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曾经有很多著名的公司,曾经因为某种特殊的标签而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苹果的标签有乔布斯,惠普的标签有车库,福特的标签有流水线,维珍的标签有不务正业的老板,华为的标签是军事化和任正非的骂人。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王江民先生的突然去世,让很多生前旧好纷纷撰文纪念。我对王先生的印象不深,除了缅怀,似乎也做不了什么。这是一次意外事件,对江民公司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一方面因为是公司创始人,另一方面做公司这件事,有的时候真是需要领袖的,个人天才有时候往往会是公司的全部。他就是公司的标签。 一次意外死亡事件,注定将改变这家公司的前途。这是技术层面的,有时候甚至是我们无法挽回的。 而著名的富士康公司,则在不断地遭遇意外死亡事件。当然,准确的说,我以为这已经不能叫意外死亡了。 世界上每天都是要死人的,可像富士康这样天天死人就不对了。这是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连煤矿都不是。作为生命,我们要习惯生老病死这种自然规律。但是,如果说“作为一个公司,总是要死人的”,听出来就显得十分别扭。富士康当然没这么说,但它做到了。 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一个特别老特别老的单位里呆着,同事们都是四五十岁上下的阿姨和大叔,如果赶上是个国企,氛围就更加沉重。时间长了,你就发现自己会老得特别快。所以,女士们的养生之道是找个平均年龄很小的公司,这两年跟85后同事,过两年跟90后同事,越活越年轻。按照这个逻辑,人们在富士康里面呆着,今天这个楼跳了一个,明天那个楼跳了一个,员工们习以为常,甚至潜意识里以为那是演习。哪天想不开,打开窗户随便就跳了。 这是富士康员工的一种心理标签。频繁的意外死亡事件,让富士康的员工已经不再惧怕死亡,甚至勇敢迎接死亡。频繁的意外死亡事件,让外界习惯了富士康这样一家非正常的公司,人们看到这一类新闻将不再惊奇,将不再感觉有什么不对,富士康公司更将感觉没啥不对。而只有在这次连续意外死亡之后,我们才第一次看到富士康对这一类事件进行官方反思。 这种不好的标签,我们能够撕去吗? 山寨精神曾经为我们所景仰。iPad刚一现身,山寨货已经迎风赶上,而且公然登堂入室,为大媒体所轮番报道。山寨公司也西装革履地王顾左右,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时间紧任务急云云,研发测试轮番上阵云云,力保赶在苹果之前上市云云。 在深圳,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我们真的就这样公开炫耀我们的剽窃了吗?我们真的都跟富士康似的,以为山寨应该正常化吗?这边官方高举保护知识产权、那边民间厉兵秣马地“山寨化”的场景,真的是我们值得期待的前景吗? 在北京的秀水商场,门口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保护知识产权的通知,指出并列举了20个左右的国际大品牌,在秀水是绝对不能卖的。然而,这又是一张极好的导购单,这些品牌在秀水全部都在公开销售,价格从30到3000不等。 前几天看到新闻,我们终于遇到这样的现实了。一批中国厂商进军海外,遭遇了“洋山寨”。我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心里感到很不舒服,但又说不出来怎么不舒服。 我们怎么去要求老外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谈之前,看看我们的标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