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三大看点



股市持续下挫,投资者的信心很受打击。连专业人士都无奈地调侃:"2008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充满不确定性"。历经股市的风雨变幻,对于理性、成熟的投资者而言,如何"避险保值"已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针对于此,各家银行纷纷顺势推出了稳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那么,该如何选择这些产品呢?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很多时候也被称为结构性存款,它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篮子股票、基金、指数等。相比普通的定期存款及目前市场上的其他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具有低风险且相对较高收益、免申购费率以及与国际市场投资接轨的显著优点。

结构性理财产品根据客户获取本金和收益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3种。目前市场主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2007年,此类理财产品收益可达10%左右,使投资者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同时,有机会获得比传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

低风险和高收益是一对矛盾体,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投资者都很清楚的事情,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在平衡二者关系上有何独到之处呢?民生银行一位资深产品设计人员向记者解释道:"结构性理财产品之所以被俗称为结构性存款,在于客户购买此类产品不需要扣手续费,形式上好比存入一笔定期,银行将募集到的资金进行投资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资金,另一部分是衍生品投资,比如利率、汇率、大宗商品和期权。"

以100元的投资本金举例,假设该产品的投资期限是1年,银行可能用这100元先做定期存款或者购买债券等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的投资,先保证本金,然后用本金产生的利息或收益再去购买期权。期权持有到期后,如果有收益,则通过期权的杠杆效应获得成倍收益;如果期权到期亏损,产品只是损失期权费,本金不会损失。

从三大着眼点入手选择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本金保障的同时博取可能的较高收益,这种特性对于稳健型理财人士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但是由于其挂钩标的往往涉及国外市场、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复杂性,也给投资者的选择判断带来一定难度,专业人士建议选择此类产品有三个着眼点:

  第一,把握主题是基础

 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三大看点

面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外资银行都加大了产品的开发力度,最大的创新点就是挂钩标的更加多元化,产品结构更加丰富。从以前传统挂钩利率、汇率和股票,发展到挂钩基金、黄金、商品、农产品、气候变化指数、水资源等等,名目繁多。

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百花齐放",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利好,因为这拓宽了我们的投资渠道,让大家有机会分享境外外汇、股票、商品价格波动的好处。同时,这也为投资者的辨别甄选能力提出了挑战,汇丰银行理财经理贾德纯建议投资者在选择该类产品时,应该对其挂钩的标的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应该一味追新求异。

  第二,认清结构是关键

产品结构主要指收益计算方式,专业人士特别提示投资者,结构性理财产品之所以复杂,主要在于其收益计算方式上。有的产品结构是挂钩标的单边上涨而有收益,有的产品结构是单边下跌才有收益的,有的产品结构则是看涨跌波幅有收益,有的是看股票相关性才有收益。也就是说,很多产品的收益并不必然随着标的的上涨而看涨,而是要看产品合同的具体约定。

以某银行去年底到期的一款保本浮动收益结构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挂钩在香港上市的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招商银行,产品实际收益取决于表现最好的股票与表现最差的股票涨跌幅之差,差值越小其收益越高,最高16%封顶,如果差值超过16%,则产品收益即为0。

在2006年底,可以保本且预期最高收益率达16%的理财产品非常罕见,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不过最终的结果是,因表现最好的股票招商银行期间上涨了96.2%,而表现最差的中银香港下跌了2.62%,两者涨跌幅差值达98.82%,远远超过16%,按产品合同,该产品收益率只能为零。

而目前的产品,收益区间的设计更加灵活,较之以前可能只设计成看涨,现在则出现了很多涨跌双赢的产品,此外,还有很多产品设计成一触即得,设定一个触发条件,只要触发到这个条件,就能获得一定收益。对于后两种表面上看起来很诱人,但专业人士提醒道,实际上越复杂的产品,设计上越容易出问题。因为这要求投资者更加专业化,他们要充分理解挂钩产品的收益到底如何计算,获利的最大可能性在什么地方,而对投资者来说,如果仅看重其宣传的高收益,而不仔细研究相应产品收益的实现条件,最终可能会以失望收场。

  

第三,看好保本程度是保障。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有些是100%保本,有些是部分保本,如保90%的本或其他约定比例。部分保本的产品自然可以拿更多的钱去投资挂钩衍生品,从而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然也就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酌情选择。

看好三大标的物板块

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必须要审视它所挂钩标的物。标的物的选择主要依赖于银行对市场的判断和对投资热点的把握,由于目前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局势的不很明朗,同时也为了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时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金融领域,挂钩的对象更加多样和分散,对于金融知识不是特别丰富的普通投资者,专业人士建议可着重考虑以下三大板块:B股、黄金和农产品。

