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记者得到已经证实的消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下称“中航集团”)总裁、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下称“国航”)董事长李家祥被任命为中国民航总局主要负责人。
此番人事变动,将对正处于最后博弈中的“东航引资事件”的最终结果起到什么作用尚不得而知,但根据李家祥对国内航空业重组的一贯立场,“东新恋”的结局正向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
李家祥力主“国内重组”
对国内民航业未来发展,李家祥在许多场合均提出以下观点:中国航空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外来竞争,因此要通过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中国民航企业,中航集团和国航愿与国内兄弟航空公司开展合作。
而12月12日,李家祥针对“东航引资事件”抛出的“一联一合一交换”的方案也从侧面印证了这种观点。
李家祥今年10月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曾表示,中国的航空市场需要培养一到两家能与国际航空巨头抗衡的“超级承运人”,重组和收购其他的航空公司将是未来几年国航致力于此目标的路径之一。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李家祥此番履新民航总局将有利于中国民航业展开行业重组,并对国航并购其他航空公司带来强烈预期。
“东新恋”面临否决
12月25日晚,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发布的一纸声明,让近来自信满满、坚信“国航不会投反对票”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丰华“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
中航集团在25日晚发布的声明中明确表示,“对东新合作投赞成票还是投反对票,中航方面一直没有最终表明态度”。
对此,兴业证券航空板块分析师夏福陆认为,中航集团此次不同寻常的发布声明,说明他们将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反对票。据夏福陆推测,“中航集团作为东航H股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他们会投反对票;而东航A股流通股股东——嘉实基金也曾表示会投反对票,所以此次东航的方案很可能不会通过”。
沉默的国资委
李丰华近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自己曾在国资委的上级处得到明确答复:“内地航空业由三大航空各自营运的局面仍然保留至少五年,不作任何调整。”
12月23日,李丰华更抛出了“东新恋”终将获批的三个理由:“首先,自己和主管部门每一天都保持联系。现在东航引进新航的事情,已经不单是东航的事情了,而且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项安排。东航引进新航的时候,同时还向国家定向增发,这也是国内第一例H股向国家增发。这种情况下,国资委会支持东航。”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东航之所以“屡屡将政府推向前台”,其目的在于“让别人误解行政审批和股东通过的关系”。因为“国资委执行的是行政审批程序,而不是收购保证,更不是股东意志的保证”。
中航集团25日发布的公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坚持政企分开,应该是政府做政府的事,企业做企业的事。具体到“东新合作”,政府有关部门不可能干预投票这样的小事。公告更明确指出:“作为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要求所有股东与其意见完全一致。”
对于目前处在漩涡中心的国资委,其企业改革局企业重组处相关负责人在26日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只是表示“现在还不能说”。
新航控股危及中国航空业
在12月21日东航增发H股的上海站路演活动中,面对到场的众多上海媒体记者,李丰华表示,“对于有些人把这件事上升到‘出卖民族利益’的程度我很不理解”。
“此次交易的重点在于新航通过输出管理来提升东航的竞争力,最终达到分享利润的目的。”东航董秘罗祝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们没有做好,是因为东航虽然上市了但却没有改制,一直在低水平运行,这次引入新航和淡马锡就是要把人才和管理引进来。”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方面虽然仅参股东航24%,但按照“东新合作”一系列协议条款,新航对东航发展的几乎所有重大事项都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比如,新航对东航总经理,对分管规划、财务、运营、营销等方面的公司领导的聘任,拥有实际上的否决权。另外,新航直接派驻12名高管进入东航关键岗位,基本上取得了对东航的实际控制权。
另外,在“东新合作”协议中还规定了一些排他性条款,即:东航的股权不能转让给中国的航空公司,新加坡方面的股权也不能被摊薄。对此,有民航业内人士对此感到忧虑,“新航实际上阻止了中国航空运输业为提高国际竞争力进行进一步重组的可能性。因为,今后东航任何重大战略行动都要符合新加坡方面的利益,否则很难实施。
这会使国内有关航空公司甚至是中国航空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固化,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诸侯割据’局面将更加严重,那样以后就根本无法从战略上进行调控。尤其是三大航空集团如果各自都引进一家外国航空公司做股东,中国航空运输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将变得更不可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最终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蛋糕将被有竞争力的世界级航空公司分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