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救援队:超越时空的救灾力量



    在汶川大地震震后救援行动中,各路救援人员都将其英勇、顽强以及侠骨柔情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主要包括: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志愿者以及国际救援队等。但是还有一支庞大的救援队伍,由于他们没有亲临救灾现场,人们可能没有像关心其他救援队伍一样,充分地注意到他们。

    这支没有队长,但目标一致;看不见身影,但行动快捷的救援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的互联网,我暂且以“网络救援队”来指代他们。尽管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但事实上,人们早就在日常网络生活中,频繁地接触到他们。

    “灾区现在急需AB型血”、“灾区人民急需帐篷和消毒剂等物资”、“志愿者招募大行动”。相信,几乎每一个上网的国人,都曾多次看到或收到这样的信息,这就是“网络救援队”第一时间发出来的。消息的来源通常只是一个网民,但由于每个网民都对救灾的认识高度一致,很多人收到信息后都在第一时间转发,于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这些消息就迅速传到了全国各地。假如你收到这些信息并及时转发了,那么,你也光荣地成为了“网络救援队”的成员。

     一个唐山地震的幸存者,在网上发布了地震救援的八条“经验之谈”;专业人士纷纷在网上开展心理卫生救治行动;多家网站开通寻亲专栏;亿万网民组织参与超大型全国网络募捐……没有人主持分工,但网络救援的项目无所不包:“队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每个网民都是人尽其才。都说网络世界混乱无序,但在此次抗震救灾期间,网民行动的步伐与目标竟是惊人的一致,连“网络害虫”在这一刻也似乎良心发现了。如果说,庞大的网络救援队伍存在一个精神队长的话,那么她就坐镇于每个人的爱心之中,她的名字叫做:骨肉亲情。

    32年前的唐山7.8级地震,导致24万人死亡,相比较而言,汶川8.0级地震的伤亡数字要小得多。原因当然很多种,但信息的畅通无疑是一大主因。在救灾行动中,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亲赴灾区救援,到达灾区现场也并非唯一救援方式。“网络救援队”在不增加救灾现场负担、充分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积极传递信息,为救灾贡献计谋与智慧,不仅是一种理性救援,也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5月12日的深夜,在数家NGO的倡议下,全国数十家草根NGO通过网络沟通,共同组成松散型的民间团体震灾援助行动小组。NGO四川地区救灾联合办公室负责人臧璐告诉记者,当天晚上第一批创建QQ群的NGO组织只有十几个,等倡议会开完,群成员已经达到上限——150名成员。

    各路NGO通过互联网互相交换信息并进行资源分配共享,达成以下分工:成都部分NGO人员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了解灾情,设立物资接收点。贵州数十家民间组织派出小组进行物资筹集并奔赴成都赈灾。云南的机构共同进行物资筹备,并着手准备运输。

 网络救援队:超越时空的救灾力量

    “不跟当地政府联系,就盲目募捐,如果当地政府不接受物资,造成积压无法对捐款人负责。”臧璐告诉记者,15日以前,他们已经得到政府允许,到灾区直接发放救灾物资。 

    负责后方协调工作的张丽娜告诉记者,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是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并为志愿者提供信息服务。“接待志愿者的同事每天接电话都忙不过来。”她说。他们仔细询问报名者的专长,是否能提供心理咨询、有无照顾残疾人的经验,是不是会开车……志愿者协调人员将这些资料分别记录下来,并及时给予反馈,告知可以或不能进入灾区的原因。

    还有一些网友,希望通过网络找到一个组织,奔赴灾区一线。一名刚刚经历强烈震感的网友在QQ论坛发帖:“我是四川资中县人,现在已经转到乡下安全地区,但是很担心前方。有自愿者组织的队伍,请致电1369830××××,找龙先生,我有车可以赶赴前方。很想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络上不只是可以发起志愿者集结令,还能实现直接救援。

    “我是汶川人,有个地方特别适合空降。”14日上午10时,网上突然流传起这篇题为《希望大家顶起来》的帖子。该网友称,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特别适合空降。一瞬间,帖子也被发入各个QQ群中广泛传播。据报道,15日四川省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军方指挥层电话联系了这位发帖人——茂县女孩张琪,核实情况后根据帖子信息迅速展开勘查,并最终成功空降汶川。

    “帮忙转的,希望大家接着转。一个汶川朋友发出来的短信,从汶川出发,向都江堰方向,车行半小时处有个玉龙硅厂;一小时绵什镇;一个半小时桃关村;4公里,一小时四十分钟,草坡沟。这些地方没路标,但是却很多人在等待救援!”这样的信息在网络上也被大量转载,对于网友而言,这是举手之劳,却能够为救援者提供资讯支持,寻找救援的盲区。

    一名白领志愿者称,一个“并不太熟悉”的同事突然在MSN上问他能不能帮忙找帐篷给灾区,于是他们一个一个打电话,“只要有希望就问问”。

    后来他们加入一个名为“震灾援助行动”的QQ群。看到“灾区需要100顶帐篷”后的跟帖——“我是济南的,我这里有”“我这里有车,可以开车运过去”……

    “这个群让我很震惊。群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不少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白领阶层。在这个群里,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种朴实的信任油然而生。”

    在百度地震吧里,一个名为《“天佑华夏,众志成城”,百度网友赈灾倡议书》的帖子,阅读量超过35万人,5天之内回帖高达1万余条。

    不仅仅是物资,倡议捐款的信息也出现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短短3天时间,3个捐款平台收到捐赠都突破1000万。每一笔均是来自网友的个人自发捐款——代表着真正社会意义上的慈善——“人人可慈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参与过各类志愿者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达到8000万人。    

    有一个经典的比喻说,在茫茫的网络世界,中国网民好比一只蚂蚁,个人动作一旦上升为集体行动,其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点,全世界已经在不久前的“反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事件”的网民行动中有所领教。今天,全国抗震救灾的总动员,再次展示了网络民意的凝聚力。在这个世界里,全国亿万网民与海外网民同胞,都心甘情愿地做一只蚂蚁;在这个虚拟的空间,“网络救灾队”分明是清晰可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4787.html

更多阅读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代序——我为什么要写荀子《荀子·尧问》篇有言:“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

超越时空的紫禁城 游戏王超越时空的羁绊

2008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83周年的盛大庆典,同时,也是“超越时空的紫禁城”虚拟世界正式启动的日子。作为该项目的合作双方,故宫博物院和IBM在紫禁城内共同举行了“超越时空的紫禁城”虚拟世界的发布会。  在中国明清皇宫—

俞飞鸿、段奕宏:穿越时空的牵手

俞飞鸿、段奕宏:穿越时空的牵手虽然见过很多漂亮的女明星,但俞飞鸿的美仍让我由衷地赞叹。明眸善睐,明眸皓齿这类的词形容她最贴切了。这件粉红色的小礼服,是我在服装编辑借的琳琅满目的服装中,一眼看上的。当俞飞鸿穿上这件礼服后,段奕

手机QQ:人文关怀的品牌力量

   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女人走进邮局,要了一张电报纸,写完后扔了。又要第二张,写完后又扔了。第三张写好后,她递给报务员,嘱咐尽快发出。  女人走后,报务员对这三份电报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第一张纸上写着:一切都

声明:《网络救援队:超越时空的救灾力量》为网友眉目清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