投入。殊不知,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经营管理,最终来源于人的智慧,离开这一点,企业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差距三:缺少企业幸福感

许多中国企业家的幸福感更多是建立在社会名利和行政地位上,或者是建立在下属对他的崇拜感上。而世界级商业领袖更多的幸福感来源于企业经营成就,所以类似于洛克菲勒等家族企业往往寿命很长,传承数代人而长盛不衰。

 中国企业家网 中国为何缺乏世界级企业家?

 

差距源于商业文化根基

之所以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未有登顶者,最根本的问题来自于中国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商业文化根基。因为,企业是国家或者民族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表面看,我们与世界卓越企业和企业家的差距是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是战略规划、组织形态、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差距,其实本质上的差距是商业文化的相对落后,是人的思维意识还未摆脱长久以来的小农经济形态的影响。

这种商业文化的先天不足,表现在战略思想上,就是中国企业喜欢做大,喜欢做外在的扩张,喜欢追逐机会。中国企业家骨子里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在小农经济下人是没有安全感的,深受生存环境不确定性的困惑。

商业文化不足表现在企业治理结构上,就是中国企业大都是“人治”型家长制的组织形态。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的商业组织都是家长制结构模式,不仅企业家容易偏好当家长,员工在内心深处也难于摆脱对一个大家长的渴望与敬仰。

从营销系统来看,中国企业的营销系统同样深受商业文化先天不足的影响,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消费者骨子里的不独立因子,先从意志上将消费者弄晕,然后令其服从,这是一种农业文化下的运动式模式。

从人力资源来看,商业文化先天不足的弊端更为突出。在农业社会下人往往没有独立人格,是依附型的,必须通过情感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抱团。因此中国企业往往靠熟人来管理,企业家摆不脱封建帝王思想,总是力图让下属成为“自己的人”,公司领导者常常划分为几拨人,山头林立。于是,在堪称中国优秀企业的娃哈哈公司里,竟然出现宗庆后身边竟然没有一名副总裁的惊人景象。 

回归商业本源是追赶途径

以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发展速度,诞生世界级企业与企业家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尽快弥补商业文化的深层次差距,拥抱世界先进的商业文化,摆脱小农经济形态的束缚,回归商业社会的本源。

企业与企业家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公司。公司实质上是一个法人组织,是有独立生命意志的。那公司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客户价值,公司的战略思想就是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价值,如何以此为基点来设计公司的组织结构、营销系统、人力资源体系。沃尔玛、谷歌、戴尔、宝洁等,不都是这样的吗?以消费者的利益为第一位,公司就是为客户提供价值的经济组织。做大做强是结果,以客户为中心是路径。明确了这一点,公司也就完成了战略的调整。

接着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回归本源。法人意味着公司的老板实际上就是公司的代理人、所有者或者监督者。公司是有自己独立意志的,公司收益归你不代表你可以随便处置它。按照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设计并严格遵循,这本身是对公司生命的一种尊重。

营销系统回归本源,企业就应当投资消费者的未来,帮助他们成熟。人力资源系统回归本源,企业应做“法治”上的流程系统,强调权力和义务对等之上的团队合作。

回归商业社会的本源,加之中国经济环境的酝酿,中国企业不仅能像日韩企业那样迅速国际化,更会成为国际管理的领导者。

*作者系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附文:

中国为何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

不但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欧洲也没有—比如法国、英国;但美国有,日本有。原因何在?

美国、日本有产生管理思想的三大基础:其一,国家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和人文底蕴;其二,国家需要经历足够长时期的商业实践;其三,国家必须有足够领导世界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成就。相比之下,德国、法国和英国有前两项,但是后一项却在最近30年日趋式微,中国则在这三方面都缺少,但是距离却相对在缩小。其实文化和人文、商业实践历史都属于管理环境问题,而经济实力则属于整体经济范畴。前30年,中国没有出现管理理论,原因在于时间积累、经验积累、经济总量提高尚处于基础阶段。

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实现自己的企业管理思想上的零突破?当然有可能。以目前中国GDP发展速度看,2028年,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经济成将引起更多的世界关注,管理思想的形成也顺理成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4724.html

更多阅读

黎蜗藤:中国为何无权“收回”果敢?

中国为何无权“收回”果敢?黎蝸藤最近缅甸果敢局势紧张,中国的右翼民族分子开始鼓吹中国有权“收回”果敢。但中国真的有权“收回”果敢吗?果敢自古不属中国现在果敢是汉人占多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果敢就理应属于中国。事实上,果敢很久以来

中国为何出汉奸? 中国穷人为何也要出国

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中国人为何恨汉奸?因为中国有汉奸。如果没汉奸,自然也没人恨汉奸。中国人为何非常痛恨汉奸?因为汉奸还不少。这大概也算中国特色。与世界上其他很多民族相比,类似汉奸之类的人物,中国是比较多的,或者说是比较严重的

声明:《中国企业家网 中国为何缺乏世界级企业家?》为网友坎坷王者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