相对于A股的高估价、高市盈率,B股因其存在较大的折价空间以及动态市盈率较低而更具有投资价值。然而受到股票数量较少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B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一直无法同A股相提并论。但是,民生银行近期推出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三大因素支撑下的B股形势已经显露了一定的投资价值。

一是A、B股存在折价空间,B股成价值洼地

目前共有86家公司在上海或深圳的A股和B股市场同时挂牌交易。以2007年12月7日的收盘价计算,B股的平均价格是A股的57.8%,存在较大的折价,同时沪市B股和深市B股分别有大约1/2和2/3的股票的动态市盈率已经降到了30倍以下。而30倍市盈率正是权威机构较为认同的股市安全边际。因此,相比A股和H股,B股是一块尚未开掘的价值洼地。

二是B股发展在资金面上有着充分的支持

随着国家"藏汇于民"政策的贯彻,中国居民个人年度换汇额度自去年2月1日起从原先的二万美元提高至五万美元,外币投资的资金面非常宽裕,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化使得外汇持有者对于外币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相比于QDII投资和尚未开通的"港股直通车",B股无疑是更为直接的投资渠道。去年5月份以来B股市场投资者开户数量的大幅上涨显示出投资着对B股市场的看好,而投资者的追捧也为B股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是B股未来存在制度变革的机遇

针对B股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些人认为A、B股市场合并大势所趋,而有些分析师则猜测监管层有望续引入境外公司、跨国公司来B股上市交易,夯实B股市场的基础,完善B股市场的结构,并向境内机构、QFII、QDII开放B股市场,增加B股市场的流通性与交易量。无论是A、B股合并还是引入跨国公司在B股上市,前期B股被边缘化的状况都将逐步得到改善,而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考虑,都将是对B股投资者的利好消息。

对于农产品来说,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小麦、大豆和玉米的价格在历史基础上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并且整个世界开始出现谷类供应短缺的情况;与此同时美国的玉米和小麦持续减产,澳洲持续干旱,玉米、小麦的全球库存降至历史最低点,供不应求使两种农产品价格持续看涨,而发展中国家对肉类需求的增长将会对谷类的进口需求成倍增加,以上众多因素将直接带动小麦、玉米价格的攀升。

另一方面,玉米也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美国于近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案,该法案将使乙醇的生产翻番。石油的日渐稀缺也将促使对乙醇越来越大的需求。全球经济发展对基础农产品以及生物燃料的需求紧迫,小麦、大豆和玉米的价格将因此而步入长期牛市。

翻开黄金价格的走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国际黄金市场正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中。国际金价已经由1999年底部的250美元/盎司,攀升到了现在的900多美元/盎司。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侯惠民侯惠民认为,黄金价格短期看可能有所波动,但可以肯定地说,其长期走向仍是向上的,主要有四大要素支持黄金价格继续走高:

第一,石油价格与黄金价格呈正相关,由于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石油价格仍将上涨,黄金也势必跟随上涨;第二,美国经济的"双赤字"和美元的持续走软,使全球投资者加剧了对美国经济的担忧,于是抛售美元,买入黄金;第三,国际黄金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基金,这些资金推动了黄金价格的走高;第四,全球每年黄金开采量约为2500吨,需求为4000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的二十多年内,全球货币供应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而黄金每年的自然增长量却只有1.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5387.html

更多阅读

余额宝/财付通类产品的陷阱 余额宝财付通收益

对于理财产品来说,收益当然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但过度关注某些短期业绩指标,也容易掉进某些小“陷阱”里。不过,某些细心的投资者却会发现,“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往往波动较大,几天时间收益率就可能相差几个百分点,对于年化收益仅5%-6%

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信托产品收益率回暖 升至9%以上

     持续低迷近一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终于在年末迎来“爆发”。用益信托的最新统计显示,11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止住了连续下跌趋势,升至9%以上,再回年内高点。  分析人士称,受金融同业竞争及资金面紧张影响,信托产品的

银行存款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品“去存款化”冲动

     种种迹象表明,一类“去存款化”的银行理财产品正悄然兴起。  “较之于一般的银行理财品,这种产品不设预期收益,银行只收取相应的固定费用,其实际收益率完全取决于投资标的情况。”某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在

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信托产品收益率回暖 升至9%以上

     持续低迷近一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终于在年末迎来“爆发”。用益信托的最新统计显示,11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止住了连续下跌趋势,升至9%以上,再回年内高点。  分析人士称,受金融同业竞争及资金面紧张影响,信托产品的

声明:《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三大看点》为网友守份坚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