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薪”投资跑赢CPI
“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一句戏谑的话语背后,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与疑问。近期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近六成居民感觉物价上涨的范围在蔓延。正是这种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导致了街头巷尾总是流传着什么又要涨价的消息。
CPI持续高位运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投资使自己的资产有效增值并超过CPI的增速,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财富或快或慢地缩水。1984年手上有1万元现金,按照每年5%的通胀水平,如今这笔钱只相当于1847元。如果我们不去理财,财富就会被侵蚀消融掉。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如果将平时的工资薪水不进行投资理财的话,负利率的现状将会使得的资产大幅度缩水。
用“薪”投资跑赢CPI,关键就是及早规划,寻找长期且持续的投资来获取稳定投资收益,轻松实现购房、子女教育、养老等中、长期理财目标。关键就是两个字“稳”和“赢”。
“稳”字当先选“保本”
由于目前物价指数较高,存款储蓄相形见绌。于是,许多人将日常理财的侧重点放到了黄金以及预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QDII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投资理财方式不仅不能战胜CPI,甚至还会损失本金。
对于黄金,许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只要买了它,就能保值增值,并以此抵御通货膨胀。应该说,黄金确实拥有抵御通胀的能力,但这却是在全面恶性通胀的情况下。在目前黄金日益成为全球投资市场的重要一员的情况下,其价格波动已不仅仅和通货膨胀率有关了。像近期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使得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跌,金价也没有避免,也出现了下跌。因此,仅仅希望通过投资黄金来抵御物价上涨,并不明智。
近期海外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也使得基金系QDII的净值出现了大跌,截至2月19日,4只QDII基金则大幅度下跌,其中净值最低的为0.76元,净值最高的一只基金仅0.83元。而当初购买QDII还是要靠配售才能获得的。
目前,居民存款“搬家”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也显示出人们投资理财的意识在大大增长。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日益频繁,许多百姓都患上“理财迷茫症”,开始盲目投资,如果你没有投资理财的经验,还是应该“稳”字当先,首先选择保本型的投资理财产品。
跑赢CPI要靠“赢”
保本理财产品固然可以使你的本金不损失,但如果选不对品种,还是不能“赢”。特别是近期过分渲染预期最高收益,风险提示不足银行理财产品,纷纷出现“零收益”信用危机,更是为我们的投资打上了一个惊叹号。
近期,某家商业银行购买的一款2007年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理财产品,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只优质银行H股表现的一致性挂钩,预期年收益率高达15%,但等到2月2号发布的产品到期公告也显示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这并非个别案例,浦发银行一款到期收益率为零的理财产品同样也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和质疑。
浦发银行的该款产品同样也是挂钩港股,挂钩建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招商银行四只股票,一年下来,除了中银香港些微下跌外,其他三只股票均有30%-100%不等的涨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收益计算公式来看,在这两篇产品中,投资者获得收益与单只股票走势无关,而与几只股票的整体表现相关。虽然这款产品最高年收益率不低,但只有当这几只股票涨跌幅完全相等时才能实现。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跑赢CPI不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寻找目前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去年以来,大盘股发行期间,一些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常常发生间歇性“井喷”――在新股发行高峰时超过10%,甚至达到20%,也引起越来越多稳健型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波段投资来获得高收益。
同时,从成熟市场的经验也可以作为投资依据。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股票型基金是抵御通货膨胀的长期、有效的工具。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间,美国股票型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12%左右,而近20年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则基本维持在低于5%的水平,股票型基金在长跑中战胜了通货膨胀,使很多投资者的个人资产在通胀周期中全身而退。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甚至将投资股票型基金视为资产快速增值的捷径,他过去作为基金经理主掌麦哲伦基金时,就以业绩持续跑赢市场著称。
以长期平稳心态投资理财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观念。以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为例,其比期货和股票安全,比银行存款收益高,比黄金和房地产门槛低,比收藏不需要较多专业知识。显示,1990年12月至2006年12月,尽管经历漫长熊市,定期定额投资上证指数的基金年均收益率8.46%,超过同期通胀率。举例说明:假设平均年报酬率10%,一位投资者20岁起每月定投500元买基金,利滚利,到60岁时,本利叠加可达162万元。另一位投资者26岁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到60岁只能积累1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