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高招录取表明,财经类高校成为今年高考招生的“大赢家”。不管是本一本二还是本三,不管是一流学校还是二流学校,财经类专业都受到考生家长的热烈追捧,尽管很多财经类高校增加了招生计划,但投档分数线还是大大超过同一批次的其他院校,以致很多考生所料未及,高分落榜。
“财经类”专业一枝独秀,喜中有忧。这些年,我国高校招生相继经历过“会计热”、“计算机热”、“外语热”、“新闻热”。热潮来时,报名踊跃,招生火爆,高校扩招,但遗憾的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由于招生太多,供求局势数年之间迅速逆转,几年前炙手可热的专业,几年之后就门庭冷落,出现“就业好—招生火—一哄而上—供过于求—就业疲软—一哄而下—供不应求—专业升温”的反复,令人深思。“财经热”会不会走上这种老路?这个问题不可不察。
人们常说,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但由于市场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客观存在,经济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比如,第一段时期生猪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第二段时期必定生产减少,价格上升,第三段时期又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如此反复循环。把各个时期的价格与产量波动做成一个图,就好像一张蜘蛛网,因而经济学上称之为“蛛网理论”。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一方面,公办高校办学自主权增加,专业设置和招生开始随着市场需求波动,另一方面,民办大学大量兴起,市场设置以市场导向,却由于市场预测能力的不足,变成“当前市场什么红火招什么”的简单决策,“蛛网波动”开始出现。
“蛛网波动”不仅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而且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浪费,造成了损失。当前,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急需树立和培养市场意识,但这不能简单变成“当前市场什么火就招什么”。我省一位专家提出,大学招生应该面向市场,但也要通过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来提高计划性,避免大起大落。他建议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经贸部门共同对未来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作出研究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这个建议的方向无疑值得重视。
需要提醒的是,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正确应对“蛛网波动”,首要的是避免盲目跟风或者简单地“反弹琵琶”,落入市场供求的“蛛网”,理智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科学客观地选择自己的专业和人生方向。